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方證分析】 【原文】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本條論太陽傷寒兼水飲的證治,素有水飲之人,一旦感受外邪,;“傷寒表不解”,風寒束表,皮毛閉塞,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除條文中所載發(fā)熱外,還應見惡寒、無汗、身體疼痛、脈浮緊等;“心下有水氣”,是水飲停蓄于心下胃脘部,此處心下為廣義肺胃,表寒引動內飲,水寒相搏,水飲擾胃,致使胃氣上逆則干嘔,水寒射肺,致使肺氣上逆則咳喘痰多而??;條文中自“或渴”以下,皆為或然癥。由于水飲之邪變動不居,可隨三焦氣機升降出入,或壅于上,或積于中,或滯于下,故其癥狀也多有變化。 水停為患,一般不渴,但飲停不化,津液不滋,也可口渴,但多渴喜熱飲,或飲量不多;水走腸間,清濁不分則下利;水寒滯氣,氣機不利,故小便不利,甚則少腹脹滿;水寒射肺,肺氣上逆則喘。諸或然癥,并非必然出現(xiàn),但病機關鍵為水飲內停。本證為外有表寒,內有水飲。故以小青龍湯發(fā)汗蠲飲,表里同治。 【辨證要點】臨床應用以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脈浮為辨證要點,俗稱為“水樣的鼻涕,水樣的痰”。因本方多溫燥之品,辛散溫化之力較強,應以確屬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陰虛干咳無痰或痰熱證者,不宜使用。 【加減用藥】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蒼耳子、辛夷以通鼻竅;表寒較輕,去桂枝,改用炙麻黃;有熱象而見煩躁者,加石膏、黃芩以清郁熱;喉中痰鳴,加射干、杏仁、紫菀、款冬花以化痰降氣平喘;水腫者,加茯苓、豬苓以利水消腫。 【現(xiàn)代應用】過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等屬于外寒里飲證者。 |
|
來自: liuqingxu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