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微博140個字,可以刷爆中國的社交媒體,五分之一條的微博,也就28個字,可以玩出什么新高度? 北宋詩人蘇軾的《洗兒詩》,這首七言絕句,短短28個字,卻是一首名作,這也是漢字的魅力。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p> 《洗兒詩》短短四句煉詞煉意,語氣戲謔,基調反諷。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道理不言自明?!拔冶宦斆髡`一生”,也是鎮(zhèn)定思痛,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構陷入獄。“烏臺詩案”更是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預,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 圖/蘇軾書法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肮洹边€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只是托詞,大智若愚才是根本。不鋒芒畢露,就不會被“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詩中三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 能輕松讀懂此文,自然覺得好,讀不懂就像看天書了,索然無味,那為什么會這樣? 音頻節(jié)目《赳赳說字》的主持人、漢語言研究者和前《新周刊》總主筆胡赳赳說,從文字出發(fā),再看古典詩,立意更進一層。不讀古典詩,而寫現代詩,終是人天兩隔。中國文字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中國詩詞決定了我們的心理模式。由考據而至義理,由義理而至辭章,是《赳赳說字》的題中三昧。 《赳赳說字》以《千字文》為底本,每天八分鐘,講透一個字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從字根上延展開來:講述造字的故事,和漢字的智慧。 歸根到底認字,但不識字,日用百遍卻不自知。舉個例子,我們平常常說的“命運”二字。 命者,口令也!拆開命字一看便是。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聽命。從集從人,表示集聚眾人,發(fā)布命令。而命是天賦的,也叫天命,決定人去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運,迻徙也。運,是動態(tài)的,起伏跌宕的。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決定好了的,一輩子不會改變的,而“運”是后天的習得的,是可以改變的。所謂“命運”,用這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解釋最好了。 很平常的兩個字,如果懂得其中的意思,也自然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而這也就是中國的文化,其實更應該從孩子開始認真識字,“孩子們接受漢字起來不容易,是成人眼光——成人低估了孩童的耐受性和悟性。而且不懂也沒關系,家長做家務時放給自己聽,讓孩子有一搭無一搭的聽著。這也是一段親子的時光。漸漸薰習,日久自有悟入?!保ā遏耵裾f字》的主持人胡赳赳語) 哈茲里特曾說:“文字是唯一能永久存在的東西。”一個字是如何被形成、被改變、被重新定義、乃至被被修改、被混淆、被誤讀,真的確認自己不曾識得幾個字,那么更應該從頭來識字,從而對漢字保持敬畏,對中國悠久的文化保持敬畏。 《赳赳說字》的主持人胡赳赳說,這些事慢慢來。要等共識,等機會。要抱有信心、持有信念。有文字在,一種文化就不會亡的。一億人口中,出來一個讀書種子,文化傳薪的使命(天命)就又可以再傳五百年。 家是寶蓋頭,字也是寶蓋頭,人生是可以有所蔭庇的,從認得幾個字,到從頭識字,是我們作為中國人的福報。 |
|
來自: 昵稱41961047 > 《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