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大廟: 遺落在黃河邊的秦長城 幾段殘破的長城,散落在山河之間。黃河在山腳下,緩緩流淌,山靜靜矗立,悄然無聲。而在這山河之間,就是橫亙?nèi)f里的長城了。 這長城,有砂石堆砌的,有夯筑的。有人說,它們是明代的邊墻。而最新的考察又說,這長城就是秦長城。
雪嶺堆銀,千米高差,讓我們見識一首古詩的意境
“大廟”,這是個讀一遍就忘不掉的名字,也是一個給人無限誘惑的名字。既然地方以大廟而命名,那里是不是有座很大很大的廟呢?不久前,有信息說,大廟一帶新發(fā)現(xiàn)秦長城遺跡,填補了秦長城的研究空白。 大廟村內(nèi)的城隍廟 事實是否真如人們所言呢?一個周六的早上,我們開始尋訪秦長城之旅。然而,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夏雨,差點改變我們的行程。早上七點多,雨絲就在天空中飛舞了。到八點,雨絲已經(jīng)變成淅淅瀝瀝的中雨了。大廟那邊該不會也有雨吧?我們很是擔(dān)心??纯刺鞖忸A(yù)報,靖遠已經(jīng)發(fā)布了沙塵暴藍色預(yù)警。那么風(fēng)一定很大了,只要沒有雨就行。出市區(qū),沒走多遠,雨就漸漸地變小了。 這次探訪我們聯(lián)系到靖遠的攝影家房振國。房振國長期在文化系統(tǒng)工作,研究地方文史,熟悉白銀地理。上午九點多鐘,我們在白銀市區(qū)同房振國會合后,風(fēng)似乎小了許多,天空明亮了許多,對即將到來的大廟之行我們充滿了期待。 大廟村是靖遠縣興隆鄉(xiāng)一個行政村,大約處在靖遠西北部,既是黃河岸邊的一個村落,也是一個和寧夏相接壤的村落。距離縣城大約有110公里,距離蘭州則有300公里左右。這個村子不僅以盛產(chǎn)香水梨而聞名,更是以絲綢之路和黃河交匯的水旱碼頭而聞名。久遠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使得這個小村有不小的知名度。 離開白銀市區(qū),沿高速公路,直奔距離白銀70多公里外的王家山出口。相對而言,這條路比較近,要比走靖遠縣城省不少時間。下高速后,上109國道,我們直奔北長灘鄉(xiāng)。從靖遠縣城到北長灘再到大廟的路,就是古老的絲綢之路的一個支線。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曾在這里發(fā)現(xiàn)一個東羅馬銀盤,見證了絲綢之路曾經(jīng)的興盛。 黃河在黑山峽內(nèi)流淌 房振國說,我們要從109國道一個名叫杜寨柯村子中間,向左拐直插黃河邊。杜寨柯,這個名字很奇特。在北長灘一帶,很多的地名都帶著“寨柯”,比如有范寨柯、東李寨柯、劉寨柯、杜寨柯等等。這些地名為何如此奇怪呢?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查了不少資料也沒有弄清楚。似乎這個詞,可以前后顛倒。戲劇中穆桂英占山為王的山寨就名叫穆柯寨。而在隴西縣有個村子名叫柯寨鄉(xiāng)。從字面意思看,柯在漢字中是斧柄的意思,也是一種植物,還有草木的枝徑。寨自然就是山寨的意思?;蛟S這些地方以前長著某種植物。這似乎不太靠譜?;蛟S它是叢林里有座山寨的意思,抑或許來自西夏語。 半個小時后,到了杜寨柯村,已是上午十點多了,可是村子很是冷清。從岔路口向左手拐,就是去大廟的路了。此時,我們注意到外面的植被發(fā)生的變化,蘭州出發(fā)時雖然下著雨,但街邊的樹葉子已經(jīng)深綠色了。可是,這里的柳樹葉子還帶著淡綠色。顯然,氣溫要比蘭州低得多。 離開杜寨柯,走了沒多久,路邊起起伏伏的山丘,就逐漸變成了高大的山嶺。山路在漸漸地升高,拐了幾個彎,我們眼前一亮,“大雪山”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只見群山連綿,無邊無際,從半山腰到山頭上被白雪所覆蓋。 房振國說,這就是靖遠的古八景之一“雪嶺堆銀”。靖遠境內(nèi)有一座哈思山。哈思出自蒙古語,為美玉的意思,帶著很濃厚的游牧民族色彩。哈思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由于海拔比較高,過去山頂上的積雪,終年不化。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哈思山積雪山下潔白,山頂?shù)念伾园狄稽c,那是山頂?shù)纳至?。遠遠看上去,果真下面是雪白,上面是銀色,故而名為雪嶺堆銀。哈思山是靖遠黃河南岸的一座大山,也是一座防守的屏障。在明代,每到冬季,黃河結(jié)冰,游牧民族的騎兵就會踏冰過河,突破黃河岸邊的長城防線,這里就是守護靖遠縣城的屏障了。 哈思山頂?shù)陌}皚白雪,人稱雪嶺堆銀 繼續(xù)前行,找了一個視野稍微開闊的地方。下車準備拍照,誰知,剛一開車門,一股冷風(fēng)就向我們襲來,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外面的氣溫,比車里低了二十多度,盡管我們穿了厚衣服,但仍舊凍得瑟瑟發(fā)抖。 房振國說,這里的海拔要比大廟的海拔高出1000多米,每年春天,大廟的梨花開了一個多月后,哈思山下腰站一帶的花才開。而大廟毛杏子,都指頭大了,哈思山下的杏花才開。 真有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感覺。
山河之間,長城如草蛇灰線,時斷時續(xù)
繞過哈思山后,就是腰站,也是絲綢古道一個重要的岔路口。絲綢古道過靖遠縣城后,分成幾支,分別通向黃河的北卜口、小口子等渡口。這些渡口實際上就是黃河在峽谷中的幾個缺口,水流平緩,既便于防守,也便于渡河。因而,自古他們就是黃河上重要的渡口。在腰站有個岔路口,向右拐,過腰站、興隆等地,我們直奔大廟而去。路基本就沿著河谷而行了。河谷名叫馬尾溝,是季節(jié)性的砂河,路邊也不時有點泉水流淌,點綴著寂靜的砂溝。 大廟就坐落在馬尾溝和黃河相交處,也在黃河中紅山峽和黑山峽的交匯處。半個小時后,在砂河中行走煩了的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道黑色的山崖,而黃河就在山崖下緩緩流淌。這就到了大廟村。 大廟的老戲臺遠近聞名 大廟村毗連靖遠新民村、馬尾村、營坪村、腰站村,整個小村由幾個散落在黃河邊的社組成。這些小村落,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黃河沿岸,又被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穿成一條精美的鏈子。馬尾河似乎將大廟分成兩部分,究竟該先去哪邊呢?我們有些吃不準。 “先去營盤村吧,”房振國說。營盤村,聽這個名字我們就知道有戲,顯然,這個名字和古代的征戰(zhàn)有關(guān),應(yīng)該是明代的軍營吧。車向左拐,剛沖出河谷,眼前的景色就令我們驚訝。大樹,一人無法合抱的大樹,它們是生長了千年的老梨樹。這些梨樹在小村中水泥路邊依次分布,構(gòu)成了一道絕美的風(fēng)景。這真是一個令人心儀的小村。 村子里見不到幾個人。年輕人早已外出打工,年老者下地干活了。好不容易在一處小賣部,見了幾個村民。我們詢問有關(guān)邊墻的事。村民們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情況。 小路,沿著黃河而修建,名叫夾道。人們說,是在黃河和山之間的路,故而叫夾道。其實,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誤解,它應(yīng)該是長城和黃河,或者兩道長城之間的路。 車沿著夾道,慢慢前行。忽然,出現(xiàn)了一道不為人注意的土墻。停車,跑去一看果然就是長城。 大廟村內(nèi)古老的梨樹 這段長城緊挨著路邊,高有三米多,長二十多米,一股蒼涼之氣撲面而來。房振國拿出隨身攜帶的卷尺,量了一下,夯土層厚七八厘米,城墻的土質(zhì)比較細膩,不像秦漢長城那樣摻雜有雜質(zhì),也不像一些宋代城墻,夾雜有木料、瓷片。靖遠縣文化部門的調(diào)查和鄉(xiāng)親們傳承的說法,這就是邊墻。靖遠縣一些史志資料記載,大廟一帶有明代長城,而且有一個地方名叫邊墻彎。顯然,這就是明代的長城。 然而,在不久前新華社刊發(fā)的寧夏考古學(xué)者觀點,他們在寧夏和甘肅交界處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秦代長城遺址。這個報道中說,靖遠縣大廟地區(qū)黃河洪漫地上的秦長城現(xiàn)存遺跡有3段。這些長城遺跡,分布在大廟村村落、果園內(nèi)。為何鄉(xiāng)親們認為是邊墻呢?除了這處長城外,大廟村的其他社,是否還有長城遺址呢? 順著夾道向前而行。這時,夾道更加狹窄了。水泥路也到了盡頭,極其狹窄的砂石路,僅僅能通過一輛小車。路是從山腰鏟出來的。黃河就在我們腳下。在一處拐彎處,我們停下眺望黃河。果然,在這里山崖大體呈現(xiàn)兩種顏色,越往上游走,山崖的顏色就越呈現(xiàn)出紅色。越往下游走,山崖則顯出黑色。上游是紅山峽,下游則是黑山峽。
黃土砂礫,層層相疊,堆砌出烽火臺,它是秦長城嗎
走過長長的夾道,我們來到營坪村。此刻,天雖然已近中午,但村子里卻鮮見人來往。這個安靜的小村真有點“世外桃源”的樣子。在村子最外面的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房屋所在地的地勢很有特色。這是一處山口邊的坪臺地,門口不遠就是一個狀如喇叭口的河谷,很有易守難攻的意味。
長城殘跡,人們認為這就是秦長城 我們敲開大門,說是來尋找長城的。主人家姓王,我們向她打聽哪里有長城。主人說,你們是說邊墻啊。我家后面就有。聽了這話我們算是松了口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跟著主人,繞到她家院子邊上,她指著一處高出地面三四米的土堆說,這就是邊墻了。這處邊墻殘跡大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呈長方形,一部分呈四方,整體上看似乎是長城一個烽火臺。 主人在長城的南端扎了一個籬笆門,推門進去,繞到面向黃河的一面,正面看上去更加明顯一點,殘余城墻損毀比較嚴重,下面被人們挖開了一個引水洞,能看出一層黃土,一層砂礫的夯土層。和我們在營盤村中看到的長城殘跡又不一樣。這段長城殘跡非常堅固,比當(dāng)?shù)仄胀ǖ耐翆訄杂苍S多。 這段長城似乎更接近一點秦長城遺跡。那么,它們真的是秦長城嗎? 關(guān)于秦長城的起源和走向,以及殘存遺址,向來是一個撲朔迷離的話題。毫無疑問,甘肅是秦長城的起點,但關(guān)于甘肅境內(nèi)的秦長城人們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在臨洮洮河邊上,也有人說在岷縣境內(nèi)。更為撲朔迷離的是,許多人將戰(zhàn)國秦長城和秦始皇下令修建的秦長城混為一談。這就更加增加了秦長城的研究難度。 羊圈后面就是殘存的烽火臺 甘肅境內(nèi)的戰(zhàn)國秦長城始于秦昭王時期,為防范西北游牧民族的襲擾而修建,它西起甘肅臨洮、渭源、通渭、隴西、靜寧,過寧夏后,又經(jīng)過了鎮(zhèn)原、環(huán)縣、華池等,共計8個縣,長度達800公里。在秦昭王修筑長城后50年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抵抗北方的匈奴,下令將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這就形成長度達5000多公里的“萬里長城”。這就是秦長城。 秦長城因河為塞,以黃河為天塹,為依托,在游牧民族容易進犯的地方,修建城堡,挖建壕溝,構(gòu)建了一道完整的防御線。當(dāng)時,蒙恬因河為塞,設(shè)立44個縣。《史記》中只提到了榆中縣。但有專家認為,考察甘肅黃河沿岸的幾個古縣城,似乎能看到它們和秦長城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比如漢河關(guān)縣(今積石山大河家康吊村)、金城郡治允吾(今永靖鹽鍋峽黃河畔)、祖厲(靖遠河靖坪附近)、鹯陰(平川陡城)。此外,還有媼圍縣。這些古縣很大程度就是秦漢古縣。 這個長城遺跡是否就是秦長城呢?
撲朔迷離,秦長城或許被明長城所覆蓋
大廟古稱孛羅口,又叫大廟堡,所處位置正是黃河上古渡口,古老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fā),過涇川、平?jīng)?、固原,進入靖遠境內(nèi),幾個支線分別走向黃河幾個峽谷的交界處。這里水勢平緩,適合渡河。這里也是明軍防守的重要隘口,因而在黃河邊上修建了一段長城。保存在大廟的長城遺址,有記載明確說,它們就是明長城遺址。 黃河岸邊的明長城 甘肅境內(nèi)的明代長城,西起嘉峪關(guān),一路東行,在武威附近形成兩條防線,主線從涼州衛(wèi)、古浪所、土門、西景、大靖、裴家營、景泰紅水、永泰城、索橋渡過黃河,進入寧夏境內(nèi)。另一條復(fù)線則從武威黃羊鎮(zhèn)、穿古浪峽、烏鞘嶺、永登、安寧、金城關(guān),而在蘭州黃河南岸也有一段長城,從西固新城沿黃河南岸一直延續(xù)到蘭州城。最后匯合成一條,順黃河而下到靖遠、固原,止于寧夏下馬關(guān)。 大廟一帶的長城殘跡,應(yīng)該就是明代長城殘跡吧?可是,為何會有兩種不同修建方式的長城呢? 既然到了大廟,我們先去參觀下大廟村。原路返回,到馬尾溝,溝的對面就是大廟村了。整個村落被綠樹所包圍。從外面看起來,村子不大,應(yīng)該沒有什么值得令人驚奇的地方。 進了藍色牌坊后,我們就發(fā)現(xiàn)村里與眾不同,街道雖有些窄,但卻保留了一些老民居。有沿街店鋪,也有老院子。自然,最引人矚目的戲臺是我們必須去的。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戲臺。這是一組有些令人驚異的建筑,我們找到了大門,卻被一堵墻堵住了去路,向左手拐,才繞到了戲臺的正面。戲臺正對著隍廟大殿,這也符合先娛神,再娛人的做法。沒趕上廟會,大院內(nèi)寂寂無人。
為數(shù)不多清代店鋪 走在大廟村內(nèi),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奇怪現(xiàn)象,有些地方的街道并不是正正規(guī)規(guī)的直來直去,而是呈現(xiàn)三岔狀。為何街道會成三岔狀呢?這似乎和城堡的性質(zhì)有關(guān),街道呈現(xiàn)三岔狀,往往是出于防守的需要,目的是迷惑敵人的視線。自然,這是為城堡被攻破,打巷戰(zhàn)所做的準備。由此可見,大廟堡位置之重要。相對而言,通往大廟的路雖然遠一點,但比較平坦,對于運輸量巨大的民間商隊,這里正好渡河。而且這里也是明代通往長城沿線運送軍糧的重要通道。民國時期,水上運輸非常興盛,從蘭州來的筏子客多在這里歇腳過夜。這里人文非常鼎盛,是靖遠有名的文化鄉(xiāng)。光緒八年,當(dāng)?shù)厝宋何淞以诖髲R白衣寺創(chuàng)辦文峰書院,后改為“靖北高等小學(xué)堂”,為靖遠鄉(xiāng)村自辦的第一所學(xué)堂, 于右任曾為他題寫“耕讀傳家”匾額。 從大廟村出來,我們準備上渡口過河返回??梢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這里的幾處長城遺跡,是否就是秦長城呢?
這要從蘭州境內(nèi)秦長城說起,因為這是一條線。關(guān)于蘭州境內(nèi)的秦長城,人們認為被明長城所覆蓋,因而在今天蘭州的黃河南岸已經(jīng)看不到秦長城遺跡了。唐代杜佑的《通典》里,曾有這樣的記載:“五泉縣有古苑川及古長城”。這說明在蘭州城到苑川一線是有古長城存在的。顯然,就是秦長城了。《皋蘭縣志》也說,蘭州的長城為“秦蒙恬所筑,(明)萬歷元年補修”?!吨匦薷尢m縣志》說得更具體:“長城在黃河南岸。秦蒙恬筑,明萬歷元年補修。二丈余,土色堅韌。西自新城起,沿河而東至靖遠縣大浪溝,約計二百余里?!?/span> 黑山峽內(nèi)的古渡口 從這些記載來看,這里的明長城也應(yīng)該是在秦長城的基礎(chǔ)上修補的,因而,我們已經(jīng)找不到秦長城的痕跡了。或許,營坪村的那座烽火臺,就是當(dāng)年秦人所留,故而顯得和其城墻不一樣。 站在長城邊眺望黃河,河面上渡船來來往往,山間梨樹郁郁蔥蔥,這個安靜的小村,隱藏著多少的秘密,期待人們破解呢?
您的贊賞是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