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小學識字教學70年

 昵稱32901809 2019-07-02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與時俱進,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大綱》與《課標》對識字教學均有不同的要求,打上了時代的烙印。70年來,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了許多研究成果,為我國識字教育的科學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新中國 大綱 課標 識字教學 科學化

本文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頒布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為線索,分四個階段,對70年的小學識字教學作一番回顧。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小學識字教學

從新中國成立初到1958年之前,我國的小學識字教學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堅持在閱讀中識字

這一時期的小學識字教學,基本上沿襲解放前邊讀書邊識字的隨課文分散識字方法。課文編寫從句子或整段故事開始,將識字教學與學習語言緊密結合起來,注意每課的生字分配均勻,多次反復,保證內(nèi)容易懂,語言淺顯,改變了我國古代傳統(tǒng)教學識字從單字開始,識字教學脫離語言實際的狀況。

(二)強調(diào)“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

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指出:“識字教學是包括在閱讀教學里,憑借閱讀教材、通過詞匯教學來進行的?!毙W語文教學一開始就讓兒童認識語言的基本單位是詞,在小學六年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不要離開詞來講字。比如教“飽”這個生字,教師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出示詞語“飽飽的”,先解釋詞義,然后根據(jù)課文中的句子領讀:

吃得飽飽的。

狼吃得飽飽的。

狼總是吃得飽飽的。

夏天,狼總是吃得飽飽的。

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生字新詞,對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義和運用詞語,都是很有好處的。

(三)提出識字教學“四會”要求

“四會”即會讀(指的是看到字形能讀準字音),會講(指的是用語言文字解釋字義,懂得意思),會寫(指的是認清字形,正確書寫),會用(指的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加以運用,如造句、說話等)。“四會”要求是陜甘寧解放區(qū)針對當時識字教學“學用脫節(jié)”,也就是學了生字不會用這一現(xiàn)象提出來的。解放初期,東北地區(qū)編的《初小國語》中明確規(guī)定:識字教學“除教兒童正確地會念、會講、會寫外,并應指導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所學的文字?!薄八臅币竽繕嗣鞔_,任務具體,容易為廣大教師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并保證識字教學質量,使學生牢固掌握生字,并為進一步閱讀、寫作以及發(fā)展語言和思維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逐步形成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觀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低年級語文教材也是文選式的,識字教學包括在閱讀教學之中。教學課文時,除了識字教學之外,還要用很多時間進行其他教學活動,如思想教育、常識教育、語言教育等等,這樣一來,識字重點就很難體現(xiàn)出來,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因此,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明確規(guī)定:“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學一、二學年的閱讀教學以識字為重點,在這兩年里比較集中地教會兒童認識必要數(shù)量的常用漢字。”以大綱的形式規(guī)定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這一觀點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再次重申:“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p>

二、1958年以后的識字教學

1960年秋季,隨著《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的實施,語文教育界開始審視中國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經(jīng)驗,研究語文學科的科學屬性、教學任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等。1963年頒布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開始使用新編的語文教材,小學識字教學又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一)《漢語拼音方案》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小學語文課本還是沿用1918年公布的“民族形式”的注音字母。

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規(guī)定:“字音的教學必須依靠拼音字母。識字教學開始就教拼音字母,教兒童掌握拼音字母的讀法、拼音和聲調(diào)。識字教學中運用拼音字母來注音和正音,讓兒童遇見生字就讀出來,而且讀得正確。”

1958年3月13日,教育部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印發(fā)了《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教學漢語拼音字母的通知》?!巴ㄖ闭f:“從1958年秋季起,小學一年級應該盡可能教學拼音字母,利用拼音字母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币虼?,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編的全國通用教材——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在漢字之前,編入了漢語拼音。與此同時,人教社還為二年級至四年級編印了《初級小學漢語拼音字母課本》,為五年級、六年級編印了《高級小學漢語拼音字母課本》,這是有史以來漢語拼音第一次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為識字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集中識字”實驗

1958年秋,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小學開展“集中識字”實驗。1960年春,北京市景山學校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幫助下,也開始實驗黑山北關小學創(chuàng)造的這一經(jīng)驗。這項實驗是批判地繼承了我國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方法,根據(jù)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來的。

集中識字,就是把漢字集中起來學習。先識字,后讀書;集中教,分散練;學了一批字,讀一些課文鞏固識字;然后再學一批字,再讀一些課文。主要采用按形、音、義歸類的方法,變一個一個地識字為一串一串地識字。采用這種方法,一、二年級可以集中識字2500個左右。

集中識字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看圖識字、基本字帶字、同音歸類識字等方式。它的優(yōu)點是以解決字形為中心,體現(xiàn)了漢字音、形、義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集中識字并不是把課文中所有生字一個不落地都集中起來學。有的字不好歸類,或者有的字脫離課文不易學,就仍然隨課文教學,這樣就不會改變集中識字的格局。

(三)“分散識字”實驗

分散識字也叫隨課文識字。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即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斯霞老師于1958年首創(chuàng)這種識字方法。她對自新式學堂興起以來每篇課文只教學幾個漢字的教學進行了改革實驗。她先教學生漢語拼音和一批獨體字,接著教學生查字典,在掌握了這些識字工具后,就讓學生隨課文識字。

分散識字由于是在閱讀過程中識字,便使識字與閱讀、識字和學習語言緊密地結合起來,避免了孤立識字的現(xiàn)象,突出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語言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漢字音、形、義結合,字、詞、句、篇結合,聽、說、讀、寫結合,以及學用結合的精神。分散識字的好處主要有:(1)有利于掌握漢字的音、形、義;(2)有利于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3)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4)在閱讀過程中識字,還有利于兒童爬過兩個“陡坡”,即由識字爬向閱讀的“陡坡”,由口頭表達爬向書面表達的“陡坡”。

(四)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與兩套教材

1961年7月,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有關指示,教育部組織編制了《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1963年5月,教育部根據(jù)《條例》精神,頒布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大綱》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教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倍乙?guī)定:“三千五百個常用漢字,應該在一、二年級教學生掌握半數(shù)左右,其余半數(shù)的教學在以后四年中陸續(xù)完成?!贝藭r,正在進行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教學改革實驗,所以,關于識字教學方法,《大綱》規(guī)定:“一、二年級識字教學可以采用集中識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方法。”“拼音字母是輔助識字的工具,要充分利用?!薄皩懽纸虒W要認真進行。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教給學生筆畫名稱,筆順規(guī)則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要求學生寫字寫得正確、端正、熟練,行款整齊,并養(yǎng)成愛惜文具保持整潔的習慣?!?/p>

在《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頒布的前后,教育部曾編寫了兩套小學語文課本。一套是《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另一套是《全日制十二年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

1961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采取集中識字的辦法編寫識字教材,要求認識3500個常用漢字,其中有2200個安排在一、二年級。此時,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小學與北京市景山學校正在進行集中識字實驗,這套教材借鑒了集中識字實驗的經(jīng)驗,采用的辦法是:適當集中,方法多樣,掌握規(guī)律,反復練習。教漢字前,先教學漢語拼音字母,作為識字的工具。接著,把講讀課文的生字分兩次集中,每次約識字200~300個左右。

1963年的《全日制十二年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把識字教學作為主要任務,共識字3800個。其中,一年級識字約800個,五、六年級識字約400個。一、二年級集中識字,并安排了復習生字的練習。生字的出現(xiàn)和編排,注意了字的常用頻率,從獨體到合體,從簡單到復雜。

三、1978年以后的識字教學

(一)三部《大綱》對識字教學的要求及變化

1978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洞缶V》指出:“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學會常用字3000個左右。一、二年級以識字為重點。前三年學會2500個左右,為四、五年級較快地提高讀寫能力打下基礎。在識字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學過的詞要懂得意思,大部分會用;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識字教學要改進方法,提高質量。要根據(jù)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和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在教學中要把漢字的音、形、義緊密地結合起來,著重指導學生認清字形。學過的漢字要力求在閱讀和寫作練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運用,使學和用結合起來?!?/p>

1978年的大綱,總結了自解放以來我國識字教學的經(jīng)驗,提出“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教給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是現(xiàn)代教學論思想在識字教學中的體現(xiàn),是小學識字教學理論的一大發(fā)展。學生具備了識字能力,就能主動地去識字,識字的潛力就可大大發(fā)揮,就能改變教師教多少字,學生識多少字;教師不教,學生不會識的被動識字局面。

1987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大綱》指出:“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要求掌握2500個左右。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認識2400個左右,其中80%要求掌握)。在識字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學過的詞要能正確地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會用。識字教學要改進方法,提高質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緊密地結合起來。學過的字要力求在閱讀和寫作中經(jīng)常運用,使學和用結合起來?!?/p>

1987年的《大綱》關于識字教學改動比較大的有三點:一是將“學會3000個常用字”改為“認識3000個常用字”;二是把“一、二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改為“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三是強調(diào)“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識字”。這既避免了低年級由于以識字為重點造成理解上和實施中的偏頗,又不至于削弱識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為改進識字教學方法,保證識字的質量,進而為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整體水平提供了條件。

1993年,教育部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洞缶V》指出:“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并能正確地書寫、運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識字教學要教給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要教給學生一些漢字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p>

新中國成立以來,五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識字量,最高的是1963年《大綱》,規(guī)定識字3500個,最低的是《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規(guī)定識字2500個。對識字量進行這樣大的調(diào)整,依據(jù)是:第一,2500個常用字占各類書報刊物用字的98%~99%。學生掌握了2500個常用字,基本可以滿足閱讀寫作的需要;第二,《大綱》強調(diào)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學生結合課內(nèi)外的讀寫實踐主動識字,完全可以突破大綱規(guī)定的識字量;第三,適當減少識字量,可以減輕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負擔,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識字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活躍期

據(jù)統(tǒng)計,改革開放最初的20年,我國有定稱的識字教學改革實驗就有30多種,其中效果較好、影響較大的有:注音識字、韻語識字、字理識字、字族文識字、四結合識字等。

1.注音識字。

注音識字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音識字旨在發(fā)展兒童語言,以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為重點,解決識漢字和學漢語的矛盾。其特點為:以發(fā)展語言、寓識字于讀寫之中為原則,采取“邊讀書,邊識字”的方法,對漢字的音、形、義和識、寫、用分步提出要求,即識歸識,寫歸寫。識字快,走“快車道”,寫字慢,走“慢車道”。定量的“有師指導”和不定量的“無師自通”(獨立識字)相結合。識字的教學要求是“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實驗表明,兒童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到三年級末,人均識字3000個,會寫2400個左右。

2.韻語識字。

1987年,遼寧省東港市實驗小學校長姜兆臣開始韻語識字實驗,后由中央教科所、遼寧省東港市教育局組織推廣與實施。韻語識字根據(jù)快速記憶原理,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主張“三先三后”的識字原則,即先記憶后理解,先整體后部分,先形象后抽象。主要特點是:(1)先識1000個最常用的高頻字,以利于學生盡早閱讀;(2)充分發(fā)揮字音和字義場的優(yōu)勢效應,把常用字組成常用詞,再編成句式整齊、合轍押韻、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韻文,便于兒童聯(lián)想和記憶;(3)課文盡量避免重復字的出現(xiàn),力圖以最短的篇幅盡可能多地呈現(xiàn)生字,突出意義組塊、整體輸入的特點,成批識字;(4)識字不要求“四會”一步到位,以先認讀為主,在大量閱讀中逐步達到會講、會寫、會用的要求;(5)采用韻語的形式學習漢語拼音,并發(fā)揮其“注音”功能,幫助學生閱讀漢字讀物,在閱讀中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和詞匯量,為寫作打好基礎。

3.字理識字。

字理識字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賈國均提出的。所謂字理,是指漢字的構字依據(jù)和組成規(guī)律。字理識字是依據(jù)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音、義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也就是說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分析,運用直觀、聯(lián)想等手段識記字形,以達到識字的目的。這種識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便使學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義之間的聯(lián)系,是核心;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識字的大體程序是:讀準字音,解析字理,識記字形,指導書寫。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圖示法,點撥法,聯(lián)想法,演示法,歌訣法,猜謎法等。字理識字教學法適用于任何一種語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強化兒童對漢字形、音、義的記憶,能有效地預防錯別字的產(chǎn)生和減少錯別字,有利于對兒童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4.字族文識字。

字族文識字由四川省井研縣鄢文俊等人于20世紀60年代始創(chuàng),并從1980年開始進行實驗,后由四川省樂山市教委、科委組織推廣與實驗。該方法認為,漢字中有一定數(shù)量的具有派生能力的“母體字”,“母體字”加上偏旁,可以衍生出數(shù)量眾多的“子體字”,這些字幾乎占常用漢字的90%。由“母體字”帶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子體字”可以組成一個個“字族”,以一個字族中的字為主,編寫出的課文就成為“字族文”。利用編就的一篇篇字族文來識字,是字族文識字的基本方式。例如,在以“青”為母體字的字族中,選出常用字“菁、清、請、情、晴、睛”,編成以下字族文:“草菁菁,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出來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學生一邊學文一邊識字,根據(jù)字族特點舉一反三,提高識字效率。字族文識字吸收了集中識字重視漢字構字規(guī)律,分散識字重視語言環(huán)境,以及注音識字重視在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中識字的經(jīng)驗,將三者融會貫通,自成一家,體現(xiàn)了“字形類聯(lián)”“字音類聚”“字義類推”的特點。

5.四結合識字。

四結合識字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認知學習理論,改革傳統(tǒng)識字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實驗研究。它把識字教學、查用字典、漢字編碼和漢字打字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識字、查字、編碼、打字”四結合,不僅能使學生通過識字教學掌握計算機操作基本技能,還能反過來通過“四結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加深學生對漢字間架結構、筆畫筆順、讀音和字義的理解。1994年以來,四結合識字已經(jīng)發(fā)展為利用計算機技術改革小學讀寫教學的“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主持人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亢教授。

四、2001年以后的識字教學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diào)整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nèi)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1年6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方面的任務。于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世紀之交啟動,開始實施《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diào)了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薄墩Z文課程標準》與《語文教學大綱》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識字寫字教學目標的變化。

(一)重視興趣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每個學段都從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三個維度,提出學習目標,比較全面。《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了重視學生識字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第一學段:“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薄俺醪礁惺軡h字的形體美?!薄梆B(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第二學段:“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钡谌龑W段:“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边@樣的目標與原來僅僅注重識字與寫字的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是不同的,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和漢字學習的態(tài)度與情感,其價值本身就異常重要,而不是僅僅局限在為了解決學習漢字的動力問題。

(二)“識”“寫”分流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與“寫字”分開提要求,這是很科學的。以第一學段為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边@樣的要求,明確地體現(xiàn)出了認、講、用、寫不是同步發(fā)展,而是重在保證一定的認字數(shù)量,以使學生在二年級末實現(xiàn)獨立閱讀。

(三)低年級應“多認少寫”

經(jīng)歷了課程改革十年的實踐檢驗,201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正式定稿為《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下調(diào)了第一學段識字量,由“1600~1800個”降為“1600個左右”。另外,在附錄中新增了兩個字表:《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它們將為教材及教學中字種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還適當降低了“實驗稿”中對第一、第二學段寫字量的要求。第一學段寫字量由“800~1000個”降為“800個左右”,第二學段寫字量由“2000個左右”降為“1600個左右”。

“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為“質”的獲得提供保障。根據(jù)寫字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開始寫字階段,應該注意對基本功的培養(yǎng),注重寫的質量。會寫漢字數(shù)量的降低,為學生打好寫字的基礎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學生可以擺脫疲于奔命地學寫新字,把節(jié)省出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寫字的基本功上。

此外,與“實驗稿”只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提出“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做法不同,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從第一學段到第四學段始終強調(diào)“寫字姿勢正確”和“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為什么強調(diào)一年級到九年級全部要這樣呢?就是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寫字姿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甚至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課程標準》著力強調(diào)了這個方面,以期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

翻閱以往的教科書,可以看到多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在起始階段,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單擺浮擱,拼音歸拼音,漢字歸漢字,二者毫無聯(lián)系。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上冊,開篇見字,在學習漢語拼音之前就識了40個漢字,在學習漢語拼音過程中再識37個漢字。這樣設計,不再將拼音作為唯一的學習內(nèi)容,而是把學拼音、識漢字、積累詞語、發(fā)展語言、培養(yǎng)觀察能力等諸方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初入學就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不僅是知識的、能力的基礎,更是興趣的、習慣的基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基礎。

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與時俱進的小學識字教學,我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識字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識字教學是對小學生啟蒙教育的開始,也是兒童從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初級階段,更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當在不斷探討識字教學科學化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提高識字教學質量而高歌猛進。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