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雪園古方選注》中說“承氣者,以下承上也”。意思是說胃氣將糟粕下傳到大腸,而因邪熱燥屎致大腸不能傳導(dǎo)下行,使六腑以降為順的功能中斷,承氣湯是為了幫助陽明大腸承接陽明胃的下降之氣,而使六腑以降為順的功能得以延續(xù)。 由古至今,已經(jīng)發(fā)展了多種承氣湯,其中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是比較常用的三種承氣湯,他們都可以治療陽明病中的陽明腑實證。 什么是陽明腑實證 陽明指足陽明胃和手陽明大腸,脾胃相表里,肺與大腸相表里。傷寒曰:“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strong>陽明病,是由胃家實(指火熱)行成的,胃家包括腸胃而言。 陽明病,是外感病過程中,陽亢邪熱熾盛的極期階段,屬里熱實證。該病可由它經(jīng)傳來,亦可本經(jīng)自病。 由化熱傷津,身熱,多汗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無形之熱邪,彌漫全身,不惡寒(無表邪),反惡熱(有里熱),脈大,舌苔黃厚干燥。 陽明腑實證,由外邪入胃里化熱,傷津化燥,燥熱之邪與腸中糟粕相結(jié)合,燥熱相合成實,阻滯于中,即可產(chǎn)生潮熱譫語、腹?jié)M而痛、大便秘結(jié)、脈沉實的癥狀。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所治療的陽明腑實證也就是三承氣湯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三承氣湯證的在治療上的具體應(yīng)用。 大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用法: 大黃10~30g、枳實12~25g、厚樸13~30g、芒硝12~30g。 先煎厚樸、枳實,熬好前放大黃同煎5~10分鐘,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為度。不下,續(xù)服取下。 適用: 1.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發(fā)潮熱、手足戢然汗出者。 2.舌紅苔干焦黃,脈實有力而不大便、腹?jié)M者。 3.脈弱,煩躁心下硬,不大便,發(fā)熱或日晡熱、發(fā)狂、譫語者。 4.脈浮弦緊而劇烈腹痛、腹脹、腹皮熱、堅滿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膿血便者。 小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用法: 大黃10~15g、厚樸10~30g、枳實10~20g。 水煎服,分兩次溫服。 以下為度,不下續(xù)服。 適用: 1.胃中燥、大便干(或初硬后溏)、小便數(shù)、譫語、潮熱或無潮熱者。2.大承氣湯證燥屎不甚堅硬,微煩而稍緩者。3.臍腹脹滿,按之有彈力,舌苔厚膩,脈滑實的呃逆或便秘患者。 調(diào)胃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用法: 大黃15~20g、芒硝10~15g、甘草10g。 水煎服,水煮兩味,藥成后,入芒硝溶化,分2~5次溫服。 適用: 1.體格壯實,面紅唇厚,心煩,譫語,發(fā)熱者。 2.大承氣湯證而痞滿不甚,不當(dāng)峻下,并防泄下傷正者。 3.體壯、燥熱、便秘較久,胃氣不和,有時心煩、胸痛,大便反溏者。 三個承氣湯都出自《傷寒論》,均用大黃以蕩滌胃腸積熱。 大承氣湯硝、黃并用,大黃后下,且加枳、樸,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既可泄熱也可通腑部實邪,主治痞、滿、燥、實四證俱全之陽明熱結(jié)重證。 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偏于通腑部實邪阻滯,以腑實為主者用之,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jié)輕證。 調(diào)胃承氣湯不用枳、樸,雖后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偏于泄熱,以熱為主者用之,主治陽明燥熱內(nèi)結(jié),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