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5 12:05 | 豆瓣:帶三個表 一 我一直想寫寫1967年,倒不是因為我出生在這一年,而是因為這一年的搖滾樂。 最初動這個念頭是在1997年,那時候可以上互聯(lián)網(wǎng)了,在網(wǎng)上能看到很多過去看不到的信息。1992年在整理《歐美流行音樂指南》書稿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經典唱片都是在1967年發(fā)行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我查到了更多資料,1967年的確是搖滾樂歷史上的一個特殊年份,就像電影迷總是對1994年津津樂道一樣(這一年上映了很多后來堪稱經典的電影),搖滾樂突然在1967年大爆發(fā),出了一批經典唱片。如果以這些唱片為主線,把整個60年代發(fā)生的事情串起來會是什么樣呢? 我動了一點邪念,想寫一本關于1967年搖滾樂的書——之所以說邪念,是因為那時候我還沒出過書,覺得出書這件事既神圣又離自己很遙遠。當時的計劃是,慢慢寫,爭取在2006年寫完,2007年出版,算是給自己40歲送上一份禮物,書名都想好了,叫《我的1967》。電腦的某個文件夾里面塞滿了跟這一年有關的資料。 一晃兒到了2007年,我都出了三本書了,這本書一個字還沒寫。又一晃兒到了2017年,我都出了九本書了,這本書還是一個字都沒有寫。翻著電腦里的一堆資料,我懷疑了一下人生:為什么沒有寫? 可能是我沒興趣了。 前幾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關于“愛之夏”文章,看完之后好像明白自己為什么沒有堅持把這本書寫出來。60年代的西方,可以說是音樂、藝術、時尚、文化的黃金時代,各種變化一切皆有可能,給后來的人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文化遺產。我通過搖滾樂這個窗口,看到那個時代地平線上升騰起的朝霞,并為之激動、充滿向往??墒?,它與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時代有什么關系呢?不用說當時——我們正經歷一場噩夢般的浩劫,即使是現(xiàn)在,半個月前發(fā)生的事情我們都沒興趣了,更何況是半個世紀前發(fā)生的事情呢。當我看到迷幻大師蒂莫西·利維在舊金山金門公園面對著幾萬嬉皮士說出他那句著名的“Turn On, Tune In, Drop Out”時,才似乎明白了一點: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的體系,它影響著每個人的靈魂,但我們的精神世界一直與世隔絕。作為一個文藝中青年,對這種文化的迷戀也只能轉換成內心的狂喜。 我這種人,在中國屬于可以忽略不計的那一類。 剛一進入2017年,我又想起這本當初計劃中的《我的1967》。30歲的時候想40歲時要做的事,結果到了50歲還沒做成,總覺得有點遺憾。所以,關于1967年這個主題,我得給自己點交代——但肯定不是去寫一本書。 可能是我慢慢看透了,這個世界無論怎樣擁抱我們,我們都覺得是騷擾。過去自己還有點小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理想,覺得可以把更好的文化介紹給大家——這也是我為什么要辛辛苦苦編《歐美流行音樂指南》的原因。后來我才意識到,中國人對外來文化一點興趣都沒有。80年代有個瓊瑤,90年代有四大天王,21世紀有幾塊小鮮肉足矣。我沒事瞎起什么哄呀。 二 歷史上任何一年拿出來放大描述,都會很精彩,但是對搖滾樂來說,未必是這樣。搖滾歷史上只有一個經典豐收年:1967年。 在查閱1967年的資料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在1967年離開了這個世界,比如被我們傳的很神的切·格瓦拉,他在被捕后第二天被處死;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這一年去世;波蘭生物化學家卡西米爾·芬克去世,你不知道這個人,但是你現(xiàn)在該知道“維生素”這個詞是他創(chuàng)造的;《時代》周刊創(chuàng)辦人亨利·盧斯去世;在音樂界,靈歌手奧蒂斯·雷丁因飛機失事遇難;爵士音樂家約翰·柯川、披頭士的經理人布賴恩·愛潑斯坦、美國民歌之父伍迪·格思里在這一年相繼去世;還有電影明星費雯麗以及貴國最后一個皇帝溥儀…… 有人走,就有人來。有一大撥明星在這一年來到這個世界。你可能聽說過的人包括:土耳其舉重運動員蘇萊曼諾爾古(他身高147厘米,打破47次世界記錄)、至今保持世界跳高紀錄的古巴運動員索托馬約爾、英國球星加斯科因、法國球星吉諾拉、意大利球星巴喬、利物浦教練克洛普、網(wǎng)球運動員貝克爾;音樂方面有:搖滾歌手庫爾特·科本、比利·科根、鄉(xiāng)村歌手費絲·希爾、R&B歌手托尼·布拉斯頓、“綠洲”樂隊成員諾埃爾·加拉格爾、“山羊皮”樂隊主唱布萊特·安德森、印度音樂家A. R. 拉赫曼;演員方面有:宋康昊、妮科爾·基德曼、茱莉亞·羅伯茨、杰森·斯坦森、模特兼歌手兼總統(tǒng)夫人卡拉·布魯尼……當然,還有一位叫喬納森·伊夫的人,比起前面這些明星,他的知名度可能小一點,你是在用蘋果手機看這篇文章嗎?那可能就是他設計的,今天你看到的每一個蘋果產品都有他的份兒…… 1967年還發(fā)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蘇格蘭凱爾特人隊戰(zhàn)勝了國際米蘭,捧起了歐洲冠軍杯,這是蘇格蘭球隊唯一一次捧起冠軍杯;拳王阿里拒絕服兵役,因為他皈依伊斯蘭教,他認為這和他信奉的教義相違背(如果他當時看了《血戰(zhàn)鋼鋸嶺》會去做戰(zhàn)地醫(yī)生吧?),因此他被剝奪了拳王冠軍,禁賽三年;美國各地發(fā)生黑人騷亂,總統(tǒng)約翰遜卻認為黑人騷亂是由于黑人缺乏就業(yè)機會對現(xiàn)實產生失望的結果;時任副總統(tǒng)的尼克松在《外交》雜志上寫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從長遠角度看,我們不能把中國永遠拒之在國際大家庭之外?!毖鞠脲e了,是我們后來把國際大家庭拒之門外;以色列跟鄰居打了六天的戰(zhàn)爭,收獲了一大片土地;貓王在國際勞動節(jié)這一天宣布結婚;幾個月后,拳王阿里也宣布結婚;卓別林拍了他最后一部電影《香港女伯爵》;著名的《滾石》雜志創(chuàng)刊,約翰·列儂成了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人物;一個叫瓦文薩的波蘭人去了格但斯克造船廠,這個電工后來改變了波蘭歷史;在科技方面,人類首次發(fā)現(xiàn)脈沖星;IBM發(fā)明了第一個軟盤;第一架波音737試飛成功;世界上第一臺ATM機在倫敦巴克萊銀行啟用;在醫(yī)學方面,人類第一次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患者在術后存活了18天;第一臺手持計算器在這一年發(fā)明;英國頒布了《海洋廣播犯罪法》,影響英國搖滾歷史的海盜電臺從此消失;一個16歲的女孩S.E.辛頓寫了一本小說《局外人》,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本書仍然是禁書;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發(fā)表了小說《玩笑》;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正式出版;有一份叫The Berkeley Barb的小報,真的開了一個玩笑,說可以從香蕉里提取致幻化學成分,在那個致幻劑搶手的時代,這無疑是最振奮人心的消息,香蕉皮一度成了搶手貨;成千上萬的嬉皮士聚集到了舊金山的金門公園,拉開了“愛之夏”的序幕。 三 請看下面這些名單: 這些唱片都是1967年發(fā)行的,張張都是經典,張張都在填補當時搖滾音樂的空白。不管之前還是之后,可能每一年你都能找出幾張當年最出色的專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開始褪色,再沒有哪一年能找出這么多經典專輯。 那么,為什么是1967年? 有一句正確的廢話是:所有的結果都是有原因的。如果算一下,從二戰(zhàn)結束到1967年,過去了22年,二戰(zhàn)前后出生的人正好二十啷當歲。搖滾樂是在1955-58年左右出現(xiàn)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戰(zhàn)后嬰兒潮的那批人都會受到搖滾樂的影響,在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們都可能拿起吉他。 這代在戰(zhàn)后廢墟上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經歷了戰(zhàn)后復蘇,每天都會有變化和希望。但二戰(zhàn)與一戰(zhàn)的最大區(qū)別是,二戰(zhàn)后世界上形成了兩個國際陣營: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峙,叫冷戰(zhàn)。人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下,總是感覺不那么踏實。 動蕩和不安環(huán)境總是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隨著美國在越戰(zhàn)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國內黑人平權運動日益高漲,人們開始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烏托邦式生活的向往,藝術從來不會在這種時刻缺席,這也是60年代文化藝術出現(xiàn)大繁榮的原因。 如果我們簡單地用一些詞匯來描述那個年代,可能是:反戰(zhàn)、人權、冷戰(zhàn)、迷幻、搖滾、嬉皮、先鋒、愛,當這些東西不約而同地匯在一起,會產生很多奇怪的反應。 比如嬉皮士,它可能是“垮掉的一代”的延續(xù)或變種,而“垮掉的一代”可能是“迷惘的一代”孕育出來的,實際上都是戰(zhàn)后二十多年人們生活態(tài)度的變化。文學、藝術、音樂、時尚很好地捕捉到了這些,把它表現(xiàn)出來,并影響到更多人,進而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 迷幻是人們試圖通過藥物體驗來與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匯合,去感受靈肉合一的升華。 那個叫阿爾伯特·霍夫曼的瑞士化學家怎么都不會想到,自己在實驗室里一次無意的發(fā)現(xiàn),為60年代的文化涂上一筆玄幻的色彩,他“無意”中合成出了一種叫做“麥角酸二乙酰胺”(LSD)的物質,可以給人帶來奇妙的幻覺,它有別于之前人類用過的任何化學合成出來的毒品,效果有點類似墨西哥生長的毒蘑菇。說的直接一點,人的味覺嗅覺視覺會發(fā)生根本錯亂,而傳統(tǒng)的毒品只是強化了某種感覺。 阿爾伯特·霍夫曼阿爾伯特·霍夫曼 霍夫曼這樣描述道: “日?,F(xiàn)實與LSD迷幻中的世界圖景從本質和特點上有什么不同呢?在日常現(xiàn)實意識的通常狀態(tài)中,自我與外部世界是分開的;人面對面地對立于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客體。在LSD狀態(tài)下,人所體驗的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界線隨迷幻程度的深淺或多或少地消失了。發(fā)送器與接收器之間的反饋發(fā)生了。自身的一部分溢流到外部世界,溢流到客體之中,開始活起來了,有了其他的更深刻的含意。這可以被知覺為是一種賜福式的轉變,也可以被知覺為是充滿恐怖的魔鬼般的轉變,即進入到被信任的自我的失落狀態(tài)。在幸運的情形中,這個新的自我感覺能夠與外部世界的客體極樂地結合起來,相應地也與自己的主體結合起來。這種與外部世界合一的體驗甚至能夠強烈到產生自身和宇宙一體的感覺。這種宇宙意識的狀況,在理想的情形下能被LSD或其他墨西哥神圣致幻藥物激發(fā)出來,類似于自發(fā)的宗教啟蒙和神秘合并。這兩種情形,通常只是不朽的瞬間,這種體驗到的現(xiàn)實突然顯現(xiàn)出超越性,即宇宙與自身,發(fā)送器與接收器合為一體。” LSD直接影響到了搖滾樂和藝術表現(xiàn)。為什么60年代的搖滾突然出現(xiàn)了大量的吉他失真效果,并夾雜著持續(xù)的噪音,因為只有這種效果才能讓服用了LSD的人感到奇妙。同時,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藝術設計色彩都變得斑斕起來,紅黃綠藍紫橙成了主色調,因為人們在致幻之旅時看到的都是這種顏色。這里不能不提一下設計師維斯·威爾遜,他創(chuàng)造了一款迷幻字體,變形、扭曲,帶著滲出、熔化效果——在幻覺下,人們看到的物體就是這種形狀。他用這種字體為很多演出繪制了海報。這些字母第一眼讓人難以辨認,它們斜歪地擁擠在一起。威爾遜打破了長期以來平面設計慣用的扭曲方式。 60年代演出海報60年代演出海報 美國藝術評論家肯·約翰遜寫過一本書《你是否經歷過?心理知覺是如何改變當代藝術的》,他在書中提到:“迷幻運動幫助人們超越了藝術的觀賞行為而進入了更深層的體驗,藝術不再是用來鑒賞,有時可以用來消耗或感覺?!?/p> 你肯定還記得,電影《阿甘正傳》里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珍妮在街頭賣唱,有人問她:“想去舊金山嗎?”后來,阿甘與珍妮告別,你看看車上標志,她去的還是舊金山。書中暗表,珍妮是去舊金山參加“愛之夏”嬉皮大聚會。 珍妮第一次去舊金山珍妮第一次去舊金山 珍妮第二次去舊金山珍妮第二次去舊金山 “愛之夏”是一次自發(fā)形成的聚會,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阻止,它是怎么開始的?一個公認的標準答案是:它始于一個簡單的四個字母的單詞:LOVE。它從1967年1月開始,一直持續(xù)到年底。追求自由和叛逆、反對消費主義價值觀、反對戰(zhàn)爭的年輕人,匯集到舊金山,來感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這里,音樂、藝術、詩歌、宗教、時尚構成了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烏托邦。這是一個愛的季節(jié),空氣中都是大麻的味道,不High的人是可恥的……他們用反文化的方式書寫了一段新的文化。 時代周刊封面時代周刊封面 《時代》周刊還專門做了一期封面故事,來報道這一現(xiàn)象。 關于嬉皮士,過去有很多文字在論述解讀這一現(xiàn)象,這種無組織有紀律的現(xiàn)象實際上更像是一種折中主義人生態(tài)度:他們追求自由自在,希望體驗一種超出常規(guī)但又不過分的生活方式;他們反對戰(zhàn)爭,但未必以極端的方式;他們反傳統(tǒng),卻未必離經叛道。這種看似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當時人們能找到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因為當時所有的生活方式、抗議方式、體驗方式,他們都可以嘗試,而不是在被各種限制禁止的前提下委曲求全追求的結果。 你可能見過下面這張照片: 記者伯尼·波斯頓攝于1967年10月21日,一名青年將一朵朵花挨個插在憲兵的槍管里。這一時刻,鮮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和平、非暴力。這就是“Flower Power”。最早發(fā)起“Flower Power”倡議的是詩人艾倫·金斯堡。 后來,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 1967年,美國。1967年,美國。 1987年,韓國。1987年,韓國。 2004年,烏克蘭基輔。2004年,烏克蘭基輔。 2006年,法國里昂。2006年,法國里昂。 四 搖滾樂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集中在1967年爆發(fā)的。 最初人們談論搖滾,只是說,它是黑人布魯斯音樂與白人鄉(xiāng)村音樂和民歌的結合體,就是節(jié)奏變得激烈一些而已。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它逐漸變得更加豐富,風格上也越來越明顯。那批從貓王、查克·貝里、小理查德教材里走出的搖滾歌手日漸成熟,他們不拘泥于傳統(tǒng),試圖拓寬搖滾樂的疆界,甚至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也加入進來。十年間,人們對搖滾樂的偏見在慢慢消失,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搖滾樂的行列,它已經變成真正的大眾文化。唱片公司也因此發(fā)展壯大,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和勇氣去簽下一些看似沒有商業(yè)價值的歌手,或縱容樂手們在錄音室里鼓搗出不一樣的聲音。 一句話,第一個十年的搖滾樂成熟了,放眼望去,風吹麥浪,一片金黃。這是他們不約而同在1967年爆發(fā)的原因。如果再放寬泛一些,從1966年到1969年,都是搖滾豐年。 如果留意一下,后來的很多有影響力的搖滾樂隊,都是在1967年組建的:“血汗淚”“藍牡蠣崇拜”“芝加哥”“電旗”“費爾波特協(xié)定”“弗利特伍德·麥克”“創(chuàng)世紀”桑塔納“現(xiàn)狀”斯萊和斯通家族、“REO快車”“傀儡”“恐龍王”“交通”…… “披頭士”在1967年發(fā)行了兩張專輯:《胡椒軍士孤獨心靈俱樂部樂隊》和《神秘之旅》。實際上,在此之前,他們就已開始脫胎換骨,《橡膠靈魂》和《左輪手槍》已經展示了他們走向成熟的一面,到了《胡椒軍士》這一張,他們幾乎把當時搖滾的邊界觸碰了一個遍。人們評價它是“充滿了孩子般天真古怪的奇想和難以抵御其誘惑的歌曲,專輯從頭到尾包含了輕音樂、硬搖滾、印度音樂、搖擺樂、古典音樂和布魯斯音樂,是一次最令人嘆服的音樂大融合?!薄稘L石》雜志評論道:“它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創(chuàng)作、錄音、制作、表演的里程碑,他們用一年的時間去創(chuàng)作完善和錄制這張專輯。他們重新改寫了音樂是應該如何演奏和表演的規(guī)則?!?/p> 又比如“地下絲絨”,他們的第一張專輯,每首歌都在向人們打開一個邪惡和丑陋的窗口,讓你感覺不是那么美好,卻又那么殘酷地真實。它在商業(yè)上是徹頭徹尾的失敗——即使放在今天亦如此,但它卻鼓勵了很多人拿起吉他去組一支樂隊。后來NME雜志評論道:“這是第一個搖滾導火線?!?/p> “憂郁布魯斯”樂隊告訴人們,古典音樂和搖滾樂完全可以合二為一,從此,搖滾樂古典之間再無界限。“大葡萄”和“杰斐遜飛機”兩支帶著迷幻印記的搖滾樂隊在這一年做出了他們最好的專輯,“杰斐遜飛機”在《白兔》中用《愛麗絲漫游仙境記》里的小白兔作隱喻,暗示毒品把人一步步帶入一個奇境?!皭邸睒逢犠钶x煌的時期也是1967年,這一年他們出了兩張后來被喻為經典的專輯《達卡珀》和《永遠的改變》。還有“平克·弗洛伊德”那張《拂曉門前的吹笛人》,至今仍然有死忠的粉絲認為,真正代表“平克·弗洛伊德”音樂的不是那張《月之暗面》,也不是《墻》,而是《拂曉門前的吹笛人》,它古怪、奇妙,這是主唱兼吉他手錫德·巴雷特的杰作,他用簡短、奇異的電子流行歌曲串成的冗長、龐大的器樂作品,是60年代英國最獨特的迷幻搖滾音樂。與之相對應的是英國民歌手多諾萬,迷幻民歌的領地要有他一席之地。 至于吉米·亨德里克斯與經驗樂隊,他們在1967年的兩張專輯《你是否體驗過?》《像愛一樣勇敢》,幾乎連被人模仿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你是否體驗過?》堪稱搖滾史上最令人眩暈的處女作。一般情況是,未經任何加工修飾的藝術雖生猛但有瑕疵,可是這張專輯粗糙得幾近完美。和他同處一個時代的吉他手多少都會有這樣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經典的意義在于,它前無古人,卻一直影響后人。用今天一句比較惡俗的話形容就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1967年的這些經典,做到了這一點。 蒙特雷音樂節(jié)海報蒙特雷音樂節(jié)海報 1967年搖滾樂還有一件大事:蒙特雷音樂節(jié)。如果列舉具有深遠影響的音樂節(jié),你一定會想到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事實上,蒙特雷音樂節(jié)開創(chuàng)了搖滾戶外音樂節(jié)的先河,它使搖滾文化從劇場走向戶外,也是“愛之夏”的起點。這場為期三天的音樂節(jié),匯集了當時一批有影響力的搖滾、民歌樂隊,英國的“誰人”樂隊,在表演時,吉他手皮特·湯森把吉他砸了,隨后登場的吉米·亨德里克斯感覺被叫板了,他在演出結束時干脆把吉他燒了。他們做到了極致,后來誰再這么玩,都是東施效顰。 左砸右燒左砸右燒 約翰·列儂說過:“如果有人認為愛與和平是一個必須留在60年代的陳詞濫調,那是他的問題。愛與和平是永恒的?!?/p> 劇作家、記者喬納森·利夫在《60年代政治不正確指南》中寫道:“這個十年沒有像我們相信的那么激進。事實上,動蕩只局限于社會中一個非常狹小的階層。對于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來說,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保守的十年?!?/p> 還有一句話,意味深長、流傳甚廣,被無數(shù)人引用,引用到最后都已經無法確定到底是誰說的:“如果你還記得60年代,那你肯定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它足以說明,60年代的影響有多么深遠。 我在網(wǎng)上看到,美國舊金山為了紀念“愛之夏”50周年,已經準備好了很多活動,從2017年2月開始,一直到年底,涉及到藝術、音樂、時尚……沒有經歷過“愛之夏”的人可以有機會體驗一下了。那些經歷過的如今已經七老八十的人,會在頭上插上一朵花,趕赴舊金山…… 開頭我說了,得給自己一點交代,所以我做了兩款T恤:“搖滾經典之年”和“愛之夏”。 “搖滾經典之年”:采用兩款60年代最流行的迷幻字體,將1967年發(fā)行的二十余張經典專輯名字“植入”到這四個數(shù)字中,讓看到的人記?。篢恤恒久遠,經典永留傳。 “愛之夏”:同樣用兩款60年代迷幻字體構成半圓形圖案,寓意為:60年代的文化如孔雀開屏般絢爛,半圓是Flower Power中的那朵花和搖滾經典之年的密紋唱片…… T恤設計師:王書紀會設計。理科出身,文科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