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柳宗元,是小學(xué)課本里的《江雪》,那首千古名篇,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詩”。其實那是一幅極美的水墨畫,山水、飛雪、孤舟、披蓑戴笠的漁翁,大面積的留白,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空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前兩句天寒地凍,影射了當(dāng)時冷酷的政治環(huán)境;后兩句形單影只,暗喻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其實,作者并不孤獨:永州之外,“二王八司馬”都是他的政治伙伴;而千里之外的劉禹錫,更是他一生相守的朋友,甚至在他死后收養(yǎng)了他的兒子,把他的書稿整理成《河?xùn)|先生集》。有知己若此,此生何求? 柳宗元其人: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這首《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絕不是柳宗元最好的詩,但我覺得卻它十分恰當(dāng)?shù)乜坍嫵隽肆谠蟀肷男蜗?。夜里睡不著覺,去菜園里聽露珠濃重的滴落聲,去看清冷的月光照著清冽的泉水沖刷著竹根。偶爾的幾聲鳥叫顯得喧鬧,我斜靠著房柱子,居然就一直到了天亮! 這是怎樣的寂寞???我們的眼前不由得浮現(xiàn)出一個苦悶抑郁的人像,感到說不出的沉重壓抑……其時,柳宗元已被貶永州六個年頭,從最初的暫居龍興寺,到此時自己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塊地,有池有園圃,又和當(dāng)?shù)匾晃慌咏Y(jié)了婚,并生了女兒,本該把日子過得更詩意些,更愜意些,可是“性格決定命運”,他既沒有晉·陶淵明的灑脫也沒有宋·蘇軾的豁達甚至沒有老友劉禹錫的樂觀,他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說“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他時時想著長安,那傷心地,污濁的長安官場有什么想呢?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朝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世稱“柳河?xùn)|”,“河?xùn)|先生”,“柳柳州”;因山水詩和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合稱“王孟韋柳”,因散文和韓愈并稱“韓柳”,因詩和劉禹錫的友誼被世人合稱“劉柳”。就是這“劉柳”,延續(xù)了一生的友誼,至今讀來仍覺溫暖和感動。 柳宗元祖籍河?xùn)|郡,柳是“河?xùn)|三著姓”之一,祖上世代為官,追溯到北魏,七世祖柳慶是侍中;及至堂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皆為縣令;父親柳鎮(zhèn)曾任侍御史。母親盧氏亦出身范陽名門望族,可以說柳宗元少時家庭條件還是比較優(yōu)越的。 柳宗元出名比較早,793年,他21歲的時候就狀元及第,聲名大振。不久后,柳父去世,但好在柳宗元已可獨立,于796年任秘書省校書郎;798年,26歲的時候又授集賢殿書院正字;806年,已是藍田尉(正六品);803年,調(diào)回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就是在這以后,對官場和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所以萌發(fā)了改革的愿望,成為了王叔文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也從此走上了被謫貶的路,并且再也沒有能在長安的官場擁有一席之地,而是在遙遠的柳州英年早逝。 805年,歷時一百八十多天的“永貞革新”失敗,為首的“二王”,王伾病死,王叔文被賜死,剩下的八個被貶為司馬,這當(dāng)中就包括柳宗元和劉禹錫。 柳宗元最初被貶為邵州刺史;結(jié)果赴任途中加貶永州司馬。看樣子皇帝的話也不是什么金口玉言,簡直是朝令夕改。在永州,柳宗元一呆就是十年,從風(fēng)華正茂到不惑之年,他在這里寫下了《永州八記》,《柳河?xùn)|全集》,他留世的五百四十多篇詩文中,有三百一十七篇出自永州,永州十年,可以說是他的創(chuàng)作旺季;可是他一直郁郁寡歡,苦悶壓抑,也一直“惑”而未“悟”,所以才“百病所集,痞結(jié)厭積,不食自飽”,這點從他的詩作中就能看出來。他也寫田園野居,《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這還好,心境淡逸清遠;可后面的都帶了悲涼意,強求寬解而未得:同樣的鄰溪而居,他寫"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蘇軾的是“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同樣寫春天,他的《早梅》"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蘇軾的《望江南》是“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同樣的身在異鄉(xiāng),他寫“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欲知此后相思夢,常在荊門郢樹煙”,蘇軾是“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所以我覺得那些才華橫溢的古代詩人,被貶的當(dāng)中好多是英年早逝,應(yīng)該和心態(tài)有很大關(guān)系,應(yīng)了那句“性格決定命運”。柳宗元是個好官,尤其后來在柳州,“革以鄉(xiāng)法”;“工錢抵債,釋放奴婢”;興辦學(xué)堂;開鑿水井;開荒建設(shè);植樹造林,可以說是造福一方百姓,也變相地延續(xù)了他政治改革的理想。有事做,有吃喝,卻總是悶悶不樂,才會把自己的健康搞壞了,以至于47歲的時候就抑郁而亡。 劉禹錫其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772—842)的好詩太多,但我覺得《陋室銘》最能表現(xiàn)他的人格魅力:一個有才,二是樂觀,三是有一些恃才傲物。這點也能從他的詩中看出來,最富表現(xiàn)力的當(dāng)屬那首著名的《秋詞》“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他心態(tài)好,活得比較久,71歲,這在古代,算是高壽了。他曾多次被貶,據(jù)傳被貶和州時,受地方官排擠,先是給他安排了城西南靠江邊的住處,他寫下了“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詩句;后來又把他攆到城之北,房子也變小了,他又寫下“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的詩篇;最后他們又讓他搬家,這是半年來第三次搬家,劉禹錫憤然寫下那首千古名篇《陋室銘》,并找人刻在門旁的石頭上!讀到這兒,忍俊不禁中又覺感傷,簡直能讓人笑出淚來! 就是這么個有才情又不羈,有些憤世嫉俗又始終不屈不撓的人,和柳宗元是一生的好朋友,平時雖然聚少離多 ,卻以詩詞往來唱和相互鼓勵;在聽到好友死訊時放聲痛哭;之后為他整理書稿,幫他撫養(yǎng)兒子。 “劉柳”的友情: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弱冠同懷長者憂,臨岐回想盡悠悠。這首詩是拼湊,前兩句是柳宗元的,后兩句是劉禹錫的,道盡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也隱藏了無盡的世事滄桑人生悲涼。 他們年少時相識,同榜及第,同登博學(xué)鴻詞科,同在御史臺共事,又同樣成了王叔文革新派的的代表人物,同一時間被貶;不過一個是永州,一個是朗州。同是湖南省,但是相距一千來里地,就古代的交通來說,算是天涯了;就他們的友情來說,又是咫尺,心心念念,相互慰籍。十年后他們又一同奉詔回京,很快又一同被貶,從此后咫尺天涯,不復(fù)相見,而且三年后就是天人永隔。 他們本來是很興奮的,以為終于可以回京述職,再展宏圖,柳宗元甚至在途中就寫下了“疑比莊周夢,情如蘇武歸”,“贈環(huán)留一響”的詩句;劉禹錫也欣然相賦“十年楚水楓林下,今朝初聞長樂鐘”,“鸞翔闕底謝皇恩”。可是朝廷還是那個朝廷 ,因為劉禹錫的一首《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后栽”。要說這劉禹錫也是,十年的謫貶光陰竟不曾磨去他的棱角,好不容易回來了,還在那賣弄諷刺之能事,別人昏庸無能,但也不是傻子,于是,他一個人一首詩,害得大家又一次受牽連,又一次集體被貶。這次,柳宗元柳州(廣西境內(nèi)),他更遠,播州(貴州境內(nèi)),還是在柳宗元一再上書要求和他換地方和裴度的幫助下才變?yōu)榻恍┑倪B州(廣東境內(nèi)),因為柳宗元知道他有近八十歲的老母實在不宜長途跋涉(其實他自己的母親在他第一次被貶后半年內(nèi)就故去了)。史上有記載的,兩人往來唱和的詩作多達十五首,其中光是在衡陽別離,就有三首,可見其依依惜別之情戀戀不舍之意。 他們一起從長安出發(fā),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在衡陽,就要分手,柳宗元寫了一首《衡陽與劉夢得分路贈別》: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fēng)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劉禹錫回的是《再授連州至衡陽酬贈別》: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漸柳士師。 歸日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夢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柳宗元情意難舍,又作《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dāng)為鄰居翁。 我們相識二十多年了,現(xiàn)在又要分別。如果將來皇上能允許我們歸于田園,我們就做鄰居吧! 劉禹錫回的是《重答柳柳州》: 弱冠同懷長者憂,臨岐回想盡悠悠。 耦耕若使遺身世,黃發(fā)相看萬事休。 我們年少就有大志,長大后分別,悠悠往事盡在心中。如果老的時候我們能躬耕在田畝之上,白頭相守,別的就什么都不求了。 柳宗元余興未盡,《三贈劉員外》: 信書成自誤,經(jīng)事漸知非。 今日臨湘別,何年待汝歸? 劉禹錫回的是《答柳子厚》: 年方伯玉早 ,更比《四愁》多。 會待休車騎,相隨出罻羅。 他們又一次出京,如鳥出了網(wǎng)籠;卻再也沒能等到彼此歸來。819年,劉禹錫扶母靈路過衡陽,得到了柳宗元病逝的消息,失聲痛哭,懷想以往,兩次寫《祭柳員外文》,又寫《重至衡陽傷柳儀曹》: 憶昨與故人,湘江岸頭別。 我馬映林嘶,君帆轉(zhuǎn)山滅。 馬嘶遁古道,帆滅如流電。 千里江蘺春,故人今不見。 故人不見了,他的書稿還在,劉禹錫整理柳宗元的書稿成《河?xùn)|先生集》;并收養(yǎng)他的一個兒子,視如己出。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獨是因為朋友不在身邊的孤獨,卻不是心靈上的孤獨。就算千山上的鳥都絕跡了,朋友間仍有萬條小徑,互通心意。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