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麟游縣的九成宮是隋唐兩朝四位皇帝的避暑離宮,后因無數(shù)次山洪侵襲而深埋地下。留存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等寶貴文化遺產(chǎn),吸引了許多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碑文字體的書寫者是楷書大家歐陽詢,歐體字的創(chuàng)始者。此外與碑文有關(guān)的兩個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魏征。九成宮鑒證了盛世大唐的面貌,考古學家們希望利用九成宮圖畫尋找1300年前消逝的宮城。 田雪松書畫院【神木分院】 九成宮簡介 唐太宗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安定,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諫議大夫魏征力勸唐太宗要以隋滅亡為借鑒,建議皇帝要居安思危,勤政愛民,自躬節(jié)儉。唐太宗也十分注意傾聽魏征的進諫。為了唐太宗的安康,眾臣啟奏修建一座為皇上療養(yǎng)的離宮。唐太宗出于愛惜人力、財力,拒絕了眾官建議,而是下旨將隋代舊宮仁壽宮重新裝修后做避暑之用,并未大興木土。仁壽宮位于陜西麟游縣,建有九宮,遂改名為九成宮。 “九成宮”遺址,在今陜西麟游縣城西2.5公里,原為隋之“仁壽宮”,唐貞觀五年(631)加以擴建,更名“九成宮”,并置禁苑、武庫及宮寺。《九成宮醴泉銘》碑建立于唐代離宮九成宮內(nèi),即今陜西省麟游縣城西端北馬坊河口處。碑身為黑色大理石,高2.7米,寬 0.93米,厚 0.27米。承以青綠色麻石龜趺。螭首。碑額篆書“九成宮醴泉銘” 6字。碑側(cè)左有宋元豐年間,右有宋紹圣、明正德、嘉靖年間諸家題名。碑文為唐代名臣魏征撰,歐陽詢書。文字均為 3.5厘米見方的楷書,每行50字,共24行,總計1100余字。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田雪松書畫院【神木分院】 “九成”之意:“成”訓“重”,“九”訓“多”,“九成”形容多層,高峻?!般憽?,文體之一,多用韻語,如作山川、宮室、器物之銘前面多用散文敘述,然后是韻語銘文。《九成宮醴泉銘》撰作和書寫于唐貞觀六年(632)夏歷四月,全文敘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筑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jié)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nèi)發(fā)現(xiàn)醴泉的經(jīng)過,并刊引典籍說明醴泉的出現(xiàn)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宋曾鞏在《九成宮酯泉銘·跋》中稱:“九成宮乃隋之仁壽宮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 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為代表的“初唐四家”。把楷書作為藝術(shù)原型,經(jīng)過吸收創(chuàng)作,建立起了“法度森嚴”的書法風格,歐陽詢的楷書是這一書風的典型代表,他的楷書被譽為唐人之首,最適合初學者臨摹,歷代學習書法的人都奉為范本。 田雪松書畫院【神木分院】 九成宮原文 秘書監(jiān) 檢校侍中 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chì】撰【zhuàn】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壽宮也。冠【guān】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jiāo 】葛【gě】,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云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侈,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無郁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yǎng)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經(jīng)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nèi),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儌【jiǎo】 ,皆獻琛【chēn】奉贄【zhì】,重譯來王,西暨輪臺,北拒玄闕,并地列州縣,人充編戶。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咸遂,靈貺【kuàng】畢臻【zhēn】,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遺身利物,櫛【zhì】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yáo】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pián】胝【zhī】,針石屢加,腠理猶滯。爰【yuán】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yǎng)性。圣上愛一夫之力,惜十家之產(chǎn),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隨氏舊宮,營于曩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zhuó】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qì】其頹壞,雜丹墀【chí】以沙礫,間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階,茅茨續(xù)于瓊室。仰觀壯麗,可作鑒于既往,俯察卑儉【jiǎn】,足垂訓于后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然昔之池沼【zhǎo】,咸引谷澗,宮城之內(nèi),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懷之不忘?;浺运脑录咨晁费辛占汉?,上及中宮,歷覽臺觀,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涌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于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蕩瑕穢,可以導養(yǎng)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鑒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謹案:《禮緯》云: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于闕庭。《鹖【hé】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度饝?yīng)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稏|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然則神物之來,寔【shí】扶明圣,既可蠲【juān】茲沉痼【gù】,又將延彼遐齡。是以百辟卿士,相趨動色,我后固懷撝【huī】挹【yì】,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于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于當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豈臣之末學所能丕【pī】顯。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策,敢陳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 唯皇撫運,奄壹寰【huán】宇,千載膺【yīng】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后光前,登三邁五。握機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辟不臣,冠冕并襲,琛贄咸陳。大道無名,上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載,無臭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隨感變質(zhì),應(yīng)德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雜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龍官,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chuò】工,筆無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悅,流謙潤下,潺湲【yuán】皎潔,萍旨醴甘,冰凝鏡澈,用之日新,拒之無竭。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后夕惕,雖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游,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zhì),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茲在茲,永保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田雪松書畫院【神木分院】 九成宮筆法 《九成宮醴泉銘》的筆法特點: (1)、筆畫勻稱 《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字,橫,豎壁畫的粗細變化,總的看來比較勻稱,互相對比不明顯。甚至可以說,通篇的點,橫,豎,撇,捺,鉤等筆畫的書寫用筆,在粗細方面都是比較勻稱的。 (2)、筆畫轉(zhuǎn)折方多圓少 《九成宮醴泉銘》楷書中,比劃轉(zhuǎn)折處的特點是“方多圓少,”給人以挺拔秀麗,剛健有力的感覺。 (3)、豎彎鉤保持隸書筆意 《九成宮醴泉銘》中字的豎彎鉤收筆部分,稍按之后筆毛便往右并逐漸向上提筆收鋒,保持了隸書的筆意,這也是歐陽詢楷書方面用筆較為特殊的地方。 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在書寫用筆,尤其在運筆方面,總的速度較慢。行筆穩(wěn)健,不突然行筆變細,也不迅速劃過。這對于初學者來講,容易控制便于掌握,這是歐體楷書優(yōu)于其他諸開書的地方。 唐代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于古人,擾龍蛇戰(zhàn)斗之象,云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于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于智永,潤色寡于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于清之致。 田雪松書畫院【神木分院】 九成宮結(jié)構(gòu) 《九成宮醴泉銘》的結(jié)構(gòu)特點: 1、左右背勢, 體態(tài)頎長。歐字結(jié)體多取斂勢, 豎多左右相背,細腰瘦健,中宮稍緊湊,而上下則多伸頭露足,“若春筍之抽寒谷”,體勢顯得瘦硬清寒又灑脫靈動。如“儀、潤、井、趨”。 2、形斂勢放,舒活開張。該碑雖主體收斂卻不乏舒放之 勢,字中多以長橫或長豎、長捺、鵝浮鉤等主筆拉長取勢(尤向右擴展較長),中宮間距、留白適宜,結(jié)體緊而不拘。如 “谷、緯、往、堯 ”。 3、斜正變換,平中寓險。該碑結(jié)體謹嚴,卻時出欹斜險勁之筆,充滿奇趣。能正斜相映,化靜為動,并于倚靠、俯仰、牽制、向背、避讓、呼應(yīng)等運動變化中尋求力的平衡,達到“既知險勁,復歸平正”的境界。如“功、致、瑞、沉”。 4、大形規(guī)整,小處求活。該碑結(jié)體外形 規(guī)整,有平正之態(tài),但卻極注意避同求異,能寓局部靈活多變于整體端莊險勁之中。對字體和點畫采用繁簡(后、後)、置換(魏、戶)、挪移(塗、舊)、增減(建、身)等手法,進行異體變形,能于法度中求變化,于細微處現(xiàn)精神;并蘊含行書筆意,多有率意、飄遠、靈便之筆。橫豎化點、鉤生隸意、點畫間顧盼俯仰,神氣充腴,使體勢整齊而不板滯,佳構(gòu)時出。如“無、嶸、與、徒 ”。 總之,歐書雖用筆方折瘦勁,結(jié)構(gòu)緊束峻宕,但卻內(nèi)含秀骨,筆勢舒張,不失潤味,臨習時切勿夸張失度,專事方勁,一味緊束,導致刻板生硬,有骨無肉,成拘謹寒乞。而要險潤融合,方圓兼施,收放得勢。要苦練妙悟,把握好“摹形”與“寫神”的切合點,努力做到“形神兼?zhèn)洹薄?/p> 田雪松書畫院【神木分院】 |
|
來自: SS藝品堂 > 《歐陽詢及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