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從新 張澍 黃德嘉 華偉等代表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律學專業(yè)委員會心房顫動防治專家工作委員會 專家工作委員會(按姓氏漢語拼音首字母排序):曹克將 陳柯萍 陳明龍 高連君 華偉 黃鶴 黃從新 黃德嘉 江洪 蔣晨陽 劉旭 劉育 劉少穩(wěn) 劉興鵬 馬長生 孟旭 牛國棟 蘇晞 唐艷紅 王景峰 王祖祿 吳立群 夏云龍 徐亞偉 楊兵 楊杰孚 楊新春 楊延宗 楊艷敏 姚焰 張澍 張勁林 鄭良榮 鐘敬泉 一、前言 自2015年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律學專業(yè)委員會(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發(fā)表《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5》以來,有關(guān)心房顫動(房顫)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斷問世,尤其是由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歐洲心律學會(European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ECAS)等組織撰寫的《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及由美國心律學會(Heart Rhythm Society,HRS)、歐洲心律協(xié)會(European Heat Rhythm Association,EHRA)、亞太心律學會(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APHRS)等組織撰寫的《2017 HRS/EHRA/ECAS/APHRS/ SOLAEC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的發(fā)表,集中展示了在房顫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進展及專家認識。在此基礎上,由CSPE和CSA共同組織國內(nèi)相關(guān)專家在吸收美國和歐洲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結(jié)合中國在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進展及專家認識,形成了《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8)》,現(xiàn)予發(fā)表,旨在提供新的學術(shù)信息和規(guī)范對房顫的全程管理。
1.房顫的流行病學 (1)房顫的患病率: (2)房顫的致殘率、致死率及醫(yī)療負擔: 2.房顫的危害 (1)腦卒中及血栓栓塞: (2)心衰: (3)心肌梗死: (4)認知功能下降、癡呆: (5)腎功能損傷: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按照房顫發(fā)作的頻率和持續(xù)時間進行分類已成為共識[17,18],該分類方法有助于指導房顫的臨床管理,一般分為陣發(fā)性房顫(paroxysmal AF)、持續(xù)性房顫(persistent AF)、長程持續(xù)性房顫(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顫(permanent AF)4類,其定義見表1。 1.電生理機制 (1)觸發(fā)機制: (2)維持機制: 2.病理生理學機制 (1)心房重構(gòu): (2)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的作用: (3)遺傳學基礎: (4)其他: 1.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 (1)癥狀: (2)體征: 2.實驗室檢查 3.影像學檢查 (1)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 (2)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 (3)心腔內(nèi)超聲(ICE): (4)X線胸片: (5)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頭顱磁共振成像(MRI): (6)心臟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 4.房顫的監(jiān)測和診斷 (1)心電圖: (2)動態(tài)心電圖: (3)植入型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轉(zhuǎn)復除顫器(ICD)及心電事件記錄儀等: (4)心臟電生理檢查: (5)新型檢測手段: (6)其他檢查: 1.高血壓 2.糖尿病 3.肥胖 4.睡眠呼吸暫停 5.酒精 6.運動 1.腦卒中與出血評分 (1)血栓栓塞危險評估(CHADS2和CHA2DS2-VASc積分): (2)抗凝出血危險評估(HAS-BLED評分): 2.抗栓藥物選擇 (1)抗血小板藥物的評價: (2)華法林: (3)NOAC: (4)選擇抗凝藥物應考慮的事項 3.房顫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療 (1)老年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 (2)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和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房顫患者抗栓治療: (3)腦卒中后患者的抗凝治療: 4.抗栓治療的中斷和橋接 (1)抗栓治療的中斷: (2)抗栓治療的橋接: (3)房顫導管消融圍術(shù)期的抗凝: 5.抗凝治療時出血事件的防治 (1)減少抗凝出血的策略: (2)抗凝出血并發(fā)癥的治療: (3)有出血風險或發(fā)生出血事件患者的抗凝治療: 6.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 1.控制心室率的藥物 2.房室結(jié)消融 植入永久起搏器 1.藥物復律與電復律 (2)'口袋藥'(pill in the pocket)復律策略: (3)電復律: (4)復律前后的抗凝治療: 2.復律后竇性心律的維持 (1)抗心律失常藥物 (2)非抗心律失常藥物: 3.導管消融 (1)經(jīng)導管消融房顫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2)能源: (3)房顫導管消融術(shù)式和終點: (4)并發(fā)癥及處理: (5)圍術(shù)期管理 (6)隨訪及復發(fā)病例處理[48] 1.房顫的外科治療 (1)迷宮手術(shù): (2)心臟外科手術(shù)同期房顫消融的現(xiàn)狀: (3)微創(chuàng)外科房顫手術(shù)(Mini-maze procedure): 2.房顫的內(nèi)外科雜交手術(shù) 1.運動員 2.老年人 3.肥厚型心肌病 4.預激綜合征 5.心衰 6.年輕人 1.急性房顫(房顫)發(fā)作的定義 2.急性房顫的危害 3.急性房顫的評估 (1)詢問病史: (2)必要的檢查 4.房顫的急診處理策略 5.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性急性房顫的處理 6.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急性房顫處理 (1)急性房顫的抗凝治療: (2)急性房顫的心室率控制: (3)急性房顫的節(jié)律控制: 7.急性房顫處理流程及隨訪 1.起搏預防和治療房顫的可能機制 2.起搏預防和治療房顫臨床療效的評價 3.右心室起搏對房顫的影響 4.房顫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臟再同步治療 1.房顫導管和外科消融中尚未解決的問題[42,48] (1)基質(zhì)改良在房顫(尤其持續(xù)性房顫)導管消融中的作用: (2)自主神經(jīng)對房顫的影響: (3)危險因素和危險因素的控制對房顫消融結(jié)果的影響: (4)高危人群可否從房顫導管消融中獲益: (5)新技術(shù)設備的增效作用: (6)房顫消融結(jié)果與臨床后果的關(guān)系: (7)左心房縮小的作用: (8)外科、導管消融或雜交消融的比較: (9)導管消融安全性的改進: (10)首次導管消融失敗患者的處理: (11)重復導管消融的優(yōu)化技術(shù): (12)持續(xù)性和長程持續(xù)性房顫的導管消融: (13)維持竇性心律的聯(lián)合治療: (14)外科治療房顫: 2.房顫抗凝或其他腦卒中預防治療中尚未解決的問題[42,48] (1)房顫消融和腦卒中風險改善后是否繼續(xù)應用抗凝藥: (2)心房高頻率事件(AHRE)和抗凝需要: (3)房顫患者伴嚴重慢性腎臟疾病的抗凝治療: (4)左心耳封堵用于腦卒中預防: (5)房顫患者出血后或卒中事件后的抗凝: (6)抗凝和非急性電復律的理想時間點: (7)生物瓣置換(包括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shù)后和特殊類型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抗凝治療: (8)外科切除左心耳: 3.房顫其他證據(jù)不足的領(lǐng)域 (1)房顫主要病因: (2)房顫早期診斷和篩查設備技術(shù): (3)房顫患者中其他導致腦卒中或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的病因: (4)心室率控制藥物的比較: (5)節(jié)律控制能否改善房顫患者預后: |
|
來自: 漠水llo9ygesv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