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流媒體電影的血統(tǒng)出身,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導演的新片《教宗的承繼》只在英美兩國的極少數(shù)影院內(nèi)限定上映。出于宣傳需要,Netflix于本片正式上線前,特意在羅馬圣彼得廣場附近租賃了一棟產(chǎn)權(quán)屬于梵蒂岡的建筑物,張貼兩層樓高的巨型橫幅海報。 電影的官方海報中,教宗和遞上辭呈的樞機主教在夏宮草坪上對坐,雖然兩人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但能成就這段殊為不易的交談,讓對天主教義有著不同解讀的兩位篤信者就「妥協(xié)」與「改變」的異同交換觀點,本身就是宗教寬容的得體宣言。而橫幅海報的構(gòu)圖卻有著明顯不同的含義,喬納森·普雷斯飾演的貝爾格里奧和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本篤十六世分立于左右兩側(cè),正視鏡頭,神情冷肅,如同兩個正在默默等待投票結(jié)果的候選人,敦促「保守派」和「改革派」盡快選擇一邊站隊。《教宗的承繼》宣講相互傾聽的重要性,認為理解和寬容是至為寶貴的美德,從這張海報中央無法填補的空隙來看,筑造隔離墻顯然比用慈悲轟倒圍墻要容易得多。保守派不會欣賞《教宗的承繼》對本篤十六世的塑造,他的確變得更平易近人,謙卑的品質(zhì)也令人激賞。與此同時,平庸的臺詞和膚淺的信仰討論根本無法體現(xiàn)出一位著作等身的神學家的智慧和悟性。改革派現(xiàn)在最看好菲律賓樞機主教,剛被任命為萬民福音部部長的類思·安多尼·塔格萊,將承繼教宗,繼續(xù)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這部電影又提醒他們,剛于12月17日宣布「宗座保密」法規(guī)(pontifical secret)不適用于未成年性侵案的教宗方濟各一直不乏最強大的反對派,他和塔格萊一樣,從未在「永恒之城」修習過教義。經(jīng)院哲學的權(quán)威,圣托馬斯·阿奎那將天主教會的訓導權(quán)(Magisterium)區(qū)分為牧者的訓導和導師的訓導,圣座信理部也簽署過「神學家切勿以私人見解決定教義真理」的訓令。那么,在形形色色的解釋里,到底什么才是天主教義的絕對真理?什么才是上帝旨意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釋?方濟各并不期待成為教條的詮釋者,電影里,他戲稱自己為「一件不認可的產(chǎn)品的銷售員」,他仍然是一位最虔誠的傳道者,只是無法取悅早已確立的權(quán)威。除同樣來自南半球之外,導演梅里爾斯還是個很少做彌撒的天主教徒,理所當然地更傾向于教宗方濟各的立場。比起風趣友善、妙語連珠的貝爾格里奧,本篤十六世喃喃自語的孤獨形象不算討喜,在片中的面目也影影綽綽,讓人看不出真實所想。編劇安東尼·麥卡滕將他的請辭理由歸于上帝的沉默,讓他主動懺悔對馬西埃爾神父孌童案的調(diào)查,這些劇情并不符合事實真相。1294年,教皇塞萊斯廷五世宣布退位,他在但丁的《神曲》里被置于地獄入口,稱作「那曾出于怯懦而放棄重要權(quán)位的人」(Great Refusal),甚至連「萬丈深淵的地獄也不愿收留他」。像電影描述的那樣,本篤十六世的退位是震驚天主教世界的決定。但是,考慮到自公元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以來,直到1054年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天主教會似乎永遠處于分崩離析的邊緣,遠遠早于「自由主義」(Liberalism,1815年才首次見于英語文獻)和保守主義(Conservatism,1818年)誕生的年代,只從世俗化的角度探索宗教議題,往往會得出啼笑皆非的結(jié)論。《教宗的承繼》是一部戲說性質(zhì)的流媒體電影,兩位演技卓絕的主角之間的化學反應把電影變成一部輕松有趣的「兄弟喜劇」(buddy comedy),臺詞中缺少真正犀利的宗教辯論,反正也沒有人真的想要觀看歷時三年,讓無數(shù)神學家產(chǎn)生巨大分歧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這個近乎天真的劇本將理念上的分歧消解于兩人的握手言和,共同收看巴西世界杯決賽,然而,即使貴為教宗,以一己之力要維護全世界最龐大機構(gòu)的制度,或者實現(xiàn)變革,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盡管兩位教宗的權(quán)力過渡是如此平和,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些交托重任,讓靈魂共鳴的對話肯定沒有發(fā)生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