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5個點,臨床技能再上一臺階! 作者 | 晏晨 審校 | 魏捷 呂菁君 杜賢進 作者及審校單位 |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來源 | 醫(yī)學界急診與重癥頻道 外傷患者病情危重且復雜,部分患者外傷后昏迷或被動體位,不能有效配合檢查,而各種危重外傷患者的救治都有一個“黃金時段”。因此,臨床醫(yī)生需要找到一種快速、科學的檢查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傷患者的病死率。 eFAST,你還記得嗎? 20世紀80年代末,國外提出針對創(chuàng)傷的超聲快速評估法,即FAST(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FAST)技術。目前該技術已成為急重癥醫(yī)師快速床旁評估急性胸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病情最重要的工具。 傳統(tǒng)FAST檢查主要利用超聲快速判斷腹腔有無游離積液,而擴展的FAST檢查(extended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eFAST)內(nèi)容擴展到胸腔、心包的檢測。 eFAST通過對胸腔、心包、腹腔以及骨盆等部位檢查,判斷是否存在游離液體及氣體,而游離液體或氣體往往是器官損傷的標志。 為什么eFAST是外傷搶救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進行FAST的同時,其他診斷性、治療性干預可以先期或同時進行。 超聲無創(chuàng)、快捷、無輻射,可就地檢查,無須將患者搬動離開搶救現(xiàn)場。這些優(yōu)點對急癥處置幫助很大,例如急性胸腹部外傷。由此可見,eFAST特別適用于突發(fā)性群體性創(chuàng)傷事件,可以幫助急診醫(yī)師迅速對受傷人員進行分類處理。 eFAST應用于創(chuàng)傷檢測的原理是什么? 正常胸腹腔含有少量的生理性液體以利于胸腹腔內(nèi)器官可以滑動,病理狀態(tài)下液體過量聚集以及患者體位,病理性液體來源、性質(zhì)、聚集時間和解剖變異程度等決定著超聲探查下腹腔游離液體的部位。游離液體多聚集于重力依賴區(qū),超聲聲窗顯示為無回聲或黑色。 一般來講,所有的游離性液體包括腹水、血液、膽汁、尿液和淋巴液均顯示為黑色。血凝塊和分隔性積液尤其是膿液,因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常顯示為更強的回聲,空腔臟器破裂后的固體碎片回聲不均勻。 牢記5個部位,輕松掌握eFAST! 首先,選擇合適的探頭 :使用超聲檢測腹部和盆腔時,需要一個低頻的曲線探頭或者相控陣探頭。 eFAST流程:創(chuàng)傷患者床旁超聲檢查至少包括5個部位(圖1): 圖1:eFAST探查位置[圖片摘自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6, 25(1): 10-21] ① 劍突下:可顯示右心室、左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心包及肝左葉,用于探查有無心包積液; ② 右上腹:掃查右側(cè)胸腔、右側(cè)膈下、肝腎隱窩(Morision陷凹)、右腎下極(右結腸旁溝)有無游離積液; ③ 左上腹:掃查左側(cè)胸腔、左膈下間隙、脾腎間隙、左腎下極(左結腸旁溝),有無游離積液; ④ 恥骨上/盆腔:男性——直腸膀胱陷凹;女性——道格拉斯陷凹,如顯示膀胱后或子宮后無回聲區(qū),提示盆腔出血可能; ⑤ 胸腔/肺部:用于探查有無血氣胸、肋骨骨折。 操作要點請熟記。 1. 劍突下切面 急診超聲快速評估創(chuàng)傷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包出血,心包積液或積血是立即施行開胸術或胸骨切開術的指征。 探查區(qū)域:心包腔 探頭位置:探頭置于劍突下,方向標志指向患者左側(cè),稍向上傾斜使超聲束朝向患者左肩(圖2)。 圖2:劍突下切面探頭部位及方向 心包腔內(nèi)無回聲區(qū)(具體分級見表1)伴有右心腔塌陷 (特別是右室游離壁塌陷)、右房壓力升高和/或心臟擺動 (鐘擺征)時,提示存在心臟壓塞。 表1 心包無回聲區(qū)分級 圖3: 劍突下切面右室前方心包積血征象(圖中“*”處) 腹部解剖結構圖(圖4-5)。 圖4:腹腔積液常見聚集部位-仰臥位(圖片摘自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2014, P176) 圖5:腹腔積液常見聚集部位-立位(矢狀面,圖A為男性,圖B為女性;圖片摘自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2014, P178) 2.右上腹:借助肝臟為聲窗(圖6-7) 探查區(qū)域:右側(cè)胸腔、膈下、肝腎隱窩(Morision陷凹)、右腎下極(右結腸旁溝) 探頭位置: a. 肋間聲窗:探頭應放在第8-11肋間腋中線及以后的位置,讓探頭面與肋骨平行,該方向與患者身體的長軸方向夾角大約是逆時針45°。 b. 肋緣下聲窗:如果患者的肝臟位置較低(少數(shù)人群),可將探頭放在鎖骨中線肋緣下的位置,要求患者“深吸氣和屏氣”,有利于4個目標區(qū)域的檢查。 圖6:右上腹縱切面探頭位置及方向 注:探頭標記,按照慣例,探頭總是指向肋骨的頭部(靠椎骨的一端)。有許多患者的腸道氣體會集聚在肝臟和腎臟下端之間,這就需要將探頭下移以看到這個區(qū)域。增益設置應能調(diào)節(jié)橫膈和腎竇脂肪到顯示白色,低回聲構造(例如靜脈腔、膽囊或腎靜脈)要顯示出黑色。 圖7:右上腹縱切面超聲圖像(圖A為正常圖像,圖B為肝腎隱窩積液征像) 3. 左上腹:借助脾臟為聲窗(圖8-9) 探查區(qū)域:左側(cè)胸腔、左膈下間隙、脾腎間隙、左腎下極(左結腸旁溝) 探頭位置:左側(cè)腋后線第6-9肋間(由脾臟大小和位置決定探頭位置較右側(cè)更靠后和靠上),如果患者可以變換體位,可以使患者右側(cè)臥位,以便探頭從后方更靠近脾窗,評估左側(cè)膈下和脾腎間隙。 注:①這個區(qū)域是左側(cè)結腸周圍的延伸地帶,由于區(qū)域較小,所以超聲聲窗比起右側(cè)肝臟聲窗要有限得多。為了避免脾臟周圍的氣體和降結腸,通常將探頭放置在腋后線或甚至更后一點;②探頭標記也是指向肋骨頭部(連接到脊椎的一端),將探頭從患者身體的長軸處順時針旋轉(zhuǎn)大約45°。為了能觀察到左腎下端以及左側(cè)結腸周邊區(qū)域,往往需要將探頭向腳部方向轉(zhuǎn)動1到3個肋骨的距離。每個肋骨的間隙要系統(tǒng)地全面掃描每一個切面以觀察是否有游離液體。 圖8: 左上腹縱切面探頭位置及方向 圖9: 左上腹縱切面超聲圖像(圖A為正常圖像,圖B中“*”處為肝腎隱窩積液征像) 4. 盆腔:借助膀胱為聲窗(圖10-12) 探查區(qū)域:男性——直腸膀胱陷凹;女性——直腸子宮陷凹(Douglas陷凹) 探頭位置:恥骨聯(lián)合上方 a. 橫截面:探頭標記指向患者右側(cè),將探頭呈扇形向下掃查盆腔,直到可以看到膀胱,將圖像深度調(diào)整為膀胱處于屏幕上1/3-1/2的位置之間,后場增益可用于探查膀胱后方,由上到下仔細評估膀胱直腸陷凹或者膀胱子宮陷凹 b. 矢狀面:探頭標記指向頭側(cè),從左至右掃描整個膀胱 注:如果膀胱已經(jīng)上導尿管引流,可注入溫生理鹽水后夾閉尿管掃查;如果未上尿管,膀胱空虛時可經(jīng)臨時尿管注水后掃查 圖10:盆腔縱切及橫切面探頭位置及方向 圖11: 男性盆腔橫切面超聲圖像(圖A為正常圖像;圖B為盆腔積液征象) 圖12:女性盆腔橫切面超聲圖像(圖A為正常圖像;圖B為盆腔積液征象) 5. 肺部超聲(圖13-17) 探查區(qū)域:胸腔,肺臟,胸壁等 探頭位置:探頭標記指向頭側(cè),沿鎖骨中線至腋中線,從第一肋間開始,由上至下掃查多個肋間隙;圖10為單側(cè)胸部四點檢查法,點1和點2分別能看到上和中葉肺實質(zhì),點3和點4能看到下葉肺的實質(zhì)及肋膈隱窩) 觀察征象:肺滑動征、肺點、平流層征、液性暗區(qū)、B線等 圖13:單側(cè)胸部四點檢查法(圖片摘自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2014, P55) 圖14:肺部M型超聲表現(xiàn)(圖A為正常肺部“沙灘征”;圖B為氣胸時“條碼征”) 圖15:肺部M型超聲下“肺點”征象,提示氣胸診斷(圖片摘自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2014 4:1) 圖16:肋間超聲下胸腔積液征象(圖中“*”標記處) 圖17:胸部二維超聲下肋骨骨折征象 急診超聲技術是急診醫(yī)學中的一個迅速成長起來的臨床技能,被譽為“急診醫(yī)師的可視聽診器”,我院急診科在臨床實踐中已證實,急診醫(yī)師獨有的臨床思維與超聲影像技術相結合,對嚴重創(chuàng)傷等急?;颊哌M行快速針對性的評估可明顯提高急診患者的診治效率,急診床旁超聲引導下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在急診醫(yī)師專業(yè)性的全力參與和努力奮斗下,超聲技術必將在急診科的醫(yī)療護理工作中得以充分發(fā)展和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Nilam Soni, Robert Arntfield, Pierre Kory;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1st Edition[M], ElSEVIER, 2014 2.急診超聲標準操作規(guī)范專家組, 急診超聲標準操作規(guī)范.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3. 22(7): 第700-711頁. 3.床旁超聲在急危重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組, 床旁超聲在急危重癥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 25(1): 第10-21頁. 4.Lichtenstein, D.A., Lung ultrasound in the critically ill.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2014. 4(1): p.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