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藍字,關注我們!三秦,夢盛開的地方 九眼透龍碑 依克唐阿將軍字堯山(1832--1899),滿洲鑲黃旗人,族姓扎拉里氏,漢姓張,道光十二年出生于今伊通縣城東南馬家屯。依克唐阿在抗擊日、俄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斗爭中,立下了卓著的功績,受到朝廷器重,授為頭品頂戴、鎮(zhèn)守盛京等處將軍,管理兵、刑兩部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總督,奉天旗民地方糧餉,慈禧太后的干兒子,素有“東北三省海外天子”之稱,被譽為“虎將軍”。其先祖久居內(nèi)蒙古察哈爾,清雍正六年移居伊通縣城東南馬家屯。依克唐阿的家族是個富有騎射傳統(tǒng)的英雄之家,到依克唐阿已是本族第七個襲爵人。 二百多年前的雍正六年(1728年),那一年正趕上二次撥兵(解決國家的糧食短缺,補充東北邊疆的二線兵力),把在旗人的士兵撥到這里開荒種地,同時在這里守備。隨著軍隊的調(diào)動,依克唐阿的遠祖居住在察哈爾的扎拉里哈拉(家族),移住今吉林伊通縣境,在這個噶珊(屯落)筑個馬架定居下來。馬家屯原名馬架屯,有張、關、那、楊四戶人家,同時搬進了這個小山溝里,每戶搭建起一個小馬架,做為臨時的住處。白天在馬架周圍開荒種地,當時他們就給這個屯起名叫馬架屯,后來人多了,諧音也就叫成了馬家屯。 在這個普通的小村子里,滿洲鑲黃旗的扎拉里氏,那可不是一般的人家,而是為國效力世代忠勇之家。這個家族歷史上七代人中有23位披甲,為保衛(wèi)十二國家出征打仗,舍身報國。依克唐阿的翁姑瑪發(fā)(遠世祖)邁薩哈就是一位披甲。依克唐阿的八世祖“把爾巴圖里爾,鑲黃滿洲,原系蒙古察哈爾貝勒,以來歸授三等副將,今漢文改為三等男。”高祖排拉尼及同輩的艾新泰都是披甲。依克唐阿的達瑪發(fā)(先祖)珠山保(扎拉里忠山保)因為戰(zhàn)功,皇上欽授建威將軍。依克唐阿的瑪發(fā)(祖父)張喜(扎拉里占喜),家譜上寫著“原系領催委官,誥授建威將軍”。依克唐阿的阿瑪(父親)六德(扎拉里成德),也是誥授建威將軍。他的大伯父忠德,原系披甲;叔叔奇德為七品頂戴披甲。到了依克唐阿這一輩,他本人是盛京將軍,法什尚阿巴圖魯;他的阿渾(哥哥)穆特布,為花翎盡先防御披甲(五品);他的堂兄弟:依勒當阿為花翎五品頂戴披甲;額勒珎布為花翎五品頂戴領催;依力布為五品頂戴前鋒;依西布為五品頂戴披甲;永和為藍翎披甲;富爾松阿、九常、錫爾當阿為披甲。依克唐阿的子侄輩里,他的兒子富隆額為花翎副都統(tǒng),侄子富凌額為披甲藍翎;侄子連升為披甲。 在依克唐阿直系的上下七代人中,代代都有人從軍,個個都英勇善戰(zhàn)。在這樣的家族影響下,依克唐阿將軍少年飽經(jīng)磨難,自幼嫻熟武略,從小就膽大力壯,善騎射,喜圍獵,具備忠誠勇猛的性格。從軍后在東北邊疆璦琿、墨爾根、呼蘭、琿春、遼東等地帶領著東北邊疆的兵民,英勇地抗擊沙俄和倭寇入侵。出師打仗,則多次攻克許多名城,殲滅敵寇。從1869年到1899年這三十年間,依克唐阿一直在璦琿、墨爾根、呼蘭、琿春、遼東等邊防前線任職,帶領著東北邊疆的兵民,英勇地抗擊著沙俄和倭寇的入侵。依克唐阿在抗擊日、俄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斗爭中,立下了卓著的功績,受到朝廷器重,被授為頭品頂戴、鎮(zhèn)守盛京等處將軍。 他在任琿春副都統(tǒng)期間,會同吳大澄勘定中俄邊界,用大量事實戳穿俄方的謊言和偽證,收復了1861年以后被沙俄侵占的大部分領土;爭取了圖們江的入口權,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主權。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依克唐阿主動請纓,親自率壽山、永山等奔赴戰(zhàn)場,主帥依克唐阿與士兵一樣在冰雪中征戰(zhàn), 披肝瀝膽在一線指揮戰(zhàn)斗,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勇而有謀,尤其是與聶士成共同扼守摩天嶺之役,是整個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唯一屢戰(zhàn)屢勝、固守未失的戰(zhàn)役,打得非常漂亮,有效地阻止了日軍企圖打通摩天嶺從東路入侵奉天的妄想,受到朝廷的嘉譽。他帶領的黑龍江鎮(zhèn)邊軍戰(zhàn)場上先后斃賊二千余名,打得非常英勇壯烈,他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偉績是值得肯定和紀念的。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甲午戰(zhàn)爭結束后,依克唐阿抽空回了一趟故鄉(xiāng)伊通馬家屯,修善了家譜文書。譜單上款漢字寫道:“大清頭品頂戴、黑龍江將軍轉升都京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法什尚阿巴圖魯依克唐阿承祀,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十三日熏沐敬修。”下款為滿文。家譜記載了九代,家譜第六代上有“依克唐阿之位”,上面用紅字注著“花翎頭品頂戴”。并著手準備修家廟,因為回家時間短,只是選好了場地,備了料,未來得及修成,因為公務繁忙就匆匆返回盛京了。戰(zhàn)后的第二年,他被任命為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在盛京任上盡展才華,濟災民,辦團練、筑炮臺、制槍炮、開礦山、修鐵路、印鈔票、設銀行、懲貪官、墾荒曬鹽等等,確是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鞠躬盡瘁,最后猝死在崗位上。 1986年,遼寧新賓發(fā)掘滿族文物效果顯著的消息傳到伊通,在省、縣領導的重視下,縣成立了發(fā)掘滿族文化遺產(chǎn)辦公室,抽調(diào)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已故政協(xié)副主席孫英林的帶領下,踏遍伊通的山山水水,尋找滿族民間傳世文物。 1986年盛夏的一天,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頂著烈日,來到依將軍家鄉(xiāng)馬家屯,尋找依將軍的家譜。依將軍的族姓為扎拉里氏,漢姓張。問遍了張家的老輩人,目標集中到了張鳳和那里,可張鳳和已經(jīng)搬走了,搬到了伊通頭道鄉(xiāng)高家屯。有了線索,小伙子們興奮異常,顧不得返回縣城,他們扛著車子,淌過伊通河,來到高家屯。原來,張鳳和原是馬家屯貧協(xié)主席,在文革破“四舊”的時候,為了保存這份祖?zhèn)鞯募易V,張鳳和辭去貧協(xié)主席這個職務,背井離鄉(xiāng),落戶高家屯,把家譜藏在天棚上。保存家譜,那是要冒很大風險的。經(jīng)過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說服動員,張鳳河終于從棚上拿出精心保管的依將軍家譜。專家們對這份家譜非常重視,充分肯定了家譜的史料價值,認為它填補了清史和東北史研究的空白。 工作人員還聽說張鳳和的本家兄弟張鳳岐手里存有依將軍的手書真跡一龍三虎,是依將軍回鄉(xiāng)探親時書寫的。在文革期間,張鳳岐曾把這些字畫寄存在親友李子才家。文革結束了,張鳳岐拿回了一龍一虎兩幅字,另兩幅虎字送給了冒風險替他保存的李家。發(fā)掘文物辦的幾個同志及省歷史博物館的同志一起去伊通二鹿場職工李某家(依將軍玄孫女家)征集依將軍的龍虎字。過后,省博物館經(jīng)反復動員,買走了龍虎字。這可急壞了發(fā)掘文物辦的諸同志,他們經(jīng)過多次努力,才算把依將軍的另外兩個虎字從李子才那借了來。這兩幅虎字,一幅是用墨寫的,一幅是用朱砂寫的,字體流利遒勁,篇幅很大,是把紙鋪在炕席上寫的,字上有清晰的炕席花紋的印跡。 依克唐阿自幼家貧,未正式在學堂習讀詩文,但從軍后閑暇時刻苦讀詩文練字,寫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尤其擅長書寫“龍”、“虎”二字,被譽為“虎將軍”。 “在船營區(qū)歡喜鄉(xiāng)下洼子村的田地里,這座清代將軍墓,確是依克唐阿的墳塋!”村中找到依克唐阿后人,來到下洼子村,經(jīng)多方打聽,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依稀記得村里荒野地邊有一座將軍墓,但說不清準確位置。直到記者找到一位叫依振發(fā)的老人。他說“你們要找的將軍墓我知道在哪里,我參與了這座墓的修繕。”依振發(fā)說,他的祖上和依克唐阿有血源親屬,所以自己也算是依克唐阿的后人。如今依克唐阿的墓穴就藏身于下洼子村的農(nóng)田里,所有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在依振發(fā)的指引下,我們終于見到了這位傳奇將軍的長眠之所。墓地面積約有30平方米,北側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先祖依克唐阿墓”幾個大字。在現(xiàn)場,看到墓地的四周用水泥方柱和鐵絲環(huán)繞著,南北長約20米,東西寬約15米。依克唐阿將軍被埋葬在墓地的東南角,其墳直徑約有6米,高為1米,墳的周邊用紅磚砌成。在墳的北側立有一塊石碑,其正面寫著醒目的“先祖依克唐阿墓”幾個大字。碑的背面刻有碑文,上面寫道:“公諱依克唐阿,字堯山,吉林伊通,滿族鑲黃旗人,生于一八三二年,卒于一八九九年。公自青年從戎南征北戰(zhàn),戎馬一生,特別是一八七五年對俄作戰(zhàn)及一八九四年甲午戰(zhàn)爭時,英勇善戰(zhàn),打敗了敵人的侵略,保衛(wèi)了祖國的領土完整。因其戰(zhàn)功顯赫,清政府賞頭品頂戴擢升盛京將軍。公病故后,清廷御賜墓碑及墓志,以記其功。 文革時期,墓地被炸,墓碑亦不知去向,后為紀念先祖,玄孫輩重修墓地,以慰在天之靈。”石碑周圍長滿雜草,雖然歲月滄桑,石碑已顯老舊,但是上面的字跡仍清晰可見,曾是皇帝親封的“巴圖魯”。 “解放初期這里還有人守墓,但原來的墓碑和墓地被毀了,是人為還是雷擊已經(jīng)已不可考證。”依振發(fā)說,原先的墓碑大有來頭,叫“九眼透龍碑”,大約有1米高、3米寬,碑頭雕有盤龍,上有九孔,四周為云紋圖案,十分考究。現(xiàn)在這座墓碑是2008年依克唐阿第五代后人來村中重新立的,碑的背面刻有碑文,記載了依克唐阿的生平。 據(jù)文史研究員介紹,九眼透龍碑不是一般官員能用的。在清代,九眼透龍碑是將軍的墓碑,七眼的應該是三品大員才能享受的規(guī)格。依克唐阿當時是黑龍江省及盛京(現(xiàn)沈陽)的將軍,也是封疆大吏,所以規(guī)格較高。 在清代,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將軍,清代東北三省的將軍是文武集于一身的封疆大吏,掌握兵權和行政權力。依克唐阿雖為武官,但他在任時大力興辦教育,書法和繪畫也都有一定的造詣。 依克唐阿在吉林并未任過將軍,早年做過琿春副都統(tǒng),僅次于將軍,因殺敵有功被提升為黑龍江省將軍,后來在盛京當將軍。“他本人是伊通縣人,清代著名的愛國將領,在清晚期政局腐敗的情況下,憑自己的能力保家衛(wèi)國,功勛卓著。”依克唐阿于1899年病故于沈陽,因在吉林市長大,所以被葬在吉林市境內(nèi)。 專家建議:可以為依克唐阿的墓地申報文物保護單位?!皩@座墓的發(fā)現(xiàn)和保護,有利于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保家衛(wèi)國英雄事跡,傳承民族精神。” 文中圖片來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速聯(lián)系刪除 三秦宗旨:營造一片文學愛好者的樂土,共創(chuàng)文學夢想的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