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促(其義為脈勢急促,是陽氣被抑而求伸的現(xiàn)象)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原文34 【鄭論】 按本應(yīng)表解可了之病,而反下之,引邪深入,利遂不止,此刻邪陷于下,若惡風(fēng)、自汗、身疼仍在者,可與桂枝加葛根湯救之,俾邪復(fù)還于表,不治利而利自止,此以葛根黃連黃芩湯,是為脈促、喘、汗,有邪熱上攻者言之,故用芩、連之苦寒以降之、止之,用葛根以升之、解之,俾表解熱退而利自愈,是亦正治法也。
【闡釋】 鄭氏對此節(jié)所解,前半段與成無己等歷代往家大同小異,與葛根芩連湯散表邪,除里熱,是為正治法也。而其精義則在“下利太過,中土業(yè)已大傷,此際之脈促者,正氣傷也;喘者,氣不歸元也;汗出者,亡陽之漸也?!贝藢傥WC,回陽尚慮不及,而用葛根芩連湯散表邪,清里熱耶?況喘促一癥,有因火而喘者,可用白虎加人參湯治之;有因外寒束者,可用麻黃湯治之;有因腎氣痰水上逆而致者,可用真武湯治之。誠如鄭氏所說:虛實之間,大有分別,切切不可死守陳法,為方囿也。 葛根黃連黃芩湯方(校補(bǔ))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兩升,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及其應(yīng)用范圍】 本方以葛根為主藥,輕揚(yáng)升發(fā),芩、連苦寒清里,甘草甘緩和中,善能清熱止利。
|
|
來自: 仲師之徒 > 《《傷寒恒論》太陽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