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在北宋時期,曾經(jīng)有一個小人物畫了一幅漫畫,竟然打倒了一位當朝宰相,這個宰相就是宋神宗年間主持變法的王安石。 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王安石開始躋身執(zhí)政之列。 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于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宋神宗深表贊同。 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于是,他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新法,開始大規(guī)模的變法運動。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nóng)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于富國強兵,借以扭轉北宋后期積貧積弱的局勢。然而,王安石的變法卻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的堅決反對。 新法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斗爭。 而令雙方都沒想到的是,最終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誘因,卻是一個被王安石曾經(jīng)看好,但卻因變法而形同陌路的一個小官吏,這個小人物就是——鄭俠。 鄭俠(1041年—1119年),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一生為民請命,做到了“俸薄儉常足,官卑清自尊”。 鄭俠的父親鄭翚任江寧(今南京市)酒稅監(jiān)。他在父親的任所矢志攻讀,苦學成名。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時,素聞鄭俠才華出眾,對他十分重視,不但邀請他相見,給予嘉勉慰藉,還勉勵他成為良材國士。 治平四年(1067年),27歲的鄭俠進士及第,授將作郎,秘書省校書郎。 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變法時,提升鄭俠為光州(今河南省潢川縣)司法參軍,主管光州的民、刑案件,凡是光州所有疑案,一經(jīng)鄭俠審訊清楚上報。王安石全部按照鄭俠的要求給予批復。 鄭俠感激地把王安石當作知己,一心要竭智盡忠,為國為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報答王安石的知遇之恩。 熙寧五年(1072年),鄭俠三年任期滿,入京述職時拜見王安石。鄭俠在民間目睹新法的弊端,他直陳王安石的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新法在施行過程中給人民造成擾害的弊端。 王安石對自己一直以來提攜的鄭俠,感到很失望,兩人話不投機半句多,鄭俠離開后就不再去見他,但是依然屢次寄書信給王安石,陳述新法給人民造成的危害,希望他改弦更張。 政見上的歧異使得王安石對鄭俠由青眼變成了白眼,鄭俠不僅沒得到應有的提升,反而被貶為京城安上門的監(jiān)門小吏。 從熙寧六年(1073年)至翌年三月一直沒下雨,河北河南等地鬧發(fā)生了一場大旱災,一連十個月沒有下雨,常常是風起沙飛,天昏地暗,赤地千里,人民無以為生。 而各地的官吏仍催逼災民交還青苗法所貸本息,大量的災民只能以草根木實充饑,還要被加上鎖械刑具負瓦揭木,賣產(chǎn)以償還官錢,饑民們扶老攜幼,離鄉(xiāng)逃走的,不絕于道。 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鄭俠知道王安石已經(jīng)聽不進逆耳忠言,他繪所見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為圖以獻,并奏曰:“臣謹以逐日所見,繪成一圖,但經(jīng)眼目,已可涕泣。而況有甚于此者乎!” 當宋神宗看到這幅饑民流離失所的《流民圖》漫畫圖后,長吁短嘆,反復覽圖,雖然沒有說什么,但到了晚上“夕寢不能寐”。 與此同時,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后高太后也在宋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說什么天下被王安石搞亂了,請求宋神宗下令停止新法。 四月,宋神宗對變法也產(chǎn)生了懷疑,遂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職務,改任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讓王安石離開了京城,到江寧府修養(yǎng)去了。 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復任宰相。可是,剛剛過去了幾個月,天空上出現(xiàn)了彗星,這本來是正?,F(xiàn)象,但在當時卻是被認為不詳?shù)念A兆。 在朝堂上,一些保守派大臣又趁機攻擊新法,雖然王安石竭力為新法辯護,但宋神宗還是遲疑不定。 王安石復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變法派內(nèi)部分裂嚴重,新法很難繼續(xù)推行下去。次年春,王安石再次辭去宰相,徹底回江寧府養(yǎng)老去了。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改元為“元祐”,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掌握了朝政大權,于是,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廢止了。 就這樣,一場自然災害,產(chǎn)生了一幅漫畫,就讓力主改革的當朝宰相黯然罷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