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家長群和教師群都炸了。 起因是,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明確規(guī)定: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nèi)容,包括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nèi)容。 該項整改措施一經(jīng)提出,立即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 @妤:幼兒園啥都不允許教,剛入小學又要你啥都會!目前的教育狀態(tài),呵呵。 @u707211:一年級的拼音是要學,可是教的好快,孩子不學根本跟不上。幼兒園不讓教,難道家長自己教?! @小星滿天飛:我同事今年帶剛滿6歲孩子去小學報名讀一年級,要填一張表。老師問,會不會寫字?會不會算數(shù)?兒子回答不會,老師很驚訝,問為什么不會,幼兒園不教的嗎?家長不教的嗎?....哎,有時間,還是報個銜接班吧。 @愛辣椒:小學入學面試官問孩子6/7/8/10中間少哪一個數(shù)字啊,排隊過馬路你前面有三位同學,后面有5位一共有幾位同學。這些加減法,孩子幼兒園壓根沒學過,什么都不會。如果不想讓孩子緊張,家長丟臉,就只能上幼小銜接班了。 @U70367855:我們這邊上小學,也是首先報名時老師就要給孩子考試,我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大班就把她送進了私立幼兒園。因為私立的教數(shù)學漢字拼音,不這樣甚至聽有的家長說要是幼升小學報名老師考試過不了關的話學校不一定收!況且現(xiàn)在的小學老師教學基本都是一筆帶過。說真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來說能怎么辦!!! 面對新政策,家長的擔憂和顧慮,是可以理解的。 不少家長認為,很多小學不能保證“零起點教學”,孩子入學后容易跟不上課程,所以絕對“不能完全一張白紙地去上小學”。 但《通知》中避免幼兒園“小學化”的同時,也明確規(guī)定: 1.小學必須堅持零起點教學:禁止小學起始年級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禁止招生入學進行小學內(nèi)容的知識能力測試;禁止招生以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依據(jù)。 2.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nèi)容,各地要開始加以規(guī)范。 這意味著,國家不僅從源頭上避免了幼兒園“小學化”的不利教學方式,還從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小學入學考核等方面來支持和推進該政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想要長遠有利地發(fā)展,就必須堅持基本的教育原則,遵守基本的教育規(guī)律。 別讓我們的焦慮成為幼兒園“小學化”的催化劑,也別讓我們的攀比,成為了校外培訓班牟利的工具。 懂得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和自由,孩子或許才能成長得更加茁長有力。 事實上,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壓力,大多數(shù)來自父母的焦慮。 “小學老師授課速度快,孩子沒點底子,根本跟不上!幼小銜接班必須上!” “提前去幼小銜接班適應適應,哪怕只學會了一點,也比完全一張白紙地去上小學強?!?/p> “幼兒園現(xiàn)在不讓教拼音、識字,去幼小銜接班鞏固知識基礎,上小學才能輕松點?!?/p> 在不少家長的觀念中,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學會拼音、寫字、加減法、就算完成幼小銜接了。 實則不然。 真正的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要面臨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人際關系、行為規(guī)范、角色期望等多方面的變化。 這些變化使得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出現(xiàn)斷層,因此需要進行銜接。 那么,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具體有哪些斷層? 德國的哈克教授通過調(diào)查研究總結了幼小銜接階段兒童的六個斷層關系: 1、學習方式的斷層。 2、行為規(guī)范的斷層。 3、社會交往的斷層。 4、師生關系的斷層。 5、期望水平的斷層。 6、學習環(huán)境的斷層。 因此,幼小銜接階段,真正需要銜接的,是孩子從一個學習生活環(huán)境轉變到另一個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適應能力。 反觀市場上的學前班、幼小銜接班,多是以學拼音、學加減法、學寫字、背古詩等知識灌輸為主的培訓班,往往忽略了對孩子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適應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 孩子的幼小銜接,需要父母多方面的關注和幫助,更需要父母真正的理解和鼓勵。 父母輕松看待入小學這件事,才能真正減少孩子面臨各種斷層學習時的壓力和不適應,從而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度。 但,不上學前班、幼小銜接班,不等于讓孩子“零預備”入學。 想要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階段,父母也應該給予孩子相應的引導和支持。 那么,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 1、激發(fā)孩子上小學的熱情。 千萬不要用“上學就要受苦頭”“你這么皮,等上了小學讓老師來管管你”“上小學可不像幼兒園那么好玩,要努力學知識!”等話來嚇唬孩子,而是要說一些欣賞與鼓勵的話。 如:“喲,你的褲子又短了!人又長高了!”“我發(fā)現(xiàn)你變得越來越能干,越來越像小學生了!”“馬上要上小學了,你又可以交到新朋友了喲!”鼓勵的話語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很自豪。 此外,家長平時可以帶孩子到附近小學的門口去看看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激發(fā)孩子上小學的熱情。 2、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對上小學的憧憬之后,家長應該開始著手提高孩子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自能能力。 如,利用暑期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養(yǎng)成良好作息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如自己吃飯,自己收拾餐具,學會系鞋帶,整理書包、桌椅,大方、友好地與人交往等;提前讓孩子適應在書桌前端坐著看書、練習握筆、畫畫等。 3、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是否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對學習是否有興趣,生活是否有規(guī)律,在集體中是否合群,這幾個方面情況往往影響其入學后的適應。 作為家長,在幼兒階段就要給孩子一些自我管理的空間和機會,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方法和能力,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和過渡。 如,孩子自己整理床鋪、整理書桌、自己主動約朋友外出玩耍、自己選購適宜的文具用品等。 4、培養(yǎng)孩子積極應對困難的能力。 在家中出現(xiàn)問題時父母可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并在孩子解決了困難后,給予積極的暗示。如:“好極了,你做得真棒!下次遇到同樣的困難,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了?!薄澳阕龅貌诲e,但如果…可以更好” 5、陪伴孩子度過幼小銜接。 事實上,若家長能夠陪伴孩子共同經(jīng)歷幼小銜接這個特殊階段,孩子會更好、更快地適應改變。 如,開學時,陪孩子逛一逛學校,看看孩子的新教室、新宿舍等,夸獎孩子的獨立和成長,給予孩子盡快融入集體環(huán)境的自信與勇氣。 世間所有美好的東西,往往都來源于內(nèi)部的自我突破。 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 在孩子需要突破自我、開啟下一個人生階段的時候,我們除了給予鼓勵和引導外,也別忘了給予孩子信任和空間。 正如網(wǎng)友所言,童年之所以可貴,并非在這個時間學會最好的東西,而是讓最好的東西能延長時間。 給孩子一個自由徜徉的暑假,而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或許這才是把最好的東西延長的另一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