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論述中古詩歌史、闡述中國山水詩之發(fā)展流變,大多都會征引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中的這段名言:“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雹?其中的“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八字尤為引人注目,因為這兩句話涉及到了南朝宋初文學發(fā)展的變化,尤其是關涉到玄言詩和山水詩流變的問題。縱觀20世紀以來的中古文學研究,諸家對此語的解說頗為紛紜復雜??傮w分為三派,第一派是從“山水方滋”的時間角度來研究,認為“山水方滋”不在宋初,他們主要是論述山水詩的產生年代;第二派認為“山水方滋,莊老未退”,他們主要從“莊老”和“山水”的關系出發(fā),認為山水詩興起的時候“莊老”并未消退;第三派也是從“莊老”和“山水”的關系出發(fā),論述山水詩和玄言詩的關系,基本同意但又不完全同意劉勰的說法。 認為“山水方滋”非在宋初的代表人物是錢鍾書先生,他曾在《管錐編》中指出“山水方滋當在漢季”②。方勇先生亦認為:“在我國詩歌史上,以自然山水、景物為欣賞、描寫、歌頌、贊美的主要對象的作品,在先秦、兩漢時期就已經方滋了?!雹?魏宏燦先生認為“山水方滋,當在建安”④,從上面的綜述我們可以看出三位先生研究的重點在于“山水方滋”的時間問題,提出了山水“滋”于漢季、先秦兩漢和建安三種觀點。 認為“山水方滋,莊老未退”的研究者也很多。王瑤先在《中古文學論史》中說道:“他們發(fā)現(xiàn)以玄言來說理,反不如用山水來表理更好,更有文學的效用。因此山水詩便興起了?!锨f’其實并沒有告退,而是用山水喬裝的形態(tài)又出現(xiàn)了。”⑤ 羅宗強先生則認為:“劉勰所說的‘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是不確切的,老莊之人生境界進入文學,乃是山水進入文學的前奏,山水意識是建立在老莊人生情趣之上的?!雹?繆鉞先生也說:“劉勰謂謝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亦非知言。蓋謝氏詩中,莊、老不但未告退,并可謂以莊、老入詩至此始成功?!雹?葛曉音先生認為:“‘莊老告退’如僅指文學中玄言成分的消退,確乎不錯,如果理解成思想界玄風的告退,則又未必然了?!剿娫谒纬醮笮杏谑酪院螅W佛學仍然契合無間,而且更加興盛。玄談之風直到隋初才稍見革除?!雹?從上述的綜述我們可以看出,四位先生或從山水詩的作用和形態(tài)的角度,或從山水詩的產生的條件的角度,或從山水詩的內容的角度,或從整個社會思潮的角度來論證“莊老未退”。 基本同意“莊老告退,山水方滋”的學者也是大有人在的。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在《南北朝文學史》中說:“晉、宋之間的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在詩歌中發(fā)生的一個明顯變化是玄言詩向山水詩的過渡。這一現(xiàn)象在劉宋時代就已經被人承認。……之后不久,就有劉勰、鐘嶸的著名概括?!雹?駱玉明先生也說過:“盡管‘莊老告退,山水方滋’說得過于簡單,容易使人誤解為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演化,是一種機械的取代,不過總的說來,劉勰的概括還是相當精彩的?!雹?他們的說法主要是研究“莊老”與“山水”二者的關系,認為以“莊老”為內容的玄言詩告退以后,山水文學便開始滋生了,這是文學的一個發(fā)展過程。 從上面三方面的綜述我們可以看出,對劉勰“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一語的討論,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角度和看法,有的是從山水詩的產生時間的角度對劉勰的觀點提出了質疑,有的是從山水詩的內容和當時文化環(huán)境的角度認為“莊老未退”,有的則基本同意劉勰的看法,認為山水詩的產生是在“莊老”告退之后。我認為不論從哪個方面去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都要把這句話放在整個中國文學史當中來考慮,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劉勰的愿意以及整個文學發(fā)展的過程?!扒f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這一句話中的“莊老”指的是什么,“莊老”和“山水”的關系是怎樣的,“告退”和“方滋”又該如何理解?這些都必須用文學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也是本文要重新討論的問題。 二 道家崇尚自然,所以有很多學者認為老莊發(fā)現(xiàn)了自然的山水,但是如果細讀《莊子》和《老子》我們卻發(fā)現(xiàn)事實不盡然。老莊筆下的自然大多數(shù)是為了表達他們的“道”,是為他們的思想主張服務的,和文學中的山水自然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我們可以摘引《老子》《莊子》中提到“自然”的文字,來看看他們的自然到底是什么?!白匀弧币辉~在《老子》中共出現(xiàn)五次: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保ā独献印返谑哒拢?/span> “希言,自然。”(《老子》第二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ā独献印返诙逭拢?/span>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保ā独献印返谖迨徽拢?/span>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保ā独献印返诹恼拢?/span> “自然”一詞在《莊子》中共出現(xiàn)八次: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莊子·德充符》) “汝游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保ā肚f子·應帝王》) “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保ā肚f子·天運》)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莊子·天運》) “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保ā肚f子·繕性》) “知堯、萊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莊子·秋水》) “夫水之于也,無為而才自然矣?!保ā肚f子·田子方》) “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保ā肚f子·漁父》) 從上面所引的原文來看,老莊的自然大多指的是“天然”之意,可以當做順其自然來解釋,指向的是道家思想的自然無為的狀態(tài),表達的是他們的“道”的思想,和文學中的自然,尤其是和自然山水有著根本的區(qū)別。錢穆先生認為“自然”二字,在先秦道家觀念中,尚未成熟確立,因亦不占重要之地位可知。{11}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從老莊的哲學思想并不能直接導出山水文學,所以可以這樣說,“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莊老”并不是直接指的是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思想,那么此處的“莊老”指的是什么呢? 魏晉朝時期和“莊老”聯(lián)系最緊密的當然是玄學。魏晉玄學以老莊(或三玄)思想為骨架,試圖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關系。東漢以來有很多人反對兩漢經學,不同程度地宣揚老莊思想。自正始起,玄學托于《老》《莊》《易》,再到向秀、郭象時期,玄學成為了當時思想的主潮流。玄學所倡導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人,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度”。當時名士反對虛偽禮教、崇尚自然。受到玄風的影響,人們思想得到了解放和開闊,其飄逸自然的特殊作用,使得魏晉時期的文學具有了超凡脫俗、超然塵世、自樂逍遙的風格以及對自然的愛好與崇尚。 在玄學思潮影響下,詩歌領域形成了以表現(xiàn)玄理為旨歸的詩歌——玄言詩?!段男牡颀垺r序篇》指出:“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余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眲③脑诖苏撌隽诵晕膶W的發(fā)展歷程,隨著玄學的盛行,談玄的風氣漸盛,玄學的內容用文學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流成了文體,這就是玄言文學,其旨歸是玄學思想,而不是直接指向的老莊的思想。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莊老告退,山水方滋”這一說法中,“莊老”指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先秦時期的“莊老”的道家思想,其指的是在玄學盛行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玄言文學,特別指的是玄言詩。所以在這里討論“莊老”同“山水”的關系我們主要討論的應該是玄言文學和山水文學的關系,涉及到詩歌領域我們主要討論的是玄言詩和山水詩的關系,而非莊老道家思想同山水的關系。 三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這一個論斷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想法:玄言詩告退了,山水詩產生了,玄言詩對山水詩的產生起著阻礙的作用。其實從文學史的角度考察前代文學對后代文學的作用,往往是有著雙重的作用,玄言詩對山水文學的發(fā)展起到的也是雙重的作用。 玄言詩首先對山水詩的發(fā)展起著促進的作用。玄言詩中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詩歌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寫來寄托詩人的玄學感悟,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是為抒發(fā)玄學的感悟而服務的。這種采用以玄對山水的審美態(tài)度,觀照大千世界,在體悟自然中抒發(fā)自己的玄學體悟。我們可以讀兩首這樣的玄言詩,體會詩歌中山水和玄學的關系。 蕭瑟仲秋月,飚唳風云高。山居感時變,遠客興長謠。疏林積涼風,虛岫結凝霄。湛露灑庭林,密葉辭榮條。撫菌悲先落,攀松羨后凋。垂綸在林野,交情遠市朝。澹然古懷心,壕上豈伊遙。(孫綽《秋日》) 這首詩以“蕭瑟”的秋景開篇,寫出了山居生活中感受到的季節(jié)時序的變化,生發(fā)出歌詠自然之景的興趣。詩人眼中的秋山是“疏林積涼風,虛岫結凝霄。湛露灑庭林,密葉辭榮條”,但是表現(xiàn)這樣的秋景不是詩人的目的。在秋景里,他最終是以玄學之理來感受,“撫菌悲先落,攀松羨后凋”,領悟到榮華不會長久,不再興起功名之心,只愿隱居林野的大道。在秋天的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想到了莊子與惠施于壕上談“魚樂”的情景,體悟了自然中本然的樂趣。這種樂趣則源于詩人對“澹乎無味”的玄理的領悟,是歸于玄極、無待無求的安然心態(tài)。 從這首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玄言詩并不是一味的談玄論道,詩中有相當?shù)墓P墨用于寫自然之景色,但這種自然之景又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附于玄理的抒發(fā),服務于大道的闡釋。但是我們并不能否認在玄言詩中山水描繪的意義,這樣的山水描繪無疑增加了玄言詩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山水文學的寫作方法,為山水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山水文學脫胎于玄言文學,可能論者就是從這里得出這樣的結論吧。玄言文學中的山水成分對山水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美學的借鑒,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很容易看出玄言詩對山水詩的發(fā)展起著促進作用。但是玄言詩對山水詩的發(fā)展無疑起著另一方面的相反的作用。玄言詩中山水處于從屬地位,山水并不具有真正獨立的美學意義,雖然有少數(shù)的玄言詩中山水描繪優(yōu)美,和玄理的結合也很自然,但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玄言詩中的山水是為了玄理而山水,山水同玄理之間有著明顯的界限,這樣的詩歌對山水詩的正常發(fā)展無疑會起著阻礙的作用,不利于真正發(fā)現(xiàn)山水之美,抒發(fā)山水之情。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玄言詩對山水詩的發(fā)展起到了雙重作用,現(xiàn)在我們把“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放在文學史的大背景下進行理解,來探討山水文學的發(fā)展演變史。從前文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此處的“莊老”不是指先秦時期“莊老”的道家思想,而是指的是以“莊老”為內容興起的玄學之風所引發(fā)的玄言文學,主要指的是玄言詩。而玄言詩對山水詩的發(fā)展又起到了雙重的作用,而不是一個單向的發(fā)展過程?!袄锨f告退,而山水方滋”從文學史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思想,這種思想為玄學的產生起到了一個思想基礎的作用,而玄學的勃興直接促成了玄言詩的興起,在玄言詩的發(fā)展過程中玄言詩和山水詩又發(fā)生了雙向度的相互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山水文學也得以發(fā)展。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劉勰的原意呢?我覺得我們有必要用當時的語言解釋當時的話語。“告退”“方滋”在現(xiàn)代漢語里的基本意思是消失和產生的。如果用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理解劉勰的意思很明顯這條論斷顯得很武斷?!巴恕痹谠S慎《說文解字》中釋義“卻也。一曰行遲”?!斑t”于《說文》中釋義曰“徐行也”,于此有“減除”“刪節(jié)”“漸少”之意。由此我們得知“莊老告退”的“退”字并不是消失的意思,而是逐漸減少的意思。“滋”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益也,從水茲聲”,段玉裁注釋曰“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因此“山水方滋”之“滋”在此含義為“逐漸增加”之義,而絕非“產生興起”之意。 從文字學的角度考察了“退”和“滋”的本意,我們就可以這樣來翻譯劉勰的這句話:“玄言詩逐漸減少,而山水詩逐漸增多。”把劉勰的語言放回當時的語言環(huán)境中考慮就大體理解了他的本意,然后把他的論斷放回到文學史的大背景中,我們就更能清楚劉勰的論斷的文學史意義。劉勰的這條論斷不僅看到了玄言詩的來源,它來源于老莊思想為基礎的玄學,也看到了玄言詩對山水詩的雙重作用,在這種雙重作用中玄言詩逐漸減少而山水詩逐漸增多,這種變化是文學內部發(fā)展的必然。所以說,如果從整個文學史的角度來看,劉勰的論斷基本概括了從老莊到玄學,從玄學到玄言詩,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發(fā)展變化歷程,劉勰的論斷無疑具有文學史的意義。而回過頭來看,從“山水方滋”的時間來討論劉勰的論斷,或者從“山水方滋,莊老未退”的角度來討論劉勰的論斷,這兩種研究無疑都是缺少文學史的眼光的,甚至是對劉勰的誤解。 ① 戚良德.文心雕龍校注通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 ② 錢鍾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1026. ③ 方勇.中國山水詩從產生到發(fā)展之我見[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1,(02):1. ④ 魏宏燦.山水方滋,當在建安[J].阜陽師院學報,1992,(01):1. ⑤ 王瑤. 中古文學史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270. ⑥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6:186. ⑦ 繆鉞.詩詞散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4 ⑧ 葛曉音.山水方滋莊老未退——從玄言詩的興衰看玄風與山水詩的關系[J].學術月刊,1985,(02):1. ⑨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30. ⑩ 駱玉明.南北朝文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64. {11} 錢穆.莊老通辯[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426. ———————————————————— 本文轉自2013第33期《名作欣賞》 |
|
來自: 桃李不言6sld7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