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 蒙克1895年版本
如果你在隆冬或盛夏時節(jié)來到奧斯陸,你就會了解蒙克作品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極端的明與暗。
在紐約新畫廊舉辦的展覽“蒙克與表現(xiàn)主義”中,著重表現(xiàn)了這兩個元素在蒙克和德國后輩藝術家的作品中的運用,如燈光照射在午夜的藍墻上。
蒙克骨子里是個典型的挪威人,但這次展覽將他放到一個更大的歷史環(huán)境中。蒙克是受20世紀早期歐洲自由主義文化影響的。解放主義、末日恐懼等思潮催生了許多扭曲現(xiàn)實的藝術風格,包括德國表現(xiàn)主義(German Expressionism)。
The Night Wanderer 蒙克 1923-4
Madonna 蒙克 1895/1912-3
Two Human Beings 蒙克 1905
蒙克于1892年-1908年期間在德國生活,并在此期間發(fā)展了國際事業(yè)。早期在奧斯陸藝術學校時,他跟著波西米亞作家和政治激進分子時常往來于巴黎,以緊跟當時的思潮。1886年,他的作品《病孩》(The Sick Child)受到了奧斯陸藝術機構(gòu)的批評,但他視其為“丑聞成就”。實際上,并不是作品的主題出了問題,而是他的表現(xiàn)主義與當時學院派的自然主義相沖突。
這件事也波及了其他事件。1892年蒙克在柏林的個展因遭到強烈非議而終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對蒙克作品的一次絕佳宣傳。為了制造出更多這樣的“蒙克事件(Munch Affair)”,他在柏林待了16年。他的許多名作,如《麥當娜》(Madonna),《青春期》(Puberty),《吶喊》(The Scream)都是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這次展覽展出了這些作品的經(jīng)典版本。
Separation 蒙克 1896
即使在那個年代,蒙克還是受到德國的埃里?!ず湛藸枺‥rich Heckel),埃恩斯特·路德維希·基爾什內(nèi)(Ernst Ludwig Kirchner),馬克斯·貝克曼(Max Beckmann),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Karl Schmidt-Rottluff),維也納的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理查德·蓋斯特爾(Richard Gerstl)等后輩藝術家的追捧。他們視蒙克為藝術新風潮的楷模,后稱為表現(xiàn)主義。
他們從蒙克身上看到的,是與前輩高更、梵高一樣的,用藝術表達極端情感的強烈意愿。此外,蒙克在作品中添加了新潮內(nèi)容,包括新世紀對性的態(tài)度,心理困擾,玄秘法門和理想政治學。
在蒙克身上,也能看到因年代和個人因素造成的分裂。他生長于浪漫主義還比較活躍的19世紀,這是后輩體驗不到的經(jīng)歷。他的作品中也深深印刻著童年的烙印,他的母親和姐姐分別在他5歲和14歲時病逝,因此他通過表現(xiàn)主義表達一種病態(tài),以投射一戰(zhàn)前那段現(xiàn)實情景。盡管是兩輩人,蒙克與那些年輕藝術家還是在彼此身上都學到了許多。
Bathing Man 蒙克 1918
這次展覽著重表達了“影響力與親和力”這個理念。這里還展出了幾年前從蘇富比拍出的1895年版本的《吶喊》。這件作品自問世以來,一直受人青睞。
Man on a Plain 埃里奇·赫克爾 1917
Girl with Doll 埃里奇·赫克爾 1910
1917年,德國藝術家埃里奇·赫克爾(Erich Heckel)在受傷期間,以《吶喊》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一副木版畫,上面的人物置身于戰(zhàn)場,做著與蒙克作品中人物相似的抱頭動作。1910年,席勒在水彩自畫像中,將自己畫成了頸部有腫瘤,面部表情呆滯扭曲的形象。
Self-Portrait with Raised Bare Shoulder 席勒 1912
在席勒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蒙克已經(jīng)離開柏林了。1908年,他因酒精性神經(jīng)病住進療養(yǎng)院。出院后,他回到了挪威。不過,他還保留著在德國學到的東西。一部分是那些年里他接觸到的表現(xiàn)主義,那是種視加工重于打磨,混雜現(xiàn)實與抽象的理念。從此,他轉(zhuǎn)變了風格,從傳統(tǒng)規(guī)則中解放出來。他的調(diào)色盤色調(diào)也變亮了,仿佛太陽照了進來。對比1894-95年和1914-16年兩個版本的《青春期》,前者就顯得過于陰郁沉重。
青春期 蒙克 1894
青春期 蒙克 1914-6
另一部分收獲是版畫制作,蒙克在德國學到了正統(tǒng)的木刻畫技法,而后加入了創(chuàng)新部分。他將切碎的木塊上色,并將它們混到一起,從而使木版畫有了顏色。他經(jīng)常使用木頭等自然創(chuàng)作材料。從他的木刻畫系列作品《去往森林》(Towards the Forest)中,至少可以感覺到探索性的科學狂人行為,透過幾近透明的顏色,畫面好像似有似無。
去往森林 蒙克 1897/1913-5
藝術家們也看到了他的變化。在1913年的一組石版畫中,表現(xiàn)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模仿蒙克的用色方式給畫中的女性頭部上色。埃恩斯特·路德維?!せ鶢柺矁?nèi)在1917-18年版本的“Head of a Sick Man, Self-Portrait” 中,使用了與蒙克同樣的技法:打破版畫與繪畫間的界限。
Head of a Sick Man 埃恩斯特·路德維?!せ鶢柺矁?nèi)
還有貝克曼、蓋斯特爾等也受蒙克影響。諾爾德生于1867年,因與蒙克年齡相仿而與其有過短暫的連結(jié)關系。當蒙克的敏感緩解之時,諾爾德與其相反。早在1920年代,他就加入了納粹黨;當時的一位年輕藝術家基希納(Kirchner)也曾深入研究過蒙克的作品。1938年,他被流放到瑞士,后因懼怕德國入侵而舉槍自盡。
同許多表現(xiàn)主義畫家一樣,基希納的作品也遭到第三帝國破壞。挪威被侵略后,他整日待在工作室創(chuàng)作, 直到1944年去世。
Street Dresden 埃恩斯特·路德維?!せ鶢柺矁?nèi) 1908
參考來源藝術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