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沈從文是個傳奇,估計沒人有異議。他的夫人張兆和主持編輯的《沈從文全集》共三十二卷,一千多萬字,于2002年12月沈從文百年誕辰之際出版。這套沉甸甸的作品,記錄了沈先生一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其中,前二十七卷,是沈先生的文學(xué)作品,后四卷,是物質(zhì)文化史方面的內(nèi)容。 一個作家同時又是一個文物學(xué)家,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群中實屬罕見,更難能可貴的是,每個領(lǐng)域,他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沈從文 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他的《邊城》、《長河》、《從文自傳》頗具特色;物質(zhì)文化史方面,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填補了我國古代服飾研究的空白。 一個人一生中能在一個領(lǐng)域中有所建樹,已實屬不易,沈從文先生,則在兩個完全不相干的領(lǐng)域都成就不凡,除了他過人的天分外,更重要的是他始終把工作看作生命的要義,抓住一切時間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有意義。 一、自從選定了寫作這條路,他就一直在寫寫寫,仿佛寫和他的生活融為了一體。 從20歲孤身一人闖蕩北京開始,寫作就成了他的人生支點,他要靠寫作養(yǎng)活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只有小學(xué)文化程度的他要在文壇上站住腳,只能靠作品說話。所以,哪怕又凍又餓,哪怕向文壇上的名人求救,他唯一不能放棄的就是寫。 沈從文 很幸運,他遇到了郁達夫、徐志摩等真心懂他作品的人,幾年時間,憑自己的努力,憑朋友的推薦,他被北京的文壇接受了。到了1929年,他27歲,這個只有小學(xué)學(xué)歷的作家,已經(jīng)可以在上海公學(xué)這樣的大學(xué)教書了。 可以想象,之前的七年,沈從文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從此,他一邊教書,一邊寫作,日子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關(guān)于寫作,只要外在條件允許,好像沈從文從來就沒有停下來過,哪怕到了老年,他不能寫小說,轉(zhuǎn)而去研究文物,他的寫作從沒間斷過。 他的表侄、著名畫家黃永玉眼中的沈從文是這樣工作的: 沈從文、黃永玉
這就是沈從文老年生活的常態(tài)。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仿佛只有把時間用到了工作上,他的心里才踏實。 有意思的是,他自己肯干也就罷了,他還要別人跟他一樣。 二、在西南聯(lián)大,天天為躲避日軍轟炸而四處奔逃,他憂心忡忡:不能讀書、不能工作,國家成了這個樣子,該如何是好? 沈從文 那時,人們的生活常態(tài)是,天剛亮,就帶著值錢的東西出城,到郊外的山溝間消磨時光,傍晚才疲憊地回到城里做晚飯。過了幾天,沈從文不干了,他反對“跑警報”,他不愿意這樣浪費時間,天天出城逃命,在他眼里實際上就是在浪費生命。 但是,每次出城,沈先生的同事楊振生先生總要強拉他同去,以保證安全。 有一次,警報解除較早,住在一個大院子里的人們高高興興地吃了頓飽飯,當(dāng)時,沈從文先生喝了點酒,忽然,他把酒杯一放,當(dāng)著眾人的面大哭起來,還邊哭邊說:“天天跑來跑去,不能讀書,不能工作,國家成了這個樣子,該如何是好?” 這樣的事,真是只有沈從文這個把工作看得比命還重的人才做得出。在他的心里,活著不干活,那有啥意思? 活著就要干活的念頭是深入沈先生骨子里的,這從他的私人信件里也可以看出來。 沈從文 有一年黃永玉把自己在森林的生活告訴沈從文,不久就收到沈從文一封長信,他給出了三點自己的經(jīng)驗:一、充滿愛去對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趕快爬起來往前走,莫欣賞摔倒的地方耽誤事,莫停下來哀嘆。三、永遠地、永遠地擁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不僅如此,在沈從文的眼里,對待工作,還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 黃永玉曾經(jīng)回憶起一件事。 一個雜志社的朋友約他為一篇文章趕著刻一幅木刻插圖。他一晚上就交了卷。發(fā)表后,他自己感覺弄得太倉促,不好看。為這幅插圖,沈從文特地來家里找他,狠狠地批了他一頓:
沈從文 在沈從文眼里,不好好干,就是在浪費生命。 所以,他一生不管是寫小說、教書還是研究文化史,都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計結(jié)果地認真干活。哪怕是文革中被下放地湖北去勞動,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在艱難的勞動之余,憑著自己的記憶,70歲高齡的他,還在寫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有這樣一種認真態(tài)度的工作狂人,怕是做什么都要做出點成就來的。所以,關(guān)于沈從文,幾個標(biāo)簽放在一起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小學(xué)文憑、作家、文物研究專家。 難道上天眷顧了他嗎?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曲折,但是,當(dāng)一個人把心思關(guān)注在他喜愛的事情上時,外界的紛擾就奈何不了他,他便能憑一己之力,穿越時空,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忙碌了一生的沈從文離開了我們,今天,適逢沈先生誕辰117周年,沈先生有知,一定會諄諄教導(dǎo)我們:要不停地做,不停地工作,不能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