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全球行動計劃的首要目標是加強醫(yī)護人員和大眾群體對抗生素治療的了解,避免濫用。以往有觀點認為,如果患者無法完成抗生素療程,則可能增加耐藥風險。但事實上,并沒有證據(jù)支持“早期停用抗生素治療可增加耐藥性”以及“服用抗生素的時間超出療程將增加耐藥性”這兩種觀點。因此,完整的抗生素使用療程與耐藥性之間的關聯(lián)尚未完全明確,有待探討。 本文探討了抗生素治療過程中細菌耐藥的主要原因,療程對細菌耐藥的影響和相關依據(jù),分析了人們對抗生素治療療程的認識現(xiàn)狀。事實上,未考慮到個體差異而推薦的足療程治療方案并不能降低細菌耐藥率,反而可能由于細菌長時間的抗生素暴露導致耐藥風險的增加,但這種風險不是由早期停藥所引起。作者鼓勵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醫(yī)生在與大眾群體溝通時,停止宣傳“完整療程”的概念。 青霉素發(fā)現(xiàn)者弗萊明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指出,在實驗中,原本對青霉素敏感的細菌也可能“適應”青霉素。這是關于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較早期的認識。在1945年的諾貝爾獎獲獎感言中,弗萊明曾描述了一個生動的臨床小插曲,一名有鏈球菌性喉炎的患者,由于青霉素使用劑量不足,將感染的細菌傳播到其妻子身上,而其妻子隨后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疾病。具有諷刺的是,鏈球菌從未對青霉素產生耐藥性。但是這個故事確實不得不讓人重視抗生素的耐藥問題。 弗萊明曾認為抗生素的耐藥屬于選擇性耐藥(表1)。通常,小部分微生物感染宿主后,在復制過程中會自發(fā)產生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突變,并在治療過程中對突變的基因進行選擇。選擇性耐藥可出現(xiàn)在抗生素劑量不足時,或單藥治療感染中自發(fā)出現(xiàn)的耐藥性突變,例如肺結核、淋病和艾滋病。 表1 抗生素的耐藥性選擇 然而,目前產生最大問題的菌株大多不是由于選擇性耐藥性。臨床中主要威脅來自于大腸埃希菌和簡稱為“ESKAPE”病原體(來自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不動桿菌類、假單胞菌類、腸桿菌)等的耐藥菌株。當患者使用抗生素時,存在于皮膚、胃腸道或環(huán)境中的共生菌群中抗生素敏感菌株被耐藥菌株替代,成為機會致病菌,這些耐藥菌株多在無癥狀的攜帶者之間傳播,且許多耐藥性基因很容易在不同的菌株之間傳遞。這種方式是目前導致患者出現(xiàn)抗生素耐藥的主要驅動因素??股乇┞兜臅r間越長,產生抗生素耐藥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抗生素的選擇可致耐藥菌感染的爆發(fā)。 常規(guī)抗生素使用推薦著重于療程和時間,往往使用時間較長,人們主要擔心藥物用量不足,卻很少關注過度使用的影響。條件致病菌給抗生素耐藥帶來巨大威脅,但目前并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縮短抗生素治療療程可增加耐藥風險。 有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的耐藥風險取決于既往抗生素暴露情況,縮短療程可降低耐藥風險、改善預后。例如,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中,抗生素短程治療與長療程治療的預后無差異,并且短程治療組感染復發(fā)率和抗生素耐藥率低于長療程治療組,短程治療顯然對一些患者更好。這些均可作為我們與患者討論改變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療程時的依據(jù)。 當前,對于抗生素的治療療程的推薦,我們忽視了一個事實,由于患者自身和疾病因素,不同患者對同一種抗生素可有不同的反應,同一藥物治療療程可能并不適合所有患者。因此,臨床上正逐漸改變對既往推薦的抗生素使用療程的依賴,一些新型標志物的出現(xiàn),如降鈣素原等,為我們判斷停用抗生素的時機提供了依據(jù)。最近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采用根據(jù)體溫情況來決定抗生素停用時機,可使治療的平均時間減半,且不影響療效。還需要更多類似的研究來尋找更精確的抗生素停用時機。 “需徹底完成抗生素療程以減少耐藥風險”這個錯誤觀點使 “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的臨床實施受到阻礙。這個想法根深蒂固,很多醫(yī)生和患者認為未完成抗生素療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減少抗生素劑量的相關臨床研究顯得格外困難,尤其是受試者對這樣的研究接受起來很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短程療法有效性的進一步驗證。 對于診斷不確定的患者,在初期,我們可以通過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使用POCT系統(tǒng)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監(jiān)測和根據(jù)病情盡量延遲抗生素使用等策略來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療程。在進一步治療階段,在使用抗生素48~72小時后,減少過度使用,甚至停用。其原因包括診斷不確定將增加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對不完全治療的風險擔憂。 “完整療程”的理論既沒有足夠的證據(jù)支持,也沒有證據(jù)推翻。但已有證據(jù)表明,在許多情況下,盡早停用抗生素是減少抗生素過度使用的安全有效方法。每日評估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是醫(yī)院進行抗生素管理的基本工作。可惜目前,約85%的抗生素使用情況都只是簡單的記錄,并沒有進行評估。 關于抗生素的宣傳教育應突出強調耐藥性主要是抗生素過度使用的結果,并不能通過完整療程來預防。有理由樂觀地認為,如果醫(yī)學界公開承認這一點,而不是簡單地用“完全按照規(guī)定”來替代,公眾將會接受這樣的事實:通過完整療程來預防耐藥的觀念是錯誤的,而應在必要時減少用藥。當然,我們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最合適、簡單的替代療法。此外,應該鼓勵群眾認識到抗生素是寶貴、有限的自然資源。 原文:Llewelyn MJ, Fitzpatrick JM, Darwin E,et al.The antibiotic course has had its day[J].BMJ,2017,358:j3418. 掃一掃關注我們, |
|
來自: 漸近故鄉(xiāng)時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