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為什么教不好? 前兩天去朋友家辦事,還沒進門就聽見他在訓孩子:“你怎么這么笨啊,像豬腦袋一樣,每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跟我唱反調(diào)!” 我很驚訝,記憶中的龍龍還懂事的,機靈有禮貌,這是怎么了呢? 朋友見我來了,跟我抱怨說,孩子進了小學后,就跟變了樣似的,時不時跟同學打架,課堂上做小動作,上課也不認真做作業(yè)。 只看見一旁的龍龍心不在焉的聽著,有時還翻個白眼,一副很反感的樣子。 恰好龍龍爸出去接電話,我便輕輕問:“龍龍,你爸爸是不是經(jīng)常這樣罵你?” 龍龍低著頭很難過的樣子,卻沒有說話。我又鼓勵他:“阿姨知道你一直是個乖巧的好孩子?,F(xiàn)在你只是因為爸爸的壞脾氣才變成這樣子。但是阿姨相信,你一定可以勇敢地做回自己,讓爸爸像以前那樣喜歡你?!?/p> 沒想到這番話一說完,龍龍就哭了,嗚咽著說:“阿姨,我真的做回以前的我,爸爸就會喜歡嗎?可是爸爸經(jīng)常罵我沒用,我不是個好孩子。” 孩子一時淘氣是難免的,有些父母忍不住,就使用了語言暴力,要知道這對孩子的打擊是致命的! 2 這4種語氣改變孩子一生! 不少朋友跟我訴苦:孩子脾氣倔,事事和自己對著干,每天簡直要氣瘋。 其實孩子的性格同家庭氛圍、父母的教導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對孩子的情商、智商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當家長一直用負面評價和打擊的語氣時,孩子往往難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反而會激起強烈的叛逆心理去敵對所有人。 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與孩子相處的種種細節(jié),而這4種語氣竟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我想一個被溫柔對待的人內(nèi)心也是柔軟的,對自己和他人會有更多的寬容,他們對世界會有更多的接納。 一個舞蹈比賽剛結(jié)束,一個角落剛比賽完的小姑娘撅著嘴站在那,媽媽在旁邊大聲呵斥:“跳得這么差,丟人死了。平時讓你好好練,就是不聽,我花這么多錢和時間,就給白糟蹋的嗎?”。 小姑娘哭了,我想這個媽媽一定不是真正心狠的人,可是此時此刻,她的話一定如同刀一樣揮向孩子。 在父母的一次次“硬”式教育下,孩子的心也開始變得僵硬,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被原諒過,那么長大后對待他人的錯誤時也學不會原諒。 而聰明的父母會用溫柔的方式表達。“今天比賽失利了,你也很難過對嗎?媽媽也很難過?!?/strong>既安慰了孩子,又保護了孩子柔軟的心。
我一直相信,父母的鼓勵,是對孩子最好的肯定,會讓他覺得很安心。 但大部分父母都喜歡通過打罵來管教孩子,不僅破壞親子關(guān)系,還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變得不誠實。 放學前老師會檢查大家書包是不是都理好了,很多小朋友的書都亂七八糟扔進書包,老師問我,怎么教育的浩浩,他的書包跟筆盒最整齊! 其實我有培養(yǎng)浩浩有整理東西的習慣,方法很簡單,先讓他整理一次文具:“你把筆都分類了,彩筆、鋼筆都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雌鹫嬗小皸l理”。 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做的一切,父母都有留意到,會變得更加自信,更有存在感,更享受付出的感覺。 鼓勵贊美的時候,一定要走心,看著孩子的眼睛,讓他感覺到你的態(tài)度。而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跟他說,或者語氣非常隨意。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fā)強烈。 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當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干,而粗暴地反對他。 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伙伴玩一會兒,你不能發(fā)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干什么?!边@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strong>孩子就比較樂于接受了。
做父母最大的挑戰(zhàn),來自于信任孩子。 在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父母: 他們要求孩子在房間學習,期間自己每隔三五分鐘就進去打擾一次,理由大多都是說:為了查看孩子是否在偷懶; 他們很想讓孩子幫忙去買東西,心里卻總是擔心孩子會拿剩余的錢買零食吃; 他們總是說會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衣服款式,可是,卻總少不了一番指指點點; 他們不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每一個階段中都會遇到不同的挑戰(zhàn)。 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并采用恰當?shù)姆椒ㄖС趾⒆用鎸λ膯栴},讓孩子看到自己進步的空間。 孩子才會對自己有信心,才能鼓起勇氣面對成長過程中那些未知的挫折和阻礙,才有可能擁有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孩子嘛,總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果你經(jīng)常鼓勵孩子,他就會變得勇敢;如果你能溫柔對待孩子,他可以變得寬容;如果你懂得尊重他,他才能變得自主;如果你如果對他的能力表示很有信心,那么你將成功收獲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所以,請爸爸媽媽常用這4種語氣說話,輕松教出好孩子吧! |
|
來自: janefashion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