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界各地,兒童肥胖相當普遍。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孩子胖是健康的標志。其實這看法,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孩子在正常的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體重標準,超過這個標準10%就是肥胖。兒童肥胖與否主要取決于父母對其喂養(yǎng)的認知程度。
肥胖對于兒童的危害并不是每個家庭都很清楚,有的還認為胖比瘦好。兒童肥胖病不僅是一種人體外觀形象,它對兒童的近期影響表現在,因體重的增加而身體笨重,行動遲緩,動作不靈活,容易發(fā)生意外。肥胖兒童體內脂肪過多,可使氧氣消耗量增加,表現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影響學習效果。
肥胖兒童易患成人病
肥胖兒童容易發(fā)生性早熟,甚至產生高血脂、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癥、脂肪肝、肝功能異常等,甚至發(fā)生2型糖尿病。這些過去是成年人“專利”的疾病,現在在兒童中也并非少見的。
根據對一組9~12歲肥胖兒童的檢查顯示:已有2型糖尿病者占3.8%,糖耐量異常者(糖尿病前期狀態(tài))占5.7%,高血脂占13.2%,高胰島素血癥占69.2%,肝功能異常占9.4%,以上表明2/3的患者均有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及糖耐量異常極易發(fā)生2型糖尿病。
一些肥胖兒童雖然暫時沒有病理改變,但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膽石癥、脂肪肝、痛風、乳腺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因此,肥胖兒童常常可因過度肥胖而影響一生的健康,給本人和社會帶來多方面的壓力,因此需要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許多好心的父母常常采用填鴨式的喂養(yǎng)方法,勸食、誘食,甚至逼食等手段,很多成年人也都是以給孩子買各種美味食品來表示自己的愛心,兒童也很容易被各種美味食品所誘惑,養(yǎng)成吃零食的習慣。這樣不用多久,他們就會營養(yǎng)過剩,體內蓄積越來越多的脂肪,因而導致肥胖。
長大后易成大胖子
兒童期肥胖,可促進脂肪細胞數量增加,使其到了成年期更容易肥胖,并且大大增加減肥的難度。兒童一旦肥胖,由于體內脂肪比例增高,酸性代謝產物排泄不充分而蓄積量增大,兒童會經常感覺疲困乏力,貪睡,不愿活動;又因為肥胖導致水、糖、脂肪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癥而出現異常饑餓感,表現為嘴饞而特別貪吃。這樣就容易促成兒童惰性的養(yǎng)成,變得既貪吃又貪睡,形成越來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惡性循環(huán)。
越是肥胖,越是貪食,越是懶惰,越不愿運動,失去兒童那種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兒童肥胖,長大后90%會變成大胖子。
肥胖還會引起相關疾病
部分兒童會因肥胖導致性發(fā)育障礙,男孩出現隱睪,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征發(fā)育障礙;女孩則出現性早熟或月經異常,導致其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礙和生殖無能。肥胖還可以影響兒童的頭型發(fā)育,出現愚蠢型傾向。還容易長成X形或O形腿,扁平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過度肥胖導致呼吸系統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大腦皮層缺氧,兒童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影響兒童的智力發(fā)育。
肥胖會使兒童的心理壓力增大。由于肥胖,易引起體型變化,體力下降以及肥胖后各種令人難堪的癥狀,給兒童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形成自卑、孤僻以及人格變態(tài),導致兒童嚴重的心理發(fā)育障礙。
兒童期的肥胖,經治療可以完全恢復正常。正常的體重有利于兒童循著正常的發(fā)育過程生長發(fā)育。盡可能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兒童發(fā)育受到不良影響。如果兒童期的肥胖延續(xù)到成人期再作減肥治療,部分已經造就的發(fā)育影響則無法完全恢復。所以,做父母的應注意,如果孩子肥胖,應盡早采取有效的減肥措施,不要延誤孩子治療肥胖的時機,釀成孩子終生的遺憾。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皮膚病學》刊登丹麥一項新研究發(fā)現,慢性皮膚病牛皮癬可能與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關聯。
新研究中,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員安·索菲·朗伯格博士及其同事對近34000對雙胞胎的相關數據進行了梳理分析。參試者年齡在20~71歲之間,其中牛皮癬患者超過4%,2型糖尿病患者超過1%,肥胖癥患者超過6%。在46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牛皮癬患者占8%。在沒有得糖尿病的參試者中,牛皮癬患者比例僅為4%。研究人員還發(fā)現,牛皮癬發(fā)病率與體重增加有關。牛皮癬患者體重總體比正常人群更大,罹患肥胖癥的比率為11%,大大超過正常人群。肥胖癥患者牛皮癬發(fā)病率比體重正常人群高兩倍。
朗伯格博士表示,雖然這項新研究尚未證明牛皮癬與肥胖癥和糖尿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是研究結果的確表明牛皮癬與肥胖癥和糖尿病之間存在重要關聯。
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所致的現象,并不是人們視為的“健康”標志。肥胖不僅影響形體美,而且給生活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加速衰老和死亡。難怪有人說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號。
肥胖者壽命短
據統計,肥胖者并發(fā)腦栓塞與心衰的發(fā)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體重者多二倍,高血壓發(fā)病率比正常體重者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較正常人約增高4倍,合并膽石癥者較正常人高4~6倍,更為嚴重的是肥胖者的壽命將明顯縮短。據報導超重10%的45歲男性,其壽命比正常體重者要縮短4年,具日本統計資料表明標準死亡率為百分100%,肥胖者死亡率為127.9%。
肥胖易遭受外傷
身體肥胖的人往往怕熱、多汗、易疲勞、下肢浮腫、靜脈曲張、皮膚褶皺處患皮炎等,嚴重肥胖的人,行動遲緩,行走活動都有困難,稍微活動就心慌氣短,以致影響正常生活,嚴重的甚至導致勞動力喪失。由于肥胖者行動反應遲緩,也易遭受各種外傷、車禍、骨折及扭傷等。
肥胖易發(fā)冠心病及高血壓
肥胖者脂肪組織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臟做功量大,使心肌肥厚,尤其左心室負擔加重,久之易誘發(fā)高血壓。脂質沉積在動脈壁內,致使管腔狹窄,硬化,易發(fā)生冠心病、心絞痛、中風和猝死。
肥胖易患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伴隨肥胖所致的代謝、內分泌異常,??梢鸲喾N疾病。糖代謝異??梢鹛悄虿。敬x異常可引起高脂血癥,核酸代謝異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癥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機能障礙可引起月經不調。
肥胖對肺功能有影響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應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體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隨之而增加功能,同時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積又限制了肺的呼吸運動,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難,最后導致心肺功能衰竭。
肥胖易引起肝膽病變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島素血癥使其內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進,就會造成在肝臟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積從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與正常人相比,膽汁酸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超過了膽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發(fā)高比例的膽固醇結石,有報道患膽石癥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科手術時,約由30%左右的高度肥胖者合并有膽結石。膽石癥在以下情況下發(fā)病的較多:肥胖婦女,40歲以上,肥胖癥者與正常體重的婦女相比其膽結石的發(fā)病率約高六倍。
肥胖還可引起關節(jié)病變。因體重的增加能使許多關節(jié)(如脊椎、肩、肘、髖、足關節(jié))磨損或撕裂而致疼痛。肥胖者可并發(fā)許多疝。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說的是看海能給人以好心情。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美國《健康與場所》雜志刊登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看海可舒緩壓力,洗滌心靈。
新研究中,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醫(yī)學地理學副教授阿姆伯·皮爾森博士及其同事比較了居住在新西蘭惠靈頓多個不同地區(qū)的居民壓力水平情況。結果發(fā)現,每天看海的人群壓力水平更低。研究人員將參試居民的財富、年齡、性別及其他多種因素納入考慮范疇之后,這種關聯依然成立。不過新研究發(fā)現,經??床莸毓珗@和森林等綠地,未出現“看海減壓”效果。
皮爾森博士分析指出,這可能與研究中沒有區(qū)分綠地類型有關。藍色的天空廣闊的大??胺Q“全天然”,而綠地卻包括運動場、游樂場等人造綠地和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兩大類。如果我們只看原始森林,或許會出現不同的解壓結果。不過這一點尚待進一步證實。
研究人員支出,這項新研究結果對城市規(guī)劃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例如,確保一定數量的海景高層住宅以及城市海景房,有益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至于看江河湖泊等其他大型水體是否可減壓的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探明。
我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正呈快速增長趨勢,根據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項針對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6%。這意味著我國有1億多的糖尿病患病人口。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2005年至20015年的十年中,我國由于糖尿病及相關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醫(yī)療支出將達到5577億美元,可以說糖尿病防治已刻不容緩。糖尿病與肥胖的相關性很高,我們發(fā)現肥胖與超重的人群常伴有胰島素分泌紊亂。合理減重對于糖尿病的預防以及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大有好處。
什么情況才需要減肥
現今社會以瘦為美,可以說這是一個全民減肥的時代,然而從健康角度來講并不是什么人都需要減肥的,體重是否超標要與身高結合起來考慮。常用的體型判定標準是體質指數(BMI),計算方法是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在28以上的人就要被判定為肥胖了。例如有人1米7的身高,體重為83公斤,即83÷(1.7)2=28.7,那么他就屬于肥胖。同樣的大于等于24我們認為是超重,在18~23.9之間的為正常體型。但是人的體型千差萬別,計算公式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對于肌肉與脂肪含量特殊的人群(如肌肉特別發(fā)達的運動員)就需要依靠專用的人體成分分析設備去評估是否有脂肪超標了。
減肥的目標與誤區(qū)
一旦被判定為脂肪超標就應該開始控制體重。我們都知道減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飲食習慣是長期養(yǎng)成的,增加運動要挨累的,減肥就是要與人性來一場曠日持久的斗爭。但是減肥所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不論對于控制血糖還是減少胰島素抵抗,減肥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建議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在3到6個月內減輕體重的5%~10%,逐漸達到理想體重,并長期保持。
提到減肥,人們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少吃飯,于是開始不吃東西或是只吃少量水果、蔬菜。這些方法其實都不可取。首先我們說不吃東西,也就是禁食,的確可以減少能量攝入。但是這種極端的饑餓不能長期保持,想想看,身上的肥肉是日積月累攢下的,會有一下子減掉這種好事嗎?在饑餓初期維持身體能量的是肝臟中的糖原,糖原的儲備量比較有限,機體全面動員脂肪提供能量還要有一個過程。這個時候難以避免的要消耗一部分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主要來源于肌肉,肌肉的重量遠大于同等體積的脂肪。所以我們忍饑挨餓一整天,雖然體重是減輕了,但是損失的卻是對人體有用的肌肉和水分。只要我們恢復原來的飲食模式,身體就會積累更多的脂肪以備下次饑餓的來臨,于是就“越減越肥”了。只吃蔬菜、水果貌似降低了能量,但缺乏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長期采用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
健康減肥金鑰匙
其實最適合糖尿病患者采用的減肥方法仍然是最經典的低能量均衡飲食,加上規(guī)律運動,以達到能量的負平衡,并使體重逐漸降低。
例如,一個從事輕體力勞動的人,體型肥胖,我們通常會按照20~25千卡爾每公斤標準體重來計算全天的總能量。也可以通過減少某一類能量較高的食物攝入,來達到控制總能量的目的。總體飲食原則就是保證適當的主食,足夠的瘦肉、蛋、奶類,適當增加葉類蔬菜,少量水果,嚴格控制油脂與堅果。另外建議在容易發(fā)生饑餓的時間點之前適當加餐,避免過度饑餓,以至于報復性增加進食量。當然,加餐吃的食物要計算在總的食物量中。加餐的食物可以選擇酸奶、蘇打餅干、水果、蔬菜等。但是應注意避免油炸、膨化食品和甜飲料。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減重的基礎
除了控制飲食,日常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之一。熬夜是減肥的大敵,現代人睡得越來越晚,夜間零食、加餐增加,能量攝入增加。這個時候往往活動較少,更容易積蓄脂肪。第二天起床困難,因不吃早餐導致午餐吃的更多,全天精神萎靡,活動減少,能量消耗減少,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想要減肥就要規(guī)律進餐、規(guī)律作息,還要規(guī)律運動。糖友們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強度,保護關節(jié)。
另外,每日監(jiān)測體重,即使有短時間的反彈,或持續(xù)幾天體重沒什么變化也一定不要放棄。我們關注的主要是人體肌肉與脂肪比例的變化,必要時做個人體成分分析就可以觀察到是否達到了減肥目標。說到不如做到,飲食與運動缺一不可,健康減肥要從一點點做起,希望能對想要減肥的糖友們有所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