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來出發(fā) 春去秋來花還在,疫情還未走遠,我們依然陽光生活,笑迎人生,與大家重逢在這充滿回憶的校園里,感覺真好。
未來究竟有多遠?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子?未來,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去迎接它的到來……這一連串的問題,最近悄無聲息地住進了我的腦海里。恰逢學校開啟了新教育實驗,年輕教師們同讀一本書《未來學?!罚嘀魅蝹冮_啟新教育新德育之旅,思量許久,終于倉促落筆,向未來出發(fā),我已挺直脊背,伸開雙手!記得上小學時的一次作文課題目《二十年后的我》,似乎和《未來學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亦是我們的無限憧憬與期待!二十年后的我,不再每天背著書包,忐忑不安地走進教室;不再為了買到饞嘴的零食,與老媽斗智斗勇;不再隔著玻璃苦苦哀求,只為了那一身漂亮的衣裙;未來的學校,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場所、內容、老師,自行決定上學、放學時間,自主安排學習計劃,一切都可以“任我行”,這也讓我想起了之前一度火熱的“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好學,學生不必為了日復一日的學業(yè)負擔,夜夜苦讀,也不必為了迎合老師的檢查,日日擔心,只要我們自覺主動去完成該做的、喜歡做的、愿意做的、有助于成長的事情,自然而然,滴水匯聚成大海,因為孩子除了需要埋頭苦讀,還需要抬頭看看世界。不同的教育詞匯,不同的理論背景,卻都指向了“革新”,指向了“突破”,指向了“蛻變”,指向了“生命”,指向了“成長”。時代不斷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德育思想也如雨后春筍,我們的大腦便不能一直處于“缺氧”狀態(tài),有一位教育專家曾說: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那種思維邏輯縝密,能夠應對變化,提出獨特想法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具有思維邏輯能力的人,才能應對未來社會。此刻,未來學校之下的新教育新德育應運而生,實小緊跟時代步伐,讓我們這些年輕的鳥兒們在廣闊自由的空間里尋找棲息之地,不僅是鍛煉,更多的是期許與責任。心中有光的人,腳下才會有力量,心中有未來的人,肩上就會有重擔,未來已在肩上,我們能做的只有向前出發(fā),雖步履維艱,但花開的聲音已經響起,能否擁抱春天,還看未來新教育新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