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印會河內(nèi)科秘驗方

 一元堂中醫(yī)張 2020-11-18

        印會河教授,出生于江蘇省靖江市中醫(yī)世家,其父印秉忠為我國南方名醫(yī),清代名醫(yī)、江南孟河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費伯雄的第三代傳人。印會河教授幼秉庭訓(xùn),隨父研讀醫(yī)書經(jīng)典,1940年即獨立開業(yè),濟世活人,療效顯著,不到20歲就被譽為“江南小名醫(yī)”。1955年入選南京中醫(yī)學(xué)校(今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師資班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57年調(diào)入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今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工作,1984年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醫(yī)院副院長、專家室和學(xué)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遼寧中醫(yī)學(xué)院名譽教授,衛(wèi)生部高等醫(yī)藥院校中醫(yī)教材犏審委員會委員等職。主編《中醫(yī)學(xué)概論》、《金匱》講義、內(nèi)科講義及第三、四、五版全國統(tǒng)編教材《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

印會河教授是中央保健醫(yī)、首都國醫(yī)名師,從事中醫(yī)工作逾60年,精通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勤于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是我國第一批中醫(yī)教授、第一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dǎo)老師和第一批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曾先后獲“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會成就獎”、“中國北京‘同堂杯’中醫(yī)藥工作60年特殊貢獻獎”。

1.清解表熱

【處方】 桑白皮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黃芩12克,山豆根10克,魚腥草30克,炙枇杷葉10克,蘆根30克,生石膏30~45克(先煎)

【功用】 清解表熱

主治】感冒、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發(fā)熱惡寒,熱重寒輕,頭脹痛,口渴思飲,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邊尖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

【加減】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無汗惡寒甚者加荊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顯者加羌活10克,蘇葉10克。

2.小柴胡湯加減

【處方】 柴胡10克,黃芩15克,半夏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魚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生姜10克。

【功用】 兩解寒熱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膽囊炎、早期肝膿腫等, 寒后熱作,熱后汗出,頻頻嬗遞,周而復(fù)始,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脅痛,嘔吐苦液,苔白或微黃,脈弦。

3.麻杏石甘湯加味

【處方】 外寒內(nèi)熱型(一型):麻黃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葉15克,山豆根10克,魚腥草30克。

熱痰阻肺型(二型):麻黃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115克,葶藶子10克。

【功用】 宣(清)降肺熱。

【主治】 急、慢性氣管一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肺膿腫早期等,一型:高熱微寒,咳喘少痰,胸悶口渴,甚者喘促有聲,舌苔薄白或黃膩,脒浮數(shù);二型:呼吸迫促,咳嗆陳作,痰黃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頰熱面赤,口渴思飲,舌質(zhì)紅,舌苔黃嗽,脈滑數(shù)。

【加減】 一型:喘促甚者,可加入葶藶于10克,蘇子10克,桑白皮15克,以降肺氣平喘。二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及肺炎者,加入山豆根10克,魚腥草30克,大青葉1 5克,以清熱解毒消炎

4.《千金》葦莖湯加味

【處方】 桃仁10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蘆根30克,大青葉30克,魚腥草30克。

【功用】 祛瘀清肺。

【主治】 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肺膿腫、肺結(jié)核(空洞)等, 發(fā)熱咳嗽,胸痛,吐痰初為鐵銹色,或為血痰,繼則痰味變腥變臭,咯出膿痰。

【加減】 大量吐膿痰加桔梗10克,生甘草6克,以助排膿解毒。肺熱甚加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以清怖熱。胸痛甚者加廣郁金10克,桔絡(luò)3克,以活瘀通絡(luò)。

5.清燥救肺湯加減

【處方】 冬桑葉1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0克,麥冬12克,阿膠珠10克,枇杷葉10克,沙參15克,黑芝麻10克(打),生石膏30克(先下),石斛10克。

【功用】 清熱潤肺。

【主治】 急、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彌漫性肺間質(zhì)纖維化,肺部腫瘤行放射治療后等, 咳喘無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質(zhì)輕而粘,甚難咳出,咽干口燥,頰熱面赤,口渴思飲,舌質(zhì)紅,舌苔少,脈細數(shù)。

【加減】 鼻塞流涕、咽痛,可加山豆根10克,魚腥草30克,以清熱解毒。如咳喘陣作,可加僵蠶10克,全蝎6克,蜈蚣2條,地龍15克(以上可任選一、二味),以定風(fēng)脫敏。

6.三甲復(fù)脈湯加減

【處方】】 生龜板30克(先下),生鱉甲30克(先下),生牡蠣30克(先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麥冬12克,生白芍15克,阿膠珠10克,麻仁10克。

【功用】 滋陰法潛陽。

【主治】 各種高熱以及急、慢性炎癥,腫瘤等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脫水、休克,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xué)治療引起的體液代謝紊亂,瞳體枯瘦,唇舌干萎,齒燥結(jié)瓣,鼻干積垢,目陷睛迷,昏沉嗜睡,頰紅肢厥,或見手指蠕動,或作不經(jīng)囈語,脈微細欲絕。

【加減】 本方去龜板、鱉甲、麻仁名“一甲復(fù)脈湯”治溫?zé)醾?,大便溏瀉。僅去龜板名“二甲復(fù)脈湯”冶陰虛腎不養(yǎng)肝的手指蠕動。如肢端抽動,內(nèi)動虛風(fēng)者,可于上方加入雞蛋黃一枚(生沖)、五味子10克,則此方即為大定風(fēng)珠,治虛風(fēng)內(nèi)動,肢端蠕動。

7.小青龍湯加味

【處方】 炙麻黃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干姜6克,細辛3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生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

【功用】 溫化水飲。

【主治】 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 外寒內(nèi)飲型(一型):咳喘突發(fā),畏寒背冷,痰多清稀,咳吐甚爽,倚息不能平臥,面色青晦,唇甲紫紺。舌質(zhì)紫暗,舌苔白滑,脈弦精數(shù)。陽虛停飲型(二型):咳喘年久,痰稀量多,咯出甚爽,心悸氣短,胸悶干嘔,倚息不能平臥。顏面及四肢水腫。舌質(zhì)淡暗,舌苔白,脈弦滑數(shù)。

【加減】 發(fā)熱、惡寒,咽痛者,加山豆根10克,魚腥草30克,以清熱解毒。胸悶甚者加炒白芥于10克,炒萊菔子12克以化痰降氣。喘嗽痰鳴者加地龍10克,僵蠶10克,全蝎6克以祛風(fēng)定喘。水腫甚者,加茯苓30克,澤瀉30克以和尿消腫。

8.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湯加味

【處方】補骨脂10克,吳茱萸10克,內(nèi)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熟附片15克,炮姜10克,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炙甘草10克,灶心黃土120克(煎湯代水)

【功用】補脾溫腎。

【主治】慢性結(jié)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小腸吸收不良、部分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以腸道癥狀為主者,以及阿米巴腸病和腸結(jié)核的輔助治療,外泄不止,便中完谷不化,腹痛腸鳴,喜溫惡寒,腰酸肢冷,或見五更泄痢,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脈沉細。

【加減】腹脹加焦三仙各10克,以消食助運。

9.戊己丸加味

【處方】黃連6克,吳茱萸3克。白芍15克。煅瓦楞子30克(先下)。

【功用】瀉肝和胃。

【主治】功能性腹瀉、粘液性結(jié)腸炎、過敏性結(jié)腸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以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腹痛便瀉。以情緒波動時為甚,痛和瀉交替發(fā)作。肛門灼熱。吐酸燒心嘈雜。甚則下利完谷。舌絳無苔。脈弦數(shù)。

【加減】本方可與痛瀉要方(防風(fēng)10克,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白芍15克)配合使用。二方同以治肝為主,一以健脾,一以和胃,如肝盛病傷脾胃,則以二方合用為宜。若瀉下粘稠不爽,可改本方為大柴胡湯(柴胡10克,黃芩10克,白芍15克,半夏10克,枳實10克,生軍6克,生姜6克,大棗5枚)加煅瓦楞子30克冶之。

10.清利腸道方

【處方】桃仁10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黃芩15克,赤芍15克,馬齒莧30克,敗醬草30克。

【功用】清理腸道。

【主治】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急、慢性結(jié)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等,便垢不爽,1日數(shù)次,腹部隱痛,腸鳴后重,舌苔黃膩,脈弦細。

【加減】凡久病肢冷畏寒,腹痛喜暖,寒象明顯者加肉桂3克,取其溫中散寒,厚腸止瀉。

11.茵陳蒿湯加味

處方】茵陳30克,梔子10克,大黃9克,黃柏15克,大青葉30克,川金錢草60克。

【功用】泄熱利濕。

【主治】病毒、藥物引起的肝內(nèi)膽汁瘀積性肝炎、良性復(fù)發(fā)性肝內(nèi)膽汁瘀積、膽囊炎、膽石癥等,身目黃色鮮明,發(fā)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結(jié),心中煩熱嘈雜,或見燒心吐酸,如臺蒜狀,舌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加減】 心煩加豆豉10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6克(分沖),寒熱往來,口苦加柴胡1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脅痛甚者加廣郁金10克,赤芍20克,燒心吐酸或嘈雜者加煅瓦楞子30克(先下)

12.大柴胡湯加減

【處方】柴胡15克,赤芍15克,黃芩15克,半夏10克,枳殼10克,大黃9克(后下),茵陳30克,郁金10克,川金錢草60克,蒲公英30克,全瓜萎30克。

【功用】疏肝利膽。

【主治】膽囊炎,膽結(jié)石、膽道感染和肝炎等,癥見身目俱黃,右脅脹痛拒按,上引肩背,脘腹脹滿,大便干結(jié),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加減】膽結(jié)石加雞內(nèi)金10克,芒硝9克(元明粉5克分沖)以軟堅化石,膽道感染加五味子10克,柴胡加量至30克、山豆根10克以抗菌解毒,膽囊炎加生牡蠣30克,以軟堅消腫

13.化瘀通氣方

【處方】柴胡10克,赤芍30克,丹參30克,當(dāng)歸15克,生牡蠣30克(先下),廣郁金10克,川楝子12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土鱉蟲12克。

【功用】化瘀軟堅,開利三焦

【主治】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血管癌、肝囊腫等,癥見脅腹脹痛較久,繼發(fā)腹部脹滿,腹脹不以饑飽為增減,一般夜間為重,漸變腹部膨大,擊之如鼓,無移動性濁音(無腹水),有兩脅積塊(肝脾腫大),舌苔薄白,脈弦。

【加減】肝脾腫大顯著者加鱉甲30克,炮山甲10克,青皮10克,莪術(shù)10克,雞內(nèi)金10克。

14.化瘀通氣排水方

【處方】 柴胡10克,赤芍30克,丹參30克,當(dāng)歸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廣郁金10克,川楝子12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廖蟲12克,椒目10克,葶藶子10克。

【功用】 化瘀軟堅,開利三焦,排水消腫。

【主治】 肝硬化腹水,癥見 腹大如鼓,胸脅脹滿,其病多由氣臌積漸而來,腹中水漬,轉(zhuǎn)側(cè)有聲+鼓之則移動性濁音明顯,下肢可見水腫+面色萎黃,小便短少+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白,脈細數(shù)。

【加減】 體虛加黃芪30克,阿膠10克(化沖);便實加大黃6~9克。

15.八正散加味

【處方】木通10克,車前子10 包),篇蓄10克,大黃10克,滑石15克(包),甘草梢10克,瞿麥10克,梔子10克,柴胡30克,五味子10克,黃柏15克

【功用】 利水通淋

【主治】 泌尿系感染,急性前列隙炎,腎盂腎炎等,癥見 小便時陰中鍵痛,或見寒熱尿黃赤而頓、急則不可待。舌紅,苔黃。脈數(shù)。

【加減】 痛甚者加琥珀末3克(分吞)。

16.三金排石湯

【處方】 海金沙60克(包),川金錢草60克,雞內(nèi)金12克,石葦12克,冬葵子10克,滑石15克(包),車前子12克(包)。

【功用】 利尿排石。

【主治】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癥見尿中挾有砂石,小便刺痛窘迫,或突然尿中斷,少腹連腰而痛,或尿中帶血。舌紅苔白,脈數(shù)。

【加減】尿石不盡加煅魚腦石30克(黃花魚頭腦顱腔之兩塊硬骨),以加強排石作用,痛甚者加琥珀末3克(沖服)。

17.當(dāng)歸貝母苦參丸

【處方】 當(dāng)歸15克,川貝母10克,苦參15克,生地15克,木通10克,竹葉10克,甘草梢10克。

【功用】 燥濕祛瘀散結(jié)。

【主治】 膀胱炎、膀胱結(jié)核、膀胱結(jié)石以及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等引起膀胱損害而出現(xiàn)膀胱刺激癥狀者,癥見少腹急結(jié),按之痛甚,尿急尿頻,尿液混濁,嚴重時可出現(xiàn)尿血。尿痛多出現(xiàn)在尿后,有時小便不能控制,有尿意即遺尿。

【加減法】 妊娠婦女去木通加黃芩10克,少腹痛甚者,加琥珀末2克(分沖)。

18.舒肝散結(jié)方

【處方】 柴胡10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當(dāng)歸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元參15克,川貝母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浮石15克(先煎),川牛膝1 0克。

【功用】 舒肝散結(jié)。

【主治】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增生,肋軟骨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jié)炎等,前列腺肥大、小便隆閉不通,多先由小便滴瀝不盡開始。常見于老年人。舌苔厚膩,脈弦有力。

【加減】本方用治乳腺增生、肋軟骨炎,則去川牛膝,加蒲公英30克、全瓜蔞30克,治療子宮肌瘤用原方加澤蘭葉15克、茺蔚子30克,治頸淋巴結(jié)炎則去牛膝,加桔梗10克,枳殼10克。

19.桂枝龍骨牡蠣湯加湯

【處方】 桂枝10克,炒白芍1 5克,甘草10克,煅龍牡各30克(先煎),桑螵蛸30克,益智仁10克,生姜10克,大棗5枚。

另:桂附八味丸10克(即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每晚睡前服。

【功用】安神養(yǎng)腎。

【主治】 遺尿,老年人多尿等,因夢遺尿,形寒肢冷,心悸頭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

20 益腎湯加味方

【處方】當(dāng)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山豆根1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

【功效】活血(祛風(fēng))解毒。

【主治】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間質(zhì)性腎炎.結(jié)締組織疾病引起的腎炎等,

癥見眼瞼和顏面水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多伴有惡寒、發(fā)熱、惡風(fēng),關(guān)節(jié)酸痛沉重.咽喉腫痛,腰酸或腰痛,尿少,舌尖紅,苔白,脈浮數(shù)。

【加減】貧血者加黨參,黃芪各15克,高血壓加夏枯草15克。

21 真武湯加味方

[處方] 茯苓30克,熟附片15克,白術(shù)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功用:溫腎化水。

[主治] 慢性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癥見水腫重在下肢或在臍下,四肢清涼,心悸頭眩,筋惕肉潤,小便短少,動則氣喘。舌談苔少,脈沉細。

[加減] 水腫甚者加冬瓜皮30克,消水利尿;頭暈甚者加澤瀉30克,以利水濕,通清陽。

22 龍膽瀉肝湯加味方

[處方] 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車前子12克(包),澤瀉15克,木通10克,夏枯草15克,苦丁茶10克,川斷10克。

[功用] 清肝瀉火。

[主治] 高血壓病(有耳鳴者),癥見頭痛耳鳴,頭重昏暈,心煩易怒,寐少夢多,掌燙尿黃,大便干燥不爽。舌質(zhì)紅,舌苔黃瞳,脈弦數(shù)有力。

[加減] 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黃9克,炒決明子30克、生首烏30克,

23.天麻鉤藤飲加減

【處方】天麻10克,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菊花12克龍膽草10克,赤芍15克,川斷10克,夏枯草15克,青葙子15 克,苦丁茶10克。

【功用】平肝潛陽。

【主治】 高血壓病(頭熱足涼者)、青光眼等,癥見頭脹眩暈,面色紅潤,便干口渴,口苦心煩,性情急躁,睡少尿頻,兩腿無力,足涼。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shù)。

【加減】失眠者加臺歡皮15克、夜交藤30克,炒棗仁15克。

24.右歸飲加減

【處方】 熟地10克,沙苑子10克,鹿角霜15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紫河車10克,菟絲子15克,五味子10克。

【功用】 補益腎精。

【主治】低血壓(眩暈而見腰痛者),神經(jīng)衰弱部分患者,癥見眩暈,頭腦發(fā)空,耳鳴心悸,腰膝酸軟。健忘失眠舌淡苔少,脈沉細無力。

【加減】 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者加枸杞子15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地骨皮15克,以滋陰清熱。

25.清泄肝膽方

【處方】 柴胡10克,黃苓12克,半夏12克,青皮10克,枳殼10克,竹茹10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蔓荊子12克,蒼耳子10克,大青葉1 5克。

【功用】 清泄肝膽。

【主治】內(nèi)耳性眩暈、頸椎病、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癥見頭暈?zāi)垦?、羞明畏光,耳脹耳鳴,口苦,甚則汗出嘔吐,舌苔白膩,詠弦滑。

【加減】 頸椎病、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加葛根30克、丹參30克、川芎15克,以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

26.三化湯加味

【處方】 大黃9克(后下),枳實10克,厚樸10克,羌活10克,菖蒲10克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1丸,先以溫開水灌下。

【功用】 通便泄熱。

【主治】 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腦梗死)

癥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紅目赤,呼吸氣粗,痰聲鹿,舌質(zhì)紅,苔黃燥,大便閉結(jié),脈弦數(shù)有力。

【加減】 痰多加川貝母10克,竹瀝30克(沖);大便不實,僅服至寶丹或安官牛黃丸,不需湯藥通便。牙關(guān)緊閉,用通關(guān)散搐鼻取嚏,通關(guān)散方:豬牙皂角、細辛等分為末吹入鼻中。

27.補陽還五湯加味

【處方】 生黃芪50克,當(dāng)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地龍15克,丹參15克,雞血藤30克,蔗蟲10克。

【功用】活血通絡(luò)。

【主治】 腦梗死、腦血栓形成和腦出血后遺癥等,癥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發(fā)生于睡臥之時,舌歪而蹇,語言不利,或偏頭痛,舌質(zhì)紅,少苔,脈弦數(shù)。

【加減】 重在上肢加姜黃10克、桂枝10克,重在下肢加牛膝10克、木瓜10克

28.牽正散四物湯合劑

【處方】 白附子12克,僵蠶10克,全竭6克,生地15克,赤芍1 5克,川芎10克,當(dāng)歸15克,桑枝30克,絲瓜絡(luò)10克,雞血藤30克。

【功用】 祛風(fēng)活血。

【處方】 顏面神經(jīng)麻痹,腦梗死和腦出血后遺癥等,癥見 口眼歪斜,顏面麻痹。

【加減】 面麻痹甚者加蘇木10克,并以炒香附120克盛于布袋內(nèi)乘熱熨麻痹之處。

29.河間地黃飲子

【處方】熟地10克,山萸內(nèi)10克,麥冬12克,石斛15克,遠志6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五味子10克,內(nèi)蓯蓉10克,內(nèi)桂3克,熟附片10克,巴戟天10克。

【功用】 溫補肝腎。

【主治】 脊髓疾病、脊髓癆,癥見 四肢不收或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攜物可自行丟棄,患肢肌膚有麻木感或閃電樣痛,亦有語言不利者。舌淡,脈虛弱。

30.除痰降火方

【處方】痰火郁結(jié)型:柴胡10克,黃萃12克,半夏10克,青皮10克,積殼10克,竹茹12克,制南星6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合歡皮15克,夜交藤30克,葛根30克,礞石30克(先燕),珍珠母60克(先煎)。痰火狂亂型:柴胡10克,黃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10克,枳殼10克,竹茹12克,制南星6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合歡皮13克,夜變藤30克,葛根30克,菖蒲10克。遠志6克。天竺黃10克,礞石30克(先煎),珍珠母60克(先煎) 另服:礞石滾痰丸每日上午服10克。

【功用】 除痰降火。

【主治】 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癥、辨狂抑郁,癥見痰火郁結(jié)型:失眠亂夢,頭腦昏脹而痛,心煩易怒,脅脹胃堵t白天困倦恩眠但不能睡,晚間精神倍增無睡意,多恩善慮,大便干結(jié)t舌苔白膩或黃膩,舌質(zhì)略紅,脈弦滑或弦數(shù)。痰火狂亂型:失眠亂蘿,頭痛昏脹,煩躁易怒漸轉(zhuǎn)驚恐狂亂,不避親疏,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有力。

【加減】 心煩甚加淡豆豉10克、蓮子心3克;失眠甚者加炒棗仁15克,柏子仁12克。對痰火狂亂型加用礞石磙痰丸以通便下痰。治療頑痰怪病。因此丸藥有瀉下作用,服后便前常有腹痛,如在夜間服可影響睡眠,故宜在上午服用,一般腹痛便泄則在下午,以保證夜間休息。

31.抵當(dāng)湯加味

【處方】水蛭12克,虻蟲10克,桃仁12克,大黃9克,廑蟲10克,地龍15克,僵蠶10克,全竭6克,蜈蚣2條,花蕊石15克(先煎)。

【功用】 化瘀活血。

【主治】 癲癇(外傷后繼發(fā)性癲癇尤宜)、腦外傷后綜合征、外傷性頭痛等,癥見有腦外傷史,發(fā)作昏眩倒撲,抽搐強直,口角流涎,有時發(fā)出不尋常的叫號聲,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大便干結(jié)。

【加減】久病者可加元參15克,川貝母10克,生牡蠣30克(即消瘰丸),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海浮石18克(先煎),以軟堅散結(jié)、疏通經(jīng)絡(luò),加強活血化瘀之力。

32.芍藥甘草湯加味

【處方】赤白芍各30克,甘草12克,當(dāng)歸15克,元胡10克,川楝子12克,降香10克。

【功用】舒攣定痛主要癥狀:突發(fā)或陣作胃脘急痛,攣急感明顯,甚者硬痛拒按,痛緩則腹軟如常。舌質(zhì)青暗,脈弦。

【主治】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上腹部痙攣性疼痛,以及久病不愈、原因不明的胃部疼痛,癥見本證系因胃痙攣引起突發(fā)或陣作胃脘急痛,有攣急感,硬痛拒按,緩解時則腹軟如常,此證屬中醫(yī)“數(shù)變”的范疇,與風(fēng)、與血有關(guān)。

【加減】腹脹加烏藥10克。

33.補中益氣湯加枳實方

【處方】 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術(shù)12克,陳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當(dāng)歸15克,枳實30克,生姜10克,大棗5枚。

【功用】 升降脾胃。

【主治】 胃下垂、子宮脫垂等臟器下垂。

【加減】 患者體虛加鹿角霜15克、紫河車15克,胃酸多加煅瓦撈子30克(先煎)。

34.復(fù)元活血湯加減

【處方】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當(dāng)歸10克,炮山甲10克(先煎),桃仁10克,紅花10克,大黃10克,生甘草10克,王不留行10克,土鱉蟲10克。

【功用】 行瘀活血。

【主治】各種外傷后疼痛,癥見痛有定處,手不可按,大便常干,有外傷史舌紅苔少,脈沉實。

【加減】大便不干燥者,大黃10克改用熟大黃3克。

35.二冬湯加味

【處方】天冬10克,麥冬12克,天花粉15克,黃芩1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大子參10 克,黃柏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山藥15克,蒼術(shù)10克,生黃芪15克,元參10克,沙參12克,黛蛤散10克(包),綠豆120克煎湯代水。

【功用】養(yǎng)陰清熱,益氣生津。

【主治】糖尿病,癥見內(nèi)熱咽干,五心煩熱,口咽干欲飲,消谷善饑,疲乏無力,時而汗出,身癢尿多,舌質(zhì)紅,舌苔少,脈細數(shù)。

【加減】大便燥結(jié)者加大黃6克,玄明粉3克(分沖) 瀉熱存陰

36.益胃湯加味

【處方】 沙參15克,麥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石斛15克,川貝母10克,元參15克,蘆根30克,蜂蜜30克(溫沖)。

【功用】 益胃生津。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癥見胃痛不脹,食后還飽,食酸甜或水果較舒,日渴不能多飲,大便干燥,舌質(zhì)偏紅,苔少而干,脈細。

【加減】 痛甚加桃仁10克,丹參15克

37.旋覆花湯加味

【處方】 旋覆花15克(包),茜草10克,紅花10克,丹參3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橘絡(luò)3克,降香10克,青蔥管10克,全瓜萎30克。

【功用】開胸通痹。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胸膜炎等,癥見左側(cè)胸部疼痛,堵悶,甚或痛引肩臂,心悸氣短,睡眠不佳,嚴重時可見肢冷唇青,出冷汗,突然昏厥,舌淡,苔粘膩,脈沉細弱或脈律不整。

【加減】失眠嚴重者加琥珀末1.5克,睡前吞服;痰濕壅盛,胸悶窒痛,氣短喘促,便秘不爽,苔膩脈精者,加入瓜萎薤白半夏湯通陽泄?jié)?,化痰祛濕:寒凝氣滯,胸痛徹背,四肢厥冷,惡寒且口不渴,苔白脈沉者,則合枳實蘸白桂枝湯或橘枳姜湯,溫陽散寒;如系濕郁化熱,濕熱郁阻而胸痛煩悶,渴欲飲冷,舌紅苔黃,則配“苓杏苡甘湯,取其利濕通痹,以泄其熱;若屬心陽暴脫大汗淋漓,四肢厥逆,心悸氣短,脈沉微欲絕,當(dāng)用薏苡附子散,甚則加真武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以回陽救逆固脫,重用附子可達30克,一般少于15克,且宜久煎。

38.二妙散加味

【處方】黃柏15克,蒼術(shù)12克,生薏仁30克,牛膝10克,車前子12克(包),椿根皮1 5克,萆薢15克,澤瀉18克,滑石15克(包),木瓜10克,蠶砂30克(包)。

【功用】清熱燥濕。

【主要癥狀】

【辨證要點】本證系濕熱下注。脾失健運,濕濁蘊積,久而化熱,濕熱下注故見帶下色黃、粘稠、氣穢臭,陰部灼熱:脾虛濕濁內(nèi)蘊,故胸悶納呆,腹脹便搪;濕重故肢體困倦重著,腰酸腿軟。

【主治】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癥見帶下量多,色黃質(zhì)粘稠,氣腥臭,陰道灼熱,著者瘙癢,胸悶納少,腰酸腿重,肢體困倦,腹脹腸鳴,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赤舌質(zhì)偏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加減】帶下量多,色黃夾赤氣惡臭,腹脹者,加土茯苓30克,貫眾15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以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