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凡是具有條達上升、溫、疏土特性的物質(zhì)局屬于木,在市為春,在方位未東,一日為晨;凡是具有熱、溫暖,化木、化金特性的物質(zhì)局屬于火,在時為夏,一日為午,方位為南;凡是具有稼穡、歸藏萬物的特性的物質(zhì)俱屬于土,濕土生草木五谷,在時為長夏,干土可以克水為堤壩;凡是具有肅降、寒涼收斂、斧正特性的物質(zhì)屬于金,在時為秋,方位為西;凡是具有潤下、滋潤、浮舟的性的物質(zhì)都屬于水,四季為冬,一日位夜間。 五行生克,金能生水,水能沉金,少水生木,大水木漂,干木能生火,濕木晦火,大火能生燥土,少火加于濕土能生木,火能化木為土,土能生(藏)金,土多金埋不得示現(xiàn),大水可以克火,少水大火則化氣,金能克木,木堅金折,木能克(疏)土,土堅(似金)木萎 (不生草木),土(多)能克水,水多土潰。因此能把五行顛倒顛,即為人中仙。 木氣生于春,有疏泄、條達之性此時太陽在東,陽氣始生,草木始青;火氣有煊通溫化之性,太陽直射大地,陽氣始盛,草木茂密,四季為夏;土氣有運化、稼穡之性,在時為長夏;金氣有收斂、下降之性,草木始衰,四季為秋,落葉歸根;水氣有封藏、流動趨下之性,四季未冬,萬籟俱寂,深藏不出;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金。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間為長夏。 收斂抑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煊通抑制收斂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抑制煊通作用,故曰水克火。運化作用抑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抑制運化作用,故曰木克土。運化者,運動化合也。煊通者,煊熱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傷水分也。 相生者,六氣始生之先后。相克者,大氣圓運動對待的平衡。相生者,補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過。相生相克,意在和諧。天人之氣,和諧則無病。相生則和,相克則平。古人曰天人合一則合于造化神功,字不妄造,看看這個“天”字,由“二”和“人”組成。“二”字上一畫代表蒼宇(天),下一畫代表大地,由此看來“人在蒼宇之下,大地之上”,不明造化之理則人在(大地)土中成為孤魂野鬼。 顛倒五行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木火土金水順生,水火金木土是順克。家父常說:“能把五行顛倒顛此為人中仙”。實用的五行生理是,土能生木,木能生金,金能克火,火能克水。詳細一點是濕土能生草木,草木茂盛皆賴土厚有水陽光明媚,表現(xiàn)在人體脾喜濕而惡燥,腸胃之消化皆賴肝膽(木)之疏泄,而這些皆以腎中之精為本,心中之火為火種。草木有情能把堅地(金)疏松,也就是木能生金,表現(xiàn)在人體就是。寒涼秋風(fēng)克之炎炎烈日,也就是金能克火,表現(xiàn)在人體,就是從水果蔬菜中獲得的汁液可以潤腸宣肺,以此大便濕潤而成形,呼吸順暢,鼻腔濕潤而不燥,咽喉清利。炎炎烈日水分蒸發(fā)為水氣,水量減少,表現(xiàn)在人體,起心動念煎灼腎中精汁而導(dǎo)致火水未既而失眠。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中醫(yī)就是一個圓 中醫(yī)就是一個圓 中醫(yī)就是一個圓,一個中心,一個起點,起點就是終點,離開中心點,氣有余真熱向外,氣不足真寒縮蜷,精虧昏昏然,液虧大便干,津虧口渴思冷飲,中心雖一點,太陰陽明合一圈(點),左升右降不間斷,清升不足頭昏目眩,口渴咽干,熱飲獨喜,濁降不暢,腹中(“月真”合成一字)脹,逆氣連連,口苦不思油膩。中氣寒則腸鳴飧泄,頑谷不化,中氣熱多因毛竅閉合肺氣不宣;寒熱雜則瀉下臭穢。 自然六氣主氣厥陰風(fēng)木(溫)、少陰君火(熱)、少陽相火(暑)、太陰濕土(濕)、陽明燥金(燥、太陽寒水(寒)首尾相接,年年不斷,客氣取之年支,先定司天在泉,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一陽(少陽)、二陽(陽明)、三陽(太陽)順延,人之六氣與自然六氣合和則不病變,一氣之偏,六經(jīng)病變。仲景之傷寒,是氣化之典范,其處方取之故圣之精方約之為經(jīng)方流傳,傷寒之論病概之以證見,傷寒六經(jīng)之方臨證不過十有八變(成卦之方法),其中大多數(shù)處方是為糾正庸醫(yī)之治偏。為明六經(jīng)真義,特將六經(jīng)之義明顯。 太陰主濕土猶稼穡之良田,躁則地裂不生五谷,澇(太濕)則五谷枯渙,在人曰膏梁厚味,溶溶潤陽明燥金之源,對應(yīng)脾與肺藏,經(jīng)絡(luò)為手太陰肺經(jīng)與足太陰脾經(jīng),寒與外濕相加則中氣氣化無源,腸鳴飧泄、乏力病見,太陰濕土熱盛則黃病出現(xiàn),其色黃色鮮明如橘,小便短黃可見。太陰濕土寒盛如冬之大地冰堅,面色當(dāng)見晦暗,小便定然清長,溫之熱之滲之,疾病方可周痊。 陽明主燥金猶田中排水之溝渠,掌控田地之潤干,在時為秋后陽去陰復(fù),在藏為胃與大腸,磨谷與傳導(dǎo)功顯。經(jīng)絡(luò)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與足陽明胃經(jīng)。 少陰主君火猶春后之日光,灼灼熱量可見,主宰一年之陽氣,升降與潛藏由此可見,在人為心藏與腎,血液盈虧由此調(diào)節(jié)。經(jīng)絡(luò)手少陰心經(jīng)。 太陽實為諸生靈之光明,寒水乃氣之冬現(xiàn),在人為小腸與膀胱,小腸為人體熱能之來源,氣化于表則為津液與汗,氣降于腎凝于膀胱為尿之變。 厥陰風(fēng)木乃余冬之寒氣與初春的陽熱交替的化現(xiàn),表現(xiàn)的形式是溫柔與剛堅,在藏為心包,心之宮墻,肝,筋之使喚。經(jīng)絡(luò)為手厥陰心包與足厥陰肝。 少陽相火猶鍋中蒸氣,乃君火之輔助,在人為膽與胰腺,其氣降則太陽化源不竭,經(jīng)絡(luò)為手少陽三焦與足少陽膽經(jīng)。 六經(jīng)義明,病癥無越其間。后天稟氣于脾胃,這是圓的中心點,《易》曰:“百谷草木麗乎土”,誠斯義也,六經(jīng)(十二經(jīng)氣)周六(流)于其外,不可有偏,偏則六經(jīng)病見,推、拿、針、灸、按、摩、蹺,無藥療法之典范,食品、草藥藥食之斛攬,象六獸之形而動,導(dǎo)引之淵源。悅之一以話語,動之以情見,調(diào)養(yǎng)精神于瞬息間。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矩明,方圓隨處可見。 太陽為巨陽之屬,內(nèi)屬手太陽小腸,外屬足太陽膀胱,諸書言其為一身之藩籬實言其主外,人身乃一整體,手太陽小腸(經(jīng))與手少陰心(經(jīng))相表里,手太陽小腸為人體重要的產(chǎn)熱器官,其熱經(jīng)足厥陰肝傳手少陰心,心布熱于肺,肺主皮毛,肺把多余的熱經(jīng)皮毛與大氣交換,寒則毛竅閉合以保存陽氣,以此保持體溫恒定,肺傳熱于大腸,手少陰通過脈絡(luò)傳足少陰腎,腎與膀胱相表里。 太陽之氣來源于手太陽小腸,足少陽膽與足太陰脾(胰腺)把胃中琢磨的水谷化成精微布散到全身各處來充養(yǎng)先天的元陰(精)。 |
|
來自: zdw0105 > 《中醫(y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