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的#陰歷置閏# ,中外學界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抱持著完全錯誤的看法,實際上導致了對傳統(tǒng)歷法全盤錯誤的判斷,其中最大的錯誤表現(xiàn)在陰歷和陽歷年代學問題上,而這一錯誤根本上導致了對華夏文明起源的探究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自說自話、自相矛盾和自掘墳墓。 真可悲,中外學界居然根本不知道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的陰歷置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外學界對于陰歷置閏的看法,實際上生搬硬套了儒略歷和格里高利歷(通行公歷)的置閏概念??墒?,陰歷置閏跟儒略歷和公歷的置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實際效果也不同。 儒略歷和通行公歷,是一種假陽歷,年長為365日??墒牵厍蚶@太陽公轉(zhuǎn)一周,太陽周年視運動的周期,真正的陽歷年長,是365.24219日,因此假陽歷比真陽歷每年少了0.24219日,每四年就會少1天。如此累積下來,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誤差。為了平衡假陽歷和真陽歷的日數(shù)差,西方學者就設計出每四年加1天的置閏法。 這多出的一天到底加在哪個月呢?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置閏的方法多樣,有加在年末即12月的,也有加在年中6月的,這就是所謂“年終置閏”和“年中置閏”兩種置閏法。 現(xiàn)在通行的公歷,置閏加多的1天放在哪個月呢?眾所周知,放在2月,平年2月28天,閏年加多1天,2月29天。 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的陰歷如何置閏?專家們居然張口就來——居然也是“年終置閏”和“年中置閏”兩種置閏法!我的天吶,看看甲骨卜辭,有閏三月、閏四月、閏五月、閏六月、閏八月、閏十二月,這是哪門子的“年終置閏”和“年中置閏”? 中國傳統(tǒng)的陰歷置閏,根本就不是為了平衡陰歷年日數(shù)和陽歷年日數(shù)——中國古代的陽歷是不折不扣的真陽歷,年長為365.25日——中國古代的“古六歷“如黃帝歷、顓頊歷、夏歷、商歷、周歷和魯歷,陽歷年長就是365.25日,所以叫“四分歷”——陰歷年長354日,比陽歷年少11日多,置閏后年長384日,比陽歷年多19日,這叫哪門子的平衡陰歷年日數(shù)和陽歷年日數(shù)? 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的陰歷置閏,根本目的是為了“正時”,就是要讓每個陰歷月按正常月序都具有準確的時令季節(jié)指示作用。 如何操作才能讓每個陰歷月按正常月序都具有準確的時令季節(jié)指示作用呢?很簡單,陰歷置閏必須以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為指導。 通常情況下,每個陰歷月會輪排上一個節(jié)和一個中氣,如正月有立春和雨水,二月有驚蟄和春分,三月有清明和谷雨,四月有立夏和小滿,五月有芒種和夏至,六月有小暑和大暑……十一月有大雪和冬至,十二月有小寒和大寒。 但是,由于陰歷月每個月平均只有29.5天,比陽歷月少1天,陰歷年比陽歷年少11天多,陰歷月和陽歷月長期對應輪排下去,有的月份就只能輪排上一個節(jié),而輪排不上中氣;如果不置閏,長期輪排下去,二月就不再是仲春,而可能變成了仲冬,十一月不是仲冬,而可能變成了仲夏。 華夏先民聰明得很,他們發(fā)明了陰歷置閏的巧妙辦法,一舉解決了陰歷不能正確指示時令季節(jié)的問題。 如何解決?很簡單——無中氣就置閏——一旦哪個陰歷月只輪排上節(jié),而沒有輪排上中氣,就要將這個陰歷月設為上一個月的閏月,因此中氣就繼續(xù)輪排在正常月序的陰歷月中。 今年正月初一以來的第五個陰歷月,如果不置閏,就是陰歷五月;但是,這個陰歷月只輪排上了芒種,沒有中氣夏至,因此要將這個陰歷月設為陰歷四月的閏月,是為閏四月,則中氣夏至仍然輪排在了正常月序的五月。 甲骨卜辭中有閏三月,這是怎么一回事?很簡單,因為當年的第四個陰歷月只輪排上了立夏,沒有輪排上中氣小滿,所以設置閏三月,小滿則輪排在陰歷四月。 甲骨卜辭中有閏十二月,這是怎么一回事?很簡單,因為陰歷十二月后的陰歷月只輪排上立春,沒有輪排上中氣雨水,所以設置閏十二月,雨水則輪排在正常月序的正月。 陰歷置閏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中氣冬至無論如何必須輪排在正常月序的十一月,為此當年原本需要置閏的月份不得不放棄置閏,確保冬至在十一月。 以上討論表明三個事實: (1)只有在陰陽合歷的歷法體系中,才存在陰歷置閏; (2)陰歷置閏必須以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為指導,才能準確置閏; (3)蘇美爾人最早實施陰陽合歷和陰歷置閏,而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是華夏文明獨有的陽歷歷法,因此華夏先民是且僅是世界文明的創(chuàng)始者蘇美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