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新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筆意進行冊頁創(chuàng)作。綜觀作品,可謂古風撲面,清新麗雅。首先,材質形式很獨特。作者采用古代碑拓字帖的形式,黑底白字,從用紙和用墨上都十分講究,極似古本碑帖,許多評委對此冊頁制作用心感到新奇與驚嘆。其次,擬古書寫很到位。作者主要取法褚遂良之書,從點畫結字到氣韻精神均刻畫得十分入微,可想作者對褚字是下過苦功夫的。同時,在主體書寫內容之外的空白處以小楷作飾,更加顯現(xiàn)作品的多樣性和藝術性。第三,書寫狀態(tài)很平靜。從字里行間能感受到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那份安靜,每一筆都寫得很從容,幾乎每一個字都很入法,不激不厲,整幅作品顯得十分淡雅靜穆。但在靜中又讓觀者體會到一份活潑與靈動,由此可知作者對筆性的把控能力是很強的。借此,也希望作者能進一步拓展思路,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獨立的書法語言。 提名理由 陳新亞 張升這件草書簡冊,所仿木簡,形制頗似。所習西北漢簡書體,已達相當熟練程度。故總體看去,古意盎然。用筆輕松率意,開合有節(jié),屬字自然,力行簡中。與同類書作相比,其出色處在于可感其躍躍欲試,漸能自發(fā)幾分性情。當然,若許細讀,也有些問題:如橫畫入筆,時出尖喙。我并不是說一定要筆筆藏鋒,如隸書之蠶頭(漢簡草書也不免尖入),而是從這時常見到的尖入法式,結合其結字的縱逸姿勢來揣度(可感覺書者時時在校正筆運與字態(tài)),我便覺得書者之執(zhí)運毛筆與簡面的夾角,大多仍然不夠超越今人習慣,尚未切近“古法”;因而,書寫過程中,筆向簡牘左右橫布之力度也不夠強,故如漢簡書那種寬博遲重之意(本緣于當時在簡的狹窄面上,手筆下行的滯澀:因被動而致沉著),便不易隨筆頓挫于簡面,終不免復減損其幾分“高古”。此一己所愿,謹備書家參酌?;蛞娮緮M《評審感言》。 提名理由 顧亞龍 陳伯偉該行草冊頁,是本屆冊頁展入選作品中,承襲趙孟口書風特點的典型之作。其通篇氣象,頗具趙孟口筆墨神形。點畫用筆,嫻熟自信,干凈到位,盡顯遒媚、秀逸之態(tài)。字法結構,嚴整得體,中正平和。整冊十二頁,書錄宋人軼事數(shù)則,約數(shù)百字,首尾氣息貫通,清麗婉轉,含蓄典雅,深得趙體書風神韻,實屬佳作。然而,該作者在運筆時,若能更著意筆毫在紙間的遲留,結構再嚴謹些,或可更為精彩。 等等,先看看這個:齊玉新有一個特惠活動,別錯過了!點擊這里 提名理由 方放 觀楊科云《吾心齋書小窗自紀冊》,以中庸之風為基調,氣息沉靜,整體章法源自古人手札,用筆嫻熟穩(wěn)健,點畫精湛,足見其在傳統(tǒng)經(jīng)典法帖的臨習上下了很大功夫。然其臨古卻不囿于古,將二王書風代表法帖中的筆法、字法、章法融會貫通,落筆鋪毫之間,以意使轉,輕松自如,寬厚處裹筋藏拙、茂樸沉著,爽利處剛中帶柔、清奇簡暢,字與字之間錯落有致、疏密得當,較好地呈現(xiàn)了文人手札特有的典雅沖和、自然率真之趣。書為心畫,如何以技進道,是當代書家共同追尋的理想境界,期待楊科云在未來的藝術之路上繼續(xù)努力,更上層樓。 提名理由 顏奕端 觀馮偉《千靜居行草冊》,主要取法二王,格高意古,與《圣教序》二王系列手札形神兼?zhèn)?,線質凝練堅挺,章法跌宕起伏,瀟灑簡遠;每頁之間連貫呼應,在筆墨的表達中能注入作者對文字的真實感悟,能較好地處理好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對比關系,空間布白自然而不安排,節(jié)奏感強;用紙上選取陳年老紙,越品越醇,不失為一幅上乘之作。 提名理由 徐海 孫文平此件隸書冊頁,取法兩漢摩崖石刻。字形鮮活、生動,韻致古拙。雖有個別過分處,亦不傷整體風格。于當今甜、齊隸書彌漫之際,此作可稱難得。 提名理由 劉顏濤 在當代年輕書家中,石文貞是一位長期執(zhí)著于篆書學習和研究的優(yōu)秀作者。書如其人,溫文爾雅。正如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頒獎詞中所稱許的“筆法圓熟、結體修美、布局精整、意態(tài)安詳、筆墨悠游”。更加難能可貴之處,乃是在其日漸成熟的創(chuàng)作中,能不安現(xiàn)狀,不為成法所囿,開拓進取,不斷修正和完善自我。 元·吾丘衍《論篆書》云:“篆法匾者最好,謂之‘螺匾’,《石鼓文》是也。凡小篆,喜瘦長,螺匾法非老手莫能到?!边@件作品則在其原來師承清人吳讓之、鄧石如等諸家的基礎上汲取《石鼓文》和漢篆體態(tài)的雍容大度,線條在原來的勁健清秀中又增添了渾穆沉厚,結體則變修長秀逸為寬博質樸,從當初師法前賢的亦步亦趨、如影隨形,跨越到現(xiàn)在的心領神會、融會貫通。在平和、雅致、從容、淡定的書寫狀態(tài)中,手筆自達,不待心思,首尾如一,貫徹始終,心手相應出一派清新曉暢而又沉靜古雅的景象。若拋開貴遠賤近、厚古薄今的心理,暫且不論今人與古人在傳統(tǒng)文化即學問修養(yǎng)和道德文章上普遍存在的差距,單從這幅作品的書法藝術角度而言,即使放進清代和民國的篆書匯集中,也絲毫不比除去那幾位巨匠大家經(jīng)典之外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遜色。完全可以說,在未來的漫長藝術道路上,作者如能永久保持這種書寫狀態(tài)下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技道雙修”,勇猛精進,日后大成,定非妄語! 此作也有白璧微瑕之處,即“從巾、父聲”的“布”字,篆法不夠準確,將“”寫作“”,雖為偶然筆誤,也應堅決避免。 提名理由 李木教 當代書壇興盛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有一大批書法家特別是青年書法家對傳統(tǒng)書法經(jīng)典作品的技術研究和把握達到相當?shù)母叨?,這種模仿當然不是終點。但有了這樣的根基,就有理由期待未來的開花結果。就技術層面看,很多年輕人的確超越了前代書家,這也保障了現(xiàn)在全國展覽的基本水準。盡管每個展覽都有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品,但總有幾件作品能夠格外引人注目。黃賢志這次冊頁展入選作品就是在每一輪評選中都特別令我愛不釋手的作品之一。這件冊頁采用尺牘形式抄寫前人詩文,用筆結字平和厚實、湛然入古,墨色飽滿而具微妙變化,可見作者對于宋人行書的研習功深,氣息近乎李建中、蔡襄等。從用紙、題簽到整本冊頁的裝潢可謂清新古雅,顯示作者對于冊頁形式的熟練掌握和不落艷俗的審美追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冊頁的書寫自然從容,沒有當下過度模仿古帖夸張欹側以及過分描畫——直把寫字當畫字的習氣。這種淡定的表現(xiàn)出于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之手不能不令我驚訝,白璧微瑕的是“章、麟、瘴、歸”的幾個長豎和自題跋尾的文字顯得不夠妥帖,因為借用尺牘形式而故意斷開原詩文句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 提名理由 王大禾 無論哪一種書風,一定是以性情“自然表達”為上的。由于創(chuàng)作學習心態(tài)的因素,急于標新立異彰顯自我過程中落入刻意而為泥潭的比比皆是,在筆法、字法、章法上“作”的痕跡無可掩飾,即使長期大量的練習,無非就是“作”得自然一點而已,難成高格調。 米字風格強烈,從者往往拘泥于形貌而風格趨同,夸張變形手法相近、形式設計套路化,一看就覺得“油膩”。張潔明的行書冊取法鮮明,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對時人習米流弊有足夠的警醒,對米字書法語境了然于胸,而在用筆生發(fā)、結字造勢、用墨取韻上提煉取裁,足見其志趣用心。此作雖字字獨立而體勢連綿不斷、筆意貫串流暢,通篇一筆不懈,爽利挺拔、清潔明凈。對經(jīng)典法帖既有足夠的傳承,也有一定的自我筆墨語言,營造出精致生動而溫文爾雅的視覺美感。在參評眾多濃墨重彩、設計機巧、躁動浮華的冊頁作品叢中,此作自然本真地表達內秀與淡雅,無疑是一股清流,令人玩味。 提名理由 李守銀 樊青松的這件作品,取法漢代碑額文字及漢篆的結體與筆法,整體布局疏密有致,開合揖讓,寓動于靜,寫得很輕松,但稍欠靈動,結體還不夠松動,很多起筆處見露鋒,線質還需體會加強。 我們先看《漢張遷碑額》,首先奪人的是它那樸茂、沉雄、奇?zhèn)サ恼w氣魄和神韻,剛毅而方圓交互的線,形質很美,使人有百煉成鋼化為繞指柔的意象感受,更為動人的是,線的縱橫轉折、起伏跌宕、充滿生命力量的運動!全篇空間構造都因其勢而生發(fā)、呼應、連貫,在短短十二字的篇章中,竟如此詭奇多變,令人目不暇接,同時,又如此統(tǒng)一、完整、渾然天成! 再看,在一些漢代刻石、石雕中,用很寫意的線刻畫出人物、動物的形象,給人感覺好像沒雕完似的,但它那種渾樸線條所營造出來的氣象,卻能動人心弦。所以,建議作者除了對經(jīng)典的篆、隸書影印版的碑帖深入研習之外,還要領會它的精神特征,就是在線的運動中,要充滿勁健沉厚的力量。另外,還得抓住它的總體氣象,就是恢弘雄渾的氣象。在今后臨習和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注重全篇章法的把握,要去實地體會、接納最原始的氣息,進入那個遙遠的時代,多看原作、原刻,當面對作品的原作、原石的時候,會更直觀、更充分感受那種整體性的沉雄博大的氣象。東坡居士云:“始知真放在精微?!奔毼丁稄堖w碑額》的細節(jié),就會豁然開朗。 提名理由 韋斯琴 我提名的是一本小楷冊頁,由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的一名小學女教師張義芬創(chuàng)作。 從填寫的資料看,投稿者目前還不是中國書協(xié)會員。 這本小楷冊頁的書寫內容是張岱《陶庵夢憶》散文數(shù)篇,形式上采用小楷在仿古紙上書寫正文,釋文、注解打印在側的方式,古意濃厚。 從筆觸看,落筆輕松,結構精準自在,得二王小楷之古雅,略參行書筆意,寫得鮮活舒朗。 細讀之,若清風拂面,溫潤而有馨香。 提名理由 劉京聞 馮立的這件取法唐人的作品,是這次評審中讓我眼前一亮而且品味良久的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之一。馮立作品取法歐陽詢、歐陽通,當今寫歐楷的作者很多,大都寫得跟字帖上的刻本一樣,有形而無神彩,何也?只因沒有很好地解決筆法的核心,寫字像在搭積木,上一筆和下一筆之間沒有內在的關系。再有一些學習魏碑的作品,結字的趣味還是不錯的,但用筆像刀刻的一樣,追求所謂的金石氣,刀砍斧鑿、棱角分明,實際上是在描摹魏碑刻石的效果,而不是自然書寫,這類作品前些年還頗受歡迎,甚至能夠入圍國展。其實清末民國時期,如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徐悲鴻等名家皆從碑中走來,但都寫得自然流暢,無造作之感,啟功先生曾說:“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實學碑之妙理。 由此再來看馮立這件楷書作品,有幾點難能可貴: 一是樸素。此屆冊頁展有很多作品打扮得花枝招展,形式大過內容,而此件作品則干凈利索,沒有過多的化妝,古風猶存。 二是作者能把二王的筆法合理地用在唐楷這些刻在石頭上的文字中,讓字有了血脈,有了風姿,東坡有云:“真書難于飄揚,草書難于嚴重?!本褪悄馨芽瑫鴮懟盍瞬攀歉呤?,而馮立的楷書解決了筆法的來龍去脈,才能夠真正地寫出了飄揚,寫出了神彩,寫活了。 三是這件楷書初看也是狀如算子,大小均等、整齊劃一,不太符合藝術追求的標準,但細看則每個字都有一些內在的變化:疏密變化、欹正變化,而這種變化不象很多作者寫魏碑的方法,通過大開大合,而是依靠內在的微妙變化得來的。小變化其實更難。這就是為什么做粵菜的廚師要比做川菜的廚師掙工資更多一些的原因,因為川菜的特點比較突出,易于掌握,而粵菜的特點則比較微妙,也就更難了。 四是筆法豐富。起筆如切金斷玉,非常爽利,瞬間筆鋒的調整而成就了筆法的千變萬化,而且筆筆到位,頗有行書的流暢之美。 五是線質飽滿、豐腴有度、筋骨并存、剛健挺拔,實屬難得。 六是通篇數(shù)百字氣息貫通、一氣呵成、前后無異,說明作者的控筆和結字已爛熟于心,達到了心手雙暢。 前些年曾有老師提出要激活唐楷,而激活唐楷的核心就是解決楷書的合理筆法,打通血脈,字型再寫出變化,唐楷自然就寫活了。馮立這件作品可以說是激活了唐楷,寫出了變化和新意,謹嚴之中透出了靈動。 提名理由 崔勝輝 金弋此件冊頁作品在形式上沒有做過多的裝幀和設計,整體樸素簡潔,只是在紙張上選擇了淡黃淺印的彩箋,給人清新閑雅的感覺。 其書風散淡自然,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圣教序》、米芾、何紹基以及近現(xiàn)代書家作品上多有留意,且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技術上可謂嫻熟。章法上運用的是散點式安排,疏疏落落,大小參差,洋洋灑灑,嫻靜疏朗,輕松自然。其筆觸凌厲勁健且不失松動,張弛有度,擒縱自如。字形雖雜糅多家也能和諧自然,結字因勢就形,有天真爛漫之姿,偶有造作亦不失情趣,瑕不掩瑜。 此類作品在本次來稿當中還有幾件,之所以選擇此件作品作為提名是因為此件作品在此類風格當中較為突出(個人眼光而已),較之復制古人軀殼,一味剛勁用狠,有技無趣者要更有品頭兒。 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可以不斷地完善。作者如能在此基礎上去其痕跡,將雜糅液化,溶古于己,則更為可觀。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