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63) 第五章、少陽病 第二節(jié)少陽病方證 1、小柴胡湯【組方】: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炙甘草,生姜各三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65克)。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傷寒37: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協(xié)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注解】:太陽病十天,脈浮細說明在表的津液已經虛了,正氣撤退,邪氣向前,進一步入里或入半表里,所以說“外已解也”。而嗜臥是少陽的一個癥候,所謂“血弱氣盡”。再加上出現(xiàn)胸滿脅痛,進入少陽無疑,“與”小柴胡湯,為什么不說“主之”?因為還有點“脈浮”,不是少陽柴胡正證。如果脈只是浮,沒有細,也沒有嗜睡、胸滿協(xié)痛,雖然病約10天,但病仍在表,還得用解表的方子,“與”麻黃湯者,也不說“主之”,暗寓還要區(qū)別有汗無汗,無汗才能用麻黃湯,有汗得用桂枝湯。 依據此條的“胸滿協(xié)痛”,則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的病名,所謂“胸膜炎、風濕性胸肌炎、肋間神經痛”等,皆有用到小柴胡湯的機會。 傷寒96: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注】:題首「傷寒」,是仲景條文。太陽傷寒經過五六日一般入少陽,而太陽中風隨時得已轉少陽。 太陽病發(fā)熱惡寒,而且是「必惡寒」。陽明病不惡寒但發(fā)熱。少陽半表半里,則有「往來寒熱」。往來寒熱者,即惡寒去則惡熱現(xiàn),惡熱去則惡寒現(xiàn),與惡寒發(fā)熱同時存在之表證大異。此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之重要鑒別點。之所以如此,因為正邪相爭于脅下,正氣往前進,邪退于表,就怕冷,(太陽病必惡寒),正氣弱了,邪氣進于里則惡熱,所以往來寒熱,時而進表,時而進里。也有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所以「休作有時」,這時即使發(fā)熱,也既不惡寒,也不惡熱,不見往來寒熱。太陽病惡寒,陽明病惡熱,少陽介于二者之間,一會兒惡寒,欲從太陽出表,一會兒惡熱,欲從陽明入里。 胸脅苦滿有二義:一謂自覺,患者自覺肋骨弓下部有填滿困悶感。一謂他覺,醫(yī)生觸診時覺察患者肋骨弓里面有抵抗物。這是少陽二腔之地有熱、有炎證之故。 默默不欲飲食者,熱邪郁滯上炎波及頭腦會昏昏然,波及腸胃,不想吃東西,是以精神、言語、飲食都不振。 心煩之“心”,一指精神,一指心臟。煩者多因熱,三陽皆有煩。然柯琴曰:“熱郁于心胸者,謂之煩。發(fā)于皮肉者,謂之熱是也。又為假苦惱難忍之貌,如煩痛、疼煩、煩渴、煩逆、煩悸、煩滿、煩躁、躁煩之煩是也。凡此等證三陰亦有之,而互為寒熱,則不可但以熱視之?!贝颂幹臒?,即因熱,精神及心臟有苦悶之情也。喜嘔之“喜”者,“往往”、“常常”之義,乃熱邪激動里飲之故。 以上就是少陽柴胡(小柴胡)四證。 以下是或然證,都和胸腹腔有關。胸腹腔是諸臟器所在,邪熱郁結能影響很多臟器使之失去正常而產生證候反應。熱邪輕微者則只感到煩,不激動里飲,所謂“煩而不嘔”。熱涉及胃,傳陽明,會引起渴,或飲不上逆也會引起渴。水熱二邪侵及胃腸神經,造成“腹中痛”。脅下痞硬者,即胸脅苦滿互詞,謂肋骨弓里面抵抗物增大,達于肋骨弓下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熱邪水邪迫于心臟或腎臟也。不渴者,因水邪上攻之故。身有微熱者,熱邪緩弱、不往來寒熱也??日撸瑹崴捌扔诜我?。自「往來寒熱」至「心煩喜嘔」止,為小柴胡湯之正證。「或」字以下數證,皆所兼客證,皆得以小柴胡湯主之。而本方之正證,當以胸脅苦滿為最主要。 據此可知本方適應于腸傷寒、感冒、往來寒熱諸病(例如瘧疾等)及腦、心臟、肺、胃腸、腎臟等諸疾患。 【藥物】:苦平,《神農本草經》謂: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可見柴胡是疏氣行滯的解熱藥,有治胸協(xié)苦滿的特能,為主藥,佐以黃芩除熱止煩,半夏生姜逐飲止嘔,復以人參、大棗、甘草補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傳入少陽,主要是胃氣失振、氣血外卻。補中滋液,實是此時祛邪的要著。然柴胡最重要作用是主治胸脅苦滿。其它治往來寒熱,或腹中痛,或嘔吐,或小便不利者,乃一方之所主治,非柴胡一味之所主治也。 主治痰飲嘔吐,兼治心痛,逆滿,咳,悸,腹中雷鳴。若惡心嘔吐已愈,則心痛逆滿,咳,悸,腹中雷鳴諸證,雖不治亦自然消散也。且不獨在惡心嘔吐發(fā)作時有效,即于不發(fā)作間隙時,亦可用之。因此絕不可忽略問診。如惡心是自覺證,故病者若未說明時,易被忽略,是以問診不可不注意之。半夏之散逆氣、結氣,除煩嘔,發(fā)音聲者,皆由利尿作用之結果也。則肺之停水咯痰,胃腸之蓄水黏液,腹部之膨滿等,皆由水邪使然。半夏主治此等諸證,皆因其有降水與利尿作用。故小柴胡湯無瀉下藥而能順通大便,因有半夏之故也。 傷寒97: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注】:這條揭示了《傷寒論》中心思想,極其重要。病在太陽時,陽氣重,脈浮,人體以大量的津血往體表輸送,得汗而解。在半表半里時,津血內撤,「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氣相搏于脅下胸腹腔,正進邪退于表,就怕冷,正弱邪進于里,則惡熱,故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少陽病是熱病,故昏昏然「默默不欲飲食」。半表半里部位臟腑相連,熱激動里水,上熱下痛,故嘔。吃柴胡湯一般病能好,但也不一定,也有繼續(xù)往里傳,渴者屬陽明(在白虎湯階段),但用了柴胡都會使病減輕,所以在小柴胡階段常常加石膏,為的是提前阻止入陽明。 傷寒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注】:(這條講課未安排,補進)。傷寒四五日者,為轉入少陽之期。身熱者,邪熱傳里或半表里,但未成實證,表里俱熱,但較純在里者(陽明)為輕。惡風,表證猶存。頸項強者,屬少陽,有別于葛根湯證之項背強也。協(xié)下滿也屬少陽。手足溫而渴屬陽明。這條是說三陽合病,治從少陽之法,小柴胡湯主之。 女,十二歲,得春溫,大熱、大渴、大汗,前醫(yī)與服敗毒散溫燥等方(正確應服什么?),病不解反深,刻下脈浮大而芤,諸證仍在反無汗,無苔舌鮮紅多芒刺,心煩不寐,米飲不入,癥殊險惡,幸小便尚順利,猶存一線生機。 分析:“大熱、大渴、大汗”,這是白虎加人參湯證,前醫(yī)所謂“服敗毒散溫燥”不過是“辛涼解表”一類,屬于誤治。“脈浮大而芤”,津血虛證?!胺礋o汗”,亦津虛之故?!爸T證仍在”,謂白虎人參證。 案底:白虎人參湯加花粉、生地、麥冬、天冬、梔子。此外,若白虎人參湯合麥門冬湯,也大同小異。 患者四肢不仁,潮熱,微汗,面色青,時時身震動,多痰,語言艱阻,脈浮大而緩。 分析:患者“潮熱”,“微汗”,“脈大而緩”,脈并不數,故知為虛勞之象,不是那種大熱,而是一陣陣虛熱和微汗。金匱:“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保ó斎徊幌抻谀腥耍!皶r時身震動”,也是虛弱不能自已控制的表現(xiàn),并不是真武湯那種水氣的反應?!笆肿悴蝗省?,即神經麻痺的“血痹”。血痹一般脈寸微澀(血虛)、關小緊(小風寒即留在里面)。但本例并無外感風寒,故表現(xiàn)為脈大緩。因此虛勞血痹是本案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簡單了,“多痰”,當然伴有咳逆,也必有留飲。 案底:黃芪桂枝五物湯(血痹)合二陳湯(止咳去痰)。如果全用經方,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苓甘五味姜辛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