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麻黃二兩,去節(ji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兩感用此方,發(fā)熱惡寒脈不起,溫經(jīng)解表有專長。 【功用】溫陽解表。 【主治】太陽少陰兩感證。 【方解】本方是攻表發(fā)汗、溫經(jīng)扶陽、散寒之補散兼施劑仲圣用于治療發(fā)熱而又脈沉的感寒證,以附子扶陽,細辛通陽,麻黃解表。少陰病為陽氣虛寒證,本不應當發(fā)熱,若初起而反發(fā)熱,是兼有表證,故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溫陽解表。 【注意事項】 1.古代醫(yī)家臨證經(jīng)驗 天津李某,32歲,于夏季得傷寒證。午間恣食瓜果,因夜間失眠,遂食余酣睡,值東風驟至,天氣忽變寒涼,因而凍醒,其未醒之時復夢中遺精,醒后遂覺周身寒涼抖戰(zhàn),腹中又復隱隱作痛。迨愚至為診視時,其寒戰(zhàn)腹疼益甚,其脈六部皆微細欲無,知其已成直中少陰之傷寒也。按直中少陰傷寒為麻黃附子細辛湯證,而因在夢遺之后,腹中作疼,則寒涼之內(nèi)侵者益深入也,是宜于麻黃附子細辛湯中再加溫暖補益之品。處方:麻黃(二錢),烏附子(三錢),細辛(一錢),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五錢),凈萸肉(五錢),干姜(三錢),公丁香(十粒)。煎湯一大盅,溫服,溫覆取汗,勿令過度。將藥服后,過一點鐘,周身微汗,寒戰(zhàn)與腹疼皆愈。(《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傷寒內(nèi)科論》說:“此表里兼證,其辨執(zhí)太陽而失少陰,以麻黃湯汗之,可致‘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晌動,振振欲瓣地者”等變證,其補救宜真武湯為妥?!?/p> 2.禁忌證 本方證雖屬陽虛外感,但陽虛的程度并不太重,故可用助陽解表之法。若少陰陽氣衰微,已見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等證,當急投四逆輩回陽救逆若誤發(fā)其汗,必致亡陽,應加留意。太陽中風證與少陰陽虛證相兼者。 3.劑型 湯劑。 4.評述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是由太陽傳少陰也,為其病傳少陰是以脈沉,為其自太陽傳少陰是以太陽有響應之力而發(fā)熱(《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本方乃“溫經(jīng)散寒之神劑”(《傷寒溯源集》),不僅僅局限于傷寒之太少兩感證,且可廣泛應用于陽虛感寒之陽痿、遺精、不射精、睪丸冷痛、縮陽、精濁、癃閉等男科諸癥。 蓋此類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淫欲不節(jié),房勞傷腎,陽氣虧虛,而見頭昏乏力、無汗惡寒,精神委頓、性欲減退、腰膝酸冷、睪丸冷痛等癥狀,究其本質(zhì),腎陽虧損乃是主要病機。臨證多見舌淡或偏黯,苔薄白或白滑,脈沉細,或沉弱,或沉遲。如寒邪偏痛者,細辛可加量;如陽虛偏重者,附子可重用。 【方證要點】 1.太陽少陰兩感證:以惡寒無汗,頭痛連腦,咳嗽重,脈沉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惡寒發(fā)熱,手足冷時欲寐,惡寒甚,胸滿,喘咳,咳痰,頭疼身痛,脈沉或沉細。 2.常用于虛人或老人之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三叉神經(jīng)痛、上顎竇炎、風冷頭痛、頭冷、足冷、寒痰等屬于素體陽虛,外感寒邪,太陽少陰兩感者。 3.體質(zhì)要求:體格健壯,但有嚴重惡寒感和極度疲勞感。面色黃暗,萎靡困倦,無精打采,聲音低弱,惡寒,特別是背部怕冷?;蝾^痛,或咽痛,或暴啞,或腰痛,或牙痛,或咳喘,口不渴,痰液清稀。 舌淡,苔水滑或白厚,脈沉遲。 【類似方證鑒別】 1.麻黃細辛附子湯與桂枝加附子湯:同為太陽少陰同病治方。麻黃細辛附子湯證表實里虛,故而無汗;而桂枝加附子湯證表里俱虛,故而自汗。 2.麻黃細辛附子湯與附子湯:都可以治療身痛、惡寒、脈沉。麻黃細辛附子湯證為太陽少陰兩感證,有發(fā)熱而絕無水濕之癥。 【原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301) 【醫(yī)案舉例】 1.感冒案(唐醫(yī)易醫(yī)案) 林某,女,1968年11月11日生。2010年10月8日就診,主訴: 外感3天,初起時打噴嚏流鼻涕,口苦口干,咳嗽,有痰色黃。大便正常,小便頻短少。舌色正常,有齒痕,苔白厚膩。右脈沉緊,左脈沉細緊,至數(shù)平。 熟附子10 g,細辛3 g,白術10 g,炙甘草3 g,3劑。 前藥后感冒及其他癥狀痊愈。 2.腰腿冷痛案(唐醫(yī)易醫(yī)案) 患者梁氏,女,80歲。2008年4月24日,因腰腿冷痛來診。主訴:7天前覺頸項、腰腿疼痛,尤其是腰特別痛。至今疲憊之極,雖穿厚衣三件仍不御寒,晚上睡覺蓋厚被仍冷得難受。視其形寒,斷續(xù)咳嗽,流涕。問其有否發(fā)過熱?她說:我從不發(fā)燒。還反問我她腰冷痛是否因腎虛所致?我切她脈,六脈沉實而緊,一息四五至。察其舌,色淡、苔白,詢其二便,答屬正常。予以麻黃細辛附子湯去麻黃加味: 熟附子9 g(先煎),細辛3 g,白術12 g,炙甘草9 g,1劑。 次日其女兒來電:先生昨日所開之藥神奇,我母昨日吃了1劑藥,困擾近十天的感冒腰腿冷痛痊愈了,她今天精神煥發(fā)矣。 仲圣之麻黃細辛附子湯用以治療剛得之少陰病,癥見發(fā)熱脈沉之感寒證。該方為發(fā)汗解表,溫經(jīng)、扶陽散寒的妙方,補散兼施,以細辛、附子驅(qū)六腑之沉寒,麻黃開腠理使寒邪隨汗而出,是仲圣治少陰病的代表方之一。 外感病多數(shù)人是以發(fā)熱惡寒為主癥。惡寒是由于風寒侵入體表,而陽氣未能及時達表抗邪。而發(fā)熱是陽氣在抗邪,是邪正交爭的表現(xiàn)。在臨床上常見一類患者,外感寒邪后,惡寒、身痛,腰、骨節(jié)、四肢酸痛,或咳喘,流涕,脈遲緩、沉緊,唯獨不見發(fā)熱。究其因,此類患者是陰盛陽虛之人,每每外感多不發(fā)熱,為陽虛里寒之證。仲圣謂:“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贝藭r如用解表發(fā)散之法不但無效,還會有使病邪羈留不去之患。用麻黃細辛附子湯去麻黃,加溫燥和中之品,往往應手取效。 |
|
來自: 新用戶9804CzEk > 《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