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用愛來孝考祖靈 ——意象對話孫新蘭博士 你的祖靈,它有一種本質(zhì)性的存在,精神性的存在,超乎物性的存在,它不僅僅是骨灰、墓地和牌位,他們存在在哪里?存在在你的心眼之間,存在在你的呼吸之間,存在在你的生命里,存在在你這個中轉(zhuǎn)站里面,所以你全然綻放,他就在另一級綻放了,自由了,歡暢了,歌唱了。天堂就跟著一起綻放了,你的祖先、祖靈跟著你一起幸??鞓?,跟著你一起沐浴在春光里。 所有的祖靈不是在你生命之外的,他們與你生命同在,靈魂和你交織,永遠同在,“善抱者不脫”,同在在整個宇宙的愛里,那個淵海的起伏就是愛、就是美,你的根就是愛著,所有的蔓延就是愛生愛、美生美的韻律。善建者不拔,你要挺立在全宇宙的愛里,宇宙的本質(zhì)、核心就是愛,就是一首愛的輕歌,就是一首愛的交響曲。 2.著名心理學(xué)家海靈格認為,你首先要說出帶有解決效果的話,例如“親愛的xxx(你對于死去親人的稱呼),你已經(jīng)死了,而我會再活一段日子,然后我也會死去?!边@就是一句包含補償與自由的解決話語,當你能真誠地把這句話表達出來,生與死就因此而共存了。 海靈格將家族、家庭視為一個系統(tǒng),如果系統(tǒng)中的某個家族成員非正常死亡、失蹤、不幸遇難,遭受不平等待遇時,系統(tǒng)的良知力量,就會從后代子孫中,選擇一位替代者,重復(fù)那位先人的命運、遭遇,以達到平衡。 維持系統(tǒng)的平衡,有三個元素: 1、歸屬的需求,系統(tǒng)里的家庭成員,哪怕已經(jīng)去世,都必須被尊重。 2、家庭成員之間的施與受必須平衡。 3、成員之間、系統(tǒng)之間的秩序必須維持。 在心理學(xué)來講,清明節(jié)懷念祖先,祭祀親人 人們思念和感傷的情緒終究需要釋放,于是清明節(jié)成為多年來形成的一種表達悲痛的特別方式,它將思念、憂傷、哀怨等種種情緒限制在這一特定的時間段內(nèi)盡情宣泄。 祭奠儀式便給人們提供了哀傷的一個心理過程。通過固定的儀式,提供了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眾人聚集得以分享和獲得支持,所致悼詞和個人對死者的哭訴,意味著個人的沖突和痛苦,用社會和文化可以接受的方式得以表達。哀傷的過程,起到最實際的意義是,舒緩情緒、避免形成創(chuàng)傷。 在“哀傷輔導(dǎo)”中,我們通常把“創(chuàng)傷事件”(例如:飛機失事、地震、911恐怖襲擊等)后,直接或間接“受創(chuàng)傷”人群的心理階段分為四個階段: A、否認期:否認事情真正發(fā)生 B、憤怒期:憤怒情緒爆發(fā),悲痛欲絕 C、抑郁期:接受喪失是真的,有一系列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閃回、噩夢等) D、恢復(fù)期:慢慢開始新的生活 在親人離世的事件中,親人也會經(jīng)歷如“創(chuàng)傷事件”類似的體驗和階段。 在中國,我們通常會有各種儀式,例如:遺體告別、火化下葬、頭七、周年等等等等。這些儀式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在死者與親人(包括朋友)之間搭建了一個“橋梁”,讓親人能更深地與死者的整個人生進行聯(lián)接,也可以讓親人在死者面前,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念。 親愛的,請溫柔地理解自己,也溫柔地陪伴自己,因為有愛,因為愛過付出過,所以思念一直都在。而那份你們過往所交織的回憶之網(wǎng),會慢慢的被整理與轉(zhuǎn)化,成為你生命的滋養(yǎng)。 你會帶著那份愛與精神繼續(xù)前行,不會因為失落帶來的空洞感,而需要將自己的情感與時間填滿,也不會因為失去帶來的焦慮感,而將身邊的人緊緊抓住,害怕不被愛,又或者活在害怕失去的慌亂中而無法好好活在當下,珍惜當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