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雷 王曉峰 的確如此。迷幻搖滾在今天流行并非偶然,它說明了只有一些搖滾史上的經(jīng)典才會跨越時空,為今日歌迷所津津樂道;而且,近幾年搖滾樂壇出現(xiàn)了兩件使迷幻搖滾再度流行的事件,一是原“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靈魂人物羅杰·沃茨1990年在柏林墻遺址舉行的一場“墻”演唱會,令整個世界為之注目,也使歌迷們對這支經(jīng)典組合再度懷舊。二是美國著名導(dǎo)演奧立弗·斯通導(dǎo)演了一部有關(guān)“大門”樂隊的電影,把我們今天陌生的20年前頗受爭議的傳奇人物吉姆·莫里森展現(xiàn)在人們?nèi)藗兠媲?。當歌迷們拭去時空的塵埃,發(fā)現(xiàn)迷幻搖滾是如此迷人時,才始有醒悟;敢情在過去的搖滾樂中,還有著那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1]dZ Ab' : /KhY,G'Z 對,這就是迷幻搖滾的妙處所在。所以我們在“對話搖滾樂”60年代結(jié)束前要著重介紹一下迷幻搖滾樂,以便歌迷們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迷幻搖滾”一詞在英語中稱“Acid Rock”。單從字面上看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毒品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它沒能象重金屬、朋克等成為搖滾樂演繹中的一種形式,而是滲透在各種搖滾形式之中。它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產(chǎn)物,這里暫稱之謂“迷幻文化”,故它也沒能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沿襲至今。 E#\'$@8j 我們知道,60年代的西方社會極其混亂。一方面物質(zhì)文明飛速發(fā)展,而意識形態(tài)卻面臨種種危機。兩種文明的落差,使得整個社會處在極不穩(wěn)定的動蕩之中,加之當時國際政治危機,人們的精神上無法承受來自個方面的威脅和壓力,無法在危機中找到生存的良策,這當然就會出現(xiàn)社會混亂、道德淪喪、精神世界的分崩離析。人們?yōu)榱饲蟮米晕遗c社會、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平衡,就會出現(xiàn)超社會、超道德的理想主義(即后來出現(xiàn)的“嬉皮士”運動)。再有就是用毒品、性亂等盡量麻醉、刺激自己,以逃避現(xiàn)實。搖滾樂這種最能滿足人們情感的音樂形式,成為當時年輕人擺脫煩惱,循世避俗的求生稻草,迷幻搖滾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 60年代西方社會的一大疾患便是吸毒盛行,搖滾樂最初的出現(xiàn)、發(fā)展,一直與毒品瓜葛不清。到了60年代,人們已公開在搖滾音樂會上吸食毒品,迷幻搖滾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其實,迷幻搖滾的出現(xiàn),并未能使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得到拯救和解脫,只不過是從一個迷途走入另一個迷途,進一步麻木心靈罷了。但作為音樂本身的迷幻搖滾,卻在搖滾樂發(fā)展進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好吧,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迷幻搖滾。 SA~oGgk=P 且慢。我再說一點,迷幻搖滾既然與毒品密不可分,在介紹這種音樂之前應(yīng)簡單介紹一下令搖滾迷幻化的重要毒品——LSD。LSD是“麥角酸二乙基酰胺”的簡稱,它最初是由瑞士桑道茲制藥廠的艾伯特·霍夫曼博士從化學(xué)物質(zhì)中析離出來的。但最初有何作用并不清楚,直到幾年后,他才發(fā)現(xiàn)了這種化學(xué)物質(zhì)的性能。讓我們聽聽世界上第一位使用LSD的霍夫曼本人的描述:“我的眼睛閉著,五顏六色、變化不定的、奇異的幻想把我驚呆了,聲音被轉(zhuǎn)換成視覺感,以至于每個聲調(diào)、每個音響都引起相應(yīng)的色彩圖景,像萬花筒似的變化著形態(tài)和色彩。”(見威廉·曼切斯特所著《光榮與夢想》)這種獨特的心理感受在電影《“奶油”樂隊告別演唱會》中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其實,這種毒品與大麻、海洛因等毒品一樣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但又與這類毒品的效果不同,LSD的主要作用是破壞人體的感覺神經(jīng),使感覺紊亂,以至于在藥力發(fā)作時人的感覺發(fā)生到錯,聲音似乎可以看得見,色彩可以嗅到,氣味可以觸摸。人們把這種神經(jīng)混亂狀態(tài)下的感覺稱之為“入境”。只要人們使用LSD,聽到的任何聲音都會感覺美妙無比,哪怕是在噪音的大街上,因而,搖滾樂手們及聽搖滾樂的人使用LSD成風(fēng)也就不足為怪了。 7 ;x to = 迷幻搖滾,最初往往指那些經(jīng)常吸毒品的搖滾樂手或是樂手們在迷幻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表演的搖滾樂,對于音樂的特點與內(nèi)涵,也許只有樂手們在毒品的沖勁上來時才能體會到。因此,在常人看來,迷幻搖滾的特點也不是顯而易見的。由于樂手們在迷幻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音樂,更能誘發(fā)創(chuàng)作的潛意識,因而音樂往往怪誕離奇、冗長繁雜。再有,迷幻搖滾的內(nèi)容往往描述迷幻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意境或是對毒品的歌頌。同時,迷幻搖滾的音樂中常常加大噪音成份(這一點還區(qū)別重金屬的噪音)。它有時是一種純粹的噪音,如“平克·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中便有此例,或者在背景音樂中夾有大量、長時間的混濁音,還有就是利用錄音室營造出來的效果。這類音樂縹緲、模糊、含渾不清而在現(xiàn)場表演的樂手們與觀眾大都服用了致幻劑,通過長時間的樂器演奏、變幻燈光、色彩效果,以配合藥力發(fā)作。 sM9NHwg 你上面談及迷幻搖滾的特點,下面我談?wù)?span style="COLOR: red">迷幻搖滾的形式。迷幻搖滾醞釀于1965、1966年間,在1967年大放異彩,這一年,不僅僅是迷幻搖滾年,而且也是搖滾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各領(lǐng)風(fēng)騷的搖滾“大腕們”不約而同地相繼推出了自己的迷幻搖滾之作。而這些專輯,在今天看來,都是搖滾史上代表性的作品,下面我列舉一下在1967年發(f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迷幻搖滾專輯: 7/bF0 4~%
1、“甲殼蟲”樂隊的《佩珀軍士孤獨心俱樂部樂隊》
2、“滾石”樂隊的《魔鬼殿下們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 3、“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平克·弗洛伊德》 4、吉米·亨德里可斯的《你經(jīng)歷過嗎?》 5、“杰弗遜飛機”樂隊(Jefferson airoplane)的《超現(xiàn)實主義的枕頭》(Surreal-istic Pillow) 6、“大門”樂隊的《大門》 7、“感激而死”樂隊(Grateful Dead)的《感激而死》等等 令人目不暇接。而同一年,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美國迷幻搖滾和嬉皮士運動發(fā)源地,掀起的“愛之夏”(Summer Of Love)運動,把迷幻搖滾和嬉皮士運動推向高潮。但好景不長,隨著嬉皮士運動所引發(fā)的一系列混亂,迷幻搖滾也隨著嬉皮士運動的結(jié)束而消失在搖滾歌壇。從迷幻搖滾的興起到結(jié)束,僅持續(xù)了四、五年的時間,但其影響力是相當大的。下幾期我們將分別介紹以一下英、美兩國的迷幻搖滾樂。 ★英國迷幻搖滾和“第二次浪潮” BB2_J=wA 如上所述“甲殼蟲”樂隊是英國較早玩迷幻搖滾的樂隊之一,在他們中后期作品中,迷幻成份逐漸增加;而“滾石”不屬迷幻搖滾樂隊,但他們在1967年的專輯《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中同樣出現(xiàn)了迷幻成份。 LP
英國迷幻搖滾的另一部份則來自“不列顛第二浪潮”中一些搖滾樂隊。如果把Beatles、Rolling Stone等在60年代初橫掃美國、震驚世界稱為不列顛的“第一次浪潮”,那么Houies、Move、Pink Floyd、Small Faces、Traffic等樂隊的出現(xiàn)就是“第二次浪潮”了。他們都或多或少染指迷幻搖滾,在演繹迷幻音樂上各具特色。 (TT3
其中Pind Floyd樂隊集迷幻音樂之長,風(fēng)格多樣,其代表作是首張專輯《Pind Floyd》,但英國迷幻搖滾氣數(shù)不長,這與后來的禁毒法令有關(guān)。 Ij;==f~G ★“嬉皮”動動與舊金山迷幻搖滾 美國的迷幻搖滾與“嬉皮”運動是密不可分的。“嬉皮”運動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一個變種延續(xù),是反主流的理想主義。“嬉皮”運動以舊金山為中心,發(fā)展到后期便背離初衷,其中之一是純粹的享樂主義,成了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搖滾影響嬉皮士,嬉皮士參與搖滾。 MuDFdbtR 美國的迷幻搖滾同英國相比,比較偏重于傳統(tǒng)的民謠/布魯斯,舊金山迷幻搖滾的代表是Jefferson Airplane和Grateful Dead。 E/"YId `A Jefferson Airplane成立于1966年,他們的第一首單曲“Somebody to Love”是反戰(zhàn)的,他們的另一首單曲“White Rabbit”是吸毒的體驗。作為舊金山第一支嬉皮迷幻樂隊,他們扮演著先鋒的角色,在音樂中加入合成器,開創(chuàng)了電子實驗音樂,他們的著名專輯《Sorrealist Pillow》是一部難得的佳作,1970年樂隊解體。 a~8:rW^ Grateful Dead出現(xiàn)稍晚一些,他們的音樂實驗色彩不強,他們不管市場銷量如何,只憑興趣唱歌并注重臨場即興發(fā)揮。樂隊擁有世界上最狂熱、最忠實的樂迷,漂洋過海、參加樂隊的第一場演出。 -vy 舊金山地區(qū)的嬉皮運動和迷紀搖滾所煽動的不僅僅是性、暴力及犯罪,還過分渲染毒品,營造迷幻氣氛。因此,隨著嬉皮運動的結(jié)束,迷幻搖滾也隨之破滅。 "-G&=( ★走進地獄之門Jim Morrison 由于Jim Morrison是美國著名“The Doors”樂隊的靈魂人物,他生于1943年,讀大學(xué)時結(jié)識鍵盤手Ray Manzarek,The doors就此誕生。1967年首張專輯《The doors》出版,好評如潮,其中“Light my fire”被看成是新一代人的贊歌;另一首出色的作品是長達12分鐘的“The End”,表現(xiàn)的是一個瘋狂、殺父、亂倫的故事,調(diào)子陰沉、壓抑,讓人窒息,Morrison以一種冷漠、毫無感情色彩的聲音半吟半唱來演繹。第二張專輯《Strange Day》顯示同樣的風(fēng)格,悲哀、無奈、孤寂絕望。Morrison是一個詩人、音樂家、歌星乃至天才;他也是一個瘋子、心理變態(tài)者,甚至是個流氓,他始終是爭議極大的搖滾歌星。 sx-EA&5-9k 由于Jim Morrison的極度放縱,1971年7月他在巴黎寓所的浴室里因心臟病突發(fā)而去世,他和他的“The Doors”樂隊共錄了8張專輯。 ^c/mj9M#C J im Morrison關(guān)上了60年代搖滾樂最后的大門……
★群雄紛起的70年代 Fr<Pe&dn
★曼哈頓的搖滾世界 F6~b#Jz&i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的曼哈頓有不少藝術(shù)家與搖滾樂手在這里開辟了先鋒音樂實驗田。The Velvet Underground便是先鋒音樂的先鋒,他們的音樂毫無商業(yè)價值,樂隊似乎對噪音更感興趣。1967年他們錄制了第一張先鋒音樂的唱片《The Velvet Underground》,在這里小提琴和吉他制造了最難聽的、最剌耳的噪音,樂隊主唱Lou Reed的演唱似乎與音樂毫無關(guān)系,他們打破了民搖、鄉(xiāng)村音樂和搖滾樂的形式而重新詮釋,他們是朋克音樂的先驅(qū)。在樂隊存在的3年多時間里,共錄制了4張專輯,這也許是美國最早的“非主流音樂”(Alternative Music) _pJX1_vD 1969年以后,在紐約的百老匯中央飯店“莫塞爾藝術(shù)中心”俱樂部活躍著著名的 New York Dolls樂隊,他們與Da vid Bowie、Kiss等并稱為70年代華麗搖滾的代表。這是支十分古怪的樂隊,他們以女性化的裝扮,滑稽有趣的表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New York Dolls是70年代中期紐約朋克的主要倡導(dǎo)者,后來促進了“新浪潮”運動在世界的傳播。 uAChu] 1975年百老匯街的CBGB酒吧用于搖滾樂隊的演出場所,從這里走出了許多出色的樂隊和樂手。美國朋克的先驅(qū)之一Patti Smith便 是其中之一,她將搖滾樂的民粹主義與自己充滿詭秘色彩的詩歌結(jié)合在一起。另一支稱得上最純粹的概念搖滾樂隊是Ramones,他們的音樂吸收了重金屬的節(jié)奏,追求音樂粗糙短小。他們的反叛思想對朋克搖滾影響很大。1976年Ramones出版了第一張專輯,在美國影響不大,卻點燃了英國朋克之火,兩個月后英國刮起了朋克旋風(fēng)。 Lax9 "xI 在曼哈頓出現(xiàn)的這些搖滾樂隊盡管在商業(yè)上并無太大成功,但他們對社敏銳的觸角,超前的意識以及良好的音樂素質(zhì),使他們的音樂引發(fā)和帶動了當時某一流派或某種風(fēng)格的形成。 !a'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