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與悟(生命細胞科學) 生活中煩惱與快樂,悲慘與幸福,皆在于迷與悟一念之間。不然,怎么會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說呢?說明迷也好,悟也罷,都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一念之間,念,“今”“心”今天的心情,表示當下來自于自己心里的想法,而這個想法是無明的還是光明的,就決定了煩惱或者快樂。 有時候,當迷于一件事物,暫時又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時,或發(fā)現(xiàn)有鉆牛角尖嫌疑時。會不由自主想起一首偈來“心迷法華轉(zhuǎn),心悟轉(zhuǎn)法華。誦經(jīng)久不 明,與義作仇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看是一首修行悟道偈,然而生活即是修行,行行都有道。生活里一言一行,一人一事,一花一木皆是生活的法華經(jīng)。心迷法華轉(zhuǎn),沒有用心領悟法華經(jīng)所指的要義,而將這些要義智慧囫圇吞棗,教條化理解,反而被經(jīng)所迷,不得其義。 生活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看來,會有不同的認識、理解,然后有不同的面對、處理方式。這個就是人的念頭,念頭是一瞬間產(chǎn)生的,本是一種思維方式,在既定軌道運行,就像宇宙間星球有運行軌道一樣。 事物本身無好壞之分,只是看待事情,處理事情的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也是由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的一種思維習慣。比如,對于一種事物,人們瞬間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思維習慣是與生俱來的,也即是本性,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古人的話是講得有道理的,這里不講其他人。就說自己,就有很多發(fā)現(xiàn)和沒有發(fā)現(xiàn)的不合理的思維習慣,比如說懶習慣。 為什么就久改不掉呢,或許早已被生活的法華所轉(zhuǎn)。沒有搞明白,或者懶得搞明白生活的真諦。說是我的生活我做主,或許真正做主的是懶惰、拖延的習慣。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寫照吧。 比如早上鬧鐘響了,心里想該起來了,可是身體還在想多睡一會兒;安排好的寫心得,竟然一拖再拖,是什么如此大膽,敢替我做主? 原來還是心甘情愿的讓懶做主了,它在那一刻迷惑自己,鬧鐘響了,順手關了再睡一會舒服;想寫心得,就會認為工作累了,學習其他的累了,要先休息休息。而后面又為沒有按照進度完成而不安。 更有甚明明想好了要干什么,總是遲遲干不了,總不由自主的去做其他無關的事情,身與心已經(jīng)不統(tǒng)一了,心里一個聲音清楚的告訴我,某件事情或者是必須該自己做的事情,該去完成了,可身體就是跟不上,不聽心發(fā)出來聲音。于是,這樣身體和心就產(chǎn)生了矛盾。很多時候感覺莫名的心慌,或許就是因為一些該做好,而最終又沒有做好的事情。心早就感覺到了,并提示自己要如期完成,而身體卻不配合。心慌正是身心分離,矛盾紛飛內(nèi)部不和所致。 此刻的迷茫來自于身心內(nèi)部的矛盾。有些看似來自于外部的矛盾,歸根結底,也是自己沒有看清事情的真相。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為做什么而做什么”或許就是對迷與悟狀態(tài)簡單明了的解釋了吧。 比如做家居設計一般先要給客戶做設計方案,本來是根據(jù)圖紙就可以做設計方案和拆單報價。宣稱設計師必須到現(xiàn)場去量尺寸,一是要與業(yè)主見面,準確了解其具體需求。更重要的是讓業(yè)主與設計師面對面,增加彼此的了解,讓業(yè)主有參與感、責任感,親自看到、感覺到我們是在為他服務。 而業(yè)主不能夠到現(xiàn)場,還三番五次傻了吧唧的安排時間去量尺寸,就是進入了一個思想誤區(qū)。至少在設計師配置不夠的情況下是浪費時間,工作本不應該有作秀的思想在里面,但是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市場已然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各方面都變了。所以需要不斷的自我認識、領悟、革新,才能夠不被市場玩得團團轉(zhuǎn),作無為的消耗。 生活也是一部經(jīng),不要為念而念。念經(jīng)是為了學習、掌握其中的智慧,用于實踐,指導實踐。自悟自解,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就不用去管它迷與悟了。從此能夠一心一意的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
|
來自: 空空是如如不動 > 《修身養(yǎng)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