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窟為“立佛洞”,開鑿于公元460-470年。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曇曜主持營建,故稱‘曇曜五窟’??咧葡嗤?,平面呈馬蹄形,穹窿頂,窟內(nèi)造像以三世佛為主,主像雕飾奇?zhèn)?,冠于一世,分別象征著北魏的五位皇帝。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組。第十六窟主像為釋迦立佛,高13.5米,波紋狀發(fā)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jié)帶下垂,屬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文介”在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既然言之鑿鑿地申明洞窟開鑿于“公元460-470年”,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和平元年至獻文帝拓跋弘皇興四年,怎么立佛穿上了孝文帝拓跋(元)宏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推行漢化時的服制”了呢?
盡管我們知道,北魏孝文帝是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建樹甚至可以稱得上杰出的皇帝,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在位期間尤其是親政期間,大力推進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及民習(xí)等方面的諸項重大改革,使日益衰落的北魏又重新強盛起來。特別是他的遷都洛陽和推行漢化,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彩重墨的一筆。
比如,為推行漢化,他將鮮卑姓改為漢姓,改“拓跋氏”為“元氏”、丘奚氏為奚氏、步陸孤氏為陸氏等等。同時,他還禁止鮮卑人同姓結(jié)婚,鼓勵鮮卑人與漢人通婚,并下令鮮卑人一律改穿漢人服裝,改說漢語。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為推行這一系列改革,孝文帝頂住來自于鮮卑貴族的重重阻力,甚至不惜大義滅親,將與阻撓改革的鮮卑貴族勢力沆瀣一氣陰謀叛亂的太子元恂先廢后殺。
正是孝文帝堅定不移地推行大刀闊斧的各項改革,促進了北方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使得北魏民心安定,吏治清明,國力強盛,具備了統(tǒng)一中國南北的基礎(chǔ)。只可惜天不假年,孝文帝在南伐途中病逝,年僅33歲。北魏因失去了這樣一位卓越的領(lǐng)袖而迅即衰落,歷史也因此失去了一次改寫的可能。
孝文帝的確是位好皇帝,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把他祖父、父親開鑿的大佛,穿上他推行的衣飾吧,何況即使按石窟告竣的公元470年說話,拓跋宏當時也才不過是個三四歲的娃娃。
既然這一組洞窟以曇曜命名,足見其在創(chuàng)鑿云岡石窟這一驚天大業(yè)中居功至偉。
曇曜,家世、生平不詳。自小出家,早年修行于北涼。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后,曇曜亦被北魏所虜押往平城。但他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始終不為生死所動。
在平城,曇曜與北魏太子拓跋晃結(jié)為莫逆之交。
與篤信道教的父親拓跋燾截然不同,拓跋晃生性向佛。故而,當太武帝詔令滅佛之時,拓跋晃有意緩宣并走露風(fēng)聲,因此有一批僧侶得以逃脫,曇曜即為其中之一。但拓跋晃自己,卻為父親的滅佛之舉痛心疾首,終致抑郁而死。
拓跋晃之子拓跋濬即文成帝即位后,下詔復(fù)法,并請父親的好友曇曜出任沙門統(tǒng)。
曇曜繼任沙門統(tǒng)后,深感責任重大,在經(jīng)歷了慘烈悲壯的滅佛劫難之后,他在找尋一種能夠更好地弘揚佛法的形式,避免像以往的經(jīng)像法物那樣,在遭遇政治勢力的摧殘時蕩然無存。
開鑿云岡石窟的動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萌發(fā)的。
然而,云岡石窟工程耗資巨大,幾傾舉國之力。這么浩大的項目,如果得不到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的真心贊同,也是斷斷沒有實施的可能的。
因此,文成帝在開鑿云岡石窟的偉業(yè)中,同樣功不可沒。而且,為了警示后人能夠遵循祖訓(xùn),避免滅佛悲劇再演,文成帝還專門要求曇曜以太祖以下五位皇帝為原型,塑五尊巨像。這正是如今我們看到的第16至20窟即“曇曜五窟”中,每窟都有一尊巨大的佛像的由來。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如今,我們不可能洞悉文成帝做出這一決斷時的全部想法,但肯定另有一個重要原因——為他的祖父太武帝拓跋燾還債。
第17窟為“彌勒三尊洞”,公元460-470年。
“主像是菩薩裝的交腳彌勒,高15.6米,頭戴寶冠,胸佩蛇飾及短瓔珞,臂著釧,斜披絡(luò)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腸長裙,獅子座,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diào)。西壁立佛面龐渾圓,造型古樸壯美。東壁坐佛雙肩齊挺,服飾線條流暢,刀法嫻熟??邇?nèi)四壁以千佛雕刻為主,雕像清簡勁直,純真樸質(zhì),反映了云岡早期造像的藝術(shù)特點。西壁佛像背光外緣供養(yǎng)天,單腿半跪,雙手捧蓮,神情恬靜,造型優(yōu)美。明窗東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龕,是云岡石窟分期斷代的重要標尺?!?/font>
17窟主像風(fēng)化嚴重,但仍能看出,這是曇曜五窟中唯一的一尊菩薩。據(jù)說,他的原型,就是文成帝之父,因太武帝滅門佛憂憤不已,最終抑郁而死的故太子晃。
如今我們提起魏太武帝拓跋燾來,似乎只記得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四大滅佛運動的始作俑者,因而給其賦予了兇殘暴虐的形象。
其實,這絕不是歷史的全部真相。
事實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一位胸懷雄才大略,頗有作為的北魏一代杰出君主。他尊重人才,廣攬賢士,知人善任,統(tǒng)兵有方。在他的指揮下,北魏先驅(qū)柔然,再滅大夏、后燕,最后滅掉北涼,從而結(jié)束了持續(xù)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國之亂”,統(tǒng)一了北方黃河流域。
那么,這樣的一位英明帝王,為何最終卻成了開中國“滅佛”之先,屢遭后世詛咒的一代“暴君”的呢?
這要從當時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狀況說起。
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至魏晉南北朝時已臻鼎盛,寺院密布,僧侶云集,佛門地位神圣,僧侶待遇極高,無不引得民眾趨之若鶩。在許多地方,竟至“十人九僧”,致使田疇荒蕪,歲賦幾無可收的地步。這當然影響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在任何帝制社會中,“神權(quán)”都要服務(wù)、服從于“皇權(quán)”,而不能例外,至少不能對“皇權(quán)”構(gòu)成挑戰(zhàn)。否則,至高無上的帝王就要出手了。
魏太武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手的。
起初,拓跋燾采取的措施并非“滅佛”,而是“限佛”。
他下旨:令50歲以下的和尚必須還俗,服兵役,繳納租賦。
可見,太武帝拓跋燾的初衷,還有著解放生產(chǎn)力、強國固本的意味。
然而,這豈是一句話的事,阻力之大可想而知,朝廷與僧侶的矛盾頓時尖銳起來。
有兩件事情對拓跋燾刺激很深,最終導(dǎo)致了他由“限佛”到“滅佛”的急轉(zhuǎn)直下。
一是他率軍攻打崇尚佛教的北涼,欲完成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最后一戰(zhàn)時,北涼的僧侶居然持刀拿槍,與守軍一道為保衛(wèi)北涼君主而奮死相抗。拓跋燾大怒,若不是軍中有人極力相勸,被俘的北涼僧侶難逃殺身之禍。
此事雖然漸漸平復(fù),不想又有一件事情的發(fā)生,終于促使拓跋燾痛下殺手。
北魏都城平城發(fā)生了一起未遂的宮廷政變,當緝拿的要犯公之于眾時,其中竟有數(shù)名高僧。拓跋燾一怒之下,下令砍了他們的頭。
再加上,此時的太武帝在寵信的鼓動下,已成為一名地道的道教信徒,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終于使其在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下令搗毀寺院,燒毀佛經(jīng),砸毀佛像,永絕佛教。
這就是發(fā)生在中國的第一次重大佛難,史稱“魏太武帝滅佛”。
盡管后來拓跋燾也意識到自己的偏頗,深有追悔之意。然而,他一向?qū)櫺乓彩菢O力鼓動他滅佛并導(dǎo)致太子拓跋晃抑郁而死的佞臣宗愛,為避累及自身,竟趁拓跋燾酒醉之機將其謀殺。繼而又不顧群臣反對,擅迎太武帝六子、南安王拓跋余即位。但僅僅八個月后,宗愛見拓跋余對自己由疑謀除,便先下手將其殺掉。
宗愛連弒兩帝,群臣忍無可忍,設(shè)計將其拿獲,并立故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繼大統(tǒng),是為文成帝。
文成帝殺掉宗愛,同時采取多項措施大力緩和各類社會矛盾。另外,為順應(yīng)社會贏得人心,彌補祖父滅佛之過,于是毅然重開佛教。
這就有了前面所說的文成帝、曇曜君臣二人關(guān)于云岡石窟的謀劃,相同的信仰以及對光大佛教的追求,終于在他們的擊掌之中迸發(fā)出驚世激情,云岡石窟就此應(yīng)運而生,且自文成帝下數(shù)代帝王,皆傾舉國之力前赴后繼,終于為世人留下了連綿數(shù)十里,巍峨壯觀,堪稱遺世珍寶的龐大石窟群。
第十八窟為“立三佛洞”,公元460-470年。
“第十八、十九、二十窟為一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開鑿時間最早。第十八窟設(shè)計嚴謹,布局完整,北壁主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頰豐圓,鼻梁高挺,渾厚質(zhì)樸,身披千佛袈裟,兩側(cè)分別配置脅侍佛、脅侍菩薩及十大弟子像。左脅佛頭頂華蓋,面龐渾圓,體魄偉岸。左脅菩薩頭戴花冠,秀麗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為西域人特征,或提瓶靜立,或拈花微笑,或閉目傾聽,或若有所悟,或喜從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嘆絕?!?/font>
第十九窟為“寶生佛洞”,公元460-470年。
“主佛像結(jié)跏趺坐,高16.8米,是云岡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衣紋簡潔明快,輕薄貼體,袈裟邊飾折帶紋。南壁羅睺羅因緣是云岡最早的佛教故事圖像??咄鈻|西各開一耳洞,內(nèi)一倚坐佛像。這種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設(shè)計,既有變化,又顯莊嚴,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創(chuàng)舉。西耳洞佛像,耳廊寬大垂肩,體魄挺拔勁健。前壁原有拱門與明窗,約與第二十窟前壁同時坍塌?!?/font>
第二十窟為“白佛爺洞”,公元460-470年。
“窟前立壁與窟頂早年坍塌,遼時建有木構(gòu)窟檐,后毀于兵火,形成露天造像。主佛13.7米,高肉髻,廣額豐頤,長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結(jié)禪定印,質(zhì)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紋凸起,具有犍陀羅造像遺風(fēng)。大佛挺拔健碩的身軀,氣勢雄渾的神情,突出表現(xiàn)了鮮卑游牧民族的強大,是云岡石窟雕刻藝術(shù)的代表與象征,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shù)的空前杰作。大佛兩側(cè)各一立佛與脅侍菩薩,西像惜毀。”
龍年新春隨著飄舞的雪花就要到了,在此,我祝所有朋友們龍年吉祥,幸??鞓罚?/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