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同道注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你看人,他們追逐著將美口口相傳,比誰比誰傳的美更美,結果的美也就不是原來的那個美了。人人都吹噓的高明行為也有悖于最初的那個高明了。這是因為萬事萬物的相對性造成的。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都是相輔互參得出的認知感受,一對相對的事物不可以獨立存在。所以圣人治世也效法天地,任天下百姓各按其位,各行其事而不橫加干涉,看似無為,實是最好的為,看似什么也沒說教,實是最好的說教啊!就象天地對待萬物那樣任其自化而不加指責,生育了萬物卻不私有它們,功成而不自居。正因為這種不自居,所以才能夠國祚長久,圣人不去。(大連~修遠) 本章理解相關問題: 一、道德經(jīng)第二章揭示了什么天地規(guī)律(北京-宇超超) 回答一: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揭示的天地規(guī)律,世上沒有任何事物是獨立存在的,有高就有低,有大就有小,有陰就有陽。所以不能片面的看待事物,要看到兩面性。任何強調事物的唯一性都是不完備的。(北京-宇超超) 回答二:即使天下皆認同的人道,也不是天道,更不是至道,因為人道皆有偏差,非左即右,非下即上,是以圣人皆絕棄人道以事天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辭不有,不恃不居,國祚才能長久,百姓皆謂我自然。(重慶-友諒) 回答三:天地之間的基本規(guī)律是陰陽同在,有美就有惡,有長就有短,同是也不分陰陽,不分好壞。站在天地的角度看這些美惡的表象都只是道的表現(xiàn)而已。(石家莊-孫少敏) 二、有陰就有陽有強盛就有衰落,那么應該怎么保持強盛,經(jīng)久不衰呢?(大連萬里依然) 不走到事物的極致,就不會走到反面,才能經(jīng)久不衰。(廣州-道者淡泊) 三、圣王如何治理天下? 第二章揭示了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事天道,去人道。(深圳-廖望龍) 四、如何事天道?(北京-宇超超) 即順應天地規(guī)律治理國家。舉個兩個例子:古代皇帝春耕,是古時的一項國家典禮,在春天即將到來的時候,順應天地萬物生長規(guī)律,號召百姓播種耕地。治國理政也是一樣:人身體只有一個大腦,國家也只能有一個大腦,所以自古以來,我國都是圣王治理天下。(北京-宇超超) 五、如何理解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 圣人懂得事物兩面性道理,不從人的角度的看待天地規(guī)律,而是客觀的看待天地規(guī)律,尊重天地規(guī)律?!盁o為之事”就是按照天地規(guī)律去做事。(石家莊-孫少敏) 六、“所以圣人不人為的妄設參照系,奪天之化”這句的意思是無為的定義嗎? (香港-熊熊) 是的,無為:不為之以人道,而為之以天道。無為,是指圣王不以人道治天下,而以天道治天下。立天道自然之教,君王輔佐天道,以天治天下,無為之以人道,卻能無所不為、無所不成。雖人不為,但天為之,天成之。-白云先生。簡單點說:無為就是順應天地規(guī)律做事,無為而治就是按照天地規(guī)律治理國家。(北京-宇超超) 本章聯(lián)系實際應用: 一、本章對認識生活有何幫助?(北京-宇超超) 唯有天道、至道才是一、才無偏差,而人道無可避免的有偏差性,所以對待世間萬物萬象一定要辯證的從兩面性上去分析、去解讀、去應對。(重慶-友諒) 二、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句能不能用來修身?(北京-宇超超) 回答一:如果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國家來治理,道德經(jīng)每一句話都是講的修身。(石家莊~至樸明道) 回答二:這句可以用來修身,說的是順應天道來治身,以人智治身只是徒勞,不可逆天而為,修養(yǎng)好之后也不可貪天之功,修身在于順天而行,比如按時睡覺 按照道給人設定好的系統(tǒng)去運行,而不是用人智。(道者淡泊) 回答三:這段話用于修身我個人覺得是可以的。將身心當作自己的子民,尊重身體的起居飲食習慣,尊重身體的合理需求,如此欲望就能處于需求這個自然的位置,為我們提供必要的能量。欲得其所,方能盡享天年。百姓如同我們自己的身體一樣,也需要滋養(yǎng)。現(xiàn)世人們的身體主要還是被不健康的飲食和自己的心智搞垮了。這兩者,心智的破壞力還是更大。比如現(xiàn)在世界杯為了自己關注的球星熬夜看球,熬夜看場球,壽命大概得折壽幾天。思慮過度,精氣神都會從七竅流失,也是折壽。(旭) 分享經(jīng)典學習方法 讀經(jīng)學習方法 用道,圣人的方式去解經(jīng),讀經(jīng)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梢哉f是以道入道。在諸圣經(jīng)典中,天上的異象大都代指天道,如鳳鳥,大鵬,而神人,異人大都代指圣人,當然也有的代指失道之人。(廣州-道者淡泊) |
|
來自: 火巖山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