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文人宅園大多建于山川田野之中,它們滿足了人們追求自然、愜意的生活的需求。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只要在城郊山水之地,甚至城中僻地修建園林,便可成為人工山水中的“隱士”?!皳?jù)于儒,依于老,逃于禪”成為文人士大夫的一種精神生活模式。 唐代詩人王維深深濡染于禪的意境,在他看來自然的精神已不只是對(duì)具象的事物直接描繪,而是表現(xiàn)為一種生命狀態(tài)、一種心靈境界。他設(shè)計(jì)的輛川山莊,有山、嶺、崗、塢、湖、溪、泉、灘、以及茂密的植被,以天然風(fēng)景取勝。人與物一起融入了一種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如《鹿柴》一首:? 這種平淡悠然的心境追求和林泉之趣,已深深地沉淀于中國士大夫的生活中。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疊山理水,在小尺度的山水中,盡顯真山真水的曲折生動(dòng)與自然傳神。這種手法也是禪宗“芥子納須彌”思想的表現(xiàn)。 “芥子納須彌”是禪宗心性論的另一種表達(dá)方式,用形容彌勒佛的一句禪語來說就是“大肚能容天下事”。這是小中見大的審美意趣,園林造景通過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等手法,彰顯浩瀚蒼茫的自然氣勢(shì)。 “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mèng)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