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生卒年不詳,后名文婉,小字英奴,宋代人。生于英州(今廣東省英德縣)。晚唐名士譚從道的女兒。譚從道客死長沙,家道末落,流落長沙樂籍,為官妓丁婉卿收養(yǎng)。英奴稟性聰慧且面貌嬌美,丁婉卿對她呵護備至,唯恐她重蹈已轍,就細心教她詩詞歌賦,希望她借此出息,安身立命。英奴十六歲時,已名播長沙,丁婉卿經(jīng)常帶著她出堂入室,遍交官宦。劉相鎮(zhèn)守長沙時公余常在湖畔召譚文婉吟唱。一日他見漁翁手擒兩條大鯉魚走入小巷,即云“雙魚入深巷”,婉立對:“尺素進誰家”,劉公擊節(jié)嘆賞。劉相稱她“千古詩妖”幫她脫了娼籍。恢復(fù)自由身的譚文婉成為長沙少年士的爭聘者,可她不羨慕門,自行擇婿嫁給了一個極方正的小官汝州張正字。 譚意歌傳宋代劉斧的《青瑣高議》中,有一篇秦醇寫的小說《譚意歌傳》,題下原注“記英奴才華秀色”。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刪去此注,并加“傳”字。 故事寫譚意歌自幼失去雙親,被小工張文收養(yǎng),后為官妓丁婉卿看中,將她誘買到娼家。但意歌不愿過倚門賣笑的生活,一心只想從良嫁人,因而當(dāng)她看上茶官張正字時,便決定以身相許??墒呛蠖陱埳{(diào)任他處,意歌又自慚形穢,說自己是“以賤偶貴,誠非佳婚”,表示后會難期。果不出她所料,一年后張生即迫于母命和“物議之非”,與孫殿丞之女成婚。意歌知道后雖曾去信訴說,而張生也無可如何,只有“日夕嘆悵”而已。從此意歌便耕織自給,閉戶教子,毫無怨言。后來孫氏去世,張生才去長沙重與意歌相見,表示愿修舊好;而意歌卻以明媒正娶為條件,方與張生結(jié)為夫婦。意歌“治閨門深有禮法,處親族皆有恩意”,后又生一子,“以進士登科”,自己也“終身為命婦,夫婦偕老,子孫繁茂”。 小說以對妓女充滿同情的筆墨,描寫了譚意歌和張生的一段曲折愛情。他們一度分離,是受了封建社會“門當(dāng)戶對”觀念的影響;最后的團圓,又因為意歌本是個恪守封建規(guī)范的賢妻良母。 魯迅說:“秦醇此傳,亦不似別有所本,殆竊取《鶯鶯傳》、《霍小玉傳》等為前半,而以團圓結(jié)之爾”(《稗邊小綴》),作品顯然模仿唐代傳奇,但風(fēng)格不如后者修整。至于刻畫人物和結(jié)構(gòu)情節(jié)多用聯(lián)語、詩詞、函札穿插其中,卻頗具匠心。秦醇所作傳奇除此篇外,收入《青瑣高議》的還有《趙飛燕別傳》、《驪山記》、《溫泉記》。 部份詞作【長相思令】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邐天氣融和。新晴巷陌,是處輕車駿馬,禊飲笙歌。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遠意沈沈,幽閨獨自顰蛾。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開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他、人怪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極相思令】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錦。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秋千。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fēng)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