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說:“朱子學之有大影響于后代者,當以其所治之四書學為首”,“朱子乃集宋儒理學與自漢以下經學之大成而綰于一身,而集注則其最高之結晶品也?!?(《朱子新學案·朱子之四書學》)清人謂朱子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他是一個集大成而開世紀的人物。在他宏富的著作中,《四書章句集注》的地位十分重要,錢穆說是“最高之結晶品”,誠不為過。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八臅痹谒我郧安⒉皇苤匾?,也未被列入儒家的經典。《論語》《孟子》在漢代屬于幼學之書,而《大學》《中庸》只是《禮記》的兩個章節(jié)。到了宋代,《論語》《孟子》的地位開始提高,《中庸》則在南北朝因道教與佛教的廣泛傳播而受到關注。被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其性命、心性之說與佛、道有某些相契之處,儒家的學者喜歡用來與佛、道對話或辯論?!洞髮W》則因二程的提倡而被彰顯。二程經常以《大學》開示學生以入道學之門。在北宋,張載、二程等學者,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非常推崇,這四種書成為他們傳道與教學的重要讀本。但真正確立“四書”之名,并建立四書學體系的還是朱子。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子在婺州(今浙江金華)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集為一編,刊刻出版,名為《四書章句集注》,從此,“四書”之名正式成立,也標志著朱子四書學體系的最終完成。 明刻本朱熹集注 朱子著《四書集注》,與他構建理學(新儒學)體系和儒家道統(tǒng)有密切關系。朱子認為,儒家的道統(tǒng)自伏羲、堯、舜、禹直到孔子,孔子以后顏子、曾子繼之,曾子以后子思、孟子繼之,孟子以后道統(tǒng)就失傳了。一直要到二程才重新接續(xù)上了儒門的道統(tǒng)之傳。這中間相隔一千余年。朱子的這一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基本揭示出了一個事實:孟子以后,儒家的思想、學說由盛漸衰,慢慢地趨于邊緣化。儒家的學說被邊緣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外來文化——佛教對本土文化儒學的沖擊與阻斷。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卻是一個大有取而代之之勢的顛覆性過程。我們看唐、宋二代,不但君王信佛,知識分子也大多是佛教徒。杜牧的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形象地寫出了佛教寺院遠遠多于儒學書院的社會現(xiàn)實。佛教之所以對儒學有如此巨大的沖擊力,和儒學本身的體系漏洞有關??鬃拥脑既鍖W,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修(身)、齊(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的哲學還來不及觸及兩個重大的哲學命題——人心的本源與宇宙的本源。這就給佛教留下了巨大的空間。一旦佛教進入中土,便迅速地占領了中國人的思想空間,久而久之,儒學就被邊緣化了。 儒學被邊緣化還有一個儒學體系本身的問題——經典的繁瑣與老化。朱子的學生黃榦說:“千有余年之間,孔孟之徒,所以推明是道者,既以煨燼殘缺,離析穿鑿,而微言幾絕矣?!彪x析穿鑿,是漢唐以后儒學的最大弊端。離析,就是經典的繁瑣化、復雜化、學究化;穿鑿,就是解釋經典的牽強、附會和泥古不化。唐太宗命孔穎達修《五經正義》,固然有搶救學術之功,但儒家的經典被定于一尊,從此化為國家的意志,被固化、被封閉、被教條從而失去了活的生命力。另外漢以后的儒學主要的興趣和關注點在章句訓詁之間,所謂“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語文字之間”,而對儒家經典義理的探究與闡釋卻“晦盲否塞”(《大學章句序》)。這就使儒學的真諦被淹沒,儒學的精神就此迷失。 朱子自覺地承擔起改造儒學、重建儒學的歷史使命,構建了龐大、精密的理學(新儒學)的學術與思想體系?!端臅戮浼ⅰ穭t是這一建構工程中的重點項目。 朱子作《四書章句集注》沿襲了孔子“述而不作”的傳統(tǒng)——不是另起爐灶,另立系統(tǒng),而是對原有的系統(tǒng)添磚加瓦、拾遺補缺,在添、加、拾、補之中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與學術大廈。 朱熹像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的注釋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方法?!洞髮W》《中庸》叫“章句”。所謂章句,是從漢代就形成的一種著述文體,它以分章析句的方法來解說古書,包括劃分段落、分析詞義、串講文句等。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注釋古書的方式。《大學》和《中庸》采用章句的方式,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兩篇文獻原在《禮記》中,朱子認為《禮記》中的這兩篇文獻有的有錯簡,有的經文與傳文不分,所以它們的分章析句是有問題的,有必要加以重新考訂梳理,從而整理出一個可靠的全新的文本?!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大學》古本為一篇,朱子則分別經傳,顛倒其舊次,補綴其闕文?!吨杏埂芬嗖粡泥嵶⒎止?jié)。故均謂之‘章句’?!保ā端膸烊珪偰刻嵋肪?5《大學章句》條) 《論語》《孟子》則曰“集注”。四庫館臣說:“《論語》《孟子》融會諸家之說,故謂之集注,猶何晏注《論語》,裒八家之說稱集解也?!保ㄍ希_灣學者陳逢源統(tǒng)計,《論語集注》引用漢宋諸儒注解九百四十九條,采用當朝學者說法六百八十條;《孟子集注》引用漢宋諸儒注解一千零六十九條,采用當朝學者說法二百五十五條。(《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第195頁-196頁) 朱子認為,學術的發(fā)展必須兼取眾家之長。所以,他在作集注時就著力于“遍求古今諸儒之說”。(《論語要義目錄序》,《朱子文集》卷75)朱子在采集眾家之說時,擇善而從,絕無門戶之見。比如,他對王安石父子的學說并不認同,但在“集注”中依然采用了王氏父子一些解說。朱子采用諸家之說,博取而不失原則,他最看重的是二程及其門人朋友的成果。尤其是在闡釋義理的時候,唯二程之說為尊更是其不變的原則。 為什么“四書”成為朱子新儒學體系的經典?研究了“四書”的內容可以找到答案。 朱子曾經對如何讀“四書”給出了一個順序:“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保ā吨熳诱Z類》卷14)這樣排序,當然有一個難易的問題。朱子讀書法一向提倡由易而難,由淺入深,讀“四書”的順序恰是朱子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但是,在難易的背后,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這和四本書的內容有關。 《大學》一書,有著名的三綱領、八條目之說。所謂“三綱領”,就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所謂“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梢?,它是一部講政治哲學與個人身心修養(yǎng)的書。朱子說,讀《大學》可以“定其規(guī)?!?,就是指人的修養(yǎng)與政治意識的格局,也即能否達致“內圣外王”之道。這是一個人能否立足于社會,報效于國家的基礎。這個基礎打扎實了,然后才有可能說及其他。 《論語》紀錄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朱子說:“《論語》之言,無所不包?!保ā墩Z孟集義序》,《朱子文集》卷75)東漢的趙岐說:“《論語》者,五經之錧鎋,六藝之喉衿也?!保ā睹献幼⑹琛ゎ}辭解》,《十三經注疏》下冊2662頁)所以朱子說:“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span> 《孟子》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楊伯峻先生認為司馬遷的說法比較靠譜:“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保ā妒酚洝っ宪髁袀鳌罚┚褪钦f,《孟子》的作者是孟子自己。《孟子》最大的貢獻是從心性論、修養(yǎng)論、義利觀、政治論等方面發(fā)展和豐富了孔子的思想,把儒學推上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朱子說“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以朱子為代表的理學家門從中開發(fā)出心性、道德、倫理、形氣、知覺、人心、道心等等哲學問題。朱子說“次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處”。所謂“微妙處”,就是指深入到了宇宙、人性等深層次的哲學領域了。自然,這是最難讀的,所以要放在最后。 讀《四書集注》還要注意一些方法上的問題。 《四書集注》是一種用注釋的方法來闡發(fā)自己思想的著作。所以在讀這一類著作時一定要注意把原文與注文對照、聯(lián)系起來讀。不能只讀原文,不讀注文;也不能只讀注文,不讀原文。原文與注文是一個整體,互為表里,互為支撐。我們在讀“四書”時,往往會以自己已有的知識來理解經典,讀了原文自以為懂了,就把注文跳過去了。殊不知,這恰恰會把自己的認知局限住。比如,《論語·陽貨》: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讀了這一段,一般都會以為陳亢所言“君子遠其子”,是指孔子與兒子也是保持一定距離的。但是,朱子注引“尹氏曰”:“孔子之教子,無異于門人,故陳亢以為遠其子。”原來,陳亢的理解是錯的,朱子說,這是說明孔子對自己兒子的教育和對其他學生是一樣的,沒有親疏之分。如果不讀朱子注,我們豈不是也要犯陳亢一樣的錯誤嗎? 讀《集注》還要了解朱子注的體例。關于《集注》的體例,朱子的兒子朱在曾作過詳細的說明:“《集注》于正文之下,止解說字訓文義,與圣經正意。如諸家之說,有切當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沒其姓名。如《學而》首章,先尹氏而后程氏,亦只是順正文解下來,非有高下去取也。章末,用圈而列諸家之說者,或文外之意,而于正文有所發(fā)明,不容略去?;蛲ㄕ撘徽轮?,反復其說,切要而不可不知也。”(朱彝尊《經義考》卷217)在讀注釋時一定要分清層次,弄清哪些是引文,哪些是朱子的話。 《四書章句集注》畢竟是幾百年前的著作,今天一般的讀者在閱讀時依然會有語言上的障礙。我建議讀者可以參閱朱子的其它幾種書:《四書或問》《論孟精義》以及《朱子語類》中的有關章節(jié)。朱子有一個學生叫陳淳,是朱子晚年最得意的門生。陳淳寫過一本書叫《北溪字義》,這本書把《四書章句集注》中有關重要的詞語、名詞一一加以解釋,對讀懂“四書”很有幫助。如果有進一步的閱讀需求,可以讀明人編修的《四書大全》。另外,近人沈知方主編,蔣伯潛注釋的《語譯廣解四書讀本》也是一本很不錯的輔助讀物。 (“怎樣讀經典”由中華讀書報、杭州骉馬文化傳媒公司聯(lián)合推出。本文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終身教授,朱子學會副會長) |
|
來自: 昵稱27494174 > 《文化》