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梗概 家有11歲小女孩,倔脾氣,總為一點點小事發(fā)脾氣。如果她發(fā)脾氣了,怎么說都沒用,道理根本聽不進去;等脾氣過了,她又知道剛才自己是不對的。有一段時間,早上起來總是不肯上學,大發(fā)脾氣,怎么溝通都沒有辦法。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小思路 很多爸爸媽媽不能理解,為什么孩子會有這么多生氣的時候,當他們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覺得很無助,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但是,如果爸爸媽媽看看自己,你會明白,其實,大人也會有很多情緒,不過是大人懂得表達,會控制自己,知道該怎么調節(jié),而孩子,他會手足無措。 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教給孩子遇到各種情緒,比如傷心、難過、害怕、生氣的時候,該怎么處理。 1 覺察:發(fā)現孩子的情緒 有時候,當孩子發(fā)脾氣了,家長第一時間會想:“哎呀,怎么又發(fā)脾氣了!”“怎么這么不聽話!”其實,看看自己,也已經開始有情緒了:生氣、無奈、失望…… 很多時候,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爸爸媽媽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默念10秒鐘,或者是先去喝一口水,這樣處理起來才會更有效。但是,切記,這不是讓你忽視孩子的情緒,如果你一進房間,就不管他了,隨他發(fā)脾氣,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這個家里,不被最親的人理解,他會變得更加沉悶。 當你冷靜下來,要試著發(fā)現、覺察,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比如,他放學回家因為沒吃到自己想吃的水果而發(fā)脾氣,你不能就這件事情責怪他,和他溝通,是不是在學校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或者是放學路上遇到了什么狀況,輕輕地問,這樣孩子,會覺得我的情緒被爸爸媽媽理解了,漸漸地,才會向你敞開心扉。 所以每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抱著孩子又給我機會去了解他了,然后去覺察孩子此時的情緒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 2 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聽一個家長抱怨,今天臨時被拉到公司加班,取消了和兒子的動物園之行,孩子在家大哭大鬧。家長說:“哎,怎么養(yǎng)了個這么不懂事的孩子!”這位家長完全沒有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他可能為了這個活動,已經等了一個禮拜了,每天清晨醒來,覺得這周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這一周簡直過得太棒!但是……我想可能很多大人,都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變化,更何況孩子。 爸爸媽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媽媽特別能理解你,爸爸今天因為加班不能跟我們一起去動物園,媽媽也很失望?!薄澳惚煌瑢W冤枉了,你覺得很委屈,是的,爸爸也被人冤枉過,爸爸能理解這種心情?!薄澳憬裉觳幌肴ド蠈W,你擔心同學們可能會誤解你,媽媽能理解這種心情?!?/p> 很多時候,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不需要急急忙忙指明對錯,你先去理解孩子,才能鼓勵孩子吐露更多的情緒,能知道孩子的更多心里話,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3 表達:教孩子怎么表達情緒 孩子會有許多不同的情緒,爸爸媽媽要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爸爸不能帶你出去玩了,這是失望;考試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成績,這是難過;不敢一個人晚上睡覺,這是害怕……心里難受是很多情緒的同一感覺,但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分辨它,所以爸爸媽媽要教孩子給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簽,這樣情緒便有了分類和界限,可以進行情緒管理,對孩子也有了安撫的作用,讓他明白心里的難受到底是什么。 4 解決:怎么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理解了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大腦管情緒的部分就會冷靜下來,管理性思維的部分就會活躍起來,此時,爸爸媽媽開始引導孩子怎么解決問題。 比如,讓孩子寫一封信告訴爸爸,非常非常想跟爸爸一起去動物園,能不能再約個時間;跟孩子討論如果被同學誤會了,該怎么解決呢,提出幾個方案,商量怎么解決;和別人起沖突了,應該怎么處理等等,這些解決事情的能力,對孩子將來的生活很有幫助。 在平常也要給孩子的行為做界限,比如生氣的時候可以不說話,不理人,這些爸爸媽媽都能理解,但是如果打人、扔東西,這都是不被允許的,是不對的,需要改正。讓孩子知道,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在想辦法處理情緒的時候,要在界限之內,不能超出界限。 “爸媽時代”欄目征集 如果您有和孩子相處之間的問題,不知道該怎么辦,請把您的問題、疑慮、教訓、反思,或者是您有更好的解決經驗和感悟,發(fā)到郵箱522515535@qq.com,我們想和您一起探討、研究。 用科學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會有驚喜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