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事情,讓跟隨了趙匡胤一生的趙普,被他無情地罷免了宰相的職務呢,這里面絕不僅僅是什么貪污專權這么簡單,甚至可以說這是個連當時的人都不信的理由,更不要說現(xiàn)在的我們。 趙普被罷免,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常年堅持不懈地打擊趙光義,并堅決反對趙光義接班,在趙普這種儒家知識分子心里,嫡長子繼承制才是最合乎道義和人性的。 從種種跡象看,趙匡胤似乎也有讓德昭接班的意思,當然這種意思其實表達得非常晚,而且也很間接,但這都被趙普看在眼里,他以為自己看透了趙匡胤,一棒子狠狠的打下去,結果趙光義沒有倒下,自己卻倒下了。 具體的原因是因為一個死人,具體來說是一個死了很久的人,只不過這個人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是趙匡胤的母親,當然也是趙光義的母親,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杜太后。
在宋朝的官方史料里,這個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人,嫁給職業(yè)軍人的她,早就練就了不凡的見識和膽略,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消息傳到家里,他媳婦下地哭哭啼啼,但杜太后卻說,我兒子從小就很優(yōu)秀,現(xiàn)在做出這等事,很正常沒什么可擔心的。 這個老太太也算是個有福之人,親眼見證了趙匡胤當了皇帝,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大概是全天下父母最開心的事吧,可憐的趙弘殷先生就沒能看到這一天。 唯一的遺憾就是好時光太短暫的,趙匡胤稱帝一年,杜太后就得了嚴重的病,很快就不行了,臨死前把趙匡胤叫到身邊交代一下臨終遺言。注意,趙光義不在現(xiàn)場。 趙匡胤是個孝順的孩子,盡管貴為皇帝,可是依然難以阻止母親的離去,臨終前杜太后問了趙匡胤一個問題,兒呀,你是如何坐上皇帝的呀? 趙匡胤盡管做皇帝時間不是特別長,但也被文官們熏染了不少,這個時候說的都是場面話,什么全都是祖宗保佑,父母功德無量等等話語,杜太后毫無留情的打斷了他,別扯那些沒用的,你是我兒,就不要裝了。 趙家之所以能得到這個天下,全都是因為他們柴家皇帝太小,什么也不懂,也沒能力,才被你這個殿前都點檢鉆了空子呀。 這話說完,趙匡胤完全無法反駁,盡管話不好聽,但卻是板上釘釘?shù)氖聦?,杜老太太話糙理不糙,一句話戳破趙匡胤。 很快這個老太太就說出了自己的打算,你死后讓你弟弟光義接班,這樣我們趙家就不會重蹈覆轍了,趙匡胤是個大孝子,又見老太太說的確實有道理,于是就答應了杜太后的話。 杜太后不愧是見過世面的,當即說,去把趙普找來,咱們立個字據(jù),寫個誓言放到皇宮的保險箱里,趙普作為趙家的“同宗”,又是大宋開國第一功臣,這種事讓他來寫最合適不過了。 趙普寫好誓言,最后留下了臣普記三個字,這份誓言書就一直保存在皇宮的保險柜里,當時叫做金匱的東西,以上就是大宋第一謎案,金匱之盟的官方記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書上就是這么寫的,那么這個說法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這個看起來完美的官方記錄,的確非??梢桑吘固鎸嶄浗涍^趙光義和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的修改,里面到底修改了多少內容,我們很難去判斷。 但也有別的史料對這件事做了別的版本的記載,比如宋初名臣王禹偁所著的《建隆遺事》,這里面對金匱之盟的記錄,看上去就更隨意一點,但同樣疑點重重,甚至有些惡搞和演義的成分。 說的是有一天趙家舉行家宴,期間大家都喝高興了,趙匡胤當眾宣布,自己死后要把皇位傳給光義,光義死后傳給光美,杜太后大喜,因為這樣的話自己就能做三個皇帝的母親了。 老太太同時高興之余,還要求光美之后,要把皇位再傳給德昭,一次家庭宴會,就把未來幾十年的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真是古今天下第一家聽宴會呀。 無論是官方記載,還是非官方記載,之前我說過,一個時代的記錄,哪怕是謊言和留言,都有著其合理的成分,仔細甄別就能看到那個時代一定程度的真相。 趙光義當上皇帝之后,趙普可就難受了,因為一直打壓趙光義,而且在趙光義做皇帝之前就被罷了相,那時候起碼趙匡胤還在,趙普的人身安全還有保障,但現(xiàn)在趙光義做皇帝了,趙普的噩夢似乎要開始了。 趙普比較聰明,以進為退,主動從地方搬到開封居住,就在趙光義眼皮子底線,畢竟自己的根基在開封,在地方指不定什么妖魔鬼怪會為了討好皇帝,陷害趙普。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趙光義眼皮子底下,這樣全天下都會看到這里發(fā)生的一切,這樣起碼趙光義可以收斂一點,不會用什么陰招。 趙普看得很準,趙光義是個非常愛惜羽毛的人,很看重自己的名聲,下三濫的手段,他也不屑于去做,趙普在開封城活得好好的,但也僅限于是活著而已。 一個老頭已經翻不起任何的浪花了,昔日的同僚,不管是舊同事還是新同僚,沒人看好這個失勢的老先生,有些甚至還是上去踩一腳,以博得趙光義的歡心。 原本以為平靜的生活就這樣了,但趙光義登基5年后的一天,趙普突然想起來一件大事,一定要面見皇帝,趙光義也很是奇怪,這老頭該不會是糊涂了吧,但出于好奇還是見了見趙普。 趙普想起來的事情,就是這個金匱之盟,趙光義心中大喜,原來還有這件事呀,因為當時在場的四個人,杜太后趙匡胤都死了,那個宮人似乎也不在了,唯一在世的人,也就只有趙普了。 趙光義太高興了,有了這個東西,終于沒人再傳什么斧聲燭影的流言蜚語了,大喜之下趙光義又重新啟用了趙普,職位依舊是大宋臣子第一人,做了帝國的宰相。 這事兒疑點實在是太多了,很明顯趙光義最危險的時候,是剛繼位,趙普再糊涂也很清楚這一點,只要那個時候拿出這個東西,趙光義肯定立馬讓趙普光復原職,就算趙普忘了,那位宮人總還記得這個事兒,怎么著也不會等到5年之后才想起來這件事。 這事兒的真相很容易看穿,那就是趙光義和趙普相互需要,趙普仗著自己特殊的身份,被太祖和杜太后都極其信任,才編了這么一個謊話,這事讓別人編,也沒人信呀。 這個真相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我們都小看了趙普也小看了趙光義。
趙光義能當皇帝,絕不是偶然,因為一開始趙光義就是被當做皇儲來培養(yǎng),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趙光義兒時出頭就被任命為開封府尹,后來又加封晉王,這是五代時期,流行的接班人培養(yǎng)的模式。 這是明擺著要讓趙光義接班,而且趙匡胤也幾乎不讓德昭和德芳露面,所有的跡象都表明,趙光義就是大宋未來的皇帝。 這個策略肯定是趙家人內部定下來的,因為趙匡胤當皇帝的時代,皇帝的位置實在是非常危險的,弄不好就家破人亡,家族覆滅都很常見,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杜太后那種要求傳位給趙光義的要求并不奇怪。 不管金匱之盟是否為真,趙光義的皇儲之路是天下人都能看到的,當時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那肯定也是有著基礎了,任何謠言都不會憑空產生,一定有著生存的土壤。 趙普也知道太祖想傳位給弟弟,結果弄了個身敗名裂,更重要的是,趙光義的繼位,完全沒有發(fā)生任何的抵觸情緒,包括當時整個宋朝的精銳全部都在北部邊境,這稍有不慎,這幫曾經只聽命于趙匡胤的虎狼之師,很容易就是又一次班師回朝的兵變行動。 但一切都沒有發(fā)生,趙光義穩(wěn)住了局面,唯一異常的就是趙光義當年就迫不及待地改了元,改元在中國有著重大的意義,一般新皇帝繼位,都要用老皇帝的年號,把這一年過完,來年才改成自己的年號。 趙光義太心急了,當年就改了元,這個行為也為他帶來了無數(shù)的非議和猜想,流言蜚語一直在暗中游動,直到趙普的出現(xiàn)。 如果我們不是一定要站在趙匡胤的立場看問題,那么趙光義這個皇帝其實當?shù)煤懿诲e,繼位之后做了很多事情,這個我們下一章會講到,宋朝也逐漸恢復了寧靜,畢竟事情都過去四五年了,形式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為什么一切都風平浪靜了,趙普才想起來“金匱之盟“的事情,尤其是趙光義還非常受用這件事,立馬就讓趙普再次為相,足見趙光義對這件事的滿意程度。 趙普并不是一個單純貪戀財富和權勢的人,要不然趙光義剛繼位,他一定會跳出來幫著太祖說話,畢竟剛繼位,才是流言蜚語最多的時候。 但是這些都沒有,直到過了四五年,才出現(xiàn)了這個金匱之盟,只能說趙普的意思很明顯,他這是為了完成趙匡胤的心愿,讓大宋不再有不必要的內耗和猜忌。 從相位上下來,沒人比趙普更了解趙匡胤的意圖,他就是要讓趙光義繼位,趙普怎么反對都不行,如果說當時選一個最理解趙匡胤的人,趙普肯定是第一個。 于是在趙光義登基五年之后,趙普出面了,說出了金匱之盟的事情,可以肯定,這件事的形式和過程基本上就是瞎編的,因為實在太反常識,你趙普再老糊涂也不至于到現(xiàn)在才想起來,皇宮的保險箱里還有這么個東西。 金匱之盟的故事是假的,但反應出來的內容卻是真的,趙匡胤的的確確就是要讓趙光義當自己的接班人,趙普想通了,既然忠于太祖,忠于大宋,形式上噪點假又有什么不妥呢,畢竟二十年前自己也曾造了驚世之假,才有的今天這個太平盛世。 趙普又一次拜相,大宋朝的流言蜚語少了很多,此后的日子各種大事接連發(fā)生,趙普也在不斷的變化中慢慢老去,同樣也沒能抵擋歲月的力量。 淳化三年(992年)秋七月己酉日病卒于洛陽,終年七十一歲,此前趙普三次上書要退休,還好趙光義批準了,沒讓他死在開封,魂歸洛陽是他最大的幸福吧,這一點連趙匡胤都做不到,但是趙普做到了。 趙普也開創(chuàng)了,大宋的不成為傳統(tǒng),洛陽成了非在職官員和失勢官員最愛居住的地方,這點恐怕是趙普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自己為為趙家,為大宋操勞的一輩子,沒想到自己死了還在影響這個帝國,趙普走了很安靜 歷史不會因為某個人,停下他的腳步,趙光義對于趙普的死很傷心,但也只是很快就過去了,實在是因為趙光義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大宋自成立以來,各種紛擾就從未斷過,但這一次的事情,對于宋朝而言,打擊可是有點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