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是我國北方契丹族建立的政權(quán),在與漢地的長期交往中,契丹人大量吸收了漢文化中的先進因素,這在契丹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都有所反應(yīng),同時,契丹人也保存和發(fā)展了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遼代玉器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 玉為青白色,帶有黃褐色沁斑,質(zhì)地溫潤,有光澤。體呈圓形,片狀,背部較平。正面用浮雕、透雕、去地三種技法雕刻出鵠攫天鵝圖,鵝圓眼,細頸,尖嘴,頭向上,雙翅展開,鵝上部有一回鶻,俯沖而下,作追逐狀,構(gòu)圖和諧,比例適中,主體突出,層次分明。用陰紋飾羽翼之紋理,用單陰線雕畫出眼睛,雕刻嚴謹,生動有力。鵝、鵠的背面有四個從背面進,背面出的橫穿小孔,用以穿系佩帶。該器秀潤工整,風格華麗,是一件反映了北方女真族特點的佩飾。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拍賣) 玉為片狀,立體浮雕一飛天少女形。少女頭戴高冠,圓面豐頰,大圓耳,直筒鼻,櫻唇秀氣可人。雙目微閉似在沉思;其上身挺直,下身著寬松衣裙,衣帶飄逸,雙腳交迭,右腳曲膝彩地,左腳向后翻伸,肩部似有一飄帶已佚,仍流露出飄逸之姿。整體線條優(yōu)雅流暢,體態(tài)輕盈優(yōu)美。圖片來源(中國嘉德拍賣) 玉質(zhì)灰白,少許褐色斑點,皮殼溫潤細膩,韻味古雅。圓雕太獅少獅主題,本件拍品太獅威武有肌肉感,頭形碩大,雙目威凸,鬃毛卷曲,長尾盤繞。幼獅雙爪貼地,棲息于一側(cè),回首張望母獅,攀爬戲耍,似在嬉戲,又似在聆聽教誨,十分生動,頑皮可愛。母獅耳后一上下貫穿通天孔可供系掛。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拍賣) 遼代玉器以各類配飾為大宗,另外也有實用器皿以及屬于禮玉的玉帶等。配飾以各種花鳥,魚荷,飛天等題為常見,與宋玉一樣,各類玉佩也以鏤空為主要裝飾技法。 秋山玉是裝飾玉的一種常見題材,帶有明顯的北方游牧民族特征,多見有虎、鹿入之。常采用透雕、高浮雕等技法雕琢,巧用沁色,營造出之格局,以展現(xiàn)遼金時期北方民族「春獵秋狩」之景,充滿自然氣息。 圖片來源(中國嘉德拍賣) 青白玉,局部微泛沁色,圓雕童子,立姿,直視前方,額頭飽滿,鼻梁隱起,半環(huán)狀耳。左手執(zhí)蓮花一束,蓮花透雕,身背過肩,持荷送巧,稚拙可愛,亦有“連生貴子”之美意。其囟門上以陰刻線勾勒心形發(fā)一綹,背后頸下及身前腰部均以陰刻線勾勒衣結(jié),皆為宋遼時期典型童子衣飾特征。圖片來源(中國嘉德拍賣) 玉質(zhì)溫潤,包漿自然,帶少許棕色玉皮,熊弓身伏臥,體態(tài)豐滿,四肢蜷于身下。小耳尖嘴,耳部打洼,倒三角型眼。短尾,以一排短陰刻線鬃毛紋裝飾后腿上,神形機警靈動,蓄勢待發(fā)。雕工簡單傳神,為典型的金元時期器物,身體中部有兩處穿孔,以供穿系。圖片來源(中國嘉德拍賣) 玉佩以質(zhì)地純美的白玉雕琢而成,略呈橢圓形。以圓雕鏤雕等技法利用玉皮巧色雕琢花鳥紋飾,枝干蒼峻,花朵點綴其間,突顯了玉佩的層次感,以陰線飾花朵葉子脈絡(luò),花枝之上三兩飛鳥停駐,圓眼,鳥喙緊頜,側(cè)頸而望,頸細且長,羽翼豐滿,以線紋方格紋飾鳥羽,鳥翅紋理均自然清晰,畫面飽滿,刀工細致。整器制作精湛,手法細膩,紋飾繁密布局規(guī)整,層次感強,拋光較好,光澤溫潤,既具有歷史價值,又具有珍貴的藝術(shù)價值,是不可多得的玉雕藝術(shù)珍品。(中國嘉德拍賣) 器白玉質(zhì),帶沁,正面中央微弧凸,背面有一橢圓形環(huán),以鏤雕加陰線啄于紋法飾一海東青琢雁圖。 遼代玉器題材大多選自日常常見的事物,造型質(zhì)樸,韻味深遠。器物造型隨意性強,象生玉器神態(tài)自然,紋飾簡潔,清淡素雅。用料講究,不少都是用優(yōu)質(zhì)和田玉制成。一般認為從遼玉的形制,紋飾和雕琢技法來看都與唐代玉器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而受宋代玉器的影響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