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nèi)グ葜]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醴泉銘碑”,這也是“麟山十二景”之一的“醴泉墨香”。請大家購票進入碑亭,聽講解員的講解。 (由碑文專職講解人員講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ūぴ簝?nèi)) 這里是“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碑亭。1986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為仿唐重檐碑亭,古樸厚重,氣勢雄偉,吸引了國內(nèi)外大批游人前來游覽參觀。我們先來拜讀“九成宮醴泉銘”碑。它是唐王朝遺留在九成宮遺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首次率文武百官來九成宮避暑,陪駕文武官員人數(shù)眾多,聲勢浩大,麟游山城一下子人馬劇增,加之天旱不雨,城中飲水極度缺乏,讓李世民“圣心懷之不忘”。在四月十六日的早朝后,他和文武百官信步來到九成宮西隅,發(fā)現(xiàn)山根處有一塊土壤異常的濕潤,于是他用龍杖去疏導(dǎo),霎時竟有一股清泉噴涌而出。水清如鏡,味甘如醴。因此賜名醴泉。宮廷中出現(xiàn)醴泉被認(rèn)為是大唐祥瑞的吉兆。轟動整個朝野。于是太宗敕命宰相魏徵撰文,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鐫碑立石,以記其事。此碑通高1.92米,上寬0.89米,下寬0.99米,厚29.5米,碑首為六龍浮雕,形神兼?zhèn)?,生動傳神,以此來顯示皇權(quán)的威嚴(yán)。碑身為一塊石質(zhì)考究的墨玉石,矗立在一青綠麻石龜座上。碑文為三點五厘米見方的楷書(即古人所謂的“寸楷”)每行五十字,共二十四行,計1100余字。此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以書法、文章和刻石工藝俱佳,馳名中外,世稱“三絕”碑。 《醴泉銘》撰文者為一代名臣良相魏征,(580—648)字玄成,鉅鹿曲城人(今河北?。?。他是我國初唐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歷史學(xué)家。他那種“上不負(fù)時主,下不阿權(quán)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jié),不以圖位賣忠”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被奉為為臣者之楷模。當(dāng)年他接受了為醴泉撰寫銘文的敕令,不負(fù)重托,用他那政治家的胸懷、忠直敢言的心跡和優(yōu)美犀利的文筆,在他的筆下“九成宮醴泉銘”猶如這醴泉之水源源涌出。碑文分為序文和銘文兩部分,遣詞造句,恰到好處,讀來瑯瑯上口,意味無窮。碑文記述了太宗杖導(dǎo)醴泉的經(jīng)過,描述了九成宮的建筑之精和園林之美,歌頌了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他以仁壽宮、九成宮同是一座離宮,卻產(chǎn)生了隋亡唐興的兩種截然不同結(jié)局的歷史教訓(xùn),尖刻地告誡太宗“黃屋非貴,天下為憂”,要“居高思墜,持滿戒溢”才能“永保貞吉”這振聾發(fā)饋的忠言哲理,魏征敢寫,李世民又敢刻立于石,使這篇宏文華章竟成一絕。 《醴泉銘》碑書丹者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湖南長沙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趙孟頫)之一,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練習(xí)書法最初是仿效王羲之,后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之嚴(yán)謹(jǐn),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guī)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號為“歐體”。 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貞觀六年,已七十六歲高齡的的歐陽詢書法技藝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醴泉銘》碑通篇一千多字,一絲不茍,一氣貫成,瘦勁險硬,法度森嚴(yán),明趙涵稱其為“正書第一”,被視為“楷法極則”,成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的里程碑。竟成一絕。 鐫刻者更是用刀如筆,精雕細(xì)刻,筆筆見力,字字傳神,精到入微,使后人得以領(lǐng)略歐書的風(fēng)采,其精湛之功力實乃一絕。 據(jù)記載,此碑書成后,李世民特命宮中善拓高手,捶拓若干。作為珍品,分賜諸位后宮及王公大臣,懸壁時習(xí)。歐陽詢更是聲名大振,如今,游客見到此碑是頂禮膜拜,足見對歐體楷書佩服的是五體投地了。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九成宮醴泉銘碑的拓帖不在少數(shù),可惜留存到今天的真本碑帖已是鳳毛麟角,歷史上一些人得到一真善本拓帖者,往往秘不示人,或者翻刻漁利。唐末,歐陽詢親筆書寫的墨跡已極難得到,九成宮也失于管理,漸漸頹壞,因此,人們就開始在九成宮醴泉銘碑上捶拓碑帖,更有一些人以營利為目的,“每拓數(shù)帖,挖損一字”,使碑石原字損失較多,元代麟游縣令董雄飛曾十分感嘆的寫道:“往事已隨塵汩汩,破垣空對黍離離,老僧趨出迎新令,墨客時來打舊碑?!睍r至明、清,相當(dāng)一部分碑字已缺失,原存字又瘦細(xì)如線,地方官吏為了不使這塊凝聚著厚重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泯滅,遂據(jù)史跡記載對碑文添補刊刻,使我們得以了解這塊“三絕”名碑的史料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1986年至1987年,陜西省文物局撥款12萬元,征地、拓擴院落,并新修兩座仿唐重檐碑亭,使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得到了徹底保護。 各位游客,大家請觀碑側(cè):《九成宮醴泉銘》碑從唐末到五代大概已有人題刻于碑側(cè)和碑陰,可惜被宋代和后來的人磨掉了(指識碑陰碑側(cè)殘存痕跡),現(xiàn)在看到的碑石兩側(cè)有北宋元豐五年、六年、八年(公元1082年——1085年)鳳翔府的官吏觀覽九成宮遺址和醴泉銘碑后的題刻及明代地方官員題刻。 一九五七年,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九成宮醴泉銘碑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七九年,被國家公布為全國書法藝術(shù)名碑,一九九六年六月被定為“國寶級”文物,因而倍受海內(nèi)外關(guān)注和推崇。(選讀碑文并解釋) 附碑文解釋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歐陽詢奉敕書。 在貞觀六年農(nóng)歷四月, 我太宗皇帝去九成宮避暑,此即隋代營建的仁壽宮。當(dāng)年削平高山修起雄偉的宮殿,截河筑壩匯成湖泊,跨水修成帶廊廡的橋梁,劈開山巖聳起高大的闕門。周圍建起高閣,四面長廊相接。建筑密集,如同山間葛藤膠纏,臺榭錯落,如山峰參差起伏。抬頭仰視高聳入云;俯首鳥瞰深邃千仞。猶如寶珠玉壁交相映襯,金壁輝煌。光彩明亮勝過云霞;照耀蒼穹遮蔽日月。細(xì)觀其削山改水,窮極奢華,來滿足個人的欲望,真是無以復(fù)加。至于到了炎夏酷暑的季節(jié),不但沒有郁悶蒸灼之氣,清風(fēng)徐吹,反而有點凄冷的感覺,確實是安體的佳所,養(yǎng)神的好地方。漢武帝在淳化縣修的避暑離宮——甘泉宮也無法與九成宮相媲美。 我太宗皇帝十八歲就征戰(zhàn)四方,二十七歲君臨天下,撫治萬民。開始以武力統(tǒng)一天下,最終用文德教化百姓。我大唐疆域東越東海青邱之石,南逾南越之地,酋長、夷王貢寶獻(xiàn)珍,通好的譯使來往不絕。西出古輪臺以外,北至玄闕,使廣袤的地區(qū)互相連接,并設(shè)置州縣區(qū)劃,充實人口,編隸戶籍。天下繁榮太平,近安遠(yuǎn)靜,全體臣民交口稱贊,福祉康樂日漸趨增。雖靠天地佑佐,實則憑皇帝一人深謀遠(yuǎn)慮。忘卻自己,胸懷社稷,頂風(fēng)冒雨,心系百姓,憂勞過度而生病,可與大圣人堯、禹相比擬,勤勞有加,皮膚如臘,腳生厚繭。皮下氣血凝滯的病情,針灸藥療不見好轉(zhuǎn),京城長安的炎熱濕暑對這種病危害甚大,群臣請另建避暑行宮,方可使病體康復(fù)。而陛下十分愛惜民力民財,多次拒絕臣下建議,不肯聽從眾人勸解。提出隋代離宮已營建現(xiàn)成,廢棄可惜,毀掉重建勞民傷財,事物貴在不浪費奢糜,何必為我另造離宮,于是撤掉華麗的雕飾,一取再取豪華的擺設(shè),修葺頹壞的殿宇,朱紅的殿階鋪上沙石,粉白的墻壁涂上了黃泥,漢白玉的臺階接續(xù)上了土臺階,茅草蓋在瓊樓玉宇上,總觀豪華壯麗的仁壽宮即想隋何以亡,再看我太宗改造的九成宮卑陋儉樸,足可垂范于后世。此所謂高尚圣潔之人雖不勞民傷財,都能享其成果。 然而仁壽宮內(nèi)池沼湖泊之水全引自山澗,宮城大內(nèi)缺少水源,祈求神靈,無濟于事,并非人心空想強求所能辦到。我太宗對宮中乏水之事念念不忘,在四月十六日這天,圣上偕長孫皇后,遍游臺榭亭閣之下,俯身細(xì)看山根土壤,發(fā)現(xiàn)濕潤,因此以手杖戳導(dǎo)疏通,有泉水隨出,香甜如美酒,水出泉向南注于丹霄殿右側(cè),至天臺山下又折流于東,從丹霄殿雙闕前經(jīng)過,貫穿青瑣門,繞過紫紅色的大殿,清波漣漪,瑕穢蕩滌,可導(dǎo)養(yǎng)性情,可澄清耳目,亦可如明鏡映照群形。如甘霖潤生萬物,臣民草木共同沐浴皇上的神澤深恩。這不唯是上蒼之精氣所致,還是大地珍寶的聚結(jié)。 《禮緯》記:“王者刑罰殺斬必須量刑準(zhǔn)確,獎賞賜給應(yīng)當(dāng)確實有功,真正依律去辦,醴泉就會出在宮廷。”《曷鳥冠子》記:“帝王有德,感天動地,教化了萬物生靈,也會出醴泉?!薄度饝?yīng)圖》記:“帝王崇尚節(jié)儉,不讓臣民貢獻(xiàn)珍肴美味,則醴泉出,飲此水可以長壽?!薄稏|觀漢記》日:“漢光武帝劉秀中元元年(56)東京洛陽出醴泉,人飲之藥物不治的頑疾痼癥都痊愈了。然而神靈的醴泉要出現(xiàn),最重要莫過于明圣的君王降臨。醴泉水既能治頑疾痼癥,又使人壽命延長。所以文武臣僚,士庶百姓奔走相告,喜形于色。而我太宗皇帝、長孫皇后推辭謙讓,不貪天之功居為己有。祥瑞之出,實乃鞭策警勵。皇帝受命于天,其美德雄略,不是我才疏學(xué)淺之人所能彰顯的,但我職任秘書監(jiān),撰寫這篇碑文義不容辭,不可使國家盛事皇上美德遺缺典冊之外,斗膽如實記錄。于是書以下銘文:我皇尊順天命,統(tǒng)一天下,千載一遇的盛世,生靈萬物都親眼目睹。功德高于大舜,勤勞勝過大禹。超越三皇邁逾五帝,真是空前絕后。用武力消滅禍亂,以文德才教化黎民。文明傳給荒蠻,禮儀授予酋首。封官賜爵,世代相襲,稱臣納貢。高尚的道德沒有名字,造詣深奧的人大智若愚。在潛移默化中顯其功效,其作用大小是無法測量的。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太平日子,不感謝上蒼,怎知皇帝神力。天體載物,無聲無息,萬物賴以繁衍生存。隨著思維改變性質(zhì),聽從善導(dǎo)變行聰明。因此發(fā)生聲響,顯耀盛大光明。洪福眾多,吉祥展現(xiàn)。景云蔽天,龍馬負(fù)圖。靈龜獻(xiàn)書,鳳凰來儀。日呈五色,烏趾書字。頌揚祥瑞沒終止的時間。紀(jì)載歷史筆無停歇。天賜大瑞降下吉祥,皇帝臣僚心中喜悅。泉水如皇帝謙虛美德潤澤臣心。潺潺流淌,明亮潔凈。飄萍味醇,醴水飴甜。冷清玉潔,明鏡鑒影。日日飲鮮水,永遠(yuǎn)無涸竭。社稷隨盛世安泰。吉慶偕泉水流淌?;实刍屎蟪柘?。祥瑞屢現(xiàn),卻不喜形于色。居住的房屋崇尚儉樸??鞓返臅r候也不獎?wù)峦嬗?。王候?qū)⑾嗖⒎琴F種。社稷百姓時記心上。隋營仁壽為游樂賞玩。今改九成為務(wù)實養(yǎng)息。還歸淳樸,恢復(fù)本來性質(zhì),取掉雕飾,現(xiàn)顯原始面貌。居安思危,力戒驕滿。念念不忘上述哲理,才能永保個人貞操美德,社稷吉祥安泰。 (下一個景點《萬年宮》碑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