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2條 百合病發(fā)汗后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導讀:《金匱要略》編輯按照劉渡舟編著《金匱要略詮解》中分類方法,按照第幾章第幾條標注。注釋多選清代、近現(xiàn)代醫(yī)家著作,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jié)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名家論述或者發(fā)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試注 百合病病機為心肺陰血虧虛,雖然“如寒”而“無寒”,若是誤為太陽表證,而用發(fā)汗之法,必然陰傷更重,虛熱內(nèi)生,此時治療應(yīng)使用百合知母湯,方用百合滋陰潤燥,知母清熱除煩。 清·尤怡《金匱要略心典》 人之有百脈,猶地之有眾水也,眾水朝宗于海,百脈朝宗于肺,故百脈不可治,而可治其肺。百合味甘平微苦,色白入肺,治邪氣,補虛清熱,故諸方悉以之為主,而隨證加藥治之,用知母者,以發(fā)汗傷津液故也。 清·吳謙《醫(yī)宗金鑒》 【注】 百合病不應(yīng)汗而汗之,不解者,則致燥。以百合知母湯主之者,清而潤之也。 清·黃元御《金匱懸解》 百合之病,即其溺時頭痛觀之,是病在氣分也。主氣者肺,肺朝百脈,百脈之氣,受之于肺,一呼則百脈皆升,一吸則百脈皆降,呼吸出入,百脈關(guān)通,是以肺病則百脈皆病。肺氣清明,則神思靈爽,甘寢飽食,肺氣不清,則郁悶懊憹,眠食損廢矣。是宜清肺,肺氣清和,百脈自調(diào),而其由來非一,則用法不同。若得于發(fā)汗之后者,是汗亡肺津,金被火刑也。百合知母湯,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涼金而瀉火也。 清·曹穎甫《金匱發(fā)微》 本條與第3/4/5條同講。 太陽寒水,由三焦下達膀胱為溺,由腎陽蒸化膀胱,外出皮毛為汗,故溺與汗為一源。寒水下陷,輕則為蓄水,重則為蓄血。汗之由肺出皮毛者,屬水分。由脾出肌腠者,屬血分。故血與汗為同體。營為血之精,行于脈中,衛(wèi)為水之精,行于脈外。人一身之水,藉血熱而化氣,故肌腠孫絡(luò)溫而后皮毛固。一身之血,得水液而平燥,故三焦水道通而后血海濡。今以方治為標準,可知病之輕重。汗傷肺陰者,治以百合知母湯,但滋肺陰已足。下后水液下出大腸,由府病累及藏陰,濕熱逗留為病,則治以百合滑石代赭湯。吐后液虧,陽氣上冒,累及主脈之心藏,而怔忡不寧,或至不能臥寐,則治以百合雞子黃湯。此其易知者也。惟不經(jīng)吐下發(fā)汗,而見百脈俱病,自來注家,未有知其病由者。陳修園知其病在太陽,不能從《傷寒》太陽篇悟到太陽之變證。黃坤載識為瘀濁在里,不能定瘀濁之名。識病而不能徹底,非所以教初學也。予以為此證直可決為太陽標熱內(nèi)陷蒸成敗血之證,故方治用百合七枚以清肺,用生地黃汁一升以清血熱(一升約今一大碗,須鮮生地半斤許)。血熱得生地黃汁清潤,則太陽標熱除,敗血以浸潤而當下。觀其分溫再服,大便如漆,可為明證矣(按腸中本無血,惟熱郁蒸腐經(jīng)絡(luò)乃有之,此亦利下膿血之類,觀于病蓄血者大便必黑,于此證當可了解)。 清·沈明宗《張仲景金匱要略》 此下皆指二十日、一月后,見病之方也。先因感冒六淫之病,發(fā)汗而傷肺胃津液,余邪未徹,淫舍營衛(wèi)之間,故成百合病也。然肺氣熱而腎水則虛,膀胱之氣亦熱,故用泉水同百合養(yǎng)陰而清肺熱之源,同知母以養(yǎng)腎水而瀉膀胱之熱,清金生水,肺得通調(diào),膀胱之氣得化,病則愈矣。 清·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 百合病,見于發(fā)汗之后者,以其不應(yīng)汗而汗之,以致津液衰少者,以百合知母湯主之。 劉渡舟《金匱要略詮解》 本條論述百合病誤用汗法后的證治。百合病有如寒無寒,如熱無熱等證。醫(yī)生誤認為是表實證,而發(fā)其汗,汗后傷津,心血肺陰而更虛,則虛熱加重,故出現(xiàn)心煩、口渴等證。 治以百合知母湯,養(yǎng)陰清熱,潤燥除煩。方中百合清心潤肺,益氣安神,知母清熱除煩,養(yǎng)陰止渴,配泉水清熱利尿,導熱下行。三藥相合,以奏養(yǎng)陰除熱之功。 胡希恕《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這百合病呀,他虛熱病與實熱不同了,這個實熱可以攻啊,在表可以發(fā)汗,在里可以下之,在上可以吐之。汗吐下,全是對實熱而言,虛熱不能攻,所以百合病有熱是肯定的,口苦、小便赤嘛。可是這個反而發(fā)其汗是不會好,只能夠傷其津液,而其越煩燥,他這個病不會好的,就上頭這個糊涂病、精神失常還是不會好的,那還是存在,只能夠增添他的煩熱,所以他在百合里頭加知母,知母是去煩熱的。 這個百合知母湯,百合用七枚,把它劈了,知母用三兩,切碎。先用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就是泡了一宿啊,它出些白沫子,然后把這個水不要了,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另換泉水二升,就是兩碗了,那么再煮這個百合,取一升,這個時候百合不要了,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再另以泉水兩升煎知母,也取一升也把也滓去了。后會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然后把兩個藥汁,一個百合藥汁、一個知母藥汁,各一升都擱一起,合到一起不是二升了嘛,再上火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分兩回來用。 那么百合這個藥啊,在本草上它是甘寒,這個甘寒的藥都是養(yǎng)陰補虛,同時去熱。那么在《本草經(jīng)》上呢,說大量吃百合呀,能夠通利二便,它這個小便赤澀,當然吃這個百合合適呀是吧。那么由于發(fā)汗更亡失津液,更助其熱,所以加知母。所以以百合治這個病,這也說明這個病是虛熱了。這是第一條,最要緊那一條在后頭呢。 繼承和發(fā)揚中醫(y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quán)說明 版權(quán)說明:本文部分內(nèi)容摘自《金匱要略詮解》,作者/劉渡舟;《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講述/胡希恕。轉(zhuǎn)載旨在傳播中醫(yī)文化知識,版權(quán)歸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協(xié)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全章內(nèi)容 第1條: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shù)。每尿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yù)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第2條:百合病發(fā)汗后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第3條: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湯主之。 第4條: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雞子湯主之。 第5條:百合病不經(jīng)吐、下、發(fā)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第6條: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第7條: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蔞牡蠣散主之。 第8條:百合病變發(fā)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第9條:百合病見于陰者,以陽法救之;見于陽者,以陰法救之。見陽攻陰,復發(fā)其汗,此為逆;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為逆。 第10條: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 第11條: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 第12條:蝕于肛者,雄黃熏之。 第13條: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歸散主之。 第14條: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第15條: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熟讀成誦 第2條:百合病發(fā)汗后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