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的朋友、家人可能有過這樣的困擾:由于太過善于察覺別人情緒的變化、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在生活中不僅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承擔一份別人的情緒,如果別人的負面情緒嚴重,自己也會有相應的負面感受。 為什么他人的情緒對我們會有如此之深的影響呢? 如何判斷你是不是對他人情緒敏感的人?1.你能敏銳地察覺細節(jié),并且會不受控制地對它們加以解讀 在人際交往中,你總是能夠注意到很多他人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比如,在向他人求助、邀約時,對方哪怕遲疑了一瞬間,你也能馬上注意到,然后你就會開始在腦中對對方的遲疑作出種種解讀——Ta是不愿意嗎?Ta是勉強答應我的嗎?Ta是在想怎么拒絕我嗎? 2.你通常能夠迅速察覺出他人情緒的變化 一旦周遭的人情緒有絲毫不對,你就能夠迅速察覺到,尤其是悲傷、憤怒、失望這樣的負面情緒。即使對方表面上毫無波瀾,嘴上說著“我沒事”,你也能感覺到他們平靜表象下暗自洶涌的情緒。 3.你在和他人相處時表現得小心翼翼,常常會不自覺地成為“老好人” 由于自己深受他人情緒的影響,你總是試圖確保周圍每個人都開心。為此,你會不自覺地取悅他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安撫他人的負面情緒。 4.你常常覺得自己“共情能力過強” 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情緒。在觀看、閱讀影視或文學作品時,你也總是“入戲太深”,久久不能從別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脫離出來。 我為什么對他人的情緒這么敏感?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異常敏感和過度共情可能是天生的。但是,這種特質與后天環(huán)境存在更大的關聯(lián),以下兩種類型的家庭環(huán)境容易養(yǎng)成這種特質。 1.危險性環(huán)境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照料者的情緒是極不穩(wěn)定且難以預測的。他們的強烈情緒會被發(fā)泄到孩子身上,而且很大可能會演化為言語或肢體暴力。 因此,孩子會常常處于一種持續(xù)的恐懼、焦慮的狀態(tài),他們不知道危險會在什么時候降臨,所以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被迫學會對他人的情緒保持高度的敏感,因為情緒的變化在他們看來是對危險的預警。 在這種環(huán)境下習得的“過強的共情能力”并非出于對他人的關懷,而是對自身安全的擔憂——他們必須第一時間覺察到他人情緒細微的變化,從而在第一時間做好應對的準備——這樣他們才有更大的概率減少受到的傷害。 同時,他們強烈的反應并非“為他人的痛而痛“,而是一種面對他人激動情緒時條件反射式的不安與焦灼。因為別人的痛苦讓他們本能地感到危險。 2.批評性環(huán)境 在這種環(huán)境中,照料者對孩子往往過于嚴厲,苛刻,并以極高的的標準要求他們。孩子會因為做錯了事或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受到批評和懲罰,這種批評與懲罰常常是情緒暴力。比如,父母表現得極其煩躁和郁悶,不斷地嘆氣或者干脆不跟孩子說話,借此向孩子表達:“你很糟糕,我很失望”。事實上,將批評化作無聲的情緒會比直接的責罵更加讓人喘不過氣。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以批評為主的教養(yǎng)方式會讓孩子相信自己就像父母評價中的那樣一無是處。另一方面,他們會把別人的情緒解讀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Ta好像生氣了,是不是因為我說錯了話?”,“Ta看起來很無聊,是不是因為覺得我這個人太無趣了?”長大后,他們會變得對他人的情緒格外敏感,并把那些情緒都當作是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而為了讓他人對自己滿意,他們會去盡力平穩(wěn)那些情緒。 如何做到健康共情? 共情也叫換位思考,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能力,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那么,正確的共情應該怎樣做呢? 1.明確自己情緒的來源 首先,你需要覺察自己被他人的情緒影響究竟是由于感同身受,在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還是僅僅只是被對方那種強烈的情緒感染了。比如,在你看到他人心情低落,而自己也似乎因此變得低落時,你需要問一問自己:我的低落是因為我盡量想象把自己放到了和對方同樣的處境,體會到了Ta身在其中的痛苦;還是因為這種‘身邊的人情緒不好’的感覺讓我很緊張、焦灼? 2.明白他人的情緒與你無關 如果你發(fā)現,自己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是出于對受傷的恐懼,或是對負面評價的擔憂,那么,你需要明白以及證實他人的情緒可能與你無關。為此,你可以試著留心周圍人情緒激動的時刻,克制住自己不去做出反應。然后觀察對方的情緒是否真的預示了接下來Ta會對你造成傷害。此時你多半會發(fā)現,你并不是他人情緒的“受害者“。你甚至還可以在對方情緒平靜下來以后直接向對方確認你的猜想和預設。 3.說服自己:我沒有承擔他人情緒的責任 你需要明白,你不必也不能為他人的情緒負責。不論關系多么親密,你們也始終是獨立于彼此的個體。因此,你在對他人的痛苦悲傷感同身受的同時,也要清晰地意識到:這是Ta的情緒,也是Ta的人生,我可以去站在Ta的角度上理解Ta現在的感受,但我不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和他人之間健康的邊界。有能力關懷,也有能力保持自我的平穩(wěn)。 你是個對他人情緒敏感的人嗎?你有什么辦法讓自己別“想太多”呢?在評論區(qū)留言給我們吧! 關注頭條號KnowYourself即可獲得粉絲推薦,不錯過任何一篇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