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徐州綜合 風景名勝的魅力,不僅在于自然景象的好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宜,還在于文化內(nèi)涵的豐富。宋代文豪蘇軾在文學(xué)史上地位顯赫,他曾給徐州留下許多詩文佳作;身為州官造福一方,他的卓越政績亦同樣地享譽千古。游覽徐州,領(lǐng)會 “以景成文,景以文傳”的奧秘,發(fā)現(xiàn)這里的風景名勝,也因蘇軾文化的熏陶而愈加美麗。 山巒憑《放鶴亭記》馳名天下 放鶴亭 云龍山和云龍湖,是享譽古今的風景名勝。從北麓登臨云龍山頂,圓門上額,題刻“張山人故址”五個隸字。步入院門,場地開闊,幾處景觀都凸現(xiàn)一個“鶴”字。放鶴亭坐東朝西,飛檐高翹,展翅欲飛。取自蘇軾墨跡“放鶴亭”的匾額兩側(cè),用其詩句作楹聯(lián):“窈窕山頭井潛通伏澗清;欲知深幾許聽放轆轤聲?!睂懙氖欠批Q亭近鄰的一口古井,名叫飲鶴泉。往南十余米高聳的亭臺,又叫招鶴亭。放鶴、招鶴與飲鶴,蘊含著怎樣的情節(jié)?只有解讀蘇軾的文學(xué)作品,才能有所知曉?! ?/p> 摩崖碑廊與蘇軾塑像 蘇軾在徐州寫下的詩文中,有個人物頻頻出現(xiàn),他就是云龍山人張?zhí)祗K。除許多詩篇標明為他而作,蘇軾散文的代表作《放鶴亭記》,也是專為他寫的。此文屬于文學(xué)經(jīng)典,收入《古文觀止》。云龍山的聞名遐邇,有賴于《放鶴亭記》。張?zhí)祗K這個原本尋常的山野村夫,憑仗著蘇軾詩文也陡然提升了知名度。一位朝廷任命的州城最高長官,不僅跟這個平民百姓情投意合,而且張山人馴養(yǎng)的兩只白鶴,也構(gòu)成蘇軾筆端的亮點。這究竟為什么? 張山人家住黃茅岡,有田宅、花園,筑有草堂。他愛好詩文、音樂、種植花木,飼養(yǎng)仙鶴陶冶情操,躬耕農(nóng)田,閑時入山采藥。他與父母都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張山人不求聞達,不愿婚娶,侍奉雙親,品行高尚。蘇軾贊賞他的閑適生活,詩云:“讀書北窗竹,釀酒南園水”,“堂成不出門,清名滿朝市?!倍怂酝逗?,因為蘇軾早年就曾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后來儒、道、釋三家思想他都有所接受,理念上有了共識。尤其蘇軾仕途坎坷,在政治上屢遭挫折,因而向往遁跡山野的隱士生活。張山人清高、避世、寧靜的日子,是蘇軾可望而不可及的。 張山人與雙鶴的故事情,《放鶴亭記》這樣記述:“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苯又?,就亭上所見展開視野:“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v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彼鶎懙娜司迎h(huán)境,適宜隱士修心養(yǎng)性、避世離俗。所寫仙鶴的獨立與飛翔,象征隱士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蘇軾常與朋友來亭飲酒玩賞,文中寫他與山人的游宴之樂。通過鶴與酒引古證今,嗜好養(yǎng)鶴是隱士的雅事,卻是帝王所不能享受的,春秋時衛(wèi)懿公就因好鶴而亡國。又借古人言志,縱酒狂歌是隱士的愛好,晉代的劉伶、阮籍就如此保全真情,名傳后世。透過云天翔鶴與隱士風尚,折射出蘇軾在政治失意時的超然心態(tài),和他向往清閑高遠、逍遙自在的人生追求。 《放鶴亭記》篇末的放鶴歌:“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fù)擊!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睂憦埳饺朔批Q,那是以鶴的狀態(tài)再現(xiàn)自然與生命的原始意味;而招鶴歌:“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飽汝。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睂懮饺苏喧Q歸來,筆鋒一轉(zhuǎn)回到人間,則是隱士生活的真實寫照。山人馴養(yǎng)的雙鶴,清純、高雅,遠離塵世的煩惱,在此已是人的精神化身。人與鶴結(jié)成了一體,那仙鶴是誰?恰似文章的作者蘇軾。 清代詩人朱邁《云龍山》詩云:“名山與高士,人地兩相倚?!倍?,當人們游覽放鶴、招鶴、飲鶴的山水景觀,自然思念雙鶴的人文情節(jié)。從那飄逸灑脫的鶴影,讓人領(lǐng)略到蘇軾豪放無拘的性格,及其對人生哲理的探求。云龍山也因憑借文學(xué)魅力而揚名。 野岡為何變得不尋常 黃茅岡群羊坡 在云龍山下的黃茅岡,蘇軾曾經(jīng)酒醉,即興賦詩《登云龍山》:“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岡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聲落谷秋風長,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九百多年前,這里本是一片極其尋常的山野石岡,從來未有誰對它關(guān)注過。自蘇軾吟出這首千古絕唱,從此黃茅岡蜚聲天下,引得歷代的名人雅士乃至帝王慕名而至,有賦詩唱和的,有歌詠蘇軾韻事的,也有為景觀題寫字詞的。由此形成三四十方摩崖石刻,從東坡石床到白鹿洞口,連連不斷,長達五六十米,蔚為大觀。為保護文化瑰寶,建成覆蓋石刻的護碑亭和倚山長廊。一尊蘇軾石雕像,就石倚臥,縱筆隨思,傾吐情懷,栩栩如生。 黃茅岡的群羊坡,是云龍山主要景區(qū)之一,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恰如清代詩人劉廷璣《黃茅岡》詩句所說:“滿丘亂石亦平平,一醉坡仙便著名?!碧K軾的《登云龍山》詩,妙在哪里?全詩七句,有人誤為是律詩故意少寫了一句。其實不然,這是“柏梁體”的詩作,不按平仄粘對的格律,句句押韻,一韻到底,七句收筆更顯得風格的迥異。 這詩的意蘊耐人尋味:詩人逼真地自述醉酒時的感受,視覺模糊,滿岡的亂石化作群羊而活躍起來。他那傾倒仰望天穹的神態(tài),流露著幾許迷茫。青石為床,正當醉困欲睡的時候,秋風又從山谷送來了悅耳的歌聲,愜意無比。那樣的灑脫無拘,縱情抒懷,恰是蘇軾豪放性格的寫照?!爸荨?的身份相當現(xiàn)代的市長,古往今來,作為地方的最高官員,誰能不顧及為官的“體面”,掩飾著真實的自我呢?蘇軾的一反常態(tài),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身為“使君”,放下身份,不擺架子,百姓能夠無所顧忌地對他的“顛狂”拍手大笑,足見那是多么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蘇軾素日與民無間,曾以“遇民如兒吏為奴”的心聲,表白過自己的民本思想。蘇軾在詩后的跋文,寫有“元豐元年九月十九日,張?zhí)祗K、蘇軾、顏復(fù)、王鞏始登此山?!睆?zhí)祗K家居黃茅岡的草堂,就是蘇軾和好友飲酒談心的好去處。 醉臥黃茅岡的東坡石床 東坡石床一帶崖壁上的詩刻,風格各異,字體多樣。明代著名哲學(xué)家王守仁(字陽明)途經(jīng)徐州,尋訪蘇軾留跡,至此題寫“黃茅岡”三個大字,勒石成景,并賦詩《云龍山次喬宇韻》:“幾度舟人指石岡,東西長是客途忙;百年風物初經(jīng)眼,三月煙花正向陽。芒碭漢云春寂寞,黃樓楚調(diào)晚凄涼;唯余放鶴亭前草,還與游人藉醉觴?!鳖}中的喬宇,是當時的禮部尚書,他詠云龍山的詩是:“鷲峰千仞俯崇岡,暫謝長途半日忙;海內(nèi)帆檣通汴泗,江南形勢控淮揚。川原雨過煙花繞,殿角風回竹樹涼;笑指云龍山下路,放歌無惜醉華陽。”清初徐州戶部分司主事徐渭弟有詩云:《黃茅岡步蘇長公韻》,為蘇軾之詩的原韻唱和:“公余便上黃茅岡,一官瀟灑豈藩羊。醉來無處非石床,云水滿眼何蒼茫。坡仙風流千載長,我縱五斗如相望,岡頭放歌不知狂。” 除步韻唱和蘇軾詩作的摩崖石刻,還有其他與蘇軾相關(guān)的碑文與詩刻,如《續(xù)喜雨亭記》碑、《新修紫翠軒》碑和《紫翠軒》詩刻等,也都耐人尋思。崖壁上的刻字,又是一道風景:明代王守仁所留下的 “黃茅岡”三字,因風雨侵蝕已模糊不清。清代的乾隆皇帝,重寫的“黃茅岡”三個大字,又刻于峭壁之上。地處現(xiàn)代群羊坡景區(qū)的中心。群羊坡景區(qū)是云龍山敞園改造成功,首先開放迎賓的風景,地處山下和平路邊,是游客和過往行人覽勝和休憩的好去處。 從爾家川到云龍湖的古今佳話 云龍湖 蘇軾在徐州做官不足兩年時間,離去的時候依依不舍。《江城子別徐州》一詞的下闋:“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厥着沓?,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辈浑y理解他的惜別之情,皇命難違,身不由己,實屬無奈。詩中的隋堤,指的是隋朝開通濟渠之后,旁筑御道,航程景色秀美;背歸鴻,意味南下時背對北歸的大雁;清泗與淮通,指沿河南下的路程,楚江東的“楚” 字,是指西楚故都徐州。 惜別的賦詩,還特別寫道:“歸耕何時決,田舍我已卜,卜田向何許?石佛山南路。下有爾家川,千畦種粳稔?!彼傅氖鹕?、爾家川就是現(xiàn)在的云龍山、云龍湖。說他企盼有朝一日辭官歸田,來此安度晚年呢。回歸徐州,是他的一個夢想。 杏花掩映蘇公塔 感念蘇軾的情意,云龍湖的金山公園命名“圓夢園”,金山塔稱為“蘇公塔”。塔內(nèi)粉墻依次鑲嵌35幅《蘇軾行跡圖》,其中涉及徐州的有彭城抗洪、石潭祈雨、醉臥石床、黃樓詩會等7幅。山下《圓夢園記》的碑文,講述云龍山水的變遷,是如何圓了蘇公當年的美夢:古時的爾家川,俗稱簸箕洼,這一帶三面環(huán)山,東有云龍山,南有大山頭、拉犁山,西有韓山,唯獨北面向城區(qū)敞開著,地貌酷似一個大簸箕。另據(jù)古《徐州府志》,這里就是旱澇不勻的沼澤地,“地卑下,歲旱可成田,雨潦則南山之水盡匯于此,久積不退?!背抢锸桥璧?,洪水俯沖威脅城區(qū)的安全。針對實況,蘇軾不僅率眾于城南筑起長堤抗御水患,還想法解除旱季缺水的困惑。《圓夢園記》碑文寫到他的另一個夢想,“如能引上游丁塘湖、金鐘湖之水灌入此湖,則此湖可與西湖媲美,而徐州儼若杭州”。 古蘇堤雖有防洪作用,僅憑它還不能形成穩(wěn)定水位的湖泊。往昔徐州人的遺憾是“堤邊盡是垂楊柳,只比杭州少一湖” ,百姓是用民謠表白期盼的,總想實現(xiàn)引水的心愿,擁有一處穩(wěn)定水位的湖泊來跟杭州媲美競秀。 時過境遷,而今的云龍湖終于圓了千古美夢。因古蘇堤早已失去作用,由濱湖大堤取代并提升了蘇堤的功效(古蘇堤,演變?yōu)槭袇^(qū)干道而成為蘇堤路)。再從“引水”來說,現(xiàn)實要比蘇公的設(shè)想更美好。今日的生態(tài)補水工程,不僅從新河礦鋪設(shè)管道引水和從云龍湖南岸水源井引水,每年分別向云龍湖補給適量的一類地下水,而且開發(fā)丁萬河,引用京杭運河之水提供豐盛而清潔的水源,對云龍湖、故黃河及奎河發(fā)揮補水和沖污的作用。東起黃茅岡西至韓山的濱湖大堤,配合橫穿云龍山的溢洪道,并建設(shè)水閘及其輔助工程,完善水利系統(tǒng)就形成了一座多功能的大型水庫。不僅徹底解除憂患,還使庫區(qū)成為水位穩(wěn)定的風景湖泊,自定名云龍湖起,舊名稱的爾家川、蘇伯湖、石溝湖、石狗湖皆成歷史。又經(jīng)疏浚湖底,取土加寬大堤而建成濱湖公園。云龍湖經(jīng)全面開發(fā),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湖泊和國家5A級風景區(qū)。1994年在中國風景湖泊會議上,杭州唯獨與徐州簽約:西湖與云龍湖結(jié)親“姊妹湖”。至此,那句古民謠又被人改動了一字,說是“堤邊盡是垂楊柳,不比杭州少一湖” 。 名人蹤跡鑄就了山水風采 游覽云龍山水的風景,可以尋覓蘇軾留下的蹤影?!靶踊ù河辍?景區(qū),適逢花期,從黃茅岡到小金山,綿延九節(jié)的山巒之下形成一片花海。景觀源自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的第二首詩“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边@條濱湖大道,自古于兩側(cè)廣植杏樹,巖石上有“杏花村” 和“十里一色” 的題刻。令人置疑,詩句“一色杏花三十里” ,為啥寫成了“十里一色” 呢?這與乾隆脫不了干系。這個君主對待一位文豪的寵愛,簡直不可思議。他不旦題書了“黃茅岡”的摩崖石刻和《放鶴亭記》全文的御碑,還在云龍山上豎了《試衣亭詩辨》碑。乾隆親書這首詩后,在跋文中指出這詩的后兩句曾沿用俗本訛傳,拙劣不堪,是他按《眉山集》的出處,予以糾正,并仿蘇體字跡書寫刻碑的。所謂訛傳的詩句,即“一色杏花紅十里,狀元歸去馬如飛?!闭娴氖恰坝瀭鳌?、“拙劣”嗎?推究起來,倒是顯得這個皇帝佬兒自作聰明,弄巧成拙了。其實“俗本”流傳的作品,是蘇軾的同一詩篇的另稿。從修辭學(xué)衡量,“紅十里”是以序換的手法,提前一個“紅”字,強調(diào)花色之美,也不比“一色杏花三十里” 的句子遜色。再說“狀元”一詞,那是對赴殿試者的祝福,也沒錯。乾隆的糾正,難脫賣弄之嫌。 紀念蘇軾與他的愛妾王朝云愛情的同心池 小金山西麓的同心池,是在蘇軾來徐任職920周年(1997年)紀念日期間易地重建的(同心池原址在徐州府署后院蘇公故居處),同心池東側(cè)的山巖,還鐫刻“情緣” 兩個大字,以此紀念蘇軾和愛妾王朝云之間忠貞不渝的戀情。蘇軾在政治上屢遭迫害,一生坎坷,顛沛流離,歷盡磨難。說到“同心”,曾有這樣的趣事:蘇軾性格開朗,敢于直言,常于不經(jīng)意間得罪了當朝權(quán)貴,招惹禍害。一次退朝回家,他指著自己的腹部詢問妻妾:“有誰知道這里面裝的什么?”一個說是“文章”,一個說是“見識” ,蘇軾都搖頭否認。而朝云回答的“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讓蘇軾當即稱贊:“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他因“烏臺詩案” 被打入牢獄,宦海浮沉屢經(jīng)苦難。被貶往惠州時,妻妾已陸續(xù)散去,只有朝云始終陪護,精心照料著他。朝云比蘇軾早死一年,蘇軾為之哀題楹聯(lián):“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弊阋娝麄z的情真意切。南湖景區(qū)的蘇公島、蘇軾文苑、蘇公橋、逍遙亭、鳴鶴洲,以及云龍山北麓的山澗峭崖“曲港跳魚”等名勝的成景,都離不開蘇軾文化的意蘊,彭城山水因他而美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