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觀眾說齊白石山水

 板凳門鈴 2018-09-04

前幾天在微信公眾號中發(fā)出了邀請大家一起來聊齊白石山水展的信息,我們陸續(xù)收到了許多熱心觀眾的留言。在整理這些留言的時候,我非常地感慨:不知是何樣的機緣,讓大家知道了北京畫院美術館?讓我們可以在同一個空間中,觀看齊白石的作品,并且每個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體會。

美術館真的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在這里古人和今人的情感發(fā)生了碰撞,我們所看仿佛是別人的作品,而實際也許正是另一個自己。在這里我們去感受,去尋找那位畫者的心路,也在認識自己的心靈。

從2013年北京畫院公眾號運營以來,重要展覽我們常會邀請觀眾評展,就是希望能夠和最普通的觀眾一起分享藝術,并傳播藝術。藝術從來不應是高高在上的面目,而應該屬于我們每個人,屬于每一個被藝術所感動的人。

由于留言觀眾很多,我們選取最精彩的留言內容和大家分享。等齊白石山水展的畫冊出版后,我們會陸續(xù)和這些觀眾聯(lián)系,郵寄畫冊,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陳銳華 80歲 退休

陳阿姨是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只要我們有講座,她不上繪畫課,就一定會坐十站公交車,來聽講座,并認真記筆記。由于陳阿姨不會電腦打字,她就將感受認真寫在稿紙上轉給我們。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無分老幼。

觀展感受

——品讀齊白石

一、畫魂

1919年李苦禪26歲,拜齊白石為師。齊老知苦禪拉“洋車”維持生計,收苦禪為徒,不收學費。曾贈詩一首:

憐君能不誤聰明,恥向邯鄲共學行。

若使當年慕名學,槐堂今日有門生。

(注:陳師曾字槐堂)

并贈印一方“死無休”寓意“丹青不知老將至”“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

齊老一生,硯田耕作,年復一年的靠藝術獨立于世。

無人格便無畫格,風骨是人的靈魂,也是畫魂。齊白石的畫就有這樣的魂。

二、錘煉筆墨

自從《芥子園畫譜》激起齊白石學繪畫的雄心開始,拜師學藝、“五出五歸”,詩情畫意一發(fā)不可收拾。

齊老從1909年到1919年的11年中,速寫稿千余張。

1956年齊老自述中說:“共作畫千預付,詩數(shù)千首,治印也千余……?!?/p>

經(jīng)過這樣的辛勤耕耘,錘煉筆墨,練就了真功夫,筆酣墨飽,力健有鋒。

三、無以倫比的藝術家

齊老的畫充溢著真、善、美。包蘊著民間生活的質樸,化合了文人畫的精華與民間藝術的活力,凝聚為一種全新的藝術模式。古樸、粗率的潑墨大寫意,那真是于無聲處聽驚雷。

近一個實際的人生,半個世紀的錘煉,造就了這樣一個無以倫比的藝術家——齊白石。

四、我的必修課——研習齊白石山水

齊白石山水,構圖奇異、造型神妙,極富創(chuàng)造性,極具現(xiàn)代感。尤其感動我的是畫云、畫水,是我在眾多山水畫中找不到的。為研習,我制作了《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的視頻如下,以細細品讀……。

陳銳華

2018年8月20日

趙揚 書畫愛好者

石門二十四景石門臥云圖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與白石老人藝術結緣于四年前北京畫院舉辦的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大展,記得當時在展廳一隅的墻壁上第一次看到了遼寧省博物院收藏的石門二十四景展板,雖然不是作品原件,但構圖的簡潔與奇趣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從此念念不忘。

令我驚喜的是在此次北京畫院舉辦的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展覽中,石門二十四景這套冊頁竟然近在眼前!當我面對墻面上懸掛整齊的作品時壓抑不住內心老友重逢般的激動與喜悅,拿相機的手都有點顫抖。近些再近些,慢慢地在畫面上尋找心底記憶中的模樣,是的,是的,一如往昔,盡管紙面上有些許泛黃的斑點--那是歲月流過的印記。作品構圖清逸出奇,簡約卻不簡單,用色大膽鮮艷卻絕不俗媚,墨與水的交融層層分明卻又渾然一體,題跋平實又富有意趣。

石門觀云中那一條條似漫不經(jīng)心勾勒的飄逸線條被策展人印在了地面上,令觀者身在展廳卻又仿若悠游于白云繚繞的群山之間;柳溪晚釣中“卻無魚處且勾留”漁隱是也;松山竹馬該是兒時嬉戲的記憶;龍井滌硯題跋中道出了白石老人對傳統(tǒng)筆墨的繼承與觀察大自然寫生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思想;棣樓吹笛仿若天外清音飄渺入耳令人渾然物外......畫中春天的翠柳黃鸝,夏日的荷塘清涼,秋天的滿籬秋菊,冬日的枯木昏鴉.......寄托了白石老人對于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以及對于家鄉(xiāng)親人的深深思念。

白石老人的山水畫,是一個介于“出世”與“入世”之間的世界,是遙遠的桃源仙境與現(xiàn)實的田園牧歌相融合的筆墨天地,充滿了其內心對自然、對生活的種種懷想與感悟。這些山水畫最能顯現(xiàn)其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與超越時代的革新性。

與古為徒視為正道,與古為新方成正果。

Ashley 22歲 學生

山水意境的“初識”感

又見白石老人的畫作在北京畫院展出,但一切卻如同“初識”。所謂“初識”,并不是記憶力衰退而導致的初識之感,而是在多次觀看畫作后依然可以像初識時給予新發(fā)現(xiàn),這也是白石老人獨特的藝術魅力所致。

白石老人的山水畫作陳列在畫院的一至四層中,每一層皆表現(xiàn)著老人的不同時期,而展廳入口處山巒連綿般的布展方式,也避免了一眼望穿的觀展體驗,畫作隱隱約約在山巒后浮現(xiàn),遙相呼應著......

因與藝術家處于不同時期,有些事件并無法感同身受,但也知曉白石老人的藝術之路并不是得天獨厚的,而早期的困苦生活也并沒有磨滅他對藝術的認真追求,從早期描紅紙上上的描畫雷公神像到借閱《芥子園畫譜》來描摹學習等等,雖大器晚成,但最終也是沒有虧負手中的筆。這次展覽中展出了很多白石老人學習山水畫的臨摹習作與寫生創(chuàng)作小稿,雖然白石老人學習山水畫時已不是早期砍柴牧牛時的窮困潦倒,但也并沒有十分優(yōu)越的條件,水陸交通依然十分不便,旅途自然也是十分的漫長,但也是這漫長的路途,才能駐足停留,對山水景物細細觀賞,認真研究,心性與表達方式也更好的結合,也為后期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更加靈動的筆墨,時髦新穎的構圖,獨特的意象......

借山圖之六 齊白石

1910年 30×48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展覽中的《借山圖冊》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是反復重溫也仍會有初識感的畫作,初觀畫作會感到不拘泥于“四王”的傳統(tǒng)趣味,而且構圖新穎別致、筆墨言簡意賅、畫境灑脫自然,畫中的詩句清新可人,書寫的方法與畫中筆墨線條始終也是始終保持和諧步調的,或鈍拙或靈動。再觀畫作不禁深感白石老人自創(chuàng)風格,勇于嘗試,并沒有隨波逐流、一味隨古的態(tài)度,猜想這也是雖然時間流逝,但并沒有絲毫減少我們與之共鳴的原因吧。

此展中的布展是值得觀者欣賞品味的。此展的效果不僅僅是入口處的“山巒連綿”,展廳中也有些許印刷著畫作局部的隔斷,墻壁也粉刷了與畫作相呼應的顏色,一層的展廳還設置了影像作品來闡述白石老人的藝術,相對方便觀者理解展覽,而較好的布展也會帶給觀者良好的觀感。

李沫 30歲 社區(qū)工作者

《超覽樓禊集圖卷》述聞

超覽樓禊集圖卷 齊白石

36.1×132.4cm 手卷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張次溪《齊白石的一生·乍經(jīng)離亂豈無愁》:

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清明節(jié)的后兩天,他在長沙瞿子玖家里的超覽樓看櫻花海棠,王湘綺叫他畫一幅《超覽樓禊集圖》,他答允了沒有踐諾。時間過得真快,到了1938年的春天,一晃已將30年了,瞿子玖的小兒子瞿兌之,請他補畫此圖。他想起當年的情景,就畫了交去,說是盡了一件心事。

按:《超覽樓禊集圖卷》齊白石題跋:“己卯秋九月大病后,手不應心,強涂塞責。白石齊璜?!庇嘱男f(兌之)庚子年題跋:“是為己卯,余與白石京邸”。己卯即1939年,1938年說誤。

張次溪《齊白石的一生·姓名人識鬢成絲》:

清明節(jié)后二天,王湘綺借瞿子玖家里的超覽樓,招集友人飲宴,看櫻花海棠。寫信給他說:“借瞿協(xié)揆樓,約文人二三同集,請翩然一到!”他接信后就去了。同座的人,除了瞿氏父子,尚有嘉興人金甸臣、茶陵人譚祖同等。瞿子玖名鴻宴,當過協(xié)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瞿子玖的小兒子瞿宣穎,號兌之,也是王湘綺的門生,和他是同門,那時還不到20歲。譚祖同,就是譚澤闿。

按:瞿宣穎(兌之)庚子年題跋:“又湘綺日記云:是日同請金甸臣、譚祖同、齊白石看海棠、櫻花,金君是時方以靖州牧解官,暫與斯會,譚君實未至也。”湘綺日記即《湘綺樓日記》,今檢其書“十日 晴。午初過子玖,同請金、譚、齊看櫻花、海棠。子玖作《櫻花歌》……”可見“金君是時方以靖州牧解官,暫與斯會,譚君實未至也?!笔泅男f(兌之)自己的話。又《日記》第二天“十一日 陰。瀕生、祖同、周生來?!笨梢娮T祖同當時在長沙,故譚祖同十日是否至超覽樓,此事存疑待考。

劉燁 48歲 電信業(yè)從業(yè)人員

這個夏天,在最炎熱的天氣里,北京畫院美術館《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山水畫展火熱開幕了。超過一百幅的齊白石精品山水畫,按照創(chuàng)作時間分成學畫初成、衰年變法和爐火純青這三個階段展示,讓每一個參觀者不僅能夠欣賞到齊白石不同時期的佳作,同時,觀眾仿佛跟隨白石老人一起走過他精彩的一生。

從前,我少不更事,總以為見過了蝦,見過了工蟲,見過了花神,就算是看過了齊白石??戳诉@次展覽我才明白,這里,這個展,才是我認識齊白石的開始。都說齊白石是偉大的畫家,我也這樣認為,那么他偉大在何處?他的變革又變了什么?我試著說說我的一點淺見:

1.齊白石的偉大在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繼承以及所達到的高度。

看齊白石的畫毋庸置疑,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中國水墨畫。因為他用毛筆墨汁宣紙作畫,他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筆墨、畫法、構圖、顏色、形式…….看看那些山,那些松樹、那些竹子,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畫。但他在繼承的同時還進一步追古。他的畫中很多山都嘗試不用文人畫中常見的皴法,而是借用宋元絹畫的渲染。在紙上做渲染,并不像在絹上做渲染有層次感,這樣會削弱山的立體感,使山看起來完全是二維的、平面化的,但是卻更能突出作者本人想要表達的主觀情感。另外,齊白石的山水畫中有明清山水畫已經(jīng)丟失了的古代山水畫的空寂質感。元代的倪瓚等和更早的大師們,他們的山水畫是以自然的角度看山水,以自然看自然,那畫必然就是孤寂寥落的,因為沒有愛熱鬧的人類的什么事。而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是藏著的,觀畫人要去感受,去悟。明代以后的山水畫確是熱鬧的,作者普遍是以自己的眼睛看山水,表達自己主觀的山水。齊白石的山水,也是以他個人主觀視角在看山水,但是他的作品并沒有讓人感到熱鬧,反而是一種寧靜的、空寂的感覺。

2.齊白石除了是畫家、書法家、篆刻家,還是一位詩人。

石門二十四景春塢紙鳶圖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齊白石自己說,他的老師說他的詩粗俗。我以為齊白石自認是一位詩人,是因為他的詩意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來表達的,他的詩意是通過畫表達的。他將傳統(tǒng)中國水墨畫進行簡單化,但是這個“簡單化”絕不是偷工減料,而是簡化畫面內容的同時,增加詩意在其中?!妒T二十四景》中的《春塢紙鳶圖》,你仿佛能聽到春風在山中的回聲;站在《古樹歸鴉圖》前,不由將人從熱鬧的展覽中帶入空靜寂寥的古樹旁;《四季山水十二條屏》中的《木葉泉聲》構圖非常簡單,在手機相機普及率如此之高的當代,即便是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人,都能說出這是線條構圖法??墒牵憧粗?,仿佛就能聽到潺潺水聲,看到波光粼粼......好吧,無論你的感受如何,反正我是聽到了、看到了,還被那波光晃了一下眼睛;《月圓石壽》中,那清冷的月光照著大地,給樹木都蒙上了一層光暈。也許,齊白石的詩句是粗俗的,但是他畫中的詩意,是如此的優(yōu)雅并且令人沉醉。中國畫講究虛實,講究意境,而詩意就是意境最高級的表達。

3.齊白石作品中感情的流露,他的真、他的愛、他的萌。

齊白石不同于其他所有中國畫畫家,他是最敢于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真實感情的畫家。他的那些蝦、魚、螃蟹、菊花、葫蘆,著眼點都非常小而尋常,但他拿出來大書特書,他就是要告訴大家,他喜歡這些平凡的東西,他熱愛平淡樸素的生活。他筆下的牛、孩童和老翁,寥寥幾筆,卻又那樣的可愛而真實。《四季山水十二條屏》中的《飛鳥暮歸》那被晚霞染成淡粉色的天空,讓大家看到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原來他心中的晚霞還是那樣的艷麗。他認為《大好園林》,必要有一只母雞就要有一只公雞。九十二歲的老人憐憫女弟子沒有得到自己的畫,就特地畫一幅多彩的小畫送給她。除了技法,除了胸懷,我想正是這樣的愛,這樣的純真造就了大師的偉大吧。

4. 齊白石也是幸運的,中國畫發(fā)展到他的時期,近兩千年的時間,已經(jīng)完全被禁錮。從元到清,大師們都是在不停的模仿前代大師,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的創(chuàng)新,而此時的西方繪畫也在尋求突破。齊白石和畢加索,他們不約而同,都以自己的主觀視角表達世界,表達情感。較之于客觀世界的真實,我更關心我所要表達的情感,這就是他們二人繪畫中所傳達的信息。畢加索建立了立體派,而齊白石突破了傳統(tǒng)的中國文人畫,將中國水墨畫帶上了新的高度,也給中國水墨畫帶來了新的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雷保東 24歲 考研中

風吹月寒江夜

在北京畫院舉辦的“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山水畫專題展中許多畫以前未見,童子無知,因而多次觀展時看時新。此次畫展中將齊白石的山水畫,將出入門庭之作到變法后作品的形成過程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觀者對齊白石山水畫的整體脈絡有一個清晰認知。畫展中作品非常豐富,想談很多然才疏學淺無能為之。以下只是作為觀者對我最感興趣的借山圖冊中的“風月夜行”談談我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老師指正。

對于借山圖冊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許多專家老師寫過文章,無才述之乃畫蛇添足。

“風月夜行”借山圖之十一1910年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此圖為橫構圖主體物位于左下角,圖中寫二石(有理解成土坡)一濃一淡,老松生發(fā)于石中并繞之以枯藤乘風而蕩,藤下行一人,月色皎潔透過老松輕撫大地,江面寒氣襲人(路旁空白我理解為江面,或許有人將之理解為高地下夜色蒼茫未嘗不可)襯得江月明并用花青將月托出,上接短橫與之擠出云氣,右下鈴印“阿芝”。圖中齊白石用樸素的筆墨組合成一幅意境深遠的作品,為何能讓作品達到這種效果,我將試著談談我的看法。我們可以將畫面分為四部分,對其進行分析。

第一部分為近景,近處有二石形似饅頭為半圓形,造型整潔以團塊的形置于左下角,并無任何瑣碎,增加了畫面的秩序感、節(jié)奏感、韻律感,如果將此二石造型換太湖石,形雖美但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將會是另一番景致,因為奇形會吸引觀者眼球并于心中造成波動感。圖中二石皴法單一,用“米家”的橫點有序的寫于石面將這種秩序感疊加到一起,豪無雜亂之感,加強了石頭造型的整體感。此外二石皆用墨色由淡到濃由上到下一層層寫成,既加強了石的厚重感又呈現(xiàn)出節(jié)奏感。以墨為主是中國畫的傳統(tǒng),墨相對于顏色更容易讓人靜下來,“五色令人目盲”亦是此理,此處墨色將二石融合成一個整體并服務于整個畫面氛圍,為老人用墨的妙處所在。后石的筆觸將觀者的目光引向老松并且由外向內有聚氣之作用,印家熟于此道,亦可窺出匠心。老松生于石間造型簡潔以雙鉤法作松,出枝皆為左右相生,松針作半圓形皆朝向右邊以示風向,濃淡有序、疏密有致,同老干一起構成一種“勢”,這種勢既表現(xiàn)在構圖上彰顯出蒼勁的氣勢感,又表示在風勢上通過松樹左右朝向將樹勢及風勢結合在一起在畫面中極具張力,此外還表示在松樹本身的象征意義上,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的松樹,象征著堅韌不拔敢于同嚴寒抗爭的性格,也有長壽之意。松樹雙鉤有使兩塊墨石透氣、生動、有陰陽之變、聚氣之效,并且通過枯藤將氣引至行人。

行人或他鄉(xiāng)游子、或如東坡深夜訪友、或是老人自己的寫照。訪友歸途,深夜孤身行于江堤,身后掠過江上寒風,寒風穿過破舊的棉襖帶給游子刺骨的寒意,不由得將棉衣裹緊并將雙手套在袖筒內加緊步伐急行,似是要躲避寒風,卻道明月照處皆寒風,于是放緩了跨出一大步腳的節(jié)奏。老人用波動而且有力度的線條分出路面與江面,并不做過多的渲染。

第二部分為中間段,亦為松間寒月。月的位置剛好避開整個畫面的中心點,上下看居于中間偏上,左右看居于中間偏左。月是留出來的,細查有用花青勾過的痕跡(說明老人做事一絲不茍)并借墨骨之技巧將線隱藏在顏色之中,中間段用花青留出皎月,由月到兩邊形成由濃到淡的節(jié)奏感。夜色用花青表示,于左邊留出空白擠出云氣,有使之生動、承上啟下的功效,在色彩學上“花青”可稱為冷色系顏色,讓觀者有深遠、透明、冷靜之感,增強了畫面的潔凈感,烘托出寒冷的氛圍。

第三部分為畫面為畫面最上面靠左的短橫,亦用花青寫成,同第二部分左邊缺口處相呼應并與之擠出云氣,也兼有聚氣之功效。第四部分為印章,此圖無落款,只鈴印:阿芝(朱文)于右下,與畫面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起到平衡畫面、聚氣、呼應以及簽名的作用。鈴印于右下方,特討巧,再往下就將畫面堵死了,往上既壓不住畫面又同第二部分相矛盾。將印置于同行人頭一般高的位置擋住了,由石到松到枯藤到行人傳過來的“氣”、“勢”,或隱或顯,如風勢則為顯性。

通過這四部分析,對整張畫的氛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畫面中經(jīng)可能的將物象簡化、整體化、平面化(從構成上說)、秩序化,讓所有物象都服務于意境。從石的用筆、用墨到老松、枯藤的勢,行人的走向天空中云的方向皆呈現(xiàn)出秩序感、節(jié)奏感。此種節(jié)奏感、秩序感蘊藏在我們觀畫的感受“潔”“凈”中,并孕育出孤寒之意?!昂蓖怀稣麄€畫面的意境,從簡簡單單的枯藤隨風而蕩,行人衣著動作可以看出老人,如同“竹鎖橋邊買酒家”極具匠心。下面的句子便是我對“風月夜行”的理解,也是此文的結語。

風吹月寒江夜白,

藤拽松間江月滿。

北風隔斷鄉(xiāng)音連,

江畔孤影行路難。

敬濤 IT行業(yè)

感人心者是深情

石門二十四景古樹歸鴉圖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齊白石一生多次以老樹烏鴉入畫,本次展覽觸動我心的是三幅同題、同跋的《枯樹歸鴉圖》。三幅畫完整體現(xiàn)了齊白石畫風從簡至繁、再返簡的變法過程,以及情寓于山水的意境。

枯樹歸鴉圖齊白石

1930年 70×34cm 軸 紙本墨筆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先看畫作內容。第一個是1910年所做作石門二十四景中的第五幅,藏于遼寧博物館,樹木僅??葜Γ毓P點出的烏鴉,一半空中徘徊,一半停駐枝頭,大量留白,可看出承襲八大山人、石濤畫風痕跡,流露出對艱辛生活的無奈之情。第二個是1930年所做《枯樹歸鴉圖》,藏于中央美院博物館。此時白石已60歲,此作描繪的烏鴉歸巢,比20年前更生機盎然,畫面增加了房屋、遠山、小橋、欄桿,房屋用屋頂以代表,遠山以淡墨給出,給足了想象空間。畫面成群結隊的烏鴉,錯落有致,已完全擺脫了八大的影響,形成明快開朗的畫風,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第三個是1949年所作《古樹歸鴉》,此時白石老人已89歲,鄉(xiāng)思、鄉(xiāng)情、鄉(xiāng)愁是老人晚年創(chuàng)作的主題,相比從前,此幅重回簡約,情濃于景:看破世間百態(tài),望盡天涯,尋找來時路。首次烏鴉抱團歸棲枝頭,個別2-3只飛舞;首次出現(xiàn)了彩色,淡綠的近山與夕陽下淡粉的云;首次出現(xiàn)了樹下橋上蹣跚行走的老人,畫出了在夢中尋找歸鄉(xiāng)路的白石老人,著重體現(xiàn)豁達與盼歸之情。作品呈現(xiàn)出精湛的技藝與大匠風范,晚年回歸的不是簡單,而是大道至簡。

古樹歸鴉齊白石

1949年 138×47.5cm 軸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看畫之后再看題跋,三幅《古樹歸鴉圖》題為:“八哥解語偏饒舌,鸚鵡能言有是非。省卻人間煩惱事,斜陽古樹看鴉歸?!苯柙娒髦荆赫l愿說啥就說啥,我做真實的自己。不為名利、是非所累,儉樸率真,最終如倦鴉歸林,終老于塵土。

齊白石曾說:“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策展人用心尋找了古樹歸鴉系列畫,正切合本次畫展主題《胸中山水奇天下》,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王建南 大學教師

本來不準備寫些什么,看了北京畫院公眾號下的觀眾留言,還是決定寫一段話。首先感謝畫院將觀眾留言都坦誠發(fā)布,甚至那些有點氣勢洶洶、似乎要聲討齊白石的留言。針對有些觀眾對齊白石山水畫的置疑,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也發(fā)表一下個人看法。

齊白石在自述中曾記述道:“我畫山水,布局立意,總是反復構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饼R白石的山水畫達到了與花卉畫一樣高超的成就,這是不少有識之士的共識。但如同他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所遭到的冷遇相似,如今還是有不少觀眾朋友看不懂他在山水畫方面超越古今的成就。

北京畫院美術館為齊白石辦山水畫專展,已是第二次。這一次的規(guī)模更大,幾乎集結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山水畫作。為什么還有不少人看不懂他的山水畫,認為他的山水沒有氣勢、沒有層次、沒有豐富的墨色之分呢?我覺得還是在觀看時帶有了個人更多的“私心雜念”。這些朋友習慣于欣賞北宋的寫實山水,元代的寫意山水,明清的文人雅致山水,還有近代山水如李可染的黑重厚密、傅抱石的氣勢飽滿、黃賓虹的層層厚積、白雪石的清潤靈秀、郭傳璋的古意盎然,而忘卻了山水畫之真諦如石濤在《畫語錄》中所言:“此某家筆墨,此某家法派,猶盲人之示盲人,丑婦之評丑婦爾,賞鑒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學者知之乎?!?/p>

林山 齊白石(局部)

1924年 86.2×43.1cm 軸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在齊白石漫長的習畫與賣畫生涯中,從一開始就明確“反對宗派拘束”,他曾云:“逢人恥聽說荊關,宗派夸能卻汗顏。”他鮮明地反對死臨死摹,他常說“胸中山氣奇天下,刪去臨摹手一雙”。而在民國時期,贊同他這一見解、認為他在山水畫方面取得了開創(chuàng)性成就的人中,只有“陳師曾是頭一個,其余就算瑞光和尚和徐悲鴻了。”

到了二十一世紀,盡管還有不少人看不懂齊白石在山水畫方面的獨特創(chuàng)造,但從畫院公眾號的留言中,我還是看到了有更多的人看懂了齊白石的山水。比如有一位觀眾寫道:“看了留言,原來那么多人說白石老人山水不好,我不懂畫,本來準備看草蟲來的,來了才知道是山水,但看得津津有味……”。另一位觀眾留言:“白石老人的山水畫給人一種親切感,好像就是我們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小景……。”懷著本心來看齊白石的山水,不帶有任何的成見,就能一下子步入他的山水世界。如果要將齊白石的山水與古代山水大師比較一番,請從“清初四僧”的山水畫進入。明末清初的四位僧人正是在“天崩地裂”的朝代變革之中,放下一切前輩之見,以各自的真心,放眼觀看山川河流草石樹木,在宣紙上大膽落墨,或如八大的簡淡荒疏、或如石濤的縱橫淋漓、或如漸江的冷逸峭拔、或如髡殘的蒼莽渾融。齊白石沿八大山人的極簡山水之路,依石濤之“舍我其誰”的獨創(chuàng)精神,開創(chuàng)了中國山水畫之新構圖、新筆墨和新境界。

放下一切成見,用自己的真心,進入齊白石的山水世界,感受他的情懷。

正如王建南老師所說的,有許多觀眾也提到看不懂齊白石山水,覺得齊白石的山水畫得不好,這樣的現(xiàn)象非常有趣,一百年前齊白石的山水頗受爭議,一百年后他的山水作品依然比他其他題材的作品有著更多的爭議。究竟為何?

在此,一并將之前公眾號中對齊白石山水持有懷疑和否定態(tài)度的留言列出,供大家深入思考這一現(xiàn)象。作為美術館我們亦希望聽到各方言論。

觀眾留言1:

做為一種視覺藝,讓人一看就有一種美的享受,比如中國山水畫反映出祖國的錦繡山河、山青水秀、河山壯麗、山美水美、山高水長等等,像看到漓江、桂林、黃山、華山等名山,它們的秀美、壯麗令人畄戀忘返,百看不厭,更激發(fā)了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看了齊大師的山水畫,我就沒有感覺到祖國的山河無美可言,只是禿山和單調的小丘,盡管齊大師用高度的簡練和概括,但我寧可在我家墻上懸掛白雪石、郭傳章、曾剛等畫家的畫,而齊老的畫再有收藏價值,價錢再昂貴,我也不懸掛在墻上的,因為沒欣賞價值,一幅書畫作品必須有廣泛的審美性,如只有極少數(shù)人讀的畫,甚至連我本人都看不來美在哪兒,掛它何用?這是我做為一個不懂高端藝的觀點,請高人原諒。

一幅好的書畫作品,不管是內行和外行都看得懂,都很欣賞,閱后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就有很多書畫愛好者去研究和學習,自齊老獨創(chuàng)自已風格的山水畫己多年了,據(jù)我觀察(也可能是主觀的),沒有任何人去學習齊老的山水畫,這說明什么問題,就可想而知了。

觀眾留言2:

因為他是齊白石!試問,如果我把山水畫也畫成這樣,誰能承認?大師嗎,畫成啥樣,都有人追捧!看看同樣是大師,吳昌碩的山水…比一下就知了!他的寫意畫,確實是大師級的,是值得后人好好的學習的??蛇@不能說他畫什么都好,特別是他的山水畫,我不認為就好!

【展覽信息】

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至四層展廳

展覽時間:2018年7月21日至9月23日(周一閉館)

(編輯:羅元欣)

圖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