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動遷,上海有句俚語:“窮人翻身靠動遷”,說的是上海老屋業(yè)主因為動遷,轉眼間就可以拿到好幾套新房,一夜暴富。 在一般人眼里,以為拆遷戶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紙醉金迷。 其實,拆遷戶平時的生活是這樣的:平平淡淡。 他們大多還住在拆遷安置房里,拿著不高的薪水,過著普通的生活。 今天,阿飛給大家講兩個上海動遷戶的故事,他們可謂其中的典型案例。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阿飛的大學同學阿鐘。 前幾日阿飛在浦東調(diào)研,順便去看了看當年動拆遷的阿鐘,想了解一下現(xiàn)在他過得怎么樣了。 阿飛先為大家整理了下當時阿鐘家動遷的政策: 阿鐘所在的區(qū)位是浦東三林,三林分為東林中林西林,東林中林拆遷早。 阿鐘家就屬于中林,當年屬于世博動遷,但因為拆遷的比較早,其實那個時候沒有受到陽光政策的照顧。 當時政策根據(jù)戶口人頭,40平方一個人。像阿鐘這樣的三口之家能分到120平米,當時對標的動遷房是浦發(fā)綠城,他家就拿了一套120平米3房2廳的房子。 (如果家里有1個老人,可以分到160平米,就是2套80平米的2房1廳。以此類推,2個老人就是200平米,一套120,一套80平。) 西林拆的比較晚,濟陽路西面,徐浦大橋這一塊,直到現(xiàn)在還在拆。 現(xiàn)在的政策就更透明,不看人頭看磚頭(面積)了?;緝煞N方案: 1、拆一還一,就是原先多少面積還你多少面積, 2、拆一換二(拆一換三),就是原先多少面積,換成2套或者3套房給你,面積基本一致。因為拆遷戶的老屋基本都有個200多平米,所以基本上都能換多套。 畢業(yè)后,阿鐘一直從事物業(yè)管理工作,做了6-7年,中間跳過一次槽,也就是把原先的5-6K工資,變成了6-7K。 這個工作相對比較穩(wěn)定,到點下班,平時工作也不算太忙。用阿鐘自己的直觀感受來說,也就6分累而已,但是工資也高不到哪兒去。 這個行當什么歲數(shù)都有,這兩年有不少剛畢業(yè)的小年輕進來鍍金,做個一到兩年再爭取跳到大品牌的物業(yè)。 而目前這個行當以外地同事居多,本地小青年比較難找。因為需要輪休和值晚班。而90-95后的孩子父母是70后,普遍生活條件比較好,吃力的活就不愿意干了。 每年過年,我們大學同學都要聚一次,阿鐘覺得自己的收入可能是同學里面最少的了。 這點阿鐘老婆早就跟他談過,說他因為是動遷戶,沒貸款,便沒了上進心。 阿鐘的老婆婷婷原先是三林隔壁周浦康橋的,婷婷家也是動遷戶,家里還有個大哥。兩人相親認識,那時阿鐘結婚發(fā)請柬的時候,我們同學就調(diào)侃他本地人強強聯(lián)手,房子一套又一套。 阿鐘和我說婷婷他爸媽重男輕女厲害的很,動遷的兩套房子都要給她哥的。于是動遷了之后,阿鐘他爸就給他買了現(xiàn)在的錦翠苑,屬于這附近一帶為數(shù)不多的品質(zhì)較好的小區(qū)。 婚后,夫妻倆住錦翠苑,爸爸媽媽住浦發(fā)綠城。 阿鐘認可老婆對自己的看法,自己也覺得缺乏了對職業(yè)的追求和奮斗。但他一直秉持一個觀點就是日子要過得開心點,錢夠用就可以了。教育孩子的觀點也是以快樂為主,要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所以,夫妻倆節(jié)假日經(jīng)常帶著孩子外出游玩,阿鐘愛好攝影,車上總帶著大疆。雖然收入不高,但這些高科技,阿鐘可是從來沒有落伍過。 婷婷歲數(shù)雖比阿鐘小不少,但是還是很拼,一方面消費也厲害,化妝品、名牌包包什么的經(jīng)常要買。由于兩人沒有房貸,加上阿鐘沒有什么不良嗜好,兩點一線的開銷并不大,日子倒也過得富足。 人有時候都是這樣,太輕松就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以前沒感覺到,而現(xiàn)在有了孩子了,花錢的地方開始變多了,每個月的錢就顯得緊巴巴了。 隨著女兒一天天的長大,經(jīng)濟實惠的方法來了。錦翠苑現(xiàn)在100個平方的老裝修出租每月6-7千,用以補貼家用,三代人就住浦發(fā)綠城那套動遷來的三房。 阿鐘說,原先諸如浦發(fā)綠城的多層,底樓有天井,不少居民都會違章搭建。其實管理要是嚴格點,大家都愿意配合,若是管理有松動,一家得了什么便宜,其他人也不想吃虧啊。 所以世博開好之后,三林動拆遷從10年開始造高層了,從根子上杜絕了違章搭建。當然那個時候已經(jīng)寸土寸金,自然也可以多安置一些動遷戶。 聊了許久,阿鐘說要去接她老婆去看房了。 不少動遷戶動遷之后,可能過得比較安逸,但是他們對上海樓市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談起周邊的市場行情,用“門清”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為了孩子,阿鐘也有了重新奮斗的打算??粗罱孔拥男U深了,準備買個一房一廳進行投資。 阿鐘把目標鎖定在上浦路附近的二手房,離濟陽路西面很近,靠近前灘,那一區(qū)域商務樓鱗次櫛比。暫且不談未來房價增值多少,再怎么說,出租是完全有保障的。 夫妻倆工作多年,準備這次用上自己的公積金貸款買房,一方面也給自己日后的生活多一點壓力和動力。他們都看過《混沌樓市里,盧俊給大家誠懇的30條購房建議》 ,這世界上最好的習慣,就是每個月按時還款。壓力有了,動力自然也有了。 阿飛反正事情也辦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和他們一起去看房子。 阿鐘比較有意向的是一套上浦路的老小區(qū),50平米,房東讓價,前兩個月還210多萬,現(xiàn)在付款方式好的話200萬不到。 接著沿著長清路直行下去,去浦東外環(huán)看了另一個次新小區(qū),也是三林板塊,緊貼著外環(huán)線的城林嘉苑。這個小區(qū)也是動遷房,但是環(huán)境更好,高層小戶型的一房一廳得房率很低。 一路上,阿鐘不停地給我傳播樓市資訊。前灘有個新盤8萬5的均價,據(jù)說四個人才有一個能夠選中,阿鐘對周邊房產(chǎn)市場的動態(tài)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阿鐘的故事就講到這里,下面講一個余家兩兄弟的故事。 說到動遷,有一個詞是無法避免的,那就是釘子戶。對于這一代人來說,“拆遷”是一個兼顧暴力和金錢的都市傳說。 余家有兩個兄弟,老大兩個女兒,老二兩個兒子。動遷的地方在葑塘鄉(xiāng),如今已經(jīng)被寶山大場鎮(zhèn)合并了,靠近寶山東方國貿(mào)。 而且這次和三林的世博動遷不同,此次動遷是商業(yè)拆遷。 商業(yè)拆遷的本質(zhì)在于,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之間應該貫徹平等、意思自由原則,不得強買強賣。由于拆遷協(xié)議是雙方協(xié)商的結果,所以拆遷補償沒有法定要求的合理性。 既然是商業(yè)拆遷,就一定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商業(yè)目的性,二是合意性,三是拆遷補償?shù)牟淮_定性。 北大教授錢明星說過:商業(yè)拆遷中漫天要價是被拆遷者的合法權利。 說得極端一點,即使拆遷人提供了非常優(yōu)惠的對價,如果被拆遷入不同意,那么拆遷就不能進行。 葑塘鄉(xiāng)就是屬于商業(yè)拆遷。所以余家兩家兄弟的拆遷情況完全不同。 這個地方是原先有土地證的居民。土地證就是這塊地上面是可以自己蓋房子的。這塊地要拆遷了怎么辦?當時蓋房子認定了土地證上的面積,當時認定多少就算多少。 大概10年前,余老大相熟的幾個鄰居聽了開發(fā)商的游說,就在動遷的協(xié)議書上簽了字。 余老大對這方面并不完全精通,他只覺得自己兩個女兒和自己,每人能夠分得一套兩房作為女兒的嫁妝就不錯了,也算對女兒的將來有個交代。 于是,余老大聽從了老鄰居的建議,覺得動遷響應越快越好,動遷第一批就急急忙忙地簽了協(xié)議,最終搬進了滬太路上的祥泰苑。 如今,那一批動遷的業(yè)主都認為自己吃了大虧。 余老二則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是兩個兒子的關系,他希望通過這一次的拆遷,幫兒子爭取更大的利益。毅然決然地走上釘子戶的道路。 當然,余老二也是講究戰(zhàn)術和策略的。 剛開始,拆遷處的人來找他,避而不談; 第二階段,見面了閃爍其詞,不談重點; 第三階段,邊上的老鄰居都遷走了,可以談了,條件一二三都開給你,你不同意是吧,同意了再來找我。 然而,這樣還不夠,別說我本地人,你不敢斷我水斷我電,你斷我也不怕。余老二把自家的房子租給別人,房租一分不收。你想談我都不跟你談。 這來來去去的好多年,猶如抗戰(zhàn)一般。開發(fā)商一方面由于拆得差不多了,已經(jīng)到了收尾的時候,另一方面實在也是無計可施。于是余老二和他的兩個兒子,比老大家多分了一倍還不止。具體套數(shù)阿飛就不說了,總之各種羨慕嫉妒恨! 釘子戶余老二最后住進了老大家的對面,這一板塊的明星小區(qū)經(jīng)緯城市綠洲。 附近有軍用飛機場,所以不能蓋高層,但是多層6樓有電梯。 大家一定關心老大、老二家如今過的如何呢? 老大家的大女兒找了駕校老師,兩個人開起了駕校公司。 老二家的兩個兒子呢?厲害了。工作辭了,整天游山玩水,順便做起了代購生意。 余老二對他兩個拆二代的兒子就一個要求:澳門賭場不能去,不然再多的房子也會變成別人的房子。只要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無論如何都能過得美滋滋的。 上海的拆遷戶不少都是祖祖輩輩在上海奮斗發(fā)展的,是好幾代人的積累,趕上了城市的快速發(fā)展,舊城改造無可避免,才得以過上了令我們羨慕的安逸生活。 如今,住在鋼筋混凝土里的他們,會不會懷念兒時老房鄰里間的溫情? 其實他們心里還是舍不得老房子的,畢竟生活這么久了有感情。 嚴格意義上來講,現(xiàn)在串門的機會是少了,因為變成了獨門獨戶。好在基本同一個小區(qū)都是原本一個村幾十年的老熟人,都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原住民。 所以,他們依然能維系著良好的鄰里關系,今天我家里包了餛飩,給你送兩盒過去,明天你做了炒面,給我送一盤過來。 大部分的拆遷戶都擁有幸福的婚姻,平日里隨處可見大爺大媽圍坐在一起聊各自小區(qū)的房價和出租行情,交流各自理財?shù)母邢搿?/p> 而那些拆二代們,得益于拆遷的紅利,起步自然要比別人高不少,但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么有錢。大部分也就是居住環(huán)境提升啦,還是一樣要上班工作賺錢。只是由于大多不用背負房貸,所以過得相對踏實而安逸。 至于公眾及媒體眼中揮金如土的“墮落”者,僅僅是這個群體中為數(shù)不多的角色。絕大多數(shù)拆遷戶對于自己的生活,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劃的,并不會因為自己突然暴富后就迷失了自己。 因為,他們都熱愛生活,而且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加理性。 |
|
來自: 天俠論壇 > 《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