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第一百五十四條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釋義:(本條講熱痞的脈癥特點和主治方法。) 病人感到心下痞塞,但按之柔軟,其脈象關(guān)部浮的,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主治。 熱邪內(nèi)陷而胃氣壅滯,以致發(fā)生心下痞塞不暢。這種痞癥,單純由于氣滯,所以按之柔軟,不硬不痛,它與大結(jié)胸癥的心下痞硬疼痛,與胸脅水邪癖積的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都不相同,也與腹?jié)M疼痛拒按的陽明腑實證大異,不難鑒別。 再則關(guān)上脈浮,這是因為心下有邪熱壅聚成痞,心下即胃脘部,就寸關(guān)尺來說,相當于關(guān)部,邪熱既壅聚于心下,所以關(guān)脈相應(yīng)而浮,痞因熱邪壅滯所引起。 關(guān)上脈浮揭示了痞證的病理屬性。關(guān)脈居尺寸之中,主中焦病,用以候脾胃?!案 敝麝栃?。關(guān)上見陽脈,反映中州有火熱之邪?!靶南缕Γ粗Α迸c“關(guān)脈浮”并見,一證一脈,確定了本證的病位、病機。脈證合參,不難看出,此證屬火熱之邪壅滯心下,使胃氣不和而作痞。治以泄熱消痞,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本條言簡意賅,然在臨床上本證除上述一脈一證外,還可見心煩、小便黃赤及舌紅、苔薄黃等火熱見證。 大黃黃連瀉心湯,《傷寒論》原文記載僅大黃、黃連二味藥,《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黃芩”,又林億等亦認為本方中有黃芩,說明本方當有黃芩?!盁犭m無形,然非苦寒以泄之,不能去也”,故用三黃以泄熱消痞。但三藥苦味厚重,且大黃更具瀉下之力,三藥煎煮內(nèi)服,容易下走腸道而具泄下之功,難于清泄胃中之熱。妙的是,本方采用了特殊的煎服法。方后注云,“以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是說三藥并不能煮,而是用滾開水浸泡片刻,然后即去滓飲湯。如此可取其氣以清中焦無形之邪熱;薄其味而防藥過病所。 辨證論治: 主癥:心下痞滿,按之柔軟而不痛不硬,心煩,口渴,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關(guān)脈浮。 成因:胃熱氣滯。 治法:瀉熱消痞。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芩、黃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