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yīng)癥:白降丹在外科方面的使用范圍極廣,如瘰疬、痰核、痔瘡、瘺管、多骨、麻木型麻風(fēng)癥等外科疾病都可應(yīng)用。功能殺菌、防腐、蝕惡肉,都有良好效果。
白降丹的處方,各家稍有不同?!夺t(yī)宗金鑒》的處方,是水銀、火硝、白礬、皂礬、食鹽、硼砂、朱砂、雄黃等八味。方中硼砂是助熔劑,雄黃則有的方中不用。此方特點是方中用有火硝,氧化作用強,生成氯化高汞反應(yīng)也比較強,這是與過去崔氏方有了進步的地方。此處的白降丹配方,是我?guī)资曛械某S锰幏剑弊饔帽容^少。
處方:水銀30克 火硝45克 白礬45克 皂礬45克 食鹽45克 硼砂15克 朱砂6克 雄黃6克
配方中的火硝、白礬宜分量相等,水銀稍輕,食鹽必用足45克,輕則力緩,重則疼痛。
煉法:
1.將全部藥物(水銀除外)先分別研細,次將研細各藥物合而為一,再將水銀加入研勻備用。
2.將研勻的藥盛于陽城罐內(nèi),并用竹片刮平,置于火爐上,以文火緩緩燒之,使罐內(nèi)藥物熔化。此時定要注意火力是否平勻,是否文火。熔化藥物先起灰色泡,次起白色泡,再起金色泡,適為半罐面上倏焉五色俱備,是即結(jié)胎已成之證,馬上將罐端下,并觀察罐內(nèi)藥物是否凝而成草綠色,且要藥與罐壁緊密接合而無縫隙。這步結(jié)胎工作最要仔細,火太大則老,則干枯,胎不團結(jié),燒煉時藥必墜下(名為墜胎),火力太小則嫩,不干枯,燒煉時藥必下流(名為流產(chǎn)),出現(xiàn)這兩種現(xiàn)象時,都無丹可收。
3.將結(jié)好胎的丹罐倒撲于大瓷盤中。在罐口與盤底接合處,用鹽水浸濕捻條塞緊,再蓋上一層紙條,并以鹽水調(diào)煅石膏成糊狀,澆于罐口周圍,幾分鐘后,石膏即硬化。
4.以大陶瓷缸盆一只,里面裝滿河沙,中間掘一圓坑,中間放一陶罐,滿盛清水,將結(jié)好胎,封好口的盤罐安放坑口,罐口用圍用屋瓦直立圍成圓筒形(如能用鐵皮做一圓筒更好),填滿河沙,只將罐底裝藥部分露在外面(瓦當(dāng)高于丹罐,以便加炭)。亦可在地下挖坑,安置丹罐。
5.一切都布置好后,即將燒紅木炭先拈數(shù)塊平放罐底,聽其文火緩緩燒之。燒約20分鐘時,再加熾炭,以中火燒之(中火比文火稍強)。至60分鐘完后,則需要武火,如火力不旺時,可用扇掮之,以助火勢。至90分鐘時,即停止加炭,以剩余的炭緩緩燒之,炭燒完后,聽其自然冷卻。
6.冷后,將丹罐和盤取出,除去河沙和封口物,輕輕揭開丹罐,即見色白如雪丹藥降于盤中及罐口內(nèi)壁,可用小刀細心地將丹刮下,收貯備用。丹藥以放置越久越佳。
化學(xué)原理:白降丹有強腐蝕作用。主要化學(xué)成分為氯化高汞(HgCl2),它的顏色以雪白而里長柱形者為上品,粉末狀者次之,黃色者是火候過老,故效力較差。其化學(xué)反應(yīng)式如下:
Hg+2NaCl+2KNO3Al2(S04)3→
NaS04+K2SO4+Al2O3+HgCl2+SO3↑+2NO2↑
輕粉和白降丹都是氯化汞,其主要區(qū)別處,在于有無火硝。無火硝者所得的成品,是輕粉;有火硝者所得的成品,是白降丹。
藥理:白降丹具有強大的殺菌防腐力,能直接與蛋白質(zhì)凝合而沉淀。其沉淀溶解的過剩毒液,又能蔓延于周圍而浸蝕廣泛部分,故對腐蝕和殺菌力更強大。
劑型:白降丹的劑型也與紅升丹一樣,一般可以分成純丹劑、稀釋劑、錠劑、糊劑等四種。除純丹劑外,都是加有賦型物的。在配制這些劑型時,必須戴上眼鏡和口罩。因為藥性劇毒,對眼目、口鼻的刺激性極大,輕則噴嚏流淚,重則發(fā)炎中毒,故在操作時,必須特別注意,免致?lián)p害健康。
1.純丹劑:是將煉成丹藥研成細末,不加任何賦型物的一種純粹丹劑。一般多用于已經(jīng)化膿而不穿頭的階段,以代替刀針切開引流。此外,也可用于疔瘡、上皮癌等瘡毒。
2.稀釋劑:是根據(jù)瘡口情況,加賦型物配成的劑型。賦型物大都采用石膏粉.以丹藥一份,石膏九份配成者,稱為九一丹?;蛘叩に幐?,石膏更少也可以,是以瘡的需要為轉(zhuǎn)移。這類稀釋降丹一般多用于癰、疽,一切瘡瘍切開或穿潰后之有腐肉,及一切瘡瘍有腐不化者。
3.糊劑:是以降丹同賦型物面粉配成的一種劑型。成分多少可按照實際需要而配合(如丹藥15克,面粉3克)。其法是將面粉加水調(diào)成稠糊,然后加入丹藥拌勻即成,倘放久變干時,可臨時加入開水調(diào)稀使用。
4.錠劑:是以降丹制成錠子(又叫藥線或藥捻),直接插入瘺管及較深竇道,或瘡口過小潰瘍引流不暢,或深部潰瘍有綿管多骨者的一種藥條,俗稱捻子。配制方法,是將糊劑(須較干者)用手指捻成如線香狀條形,陰干備用。在捻制時,往往手指起泡,甚至化膿潰爛,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以保安全。粘合料可用煮米糊條,如用廢針筒壓制更好。
適應(yīng)癥:白降丹在外科方面的使用范圍極廣,如瘰疬、痰核、痔瘡、瘺管、多骨、麻木
型麻風(fēng)癥等外科疾病都可應(yīng)用。功能殺菌、防腐、蝕惡肉,都有良好效果。
用法:
1.瘡瘍初起紅腫堅硬,未成膿者,用蓖麻油調(diào)丹少許,掃于瘡上,外以膏藥蓋之,即能消散。如欲速消者,則用清水調(diào)丹,點在瘡頭上,不用膏蓋,約半至一小時,患部即起水泡,將泡挑破出水,瘡即可消散。
2.如瘡已化膿,按之應(yīng)指者,即可咬頭出膿。以清水調(diào)丹少許,點于化膿處,外以膏藥蓋之,次日揭開膏藥,瘡即穿頭出膿,有時還連膿栓(俗稱膿頭)一齊拔出。膿盡時,即用生肌藥物收口。
3.潰瘍久不愈合,浸淫腐爛,瘀肉重疊,或胬肉突出者,以蓖麻油調(diào)丹少許,涂于瘡面,外貼膏藥,兩日換一次。在換藥'時,即見瘡面結(jié)成黑肉,再用藥涂之,數(shù)次之后,即見黑肉剝離,膿汁減少。至腐盡新生時,即用生肌藥物收口。
4.凡瘡頭平塌,陰疽根腳散漫者,以蓖麻油調(diào)丹少許,涂于瘡面堅硬處,外貼膏藥。若次日患部轉(zhuǎn)陰為陽者,則為易治之癥。若涂丹數(shù)次,仍原封不動者,則為難治之癥。
5.如瘡已成管者,即用純丹錠子插入管內(nèi),外蓋膏藥,次日揭下膏藥擠膿。如此約一、二次,管即化為膿汁排出。膿盡時,再行用藥收口。
6.多骨:瘡潰日久,內(nèi)有多骨(亦稱余骨)時,亦可用白降丹出骨。其法是將降丹錠子隨瘡孔大小深淺插入一至數(shù)條,外蓋膏藥。如瘡內(nèi)有骨,即可在換藥時,隨同膏藥拔出,有時到達瘡口需要鑷子拈出。如用藥至三、五次,都未見骨出者,則說明瘡內(nèi)并無多骨。
7.痰核、瘰疬。無論是結(jié)核型(核只一個,推之能動)、硬結(jié)型(疬破潰后,有核未脫、或已成瘺管)等都適用。將制成錠
劑用米粒大一粒,放于膏藥中心,貼于患處(疬核中心部),約7~10日,即可將核拔出。
8.痔瘡:將錠子插入痔核中心部分,外用膏藥蓋之。約一日后,痔核即被腐蝕,由崩潰而逐漸化膿脫落,然后再用生肌藥收口。
9.疔瘡:疔瘡好發(fā)于面部,后項或四肢等處,初起如粟,四圍堅硬鮮紅.也有如蜂窩狀者,特別是發(fā)生在口唇三角區(qū)危險領(lǐng)域的。其癥麻木不疼或劇痛,發(fā)病急驟,憎寒壯熱,是外科門中最急驟、最危險的疾病。萬一“散黃”,即有生命危險??捎靡严镜娜忉樤陴郫忢敳看倘耄凑咭痰讲煌?,不痛者要刺到知痛,以微見血液為度(就是穿過已壞死組織,微見血液是表明已達尚未波及到的好組織,故有痛感須連點數(shù)點,插入藥錠亦相應(yīng)增多,以控制延爛,外用膏貼,次日換藥時,即變成紫黑色,干性組織呈融和狀,即疔頭。這種疔頭有時需兩日夜時方能拔出。疔頭出后,瘡底呈現(xiàn)一種紅潤新肌,邊緣整齊,四圍焮腫,在一、二天內(nèi),即可全部消失,再用生肌藥物收口。
疔瘡走黃:白降丹對疔瘡走黃亦極有效。一18歲少年面部生疔,被抓破后半天時間,即全面腫大如瓜,神志昏迷,當(dāng)即以陳白降丹0.09克服之,僅二小時后,即神識清爽,腫部全消而愈。惟內(nèi)服的白降丹,必須以陳至十年者為佳,新鮮白降丹恐有腐蝕胃腸之虞(并須用發(fā)糕或饅頭包服),故在臨床時必須審慎使用,不可草率大意。
10.麻木型麻風(fēng)癥:先將患部消毒,用針刺麻木區(qū)數(shù)十下(或用七星針刺),然后以純粹降丹勻勻撒上,外貼膏藥,三天之后,痹肉即腐潰脫落,至有痛感時,即用生肌藥收口。
用白降丹散腫瘍,必須在藥涂上患部時,用涂藥竹片盡量在涂藥部皮膚上細心地將藥抹散,使藥力盡量滲入毛孔,然后方貼膏藥。不能藥剛涂上,未經(jīng)抹散,即貼膏藥,否則效力即會降低。如患部已經(jīng)化膿時,則必須用水調(diào)藥,不能用油調(diào)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