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劍核心觀點: 1、互聯(lián)網本身是一個高成長的行業(yè),一些看起來短期高估的企業(yè),很快會被成長拉平,所以雖然高速成長的企業(yè)可能有時候看起來高估,如果用靜態(tài)的數(shù)據(jù)來看,比如說市盈率百倍,估值看起來很離譜,但是他獲得的回報遠遠高于前面的一類。 2、重倉還是成長股,低估股要么就不投,要投就以風投的心態(tài)去投。 3、因為互聯(lián)網整體上是高增長的,你在這個高增長行業(yè)里面挑沒什么增長的,估值很低的,其實整體上回報率也會不高。 4、有的網友提出來,用資產來估量公司,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因為互聯(lián)網公司都是輕資產,按照保守會計原則,很多無形資產都很難按照實際價值入賬的。 5、管理層人品怎么樣,管理層的氣魄和眼光怎么樣,通過他的訪談,我們通常沒辦法直接接觸管理層,通過訪談,他接受媒體采訪,他寫的博客觀察,他對行業(yè),對企業(yè)的思考,這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6、如果你相信這家公司未來能到一百億,無論現(xiàn)在市盈率多高,現(xiàn)在的十億對未來的一百億,就是10倍的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他現(xiàn)在估值多高,都值得買。 7、對于一個高成長的互聯(lián)網公司來說,作為股東,不存在誰賺了誰的錢,賺的是成長的錢。 以下為直播實錄: 梁劍:各位雪球的網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又跟大家見面,今天聊的主題是“投資美股,成長與價值,如何平衡?” 這個主題可能表述不是那么準確,成長與價值,不是兩個相對矛盾的分類,應該可能表述為成長,成長一般意味著高估,價值可能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低估,有時候在選擇這兩種公司的時候,怎么平衡。 中概股在美股里面有一些公司長期被低估,是經??吹降?,比如說我們知道有一家五道口的公司,他現(xiàn)在的市值應該只有三億多美元,他在北京有幾棟寫字樓,光這個就價值三億多美元了,他還有游戲、門戶業(yè)務,還有現(xiàn)金,算起來,如果把那幾棟樓賣掉以后,就相當于公司的價值,其他業(yè)務都是白送的,看起來是這樣的,這就是典型的中概股里面的低估的公司,但是他的低估有好幾個問題。 第一他有可能長期低估,他在五億美元,甚至在十億美元的時候,我們就說他會被低估,怎么算他的賬面價值都遠遠超越他的市值,而且大家知道,互聯(lián)網公司的低估跟傳統(tǒng)行業(yè)的低估還有點不太一樣,比如說一家生產企業(yè),我們算他的賬面價值,可能算里面有很多機器、廠房的部分,這些變現(xiàn)是很難的。 但是互聯(lián)網公司,他算下來,比如說現(xiàn)金,寫字樓這些變現(xiàn)不會打折,像廠房、機器的變現(xiàn),可能直接當廢鐵賣了,但是寫字樓,北京的寫字樓會漲很多的,資產入賬的時候,都是只能按當初購買的價格入賬。所以互聯(lián)網公司的低估,是比傳統(tǒng)行業(yè)的低估含金量要高。問題就在這里,第一個問題,他長期被低估,不是說現(xiàn)在三億多美元的時候,大家才說,他的資產、現(xiàn)金遠遠超過他的市值,十億美元的時候也是這樣說,意味著什么呢?如果十億美元的時候買入,現(xiàn)在跌了三億多美元,就會造成大幅度的虧損,這是其中一家公司我們舉例。還有其他類似的,我看到還有一家中概股也是同樣的問題,旗下子公司的市值,會超過母公司的市值。 面對這些公司的時候,我們第一能不能買,買了以后,什么時候才能夠變現(xiàn)。 1、我先說一下自己的教訓。 我剛做美股的時候,或者說剛做基金的時候,是比較喜歡買這種低估的中概股,一方面確實從心理上感覺,會覺得安全很多,因為他基本不用看市盈率,就算他的凈資產,甚至現(xiàn)金就會遠遠超過他的市值,這是看得到的。心理上感覺,這個公司就算業(yè)務沒了,覺得市值也不止這一點錢,這個錢虧不到哪里去,這是我當時的心態(tài)。但是事實證明,有時候有一些公司,股東權益能得到不錯的回報,有的公司可能就變成黑洞,股東價值一步步就沒了。 比如說有一家很有名的中概股的游戲公司,曾經是《魔獸世界》的代理商,他失去《魔獸世界》以后,賬面還有很多現(xiàn)金,如果當時把現(xiàn)金全發(fā)下去,肯定股東權益能夠獲得很好的回報。但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相當于說我沒有能力經營這個公司了,把資產分給大家算了,就結束這個公司,等于把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也結束掉了,承認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這種決定沒有幾個管理層能做出來。更多的管理層覺得現(xiàn)在業(yè)務不怎么樣,公司沒什么增長了,是因為機遇問題,用人不當問題,或者說自己有一些深刻一點的,覺得自己曾經犯過一些錯誤,但是認為這個錯誤,通過自己的努力改掉。所以,他們更多的管理層會折騰一些新的業(yè)務,覺得在另外一塊業(yè)務,我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來,公司剛好還有不少現(xiàn)金,就去做這些業(yè)務,這是比較多的管理層的做法。他們的結果,大家可以看到,或許有成功的,但是成功的很少,他們失敗,是有一些原因的,或者說他們這項業(yè)務做不好,是有些原因的,這些原因可能會在新的業(yè)務上重復,比如說有一些公司,他之前的代理權沒了,自己的游戲沒做起來,他繼續(xù)做游戲的時候,面臨這個問題,自己的游戲為什么做不起來,新的游戲也做不起來。 說回剛才五道口那個在北京擁有三棟寫字樓的公司,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因為以前一些偶然的機會,游戲做得還賺了一些錢,門戶衰落得很厲害,雖然資產看起來遠遠超過市值,但是他的問題是老板喜歡折騰一些其他業(yè)務,他在視頻或者是其他方面每年虧掉不少錢,所以這些公司,一方面看起來很誘人,因為畢竟怎么算都是嚴重被低估的,但是他的公司的資產跟股東有多大關系很難說。 2、面對這些的時候,不是完全不能投,我自己總結下來,有幾個經驗, 首先還是要基于對管理層的信任,至少你要相信管理層不會做關聯(lián)交易,把公司的資產挖空,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管理層做的事情至少還有一點靠譜的成分才行,不能說他天馬行空地說,我手上有筆錢,這個公司有筆錢,我也去做火星探索,這種我覺得可能是完全不靠譜的。 第三點,有些判斷的維度,比如說這個公司以前比較喜歡分紅,而且分紅比較大方,這方面可能還是一個加分的作用。比如說福建有一家游戲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有點類似,他以前做游戲賺了不少錢,也做一個手機上的工具,賣掉,賺了不少錢,他分紅方面相對大方很多,這方面就會增加股東度他們的信任,覺得管理層不會輕易把這些資產揮霍掉,甚至通過關聯(lián)交易私分掉。即便如此,管理層誠信方面沒有問題,管理層也很努力去做事,股東權益是否最后得到體現(xiàn)呢?仍然取決于很多因素。 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只能按一種做風投的心態(tài)來買這家公司,第一是什么呢?你不可能很重的倉位,第二,你就預備著這個公司的價值無法得以體現(xiàn)才行,所以可能你只是備很小的倉位,以后萬一股東權益得到體現(xiàn)的話,好多倍的回報,這也OK。 通常什么情況下股東權益能得到回報呢? 如果把公司解散,把資產分給股東,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發(fā)生的,因為極少管理層會有這種氣魄,愿意承認我就是沒能力經營這個公司,所以把資產都分給股東,這方面我們基本可以斷掉這條路了。 第二,管理層做了一些創(chuàng)新業(yè)務,或者是老業(yè)務,煥發(fā)了第二春,公司又起來了,這個也比較難,有時候可以。 第三種可能,私有化,有的管理層認為公司仍然被低估,公司賬上現(xiàn)金超過市值了,我們私有化算了,這個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種,有可能是該公司他們因為以前有錢,可能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把這個股票分紅,分給股東,這也是有可能的。或者還有其他的渠道,或者直接現(xiàn)金分紅,這個時候可能股東權益能得到一定的體現(xiàn)。但這個有一定的概率,剛才說了,我們只能按風投的思維來做。風投就意味著有可能血本無歸,所以總體上倉位不能太多。 我更關注的重點,不在這一塊兒,更關注的重點是在前面這一塊兒,在成長這一塊兒。 二、接下來聊一聊成長股 這么多年,美股下來,我體會最深的是覺得,互聯(lián)網本身是一個高成長的行業(yè),一些看起來短期高估的企業(yè),很快會被成長拉平,所以雖然高速成長的企業(yè)可能有時候看起來高估,如果用靜態(tài)的數(shù)據(jù)來看,比如說市盈率百倍,估值看起來很離譜,但是他獲得的回報遠遠高于前面的一類,現(xiàn)金高于市值,資產怎么算都是市值的幾倍,因為互聯(lián)網是一個高成長行業(yè),現(xiàn)在暫時看起來顯得高估的離譜的公司,他很快會被他的成長抹平高估值,這只是一種。,不是說所有的高估值都可以這樣,所以我們就要具體看,這個公司到底有沒有可能暫時高估,但將來成長回報非??捎^。 1、通過什么標準來進行判斷這一類型的公司呢? 我比較喜歡用的是,或者籠統(tǒng)地說, 第一先看這個公司將來能做到多大的規(guī)模,相對模糊的去考慮這個問題,比如說這個公司現(xiàn)在10億美元市值,市盈率假設100多倍,如果光看市盈率,肯定高估得很離譜,如果你相信這家公司未來能到一百億,無論現(xiàn)在市盈率多高,現(xiàn)在的十億對未來的一百億,就是10倍的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他現(xiàn)在估值多高,都值得買。但是怎么去判斷他將來能到一百億,或者說不會變成一個億呢?很多時候你得看這個公司,比如說他所真正做的什么事情,以及誰在做,哪些人在做,從這些細節(jié)去考慮,他能做多大,比如說他的細分市場是有多大,他的賽道是怎樣的,以及他公司的競爭力,跟對手相比,他憑什么能做到將來能到一百億,還有他這個團隊是怎樣的,通過他觀察管理層的言行來去推測憑什么他能把公司將來做100倍。通過這些來判斷,你可能會得出一個相對大概的結論。 第二,再通過每個季度,或者是第三方的數(shù)據(jù)來慢慢印證你之前的一些相對模糊的判斷,比如說用戶增長,以及第三方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AUPR的活躍度,下載率這些,你要防止自己相對模糊的判斷會出錯,會被一些表面的東西欺騙,所以需要通過后面不斷地印證,我平時跟朋友在投資的時候,他們會問,你不需要每天看股價,那么干嘛呢?其實很多事情在做,包括每一季的財報這些,不是去預測下一季度財報會怎么樣,財報出來以后馬上看利潤增長多少,而是看跟之前的預估,之前的判斷是否吻合,比如說用戶數(shù),在過去的一個季度里面下滑還是增長多少,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增長的速度是多少,增長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個去印證你以前大的判斷是否成立,比如說以前你判斷他實際市值,未來至少是100億的,或者說現(xiàn)在是100億,將來是1000億的,并不是說一個晚上睡醒起來就變成了1000億,事情都是一步步做起來的,做的過程當中,肯定有些東西會體現(xiàn)出來,有些東西會反饋出來,我們是需要通過這個來一步步印證,這有一個過程,有點像企業(yè)管理里面一個道理,比如說我們把一個目標交給了一個團隊,不是說等到給他一個三年的目標,或者是給他一個一年的目標,并不是說交給他們了,我們就可以睡覺吧,游山玩水去了,一年以后他就能完成了,不是這樣的,肯定會有很多階段性的指標。一年的大目標,可能每個月完成什么東西,下個月完成什么,到了一個季度,可能檢測一次,如果一個季度結束以后,發(fā)現(xiàn)這個團隊不行,或者是策略執(zhí)行有問題,要么就改,要么可能得換人,而不是等到年底的時候才說不行,那你就顆粒無收了。 所以看公司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我覺得這個公司三年以后能到一百億,我買在這里了,就完全不用管,等到三年以后,自動就會到一百億?;蛟S也有這么準確的判斷,我一開始就看準了,他就是能到一百億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中間需要去驗證你的一些判斷,這樣的話,主要是避免單次判斷出錯的概率。有的朋友會說,因為不斷去檢測,檢測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懷疑,就會否定自己的判斷,而導致原來我的判斷沒問題的,結果有點像我們以前考試的時候,考英語,介詞,ABCD每一個都很像,前面選了一個,后面做完以后回來檢查,看到另外一個覺得更像,猶豫了半天,改成了另外一個,最后一對答案,搞錯了,有這個可能,一些人性的問題沒辦法避免,我們考慮的很多時候,算的是總賬,比如說在哪一個市場里面,一年能賺百分之十幾的回報,就覺得很不錯了,所以有的機會我們可能錯過了,錯過了也沒辦法,錢是掙不完的,如果把每一個十倍股都拿到,我們很快就是世界首富了,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的機會,產生的懷疑,而且自己沒辦法確認目標的完成,有時候賣掉,是有這個可能的,發(fā)現(xiàn)自己判斷錯誤了,其實你也沒損失什么,只是少賺了這個公司的錢。但是你如果因為判斷錯了,事實證明你做了,你沒有去調整,有可能你就會掉進這個窟窿里面,所以有時候也要以平衡的心態(tài)看這個問題。 我剛才聊的是中概股里面的一類成長股,一類低估股的選擇問題,所以我的觀點,重倉還是成長股,低估股要么就不投,要投就以風投的心態(tài)去投。 我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以前吃過虧,買的低估股里面,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你的股東權益長期得不到體現(xiàn)的,或者說最后,比如說有一個公司,十塊錢,很便宜了,買下來跌了五塊,最后溢價20%,其實你還是虧的,就算你最后11塊錢私有化,可能過了好幾年,從資金回報率來說,機會成本不劃算的。因為互聯(lián)網整體上是高增長的,你在這個高增長行業(yè)里面挑沒什么增長的,估值很低的,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你的股東權益長期得不到體現(xiàn)的。 最后有一個公司,十塊錢,你看著很便宜了,買下來可能跌了五塊,最后溢價20%,其實你還是虧的,就算11塊錢私有化,可能過了好幾年,從資金回報率來說,機會成本其實不劃算的。因為互聯(lián)網整體上是高增長的,你在這個高增長行業(yè)里面挑沒什么增長的,估值很低的,其實整體上回報率也會不高。 我們說估值低,不是說估值高了就能買,而是說估值低的公司,通常,我們指的是通常,通常他也是有原因的,一個公司為什么被低估呢? 不是市場里面所有都會看走眼,他會低估,他自身業(yè)務不行了,甚至虧損,依靠以前的業(yè)務,或者是偶然的機會賺了一筆錢,新的業(yè)務一直沒做起來,甚至一直在虧錢,一直在燒錢,管理團隊你看不到太多新的想法,所以市場肯定沒辦法給予這類公司很高的估值。所以有一個問題,股東權益很難體現(xiàn),如果專門做這個公司,就會導致你失去的是更大的機會,吊死在這棵樹上,失去了一片森林。 所以我是覺得,成長股里面,我再強調一下,成長股和價值股分類并不合適,他不是這樣相對立的,我們看成長股的時候,也要看估值,也存在高估,低估的問題。只是高估要看他是永久性的高估,還是很短時間的高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家公司,十億美元的,可能市盈率是一百倍,是不是高估呢?不一定,要看你預計他未來三年或者是五年,他能做到多大規(guī)模,如果你肯定他未來三年能做到50億,100億,100倍的市盈率就不是高估,嚴格來講屬于低估了,只是他暫時的靜態(tài)數(shù)據(jù)看起來估值很離譜。 前段時間我跟網友還討論了一個問題,有的網友提出來,用資產來估量公司,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因為互聯(lián)網公司都是輕資產,按照保守會計原則,很多無形資產都很難按照實際價值入賬的,所謂的資產可能很多時候是辦公桌、電腦、服務器,這些自然每年還折舊,像電腦,三年就折沒了,所以資產這樣看是很少的,沒有太大意義的。包括甚至辦公樓,雖然北京的辦公樓漲了很多了,但是也很難說重估,原來十年前四千一平米買進來的,現(xiàn)在漲到兩萬一平米了,重估,多幾倍資產出來,一般也沒有這樣的,所以資產的意義是不大的。如果說資產有意義,有一塊是活躍用戶數(shù),這一塊兒資產是有意義的,但是這一塊兒資產在報表上面是不直接體現(xiàn)的,文字里面可能有描述。所以如果誰要看資產,應該是看這家公司的活躍用戶數(shù),以及他的增長情況,如果用戶在,而且在增長的話,就算暫時虧損的,暫時收入沒太多,但是遲早會體現(xiàn)出來的。 比如這是另一家中概股里面的視頻公司,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用戶比較獨特,文化也比較獨特,有的人說他是中國最接近Youtube的公司,我認為他跟Youtube還是差別比較大,而且我認為他并不需要做中國Youtube,做他自己就行了。他的用戶規(guī)模挺龐大,但是之前的主要收益是廣告,他又作為一個視頻網站,又不在視頻里面放廣告,所以他的收益肯定受很大的影響,但是他也有其他的會員費和游戲部分的收入。 整體上,他的收入規(guī)模跟他的用戶規(guī)模是不匹配的,所以他也一百多億市值了,如果從收益規(guī)模,因為他利潤是虧損的,這樣來看的話,肯定覺得估值很離譜。但是用我剛才的理論來說,如果他的用戶規(guī)模能保持增長,將來遲早能變現(xiàn)的,變現(xiàn)出來,如果按用戶來估這個公司,就會覺得這個公司肯定不是幾十億美元的公司,因為他之前大部分時間是幾十億美元,這肯定不是幾十億美元的公司,至于什么時候他的用戶價值能體現(xiàn)出來呢?可能需要一些過程,以及公司需要做一些具體的變現(xiàn)的業(yè)務,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我們目前想不到的事情,我們重點需要觀察這個過程,等這個用戶價值出來了,市值就遠遠不止這個了。 比如說騰訊的早期,QQ用戶一開始都是一幫學生,中學生,這些用戶有什么價值呢?沒有什么收入,沒有什么消費能力。但是后來用戶變現(xiàn)的時候,有強大的用戶,公司還會基于這些龐大的用戶做其他的業(yè)務,他的價值就體現(xiàn)出來了。 我們看成長的時候,不能光看市盈率這些數(shù)據(jù),PB更不能看了,PB更沒意義,因為剛才說了,PB按照保守會計的原則,只能基于這種有形的,有具體形狀的東西,放在資產里面,無形資產很少的,而且已經到極限了,你只有擴大規(guī)模,我還得去擴大一倍的廠房買機器。所以,比如說現(xiàn)在賺一千萬,變成賺兩千萬,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互聯(lián)網公司,現(xiàn)在是只賺一千萬,或者是只賺一百萬,甚至不賺錢,變成賺一個億,并沒有傳統(tǒng)企業(yè)那么難。 拿游戲公司舉例,比如說游戲公司的這款游戲出來了,他現(xiàn)在付費用戶只有兩萬人,僅僅賺錢,或者是小虧,如果他能變成20萬人,這一款游戲就能賺很多錢,變成20萬人的過程當中,對于他的成本不是線性增長的,比如說他可能增加服務器,花一些帶寬的錢,不是線性增長的,很少的錢就能到20萬的用戶數(shù),但是利潤是很明顯的增長。但是能不能到呢?取決于這個產品能不能被用戶接受,這是他的核心。他跟生產企業(yè)的擴張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處于虧損,或者是小的盈利之間,跟傳統(tǒng)行業(yè)區(qū)別很大,我們看PE的問題,市盈率的問題,他是有參考意義,但是不能靜態(tài)地看,他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參考價值比傳統(tǒng)行業(yè)小,因為傳統(tǒng)行業(yè)基本上相對比較穩(wěn)定,他的規(guī)模不能說迅速擴張?;ヂ?lián)網企業(yè),他的規(guī)模有可能會迅速擴張。 比如說你開一個電商,做一個網店,今天銷量是一萬件,明天有可能變成一萬五千件,只要你的貨源夠,50%的增長可能很短的時間就能實現(xiàn)。生產企業(yè)要實現(xiàn)50%的增長是很難的。 所以,市盈率沒太大的意義,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是比較有限,有哪些呢?說回來了,他的核心還是你要去評估這個公司將來能做到多大,或者說你評估這個公司將來能賺多少錢,這個評估不是憑空一拍腦子想出來的,我覺得這個公司不錯,算了一卦,不是這樣,而是有很多具體的事件和數(shù)據(jù)支撐,就是剛才我說的,管理層人品怎么樣,管理層的氣魄和眼光怎么樣,通過他的訪談,我們通常沒辦法直接接觸管理層,通過訪談,他接受媒體采訪,他寫的博客觀察,他對行業(yè),對企業(yè)的思考,這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觀察這個企業(yè)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跟對手比怎么樣,比如說汽車行業(yè)里面,這個電動車跟另外一個電動車有什么區(qū)別。 第三,是看這個賽道,比如說這個電動車里面,他做的是鋰電的,還是燃料電池,可能這個賽道跟另外一個賽道不一樣,比如說互聯(lián)網里面,他做的是長視頻還是短視頻,長視頻的競爭格局怎么樣,他來做,有沒有可能殺出血路,有沒有前途。通過這些來評估,預估這個公司未來能做到多大,這是比較可行的一個方法。 這是我們投資成長股,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用這個詞,但是按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說法,投資成長股的時候,我們需要去評估,去考慮這些問題,因為我剛才說了,我們的投資美股,互聯(lián)網里面,重點都是投成長股,低估的這些公司,或者說沒什么成長的公司,有時候會做小倉位配置,但是大部分倉位都會放在成長股上面,因為互聯(lián)網的高成長決定了我們必須投向成長股,才能獲得比較可觀的回報。 2、怎么去判斷這個成長股值得投呢? 我剛才就說了這些方法,主要是看他的用戶規(guī)模,看他的產品,看他的管理層這些,而不是看他的PB、PE,不是看這些。 我補充一點,為什么看產品,我為什么很少投toB的企業(yè)呢,我現(xiàn)在幾乎不投,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是toB的企業(yè)不好,toB的企業(yè)也有很多做得很不錯,給股東很好回報的,對于我來講有一個問題,很難觀察他的產品,也很難去觀察他的用戶,通過用戶反饋來了解產品,甚至觀察他的上下游都很困難,因為toB決定了他的用戶群很少,用戶通常也不是我們身邊的朋友,你得找到一個他的用戶,通過用戶去觀察產品是比較難的,甚至會出現(xiàn)比較大的偏差,比如說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他的企業(yè)用戶了,了解了半天,只是這一單用戶對這個單一產品的看法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偏差,所以toB的企業(yè),對于我來說,了解用戶和產品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就變得非常困難。toC的用戶,這方面就非常容易,比如說產品做得怎么樣,可以天天去研究,你可以觀察他的用戶,可以自己體會,通常這個產品公司的管理層也會用,觀察他使用的情況,觀察他跟用戶的互動,能看出價值觀,甚至對這個行業(yè)的看法,對同行的看法,甚至很具體的細節(jié),都能觀察到,以及他的用戶規(guī)模有什么變化,他的產品有什么新的功能,你都能觀察到。但是toC的產品有一個問題,你能觀察到的東西,意味著別人也很容易觀察到,有可能你就很難有信息方面的優(yōu)勢。其實對于我們大部分的個人投資者來說,本來也不存在太大的信息方面的優(yōu)勢,很少說這個產品信息,或者是這個公司的某個信息,只有我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這是很少的。 在這里,我們憑什么,如果是大家都很容易觀察到的信息,我們憑什么從里面賺錢呢?大家不要把這個理解為零合游戲,你賺的錢是別人虧出來的,你虧的錢是別人賺的,這里面就有一個博弈問題,別人賺了這個錢,我就賺不了這個錢了,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你看不到,或者說別人看不到,很多時候的原因不是看不到,而是對這個事情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比如說公司推出了一個產品有一個重大革新,肯定有人看好,有人說這個不行,這里面有判斷的成分,包括某個汽車企業(yè),他推出一款新車,或者是推出什么功能,會怎么影響市場,市場受歡迎程度怎么樣,每個人的判斷會差別非常大。而你又做出一個相對靠譜的判斷,可能還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說你對這個產品很了解,對這個行業(yè)很了解,對用戶的需求也比較了解,所以你判斷這個產品將來有很多用戶會接受,這樣的話,你可能會操作一部分。但是這不是一個零合游戲,不是你賺了錢就是別人虧出去的,不是這樣的,對于一個高成長的互聯(lián)網公司來說,作為股東,不存在誰賺了誰的錢,賺的是成長的錢,除非你另外一部分做空,賺的是做空的錢,否則作為共同股東,無論是5塊錢買的,還是10塊錢買的,最后漲到50塊錢,大家賺的都是成長的錢,之前公司一個季度只有一千萬利潤,后來一個季度有一個億的利潤,你賺的就是公司從市場里面賺來的錢,公司的利潤,重要的是你看到的同時,還能夠思考為什么,以及他會怎么樣,能思考到后面這些,才能做出后面比較靠譜的判斷。 toB的企業(yè)這方面就很困難了,toB的企業(yè)肯定也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因為了解的人少,信息相對沒有那么透明,所以也會有很多投資機會。但是對于我來說,我基本上放棄這一塊兒,因為沒這個精力或者是能力,也不想冒這個風險去做這種判斷,所以基本上放棄這一塊兒。但是如果你有這個能力,你剛好在這個行業(yè)里面從業(yè),也有機會接觸到很多他的用戶,你要通過觀察他的用戶來判斷這些企業(yè),也有很多賺錢的機會,并不是toB的企業(yè)就不能買,而是根據(jù)每個人自己的特點來決定。 四、聊一下中概股私有化的問題 說完成長和低估的問題,再說一下中概股低估里面,比如說私有化,有時候私有化是體現(xiàn)股東價值的方式,有時候也是毀滅股東價值的方式。很簡單,一家公司假設價值是100億,跌到50億,你覺得已經五折了,你買,結果跌到30億,管理人說,市場低估了,40億把它私有化掉,對你來說,就是永久性的損失了,而且永遠不可能以你作為股東身份參與公司回到100億,沒有這個機會了。所以,他只是對于30億買的股東來說有回報,對于前面的股東來說,就是價值會毀滅。雖然陸續(xù)有一些中概股私有化,我個人認為,大家不要輕易的被這個誘惑,覺得這個是很大的機會,覺得這些公司中長期賭他私有化,或許賺錢,我們不考慮賺錢,主要考慮概率和風險,主要是考慮這個。 我是覺得,不是不能做,對于我來說,可能只是小倉位去做這個,也基本上就是剛才這個思路,投入太多的金錢和精力都不太劃算。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持有一家所謂低估值,但是沒什么成長的公司,市盈率可能只有幾倍,甚至現(xiàn)金高于市值了,長期得不到體現(xiàn)的過程,你并不愉悅的。因為公司在市場上的產品競爭力很差,你作為股東,這個過程最后賺錢也沒問題,但是過程也是不愉悅的,如果最后賺了很多錢,過程可以忽略,多憋屈的過程不用care。很可能最后的結果也不好,過程也很難受,這就很慘。但是對于高成長的公司,就意味著他的產品在市場里面可能是曝光率很高,很多人在使用,所以市場給予高估,如果作為股東本身,是會比較愉悅的,甚至使用他的產品,你覺得身邊的朋友用他的產品,其實都是為你打工,最后你又賺了錢了,這個愉悅是雙重的。所以,持有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司,是不一樣的。 剛才我分享的是挑選公司的方法,看管理層、產品競爭力、賽道、對未來的規(guī)模做預估,規(guī)模可以說營收的規(guī)模,也可以是賺錢的規(guī)模,可以拆分成幾塊,每一塊兒未來能賺多少錢,對比現(xiàn)在的數(shù)據(jù),你得出一個大概以后,可以再每個季度通過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印證,如果發(fā)現(xiàn)錯了,還來得及改,如果發(fā)現(xiàn)印證對了,可以更加增強你的信心,具體的結論,你得自己去做,我只是說方法。 互動答疑 1、有一個問題問為什么中概股管理層的投票權都很高,不光是中概股,很多互聯(lián)網公司都是這樣,因為互聯(lián)網公司基本上都需要很多的融資最后才能上市,融資的過程當中,管理層股權不斷被稀釋,而且互聯(lián)網公司的特點,人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層是核心。所以在VC投資的過程當中,管理層相對容易說服,我股份被稀釋了,我希望投票權是我掌握的,我能主導這個公司,否則幾輪VC上來,VC主導這個公司了,對于VC來說,VC自己可能不太放心,因為你很多時候投的是人,如果VC決定一家公司,VC自己也會不放心,VC如果認為自己管理這個公司比管理層管還要好,他就沒必要去投了,他們也接受管理層擁有更多的投票權,可以決定一些比較大的事。IPO的時候,美股,包括現(xiàn)在香港也容許投票權的制度,一直到IPO的時候,投票制度就保留下來,交易所也容許,包括股東也接受了,我這個公司,管理層他有90%的投票權,我也放心買他的股票,很多普通股民買這個公司不會考慮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是基于我覺得這個公司不錯,不會考慮投票權的問題。投票權關鍵的時候,有時候會影響這個公司,這個公司被低估了,其他基金來并購,管理層投票權就出來了,他可以直接否決掉,也會阻礙股東權益的行使,這個需要自己去判斷,普遍上互聯(lián)網公司管理人的投票權比較高,這是他的現(xiàn)實,有歷史原因,也有現(xiàn)實原因,大家投這個公司,可能得接受這個結果。2、美股上交易類公司怎么看?我對交易類公司不是太熟,雪球上有很多這方面的專家,我說不上太多。整個行業(yè)的需求肯定有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但是具體哪些公司值得投,我沒有太細的研究,因為我對交易行業(yè)的確不熟。 總結一下今天分享的內容 時間差不多了,我總結一下今天主要分享的內容,中概,特別是中概互聯(lián)網里面有兩類公司,一類是高成長,估值看起來也比較高,另外一類基本沒什么成長,是在虧損的,估值看起來非常低,兩類公司在選擇的時候,更傾向于哪一類? 我是更傾向于高成長的這一類,低估這一類,或者是沒成長這一類公司有很多陷阱,股東權益得不到體現(xiàn),有可能管理層做各種創(chuàng)新業(yè)務,可能就沒了,甚至現(xiàn)在覺得低估了,將來可能低估的更嚴重,所以股東權益很難行使。 而高成長的公司,暫時可能比較高估,光看一些數(shù)據(jù)比較高估,但是如果高成長能持續(xù),高估值很快會抹平,投資第一類公司比第二類回報率更好的原因就是這樣。低估值不是不能投,而是要以VC的心態(tài)去投。第一類公司,你要做具體的評估,他的高估原因是什么,將來他能賺多少錢,能做多大的規(guī)模,你去做這些評估以后,覺得就算目前這個公司是高估的,但是相對將來可達成的目標來說,也仍然是低估,這種情況下,有些公司就更放心,而不是持有一個看起來非常便宜,但是股東權益可能很長久得不到實現(xiàn)的,因為你不可能去使董事會把公司直接拆了,所有股東一塊兒分錢,這基本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管理層也不會承認我自己就是沒有能力經營這個公司了,我把賬面資產都分給大家,大家不用干了,這個公司就關閉了,這是不可能的,等于是完全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了,哪怕公司賬上還有一分錢,他都會覺得,能夠憑借他的一個新的Idea創(chuàng)造出很大的價值,所以這是這些管理層普遍的想法,不會覺得我就是沒能力,所以把公司解散分錢,是沒有的。 時間也到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在雪球上 @我提問,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