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好朋友一直在跟我吐槽在家里的委屈事,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是這樣的幾句話:
其實朋友的這些經(jīng)歷我都有所體會,可能這就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家長吧! 我能給我朋友的安慰也只是'不用在意他們說什么,做好你自己就夠了' 后來,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個觀點——課題分離,我才知道,其實對待我們生活很多的煩心事,都可以通過這個邏輯思維去看待。 課題分離,是《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第三夜里出現(xiàn)的一個觀點,是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的解決人際關系的煩惱的理論。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就是: 一切人際關系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是啊,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與人相處所產(chǎn)生的煩惱很大程度上與我們自身無關,或者說煩惱的起源并不是我們自己,而是他人,但我們往往會因為分不清而給自己施加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阿德勒說,要想解決好人際關系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區(qū)分什么是你的課題,什么是我的課題。 也就是說 我朋友待在家里或者出門這樣一個行為的選擇,是她的課題;而如何看待我朋友待在家里還是出門的行為是她媽媽的課題。 父母爭吵選擇拿孩子當發(fā)泄口,這樣的選擇是父母的課題;而孩子選擇如何看待父母這樣一種行為是孩子的課題。 而我們常常感到煩惱,其實是因為我們干涉了其他人的課題,或者是其他人干涉了我們的課題,所以,要獲得舒服的人際相處關系,減少自己在這方面的煩惱,我們只需要記住:我只負責把我的事情(課題)做好,而你只負責把你的事情(課題)做好,我們互不干涉。 如果我的好朋友知道自己選擇待家里還是出門是自己的課題,跟她媽媽無關;而她媽媽怎么看待她的選擇是她媽媽的課題,與她無關,她便不會抱怨她媽媽對她的念叨,因為這是媽媽的課題,她改變不了。而她媽媽如果知道她們之間的課題是獨立的話,也不會對孩子是待在家里還是出門這兩種選擇評頭論足,因為這是孩子的課題,她也改變不了,或者說干涉不了。 想清楚,界定好這是誰的課題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負責自己的課題,換句話說,就是“聽別人的意見,自己做決定,自己對決定負責”。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詞: 課題分離其實就是要我們分清,我是我,他是他,你是你,我們的課題是獨立互不干涉的,我們也不必受彼此的課題干擾而衍生很多額外的情緒。
所以總結來說,課題分離這樣一種邏輯思維讓我想明白了生活中很多事情,很多煩惱都是不必要的,我們只需要分清誰的課題,各自負責好自己的課題就足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