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林中冠名“少林”的易筋經(jīng)功法最多,如“少林達摩易筋經(jīng)”“少林韋馱易筋經(jīng)”“少林羅漢易筋經(jīng)”“少林金剛易筋經(jīng)”等,練法各異,五花八門。追溯源流,大都認為是少林嫡傳,但真實師承,無從查考。 本功依照清代刻本中的易筋經(jīng)畫像和歌訣,重新編釋出來,供有興趣者練習(xí)和探討。篇中歌訣選自古本,其中多為故人俗語,晦澀難懂,學(xué)者多悟。 【總歌訣】 達摩面壁修禪定,僧眾神靡根緣淺。 創(chuàng)得易筋導(dǎo)肢體,健身祛病兼延年。 秘傳功夫世稀有,少林宗法藏真言。 高境非是一日事,勤學(xué)苦練不怕難。 1.韋馱一獻杵 立身期正直,環(huán)拱手當(dāng)胸。 氣定神皆斂,心誠貌亦恭。 【練法】 韋馱,是佛教中的一位守護神,相傳其神力驚人。杵是韋馱所使用的兵器。本套功法的前三勢主要取意于韋馱將杵獻給佛祖時那畢恭畢敬、莊重嚴(yán)肅的一個動作過程。 自然站立,兩腳自然并攏,全身舒松,頭往上頂,雙目微合,舌尖輕舐上腭;雙肘屈垂體側(cè),雙手指尖觸于兩大腿外側(cè)并微屈,腹部微收,膝微挺。此即“立身期正直”之意。然后逆腹式呼吸,默數(shù)12~24次。(圖1-1) 雙手掌由下向內(nèi)翻。(圖1-2) 向上抬臂,在上抬臂時兩掌指尖漸漸合攏,兩臂屈成抱柱之狀,至手與胸平時停住,手心向內(nèi)。至此時,氣剛好吸滿,并以意貫氣達于兩臂及掌指,此即“環(huán)拱手當(dāng)胸”。(圖1-3) 接著,兩掌朝胸前收攏,至天突穴位置時,將掌翻轉(zhuǎn)成掌心向下。(圖1-4) 將氣吞下,同時雙手壓至丹田前,然后呼氣。(圖1-5) 左手勞宮穴貼于丹田,右手掌握于左掌背,意守3~5分鐘。(圖1-6)
接著,兩掌朝胸前收攏,至天突穴位置時,將掌翻轉(zhuǎn)成掌心向下。(圖1-4) 將氣吞下,同時雙手壓至丹田前,然后呼氣。(圖1-5) 左手勞宮穴貼于丹田,右手掌握于左掌背,意守3~5分鐘。(圖1-6) 發(fā)熱,口中生津時,將口中之津吞下,意送入丹田,逆腹式呼吸12~24次。此即“氣定神皆斂,心誠貌亦恭”。 2.韋馱二獻杵 【歌訣】 足趾拄地,兩手平開。 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練法】 承接上勢,兩手松開,吸氣,兩手貫勁下按至髂骨下止,然后將氣呼出。(圖1-7) 接著,兩手同時翻掌,配合吸氣,從小腹上托至胸前。(圖1-8)
兩小臂內(nèi)旋,兩掌上蹺相合,手指朝上,掌心相對,相距3寸(1寸約為3.3厘米)許,配合呼氣的同時,翻雙掌由內(nèi)至外豎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圖1-9) 配合呼吸之際,雙掌貫勁,緩緩向前方推出,直至兩手與肩平。(圖1-10) 將氣呼出后,再吸氣,兩掌朝左右分開,慢慢伸平,掌心向下,至兩臂分展成一字平肩時止。(圖1-11) 隨即閉息,兩手坐腕翹掌,二目圓睜,瞪視正前方,同時足跟提起,使兩腳前掌或趾尖撐地(初學(xué)用腳前掌),腿膝挺直,兩掌向左右撐勁。(圖1-12) 逆腹式呼吸12~24次后,兩足跟落地,放下雙手,平意靜息。
兩小臂內(nèi)旋,兩掌上蹺相合,手指朝上,掌心相對,相距3寸(1寸約為3.3厘米)許,配合呼氣的同時,翻雙掌由內(nèi)至外豎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圖1-9) 配合呼吸之際,雙掌貫勁,緩緩向前方推出,直至兩手與肩平。(圖1-10) 將氣呼出后,再吸氣,兩掌朝左右分開,慢慢伸平,掌心向下,至兩臂分展成一字平肩時止。(圖1-11) 隨即閉息,兩手坐腕翹掌,二目圓睜,瞪視正前方,同時足跟提起,使兩腳前掌或趾尖撐地(初學(xué)用腳前掌),腿膝挺直,兩掌向左右撐勁。(圖1-12) 逆腹式呼吸12~24次后,兩足跟落地,放下雙手,平意靜息。
兩小臂內(nèi)旋,兩掌上蹺相合,手指朝上,掌心相對,相距3寸(1寸約為3.3厘米)許,配合呼氣的同時,翻雙掌由內(nèi)至外豎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圖1-9) 配合呼吸之際,雙掌貫勁,緩緩向前方推出,直至兩手與肩平。(圖1-10) 將氣呼出后,再吸氣,兩掌朝左右分開,慢慢伸平,掌心向下,至兩臂分展成一字平肩時止。(圖1-11) 隨即閉息,兩手坐腕翹掌,二目圓睜,瞪視正前方,同時足跟提起,使兩腳前掌或趾尖撐地(初學(xué)用腳前掌),腿膝挺直,兩掌向左右撐勁。(圖1-12) 逆腹式呼吸12~24次后,兩足跟落地,放下雙手,平意靜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